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用小砂轮标志物辅助CT扫描在颅内肿瘤术前定位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75例颅内肿瘤患者,确定患者CT或MRI上肿瘤与临近头皮的三维位置关系,初步设计头皮切口位置,并粘贴医用小砂轮于头皮作为标记点,复查颅脑CT,观察预先粘贴头皮的小砂轮与颅内肿瘤的位置关系,术前经定位后再设计更合适的手术切口位置进行手术。结果 75例颅内肿瘤术前患者经用小砂轮辅助CT扫描进行术前定位后,术中头皮切口位置与颅内肿瘤位置无明显偏差。结论医用小砂轮标志物辅助CT扫描进行术前定位,准确定位头皮切口位置,简易、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简易颅内占位病变头皮投影立体定位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简易颅内占位病变头皮投影立体定位架。在轴位CT片上测量出占位病变的三维数据,并用定位头架划出准确的颅内占位病变头皮投影位置,设计手术切口。一、操作方法在OM层面画出双侧外耳道连线(X轴)及前后正中连线(Y轴),两线交点为O点,Z轴过O点垂直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在颅内浅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头皮定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并标记.手术时根据投影点切开头皮开颅,切除肿瘤。结果 20例病例病灶所在部位无定位失误.手术时间平均为(65.3±5.7)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复查MRI病灶均已切除,无术后感染。结论通过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可在术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设计手术路线,明确肿瘤与脑组织关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术中可能对脑重要功能区或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单纯依靠头颅 CT轴位扫描进行手术或穿刺定位时 ,因为有扫描基线做参照 ,故颅内病变在体表所处的高度易确定 ,但病变前后方向上的体表定位缺少可靠的参照点 ,因此常引起一定程度的偏差 ,影响手术操作。为此 ,作者设计了一种简易体表标记头颅 CT定位法 ,用于某些幕上开颅手术切口设计和穿刺点定位。定位法如下 :( 1 )取内径 3mm塑料管一段约 1 5cm,管内注满按 1∶ 1 0稀释的 76%泛影葡胺溶液 ,两端热封闭制成标记物备用。 ( 2 )病人剃头后标记出 OM线 (听眦线 ) ,然后在耳屏前作一条 OM线垂直线 ,将标记物沿此线放置 ,并用胶布膏固定于头…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在经小切口切除颅内表浅肿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小切口切除颅内表浅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术前对37例病人(导航组)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Vector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标记肿瘤后,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和头皮切口。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准确定位并切除肿瘤。以同期30例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的大脑半球肿瘤病人(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导航组均准确全切肿瘤;注册误差0.5~1.6mm,平均(1.12±0.38)mm。导航组平均手术切口长4.9cm,骨瓣面积8.26cm2,出血64.5ml;对照组平均手术切口长13.7cm,骨瓣面积16.34cm2,出血214.1ml。结论与常规手术比较,神经导航引导下经小切口切除颅内表浅肿瘤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凸面脑膜瘤,尤其是高位(额顶、颞顶、顶枕)凸面脑膜瘤常常不能做到术中精确定位。我院自1996年1月始,借鉴普通透视下取异物的工作原理,采用术前边CT扫描边描记头皮切口线的方法进行凸面脑膜瘤的术前定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凹陷性颅骨骨折新法复位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4年10月以来,我们为12例外伤性颅骨凹陷性骨折病人行新法复位、一次自家颅骨成形,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手术方法:头皮切口:闭合性(包括头皮伤口巳愈合者)凹陷性颅骨骨折,均采用略大于凹陷面积的马蹄形切口;如合并头皮裂伤时,先行彻底清创,以原伤口为基础做直线或“S”形切口。切口要求以充分显露凹陷部颅骨全貌为准。头皮切开后,沿帽状腱膜下层游离皮瓣。 钻孔、锯骨瓣:CT扫描证实颅内并发血肿或  相似文献   

8.
简易无创颅内占位病变头皮投影立体定位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介绍一种简易无创颅内占位病变头皮投影立体定位圈,该定位圈具有可塑性,可环行扣紧于头部,也可伸直或根据不同头围而改变大小。在CT扫描下,确定靶点层面,根据光标、金属线和刻度以及金属线与靶点的距离,确定切口或穿刺点的位置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简易定位法手术治疗颅脑肿瘤(附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自2001年5月起采用简易病灶定位法对大脑半球浅面的病灶进行术前定位和设计手术切口,至2004年5月完成相关手术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病变部位:额部30例,顶部16例,颞部12例,额顶部2例。病灶大小1.5~4.0 cm,平均2.6 cm。1.2 方法手术前1 d依据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剃除全部或部分头发,洗净头皮,然后参照术前影像学资料(MRI或CT),对照病灶位置,搜集相应头颅的解剖标志,如中线、矢状缝、上项线、中央沟、侧裂池、岩骨、横窦等。尽量准确推算出该病灶在头皮的垂直投影点,在该…  相似文献   

10.
神经导航注册方式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附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导航注册方式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提高导航的准确性。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切除颅内病变73例,采用经头皮标记物、经体表解剖标记点、激光注册仪注册,计算不同注册方式产生的平均坐标误差(mean fiducial error,MFE)和预期准确性(prodlctra a.curacy,PA),计算不同体位所产生的平均坐标误差(MFE)。结果经激光注册组MFE(0.983±0.081mm)和PA(0.472±0.058)明显小于经头皮标记物和体表解剖标记点注册组(P<0.01),仰卧位及仰卧位头侧下经激光注册组MFE(0.671±0.047mm)明显小于经头皮标记物和体表解剖标记点注册组(P<0.05、P<0.01),侧卧位及俯卧位下经头皮标记物组MFE(1.137±0.077mm)和(1.122±0.069mm)明显小于经体表解剖标记点注册组和经激光注册组(P<0.05)。结论应用激光注册法导航精度高,仰卧位时应选择激光注册法,仰卧头侧位时激光注册法与头皮标记物注册法都可用,而侧卧位和俯卧位时,推荐使用头皮标记物注册法。  相似文献   

11.
N型框架定位标志在CT扫描定位时改良前后倾斜的矫正探讨刘会,王明骧,樊晓雷我们在CT导向手术中,采用两侧方N型框架标志板进行颅内靶点CT扫描定位时,都存在前后倾斜和左右偏离的矫正问题;但在一个扫描平面上是不能确定框架与扫描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的。我们采...  相似文献   

12.
脑电偶极子定位(dipole localization)是利用头皮脑电推算颅内异常放电位置的技术。结合病人的薄层MRI扫描及计算机的影像融合技术,偶极子能精确定位性病灶的解剖位置及与功能区的关系。癫外科据此可进行术前评估、手术入路设计、切除范围测算等。并结合神经导航技术或立体定向技术,设计最佳手术入路,达到以最小的创伤切除癫起源灶,并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头皮标记的脑室穿刺定位方法进行脑室穿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9例脑室出血、轻度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穿刺,术前根据经CT扫描结果,利用丝线、直尺或圆规进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定位,术后均复查颅脑CT,根据复查结果对其穿刺深度和穿刺方向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穿刺准确率100%,11例脑室外引流及4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均未见感染、分流过度、堵管等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头皮标记的脑室穿刺定位方法进行脑室穿刺,简单实用,穿刺定位准确,可以显著减少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颅内病变体表定位板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2年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CT扫描用的颅内病变体表定位板。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 ,已被应用于临床多年 ,其效果非常满意。1 制作取一 8cm× 8cm大的正方形软铜片 ,厚约0 2mm ,剪成由八根平条辐和一根对角条幅相连成的正方形栅栏状定位板。各条辐宽约 1mm ,平行条辐之中心间距为 1cm ,对角条幅与平行条辐之间夹角为 4 5°。在病人剃头后将定位板固定在其病变附近头皮 ,并使各平行条辐与身体纵轴平行 ,作好标记 ,如图 1所示。然后作垂直于平行条辐方向的轴位扫描。由此定位板各平行条辐在CT片中呈间距为 1cm且呈…  相似文献   

15.
头皮脑电图偶极子定位在癫癎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痫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在84例难治性癫痫手术病人中,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痫源发放(epileptogenic discharges)位置,术中以ECoG(皮层脑电图)及深电极记录确定致痫区,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按EcoG定出的位置直接对致痫区进行手术处理,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在颞叶癫痫,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深电极定位完全一致;在额、顶、枕叶癫痫,偶极子位置误差为10~15mm。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80例中71%的病人无癫痫发作,25%的病人发作减少75%以上,手术有效率96%。结论头皮EEG的偶极子定位方法无创、准确,相当于脑磁图,可避免创伤性检查用于癫痫病人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6.
术前头皮电极合并蝶骨电极脑电图(EEG)对颞叶内侧型癫(xian)(MTLE)的诊断非常有价值,但有时会出现错误定位。日本国家癫(xian)中心近两年来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手术(AHE)治疗MTLE23例,其中2例患者术前头皮电极EEG出现了错误定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大皮瓣在开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择期开颅手术43例,头皮切口在预定切口(术前划线)后再视局部条件向外扩大1 cm。27例去骨瓣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结果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增加不明显,手术时间增加约10 min。术后出现切口漏4例,行腰椎穿刺术引流、头皮漏液处缝合、局部适当加压包扎处理后治愈。27例颅骨修补术后头皮切口均超出颅骨网板,无头皮坏死、感染。结论扩大皮瓣切口手术出血量增加不明显,手术时间增加也不明显,不增加手术难度,对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有较好防治作用,对预防颅骨修补术后切口坏死、感染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在颅内幕上病变手术中Sina软件定位与神经导航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20例颅内幕上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定位方法将病人分为Sina定位组(n=10)和导航定位组(n=10),Sina定位组术前采用Sina软件定位,设计手术切口。导航定位组术前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定位,设计手术切口,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评估病变切除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定位时间、术中病变暴露情况、术后病变切除情况以及GOS评分。结果 Sina定位组在颅内幕上病变定位时间上短于导航定位组(P=0.001),两组病人在术中病变暴露、病变切除情况、术后GO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幕上病变中,Sina软件可以做到快速定位,为手术提供简便的定位方法,因其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癫痫诊疗中应用头皮脑电图偶极子定位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偶极子源成像定位癫痫灶、17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与皮层脑电图、深部电极记录对比,参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无癫痫发作或偶有先兆发作12例,发作形式改变(术前大发作变为小发作)和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3例,发作次数减少不到50%1例,无变化1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结论头皮EEG偶极子的术前定位方法无创、准确,可避免创伤性检查用于癫痫病人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定位外耳道层面扫描基线,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定位枕角穿刺点(A)及穿刺路径延伸至对侧额部皮肤交点(B),并于患者头部体表定位。A点作直线(AC)平行与扫描基线,A、B两点间作一直线(AB)连接。术前患者仰卧头侧位,垫高穿刺侧肩部,以使AB连线处于水平位置,术中以A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平行与AC线,水平进针即能进入侧脑室枕角,实现V-P分流术。分析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症状,侧脑室大小,分流管位置及并发症。结果一次操作成功28例,另2例稍作调整后二次操作成功;术后头颅CT复查均见脑室分流管在位;29例患者的脑室明显回缩或临床症状改善,穿刺道出血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感染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改良侧脑室枕角穿刺行V-P分流术操作方法简便、省时,穿刺准确,完善手术细节,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