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经病理证实的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结果:9例中5例为腹部隐睾肿瘤、4例为阴囊上方肿瘤。主要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增强后有8例呈轻~中度分隔样强化,腹部5例腹股沟管内精索缺失,4例阴囊上方肿瘤,精索伴行血管增粗,血管成像显示5例腹部及3例阴囊内肿瘤显示为同侧睾丸动脉供血。伴同侧肾脏、精索及精囊腺缺如1例,伴两侧输尿管下端囊肿1例,伴子宫样结构(假二性体)1例,睾丸下降固定术后两年恶变1例。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性,结合MSCT血管成像所示睾丸动脉供血及伴随泌尿生殖系其它发育异常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SGCT)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的CT与MRI影像学征象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睾丸肿瘤(SGCT44例,NSGCT 23例)的CT与MR影像学征象,其中39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比较SGCT与NSGCT两组之间各影像学征象的发生率的差异,及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多结节状或分叶状,信号均匀,T2W1显示更低信号条带状样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检查对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本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期间行MS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癌患者11例,分析总结其MSCT表现,初步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方法 1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均行1.5T MRI平扫,其中12例行增强(0.1 mmol/kg)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结果 平扫6例T1WI呈等信号,12例T1WI呈稍低信号,17例T2WI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异位到盆腔睾丸精原细胞瘤T2WI呈稍高信号;精原细胞瘤的信号在T2WI与正常睾丸实质差别明显,为边缘清晰的实性肿块,信号不均匀,病变出血、坏死少见,8例合并鞘膜积液.增强扫描显示5例轻度强化,2例较明显强化,5例呈不规则网状强化.结论 MRI对诊断睾丸肿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以提高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结果 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呈团块状或结节状,边界清晰,T2WI呈均匀短T2信号,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受限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低信号,增强后病变实质呈轻度强化,分隔强化较实质相对明显,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缓慢上升型.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病变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MS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 19岁,6例行MSCT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 鞍区及鞍上池7例:MS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外周带囊变,实质部分密度较高(CT值约40~ 48 HU),瘤周水肿不明显,MRI: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较高信号,垂体柄受累增粗,神经垂体及腺垂体萎缩或消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基底节及丘脑区肿瘤呈类圆形囊实性浅分叶状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坏死灶大而瘤周水肿轻,增强扫描显著不均匀强化;松果体区肿瘤并脑室内转移2例:肿块呈浅分叶类圆形,信号及密度不均且包埋松果体钙化,外周带坏死较明显,1例侧脑室转移,1例经三脑室向两侧壁蔓延,侵犯垂体,幕上脑室均积水扩张明显,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结论 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以颅内中线结构附近多见,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观察肿瘤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9例均为单侧睾丸发病,肿块MRI表现结节状融合状9例,分叶状6例,圆形或类圆形4例,对照正常睾丸,T2 WI+FS呈高低混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MSCT征象,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生长方式,肿块长轴方向、增强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显示、强化模式及程度。结果6例均为单发腹内肿块,左侧2例,右侧4例。1例位于腹膜后,5例位于腹腔内。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呈囊实性改变,境界清楚,中央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均呈轻、中度强化,并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6例均行CTA检查,其中1例位于后腹膜,CTA见髂外动脉分支供血;5例位于腹腔内,CTA均显示睾丸动脉供血、睾丸回流静脉增粗。1例双侧睾丸缺如;5例单侧睾丸缺如。结论腹内型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当CTA显示供血睾丸动脉和增粗引流静脉,结合隐睾病史,可明显提高腹内型隐睾继发精原细胞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世伟  王文献  何小荣   《放射学实践》2009,24(6):619-621
目的:探讨CT对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6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6例肿瘤均位于前中上纵隔,病变范围较大。CT表现为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3例;2例边界清楚,4例可见周边浸润,1例侵及双侧胸膜和右上肺,1例累积心包,包绕主动脉及无名动静脉、上腔静脉受侵闭塞。结论:CT对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密度、周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并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5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及MSCT表现。5例均为男性,年龄28~67岁,平均45.8岁。前纵隔2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鞍区1例,均为单发。结果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2例位于纵隔者,病灶较小者,呈类椭圆形改变,边界清楚,有包膜。病灶较大者,呈分叶状改变,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病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腹膜后1例,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影,边界不清,包绕腹主动脉,并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盆腔1例,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影。位于鞍区者,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及条片状钙化影。MS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4例行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生殖腺外精原细胞瘤极为罕见,MSCT可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强化方式以及向周边组织浸润的程度,但缺乏特异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等临床特点,可进一步提高对其术前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10例病灶均单发,前纵隔8例,前中纵隔1例,1例位于前纵隔-心包区;最大径范围:8~13cm,中位数:11cm;类圆形/卵圆形6例,不规则形4例;局部边界不清;8例为单纯精原细胞瘤,CT平扫显示肿块呈均匀等密度,其中3例并外周小囊变,1例病灶中央见点状钙化,增强后呈轻度较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见条状血管影,病理组织学检查,镜下为纤维血管间隔;2例为内胚窦瘤为主(60%~70%),伴精原细胞瘤,CT平扫/增强病灶呈“类蜂窝状”改变,内见明显坏死、囊变影;所有病例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肺内、外转移.3例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窄;2例肿块呈灌注样生长,填充前上纵隔间隙,纵隔血管于肿块内呈“漂浮状”;6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同时并心包积液,其中1例侵犯心包;8例出现β-HCG轻-中度升高,其中2例同时伴AFP明显升高.结论 青少年男性、前纵隔占位,肿块巨大,而密度却较均匀,强化较轻微、特别是肿块呈灌注状生长、病灶内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结合βΝ-HCG升高,排除继发,应考虑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未降睾丸并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未降睾丸并精原细胞瘤的MRI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3例经病理证实的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采用Shimadzu50X/H型磁共振仪,0.5T,超导,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例均为单侧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直径分别为8cm、9cm及2cm,其MRI特点包括:⑴阴囊内单侧或双侧睾丸缺如并腹内肿块;⑵肿块常较大;⑶信号强度不均,常有出血、钙化及坏死;⑷恶变的未降睾丸可有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精原细胞瘤的MRI平扫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或分叶状,T2WI呈低信号,相对均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内部可见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早期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平台型;肿瘤实质部分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肿瘤分隔,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速升速降型。病灶内有出血、坏死时信号混杂,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结论:T2WI病灶均匀低信号及纤维血管间隔早期明显强化是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显著特征,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低场MR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左侧5例,右侧7例;发病年龄17~54岁,平均36.8岁;着重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MRI信号特点、肿瘤强化情况.结果 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肿瘤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边界清晰,无完整包膜,个别肿瘤较大可替代整个睾丸,内部伴有囊变、出血.(2)肿瘤实质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与正常睾丸组织不能区分,T2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与正常睾丸组织显著高信号对比鲜明.(3)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纤维血管分隔明显强化.(4)白膜对肿瘤邻近扩散有阻隔作用.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临床表现,术前MRI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纯精原细胞瘤六例CT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腹内未降睾丸巨大纯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巨大的腹内未降睾丸纯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6例肿块长轴与同侧肾下极和腹股沟内环的连线一致.供血动脉均为同侧睾丸动脉,5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睾丸及精索未显示,2例肿块尾端见未退化的睾丸引带.同侧肾脏受压上移.肿块呈囊实混合型,内侧坏死明显,其内可见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所有肿块内未见钙化或脂肪.结论 螺旋CT是腹内巨大精原细胞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的一种有用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7.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MRI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肿块边缘基本清楚,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密度欠均匀或明显不均.MRI表现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度均匀强化.其他表现,易侵犯附睾和精索,同时伴有腹膜后淋巴结受累,包绕推移血管,呈漂浮征.结论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前中上纵隔,呈类圆形结节、不规则形肿块、斑片状影,病灶大小不一,大部分较大,肿瘤密度不均,内出现散在坏死灶5例,未见钙化病例,增强后肿瘤不均匀轻一中度强化,坏死灶无强化。边界清楚2例,周边浸润5例,累及心包致心包增厚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3例;1例侵及邻近胸膜;无肺部及心腔侵犯病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无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产生。结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及病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MSCT、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SPT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11例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呈囊实性肿块,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头部5例,胰体部4例,胰尾部6例。MSCT示3例伴钙化,1例伴腹腔内、腹膜后转移,1例伴肝脏转移。15例均未见胰胆管扩张,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强化,实性部分可见渐进性强化。结论:SPTP的MS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与胰腺的其他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男,44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自诉于10余年前因会阴部骑跨伤致右侧睾丸上移进入右侧腹股沟区,因无明显疼痛,一直未予重视治疗。1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逐渐增大,近日出现包块处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查体:右侧腹股沟可扪及一质硬包块,大小约8 cm×6 cm,压痛明显,活动度差,未坠入阴囊,透光试验阴性,将包块向腹腔推送不能够还纳入腹,右侧阴囊空虚未扪及睾丸,左侧睾丸大小正常。实验室检查:AFP 和β-HCG 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