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分流前后的脑脊液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MRI cine PC定量研究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分流前后的脑脊液流动情况.材料和方法在1.5T GEHo rizon Signa磁共振机器上利用MRI cine PC程序,在以前实验所得的液体流速与信号强度关系公式的基础上,对16例交通性脑积水的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和C2水平脑脊液流速、流量情况进行MRI cine PC检查(1.5TGE Horizon Signa),并对其中10例交通性脑积水脑室引流后的中脑导水管和枕大孔处脑脊液的流速和流量同样进行测量,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同时作为对照,对31例正常志愿者颅内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和C2水平的脑脊液流速和流量进行测定.结果交通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流速和流量明显增快,与正常者进行统计有明显差异(P<0.05),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47.57±16.71mm/s和44.48±19.22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明显增大为3.142±1.055ml/s及3.143±1.055ml/s;脑脊液净流量为0±0.003ml/s.而枕大孔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1.37±0.44mm/s和1.33±0.41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0.351±0.125ml/s及0.350±0.121ml/s;脑脊液净流量为0.001±0.007ml/s.C2水平脑脊液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2.41±1.27mm/s和2.95±1.15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0.521±0.214ml/s和0.519±0.214ml/s;脑脊液净流量为0.002±0.003ml/s.其中10例交通性脑积水经VP手术前后对比分析,发现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者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和向上、下的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MRI cine PC对脑脊液(CSF)流动的研究具有非损伤性和对脑脊液流动敏感的特点,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的研究CSF流动的重要方法,同时对脑脊液循环障碍疾病的脑脊液流动情况也能定量测定,对VP分流前后的交通性脑积水的脑脊液流速、流量和方向的确定,对估计其术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PC cine)对导水管脑脊液定量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5例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分三组,用PC cine方法进行导水管脑脊液流量测量。结果:在脑血管病组伴白质改变时导水管流量增加;梗阻性脑积水导水管流量减少,流动波形异常;交通性脑积水导水管流量增加,波形圆钝。结论:磁共振PC cine方法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量简单易行,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3DTSEDRIVE成像对中脑导水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幕上脑积水患者31例,应用Philips Achieva (1.5T)超导型MRI扫描仪,SENSENV16线圈,行中脑导水管3DTSEDRIVE成像检查、相位对比法脑脊液电影成像及脑脊液流速分析.结果 3DTSEDRIVE序列检出中脑导水管部分狭窄、粘连22例,导水管闭塞3例,导水管通畅6例.结论 3DTSEDRIVE成像可清晰显示中脑导水管细节,能显著提高中脑导水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PC-MRI)技术在脑积水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3.0 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PC-MRI程序检查,对我院收治的20例交通性脑积水及2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及48名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志愿者的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流速、流量进行检测,比较2组脑脊液相关力学数据基本情况。结果 交通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在不同阶段所引起的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分别表现为向下、向上峰速,而且均大幅增加了其流量;梗阻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在不同阶段所引起的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分别表现为向下、向上峰速,而且在流量方面都出现大幅降低的现象。相较于健康人进行统计有明显差异(P<0.05),健康人(对照组)脑脊液流动曲线呈U形、倒U形,正弦波形,曲线光滑,而脑积水组脑脊液流动曲线呈锯齿状,无规则,或呈直线。结论 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能无创检测脑脊液流速、流量和方向,可鉴别脑积水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相位对比序列(cine PC)研究和分析脑脊液流动的可能性,并运用该技术对正常志愿者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MRI cine PC序列, 对正常志愿者进行分析,并测量中脑导水管上下丘之间的横断层面脑脊液的流动速度.结果 MRI cine PC序列可清楚地显示心脏周期各个时段各个脑室、脑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中脑脊液运动方向的变化,并能对脑脊液流速进行精确地测量.结论 MRI cine PC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对脑脊液的流动有很强的敏感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脑积水患儿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的MRI相位对比电影的表现,评价其用于术后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 12例脑积水患儿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前后均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及相位对比电影检查,评估中脑导水管及三脑室造瘘口的脑脊液流动情况,测量脑脊液流动动力学指标(峰值流速、流量及流动波形),比较其前后的差异.结果 12例脑积水患儿造瘘口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运动,与正常导水管流动波形相似.其中三脑室造瘘术前7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双向流动减弱或消失,表现为低动力学改变;5例交通性脑积水患儿三脑室底造瘘术前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双向流动明显加快,表现为高动力学改变.三脑室底造瘘术后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不规则,循环减慢.12例患儿术后幕上脑室均较术前缩小,其中8例分别于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复查见脑室进一步缩小.结论 MRI相位对比电影法为脑积水患儿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观察手段,可以作为评价三脑室底造瘘术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MR流速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脑导水管脑脊液(CSF)流速、流量测量正常值。方法应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 1.5TMR机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导水管MR相位对比法CSF-QF序列扫描,用流动分析软件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速、流量。结果中脑导水管截面像素为13.73±3.59,导水管CSF的上峰速度为(6.40±1.85)cm/s,下峰速度为(7.88±3.04)cm/s,上峰流量为(0.12±0.05)ml/s,下峰流量为(0.15±0.07)ml/s,返流系数为(90.86±6.79)%,绝对流量为(0.07±0.05)ml/s,平均流速值为(0.01±0.18)cm/s。中脑导水管CSF搏动性流动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正弦波形。结论建立了Philips Intera Achieva 1.5T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流量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MR流体定量技术在脑脊液循环障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无创性定量研究脑脊液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MR相位对比电影法,测定了15例正常志愿者,67例脑脊液循环障碍患者(交通性脑积水32例、阻塞性脑积水31例、Chiaril畸形4例)以及15例脑萎缩患者的中脑导水管、C2水平及部分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口水平的脑脊液动力学指标(峰值流速、流量及CSF流动波型)。结果:(1)正常志愿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均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向下及向上峰速分别为12.60±4.42mm/s和10.10±3.58mm/s;(2)交通性脑积水组脑脊液循环表现为高动力学改变,向下及向上峰速分别为26.60±9.06mm/s和22.61±7.92mm/s,与正常志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脑积水分流前后比较导水管循环减慢者提示有效;阻塞性脑积水组表现为低动力学或流动波消失,2例行第三脑室造瘘者导水管流动不规则,造瘘口出现上下流动现象;Chiaril畸形组C2水平脊髓后间隙缩小,流动减慢,脊髓前间隙增宽,1例合并空洞者囊腔内出现高动力学改变;(3)脑萎缩组表现为低动力学改变,向下及向上峰速分别为11.71±4.75mm/s和8.54±3.08mm/s,与正常志愿组、交通性脑积水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R相位对比电影法可有效评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改变,可丰富脑脊液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MRI(PC-MRI)技术在诊断非梗阻性脑积水和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lips 3.0 T PC-MRI设备,测量11例交通性脑积水、6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9例脑小血管病病人及13例健康志愿者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CSF)动力学指标(峰值流速、搏出量),并分别对4组的各项指标采用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1正常对照组、非梗阻性脑积水组和脑小血管病组的中脑导水管水平CSF运动呈双向、"U"型曲线,非梗阻性脑积水组的峰值流速较高,且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舒张期。2交通性脑积水组与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组,以及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组与脑小血管病组间CSF收缩期峰值流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此3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非梗阻性脑积水组舒张期峰值流速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脑小血管病组。4组间搏出量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非梗阻性脑积水组搏出量呈反向,脑小血管病组搏出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 PC-MRI可用来诊断非梗阻性脑积水,并对鉴别非梗阻性脑积水和脑小血管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积水的脑脊液MRI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运用MRI门控电影相位对比序列 (cinePC)对脑积水的脑脊液进行定量研究。资料与方法 使用GEHorizonSigna 1.5T磁共振仪 ,采用MRIcinePC程序 ,对 19例阻塞性脑积水和 16例交通性脑积水的中脑导水管、枕大孔和C2 水平脑脊液流速、流量情况进行MRIcinePC检查。结果 交通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水平脑脊液流速和流量明显增快 ,与正常者进行统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 47.5 7± 16 .71mm/s和44 .48± 19.2 2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明显增大为 3.142± 1.0 5 5ml/s及 3.143± 1.0 5 5ml/s ,净流量为 0± 0 .0 0 3ml/s ;而枕大孔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 1.37± 0 .44mm/s和 1.33± 0 .41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0 .35 1±0 .12 5ml/s及 0 .35 0± 0 .12 1ml/s ,净流量 0 .0 0 1± 0 .0 0 7ml/s;C2 水平脑脊液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 2 .41±1.2 7mm/s和 2 .95± 1.15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0 .5 2 1± 0 .2 14ml/s和 0 .5 19± 0 .2 14ml/s,净流量为0 .0 0 2± 0 .0 0 3ml/s。阻塞性脑积水在MRI上于通路阻塞处未见明显脑脊液流动 ,流速和流量基本为 0 ;枕大孔处向下峰速和向上峰速分别为 4.83± 2 .2 5mm/s和 4.72± 1.81mm/s,向下流量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MRI 3D-CUBE T2WI、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及相位对比MRI电影(Pc cine MRI)序列对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ETV)术后患者造瘘口脑脊液通路进行评估,以比较3个序列间的差异及临床应用范畴,进一步实现ETV术后脑脊液评估的MRI个体化及最优化扫描。方法:应用3.0 T MRI对12例经ETV治疗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颅脑MRI复查,并分别行矢状位3D-CUBE T2WI、3D-FIESTA及轴位Pc cine MRI序列扫描。结果:7例3个序列对造瘘口是否通畅的诊断分级完全一致;4例检查中1种序列评估存在可疑病变,经3种序列综合评估,最终诊断为通畅,后期随访中得到证实;1例心率不齐无法完成Pc cine MRI者,经3D-CUBE T2WI、3D-FIESTA序列诊断为通畅,并在后期随访中得到验证。结论:3D-CUBE T2WI在ETV术后评估中是最简单、有效的序列,在复杂或可疑患者中3D-FIESTA和Pc cine MRI可作为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2.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法非侵袭性测量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及流量改变情况。方法 :测量 15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 2 1~ 4 7岁 ,平均 31 4岁 )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情况 ,在正中矢状位T1WI图像上选择垂直于导水管层面 ,编码速率 2 0cm/s。测量相应层面导水管截面积 ,计算相应导水管区脑脊液流量 ,并研究在一个心动周期内CSF流动改变情况。结果 :正常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 ,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 ,收缩期平均向下峰流速和舒张期平均向上峰流速分别为 12 6 7± 3 5 8mm/s和 11 5 8± 3 96mm/s,平均向下及向上流量分别为 1 311± 0 74 0ml/min(0 0 18± 0 0 12ml/心动周期 )和 1 0 6 8± 0 5 6 8ml/min(0 0 14± 0 0 0 9ml/心动周期 ) ,平均净流量为 0 2 6 0± 0 2 4 9ml/min(0 0 0 4± 0 0 0 4ml/心动周期 ) ;脑脊液向下流动平均最大峰速发生在一个心动周期的R波后平均 1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5 7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向上最大峰流速出现在心动周期的 87%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6 86ms,平均心动周期 85 7ms) ,而逆向流动发生在R波后平均 4 4 %~ 5 8%时间点 (心动周期的 343~ 4 5 7ms,平均心动周期85 7ms)。结论 :磁共振相位对比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相位对比方法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 0 .5TMR扫描系统测量导水管脑脊液 (CSF)流量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精确性。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 8例、正常受检者 2 2例行导水管MR相位对比电影 (PCcine)序列扫描 ,用流动分析软件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量。结果 :正常人导水管CSF的峰速度 (PV)为 ( 7.987± 2 .95 7)cm /s ,平均速度 (ASV)为 ( 0 .3 0 3± 0 .2 46)cm/s ;导水管CSF搏动性流动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正弦波形。结论 :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方法测量导水管脑脊液流量 ,有助于对疾病状态下导水管CSF流量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RI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SPACE)序列测定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体积。方法:选取3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男女各15例,脑室分流前及分流后分别于3.0 T MRI上采用SPACE序列形成颅内与脑室的VR影像。通过软件测量获得颅内脑脊液总体积与脑室脑脊液的体积,并计算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体积。结果 :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V-P)分流前颅内脑脊液总体积、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体积均值分别为(577.6±112.3)cm3、(213.0±53.0)cm3、(364.6±88.5)cm3,分流后分别为(444.8±80.3)cm3、(156.6±45.9)cm3、(276.6±67.4)cm3。分流前后颅内脑脊液总体积、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分流前后2次测量的颅内脑脊液总体积、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体积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CE序列定量分析脑脊液含量可指导临床V-P术的选择,并为准确评价V-P分流术的疗效提供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对颅内静脉系统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怀疑颅内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进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和MRV检查,同时加做颅脑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由两位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12例(40%)MRV及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信号影,经随访后证实非颅内静脉血栓;17例(约57%)为MRV显示异常,其中下矢状窦显示异常者4例(约13%),横窦及乙状窦显示异常10例(约33%),上矢状窦显示异常者3例(10%),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未发现异常信号影,经随访证实为颅内静脉先天性变异;1例(约3%)MRI平扫发现脑表面水肿,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发现异常高信号影,最终诊断为脑皮层小静脉的栓塞。结论 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对颅内静脉系统的先天性变异及颅内静脉系统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MR脑脊液成像技术及其对颅内中线病变诊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脑脊液成像技术及其对颅中线病变的诊断作用.材料和方法:对160人次行颅内MR脑脊液成像技术,用3D MIP重建图像.结果:84例正常人M R脑脊液成像显示脑脊液呈均匀高信号,脑实质呈均匀低信号;脑脊液从侧脑室、第三脑室、导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至枕大池,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脑室系统造影图像.76例异常患者中,8例显示出常规T2WI图像不易显示的细节.1例阻塞性脑积水患者,MR脑脊液成像清楚显示梗阻原因为中脑导水管的局部粘连闭塞.2例脑室内肿瘤,1例延髓胶质母细胞瘤压迫四脑室,MR脑脊液成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MR脑脊液成像还可帮助鞍区及颅后窝肿瘤进一步定位诊断.结论:MR脑脊液成像是一种新的无创伤,快捷的成像技术.对脑室系统疾病和脑脊液循环异常的疾病给予了直观明确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显像(RCFS)在诊断脑积水和决定脑积水治疗方法中的价值。方法13例脑积水患者(成人8例,儿童5例),由神经外科医师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行腰椎穿刺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99^Tc^m-DTPA,行RCFS检查。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分析显像结果后诊断,与CT或MRI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RCFS诊断为阻塞性脑积水的患者(成人6例,儿童1例)中,4例有手术指征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6例RCFS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成人2例,儿童4例)中,5例有手术指征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9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RCFS可以对2种类型的脑积水进行明确的鉴别诊断,并对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术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膝关节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效能。方法 34例临床怀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术前行3T磁共振常规序列包含T_2WI,增加SWI序列扫描。两名骨关节的放射科医师以T_2WI序列和SWI序列分别对半月板进行分析诊断,第一次诊断后的半个月再次分别独立对半月板进行分析诊断。以膝关节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_2WI和SWI两次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平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析其一致性。结果 T_2WI和SW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平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如下:T_2WI—医师1,90%,92.3%和91.5%;医师2,84.4%,89%和87.5%;SWI—医师1,87.8%,95.6%和93%;医师2,87.8%,92.3%和90.8%。两位医师T_2WI和SWI两次诊断半月板撕裂具有自身极好的一致性(T_2WI医师1,k=0.854;医师2,k=0.819;SWI医师1,k=0.882;医师2,k=0.820)。两位医师运用T_2WI和SWI诊断半月板撕裂具有极好的一致性(T_2WI,k=0.967;SWI,k=0.885)。T_2WI和SWI诊断半月板撕裂的诊断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医师1,P=0.99,医师2,P=0.25)。结论磁共振SWI序列在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MRI监测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异常在外伤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脑外伤后临床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及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MRI 2D-PC cine法序列,以编码流速20cm/s,于颈1~2椎间隙水平测量患者的脑脊液流速、流量,在其接受尿激酶治疗过程中进行随访复查,并与腰穿脑脊液压力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颈1~2椎间隙水平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均表现为近似于正弦曲线的双向流动,脑外伤组治疗前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流量均高于正常人群(P<0.05)。经尿激酶治疗后68例患者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其脑脊液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流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脑脊液流速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r=0.805,P<0.05),脑脊液向下净流量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r=0.794,P<0.05)。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前患者脑脊液循环动力学会发生相应改变,磁共振PC-cine法可以早期检测出其循环动力学改变,对脑外伤后患者颅内压改变的监测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检查者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及可复性。方法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30岁,平均(25.4±3.4)岁。应用3.0TMR两次测量中脑导水管不同解剖位置的脑脊液(CSF)流动。由两位医师先后对同一志愿者进行独立扫描,所有图像由另一医师进行后处理。选用T2WI正中矢状面定位,先后垂直导水管入口段、中间段、出口段进行扫描。在导水管显示面积最大的幅度图像上沿其边缘绘制ROI,重复3次取其结果平均值。取收缩期向下峰值流速(PPV)、舒张期向上峰值流速(PNV)及绝对每搏出量(ASV)进行对比分析。取2位医师测量结果的平均数用于比较不同解剖定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解剖定位间平均PPV、PNV存在统计学差异,上段高于下段(P<0.05),两两均数比较,入口段与出口段流速存在差异(P<0.05);而ASV三者间无差异(P>0.05)。不同医师测量相同解剖定位时,两次PPV测量结果相关性以中间段最高,相关系数r=0.94,出口段r=0.82,入口段r=0.78。结论①中脑导水管不同解剖位置的CSF流速存在差异,上段流速高于下段,而ASV无差异;②导水管中间段测量结果可复性最佳,可作为理想的测速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