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延续护理模式及自我管理理论的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对于改善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9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时除躯体健康、躯体疼痛两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6个月时除躯体疼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轨迹,探讨感知控制力、出院准备度的预测作用,旨在为制订阶段性、个性化自我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5—9月便利抽取天津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心内CCU住院的168例行PCI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评量表、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别于患者出院时(Time 1,T1)、出院后3个月(Time 2,T2)、出院后6个月(Time 3,T3)、出院后9个月(Time 4,T4)、出院后12个月(Time 5,T5)进行资料收集。结果168例AMI患者T1、T2、T3、T4、T5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分别为(34.91±5.03)、(38.89±7.22)、(43.78±9.32)、(47.76±10.33)、(53.29±11.48)分;T1感知控制力得分为(20.63±6.70),T1出院准备度得分为(59.85±21.42)分。条件模型拟合指数均达标,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轨迹呈线性形式,且呈显著上升趋势,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感知控制力、出院准备度均能正向预测自我管理能力的初始水平;感知控制力能正向预测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速度。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呈持续性发展,但仍有待提升空间,可通过提高感知控制力及出院准备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MI行PCI术后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9例行常规心脏干预,研究组89例行心脏康复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T0)、出院3个月(T1)、出院6个月(T2)心脏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评分和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0时点2组心功能(LVD、LVS、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点2组LVD、LVS均较T0时点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均P<0.001);T1、T2时点2组LVEF均较T0时点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均P<0.001)。T0时点2组生活质量(PF、BP、SF)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点2组生活质量(PF、BP、SF)各项评分均较T0时点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生活质量(PF、BP、SF)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0,P<0.001)。结论心脏康复可显著增强老年AMI行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返工作岗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心恢复正常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人选病例为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院行急诊PCI术的203患者,在术后1个月电话咨询是否恢复工作。结果术后1月时,有38%的患者恢复正常工作(78/203),其中42%男性患者恢复工作(60/142),29%的女性患者恢复正常工作(18/61)。恢复工作的患者中50%有吸烟史(39/78),未恢复工作中有63%有吸烟史(79/125)(P〈0.05);恢复工作的患者中36%(28/78)有多支血管病变,未恢复工作中有59%(74/125)有多支血管病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多支血管病变为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P=0.001,OR=0.327)。结论多支血管病变为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院后电话随访对提高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7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接受PCI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出院前均有责任护士给予出院小结以及健康宣教和宣传资料,并做好详细的出院宣教工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1周后开始给予电话随访1年。将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时的戒烟率,BMI指数和焦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出院后六个月,实验组戒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有利于强化患者戒烟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同时保持乐观心境,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池州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44)与对照组( n=42)。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传统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急诊PCI手术前给予芪参益气滴丸1.0 g,手术后给予益气活血方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术中慢血流、无血流情况、手术时间、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术前及术后3 d、1周、1个月和3个月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炎症反应指标[(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经(LVDD)],及术后1和3个月无症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慢血流、无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NO和iNOS水平高于对照组,而ET-1、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术后1周LVEF和LV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个月LVDD低于、LVEF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1和3个月无症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在术前给予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术中慢血流、无血流的发生率,术后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可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同时减轻体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脏血管的微循环,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戴兰  梅洁 《当代护士》2018,(6):12-14
综述了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发展情况;PCI术后早期康复的程序、意义及停止指标与评价指标。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应在遵循个体化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循序渐进的活动方案,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缓解患者压力,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机激发理论健康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收治的行PCI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动机激发理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行为(包括按时用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禁烟禁酒、保持良好睡眠习惯、乐观情绪、自我监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控制程度[采用自觉健康控制量表B表(MHLC)]、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按时用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禁烟禁酒、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乐观情绪、自我监测人数均多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MHLC、CSMS、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激发理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健康行为,提升健康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4h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常模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4h内焦虑评分平均(39.3±10.0)分、抑郁评分平均(35.9士10.9)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焦虑合并抑郁34例(占42.50%),单纯焦虑33例(占41.50%),单纯抑郁5例(占6.25%),无焦虑抑郁8例(占10.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1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58例)及对照组(56例)。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 / kg,继之以0.075 μg·kg-1·min-1静脉滴注24至48 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PCI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予以分析。 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 vs. 50%,χ2 = 10.747,P = 0.001)。对照组与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前的sICAM-1、sVCAM-1、vWF、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sICAM-1[(24.2 ± 2.3)μg / L vs.(37.1 ± 3.3)μg / L]、sVCAM-1[(26.2 ± 2.9)μg / L vs.(43.1 ± 3.8)μg / L]、vWF[(514 ± 135)U / L vs.(588 ± 126)U/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sICAM-1[(22.4 ± 1.8)μg / L(32.4 ± 2.5)μg / L]、sVCAM-1[(23.7 ± 2.2)μg/L vs.(38.9 ± 2.6)μg /L]、vWF[(586 ± 145)U / L vs. (678 ± 144)U / L]、hs-CRP[(7.2 ± 2.7)mg / L vs.(8.5 ± 3.5)m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 结论AMI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非PCI组,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及复合终点事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MI后延迟PCI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I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给予以延续护理理念及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制订的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应用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CSM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问卷和CSMS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48.17±7.20),(46.43±5.66),(47.96±9.69)分,优于对照组的(30.68±8.51),(33.40±4.86),(22.44±8.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39,10.767,13.221;P<0.01);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CSMS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分别为(58.83±6.16),(65.30±5.28),(61.55±8.23)分,高于对照组的(30.47±8.37),(28.45±5.07),(24.00±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73,33.822,22.929;P<0.01)。试验组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自我管理知识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时日常生活管理知识及行为、疾病医学管理知识及行为得分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时与1个月相比,疾病医学管理行为得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内科的健康教育相比,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PCI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行为,可以在临床上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接受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近期和长期预后.方法 DESIREⅡ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6005例患者,2006年9月1日到11月30日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入选其中接受PCI的STEMI和NSTEMI患者,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预后情况.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共1009例患者,其中STEMI患者803例,NSTEMI患者206例,NSTEMI的患者高血压病史、陈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病史的比例高,处理多支病变的比例高(43.7%比34.4%,P=0.039),完全血运重建率高;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和MACCE发生率及长期预后(1年死亡率分别为96%和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长期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为LVEF和血肌酐.结论 接受PCI的STEMI和NSTEMI患者临床情况有所差异,但是近期和长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 Guardwire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高危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预防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在急诊PCI过程中联合应用PercuSurge Guardwire装置(PercuSurge组),平均年龄(61.4±7.1)岁;另45例进行常规无PercuSurge Guardwire保护的急诊PCI(对照组),平均年龄(64.9±8.3)岁.比较两组急诊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TIMI血流及院内、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血管支架并放置PercuSurge Guardwire保护装置.平均阻滞球囊直径(4.5±0.5) mm,平均阻滞时间(8.7±5.9)min.PercuSurge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4与86.67%,P<0.05),无血流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0%与6.67%,P<0.05).并发症包括血管夹层1例(2.13%),远端小血管血栓栓塞1例 (2.13%).随访全部患者,PercuSurge组院内及30天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3%与13.33%,2.13%与8.89%,P值均小于0.05).结论联合应用 PercuSurge Guarwire远端保护装置在AMI患者的急诊PCI过程中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远端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显著降低无血流事件发生率,从而显著降低患者院内及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顾晓龙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675-3677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 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直接介入与易化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2名,随机分为两组。易化介入组静脉注射普通肝素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直接介入组静脉注射安慰剂。然后尽快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30d全因死亡率、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术前与术后梗死血管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易化介入组与直接介入组30d死亡率、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左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梗死血管开通率易化介入组高于直接介入组[39(59.1%)vs.16(24.2%),P<0.05];术后血管开通率两组相近[63(95.5%)vs.62 (93.9%),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h内采用易化介入与直接介入相比,30d死亡率、左心功能有改善趋势。而出血并发症未见增加,其预后可能优于直接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