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 MRS 与 DWI 序列在颈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 MRI 平扫图像进行分析,根据 T2 WI 上脊髓信号有无改变,分为 A 组———不完全损伤组(T2 WI 信号无异常)63例和 B 组———完全损伤组(T2 WI 高信号)32例,C 组———对照组50例,进行 MRS 及 DWI 检查,分别测量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乳酸(Lac)波峰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 NAA/Cho、NAA/Cr、Cho/Cr、Lac/Cho 值及 ADC 值。结果在 MRS 序列上,B 组较A 组中 NAA/Cho、NAA/Cr 显著减低(P <0.05);B 组与 C 组比 NAA/Cho、NAA/Cr 值降低,Lac/Cho 值升高(P <0.05);A 组与 C组比仅 Lac/Cho 值升高(P <0.05)。在 DWI 上,A 组 ADC 值为(0.79±0.17)×10-3 mm2/s,低于 C 组(0.93±0.15)×10-3 mm2/s (P =0.026);B 组 ADC 值为(1.21±0.20)×10-3 mm2/s,明显高于 C 组(P =0.017);A 组与 B 组比较,前者 ADC 值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3)。结论MRS 可以无创定量测定创区颈髓相关代谢介质的变化,从代谢及分子水平反映颈髓损伤的不同程度;DWI 对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WI 及 MRS 联合成像对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肝癌(SHCC)动态增强及弥散成像(DWI)(b值为600s/mm2)的信号特点并探讨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患者总共41个SHCC病灶的T1WI、T2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DWI的信号改变,并探讨T1WI、T2WI及动态增强(A组),T1WI、T2WI及DWI(B组)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SHCC的检出与定性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 SHCC以速升速降型强化方式为主(73.17%),强化峰值主要位于动脉晚期(75.61%);SHCC与周围肝组织的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病灶检出方面A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病灶的定性诊断方面A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成像联合应用更有利于SHCC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研究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脑白质内病灶的扩散特点,并观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8例临床确诊的PKU患儿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8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行T1WI、T2WI及DWI,测量侧脑室后角T2WI异常信号区及放射冠正常白质的ADC值和对照组相应部位的ADC值.结果 在T2WI上,所有未经治疗的PKU患儿均表现为非占位性、斑片状、条带状高信号,在X、Y、Z 3个方向同时施加扩散梯度的跟踪ADC图(trace APC map)上显示更清晰.患儿大脑白质病灶X、Y、Z 3个方向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白质的ADC值,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ADC值比对照组相应部位减少23%,侧脑室后角扩散各向异性消失(F=0.195,P=0.825).结论 未经治疗的PKU白质异常在DWIav上显示更清晰,DWI可提供PKU患儿脑白质病灶的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W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另选取70例胶质瘤作对照(WHOⅠ~Ⅱ级31例为A组,Ⅲ~Ⅳ级39例为B组),观察及测量肿瘤的T1WI、T2WI、DWI信号、ADC值及强化方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NSL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23/24),T2WI上多呈高信号(23/24),DWI上多呈明显高信号(11/15),平均ADC值为(0.57±0.14)×10-3 mm2/s,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A组及B组胶质瘤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51/70),T2WI上多呈高信号(61/70),DWI上多为低信号(29/70),平均ADC值分别为(1.63±0.48)×10-3和(1.37±0.54)×10-3 mm2/s,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CNSL组与胶质瘤组在DWI信号、ADC值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PCNSL多呈明显均匀强化(21/24),呈"裂隙样"(16/21)或"团块样"(5/21)。A组胶质瘤强化多不明显,B组胶质瘤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呈"花环样"。结论:DWI和ADC值对PCNSL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合T1WI、T2WI及增强扫描等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 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ADC、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 mm2/s∶(10.10±2.28)×10-4 mm2/s,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 T MR DWI评价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2只.20只用于建立VX2瘤模型,2只健康正常兔用于行正常肝射频消融术对照.于VX2瘤种植后14~21 d(平均17 d),对符合实验条件瘤兔(病灶位于肝实质内,最大直径≤3 cm,坏死病灶直径≤整个病灶直径的1/2)行3.0 T常规MRI和功能DWI.对瘤兔及对照组正常兔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后7~10 d(平均8 d)行3.0 T常规MRI及DWI.所有射频消融治疗兔行MR检查后均行病理检查.测量兔肝VX2瘤、正常兔肝射频消融治疗前后ADC值,分析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3.0 T MR常规成像、ADC值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同一b值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组织间ADC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20只实验组兔肝VX2瘤模型均建立成功,1例肿瘤突出于肝表面、1例肿瘤病灶出现明显坏死未纳入实验.所有18个瘤灶及2例正常兔肝射频消融均成功.兔VX2瘤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肝VX2瘤兔射频消融治疗后7~10 d,射频消融病灶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稍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T2WI序列周边环形稍高信号为肉芽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T2WI序列低、中等信号为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在DWI图上为低信号,活性肿瘤组织位于病灶周边,呈结节状,在T2WI、DWI图上为等或稍高信号.肿瘤标本为灰白色,部分肿瘤组织间夹杂增生血管、少许肉芽组织.b值为600 s/mm2时,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9只)、坏死组织(18只)、肉芽组织(18只)、正常组织(18只)ADC值分别为:(1.227±0.140)×10-3、(0.702±0.050)×10-3、(1.918±0.124)×10-3、(1.739±0.044)×10-3mm2/s,各组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治疗后坏死组织、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肉芽组织、正常肝组织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瘤模型适合3.0 T MR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对射频消融治疗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 ADC、 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 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mm2/s: (10.10±2.28×10-4mm2/s, 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 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扩散-灌注(DWI-P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建立的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明确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的评价作用.材料与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10只)行假手术作对照,其余按栓塞时间30 min、1、3、6 h均分成B、C、D、E 4组;行DWI、PI和常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T2WI、T1WI扫描;DWI和PI原始图像重建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形态图.观察各栓塞时间点和再灌注2、24 h后各项参数变化,并将其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观察对比.结果 A组DWI、PI成像无异常信号,病理观察和TTC染色无变化.B组再灌注2 h DWI高信号消失,ADC值恢复正常化(88.27±1.92)%,24 h继发性ADC值降低和DWI高信号;C组再灌注2 h后ADC值轻度升高,24 h明显降低;D、E组再灌注2、24 h ADC值轻度降低或基本不变;各组再灌注后24 h DWI显示病灶范围无明显扩大.A、B组再灌注后PI各参数指标(CBV、CBF、MTT)恢复和维持正常,而D、E组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图有3种表现,分别为高灌注、低灌注和正常灌注.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后DWI显示的缺血范围与TTC异常染色(白色)范围无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结论在超急性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栓塞30 min再灌注后初次DWI异常信号消散是暂时的,以后会发生继发性DWI异常信号,再灌注后初次DWI异常信号消散区24 h后观察到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可限制病灶进一步扩大,保护缺血半影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WE)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W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4例于第三脑室旁、乳头体、丘脑内、导水管周围白质区呈对称性损害,2例以乳头体、四叠体损害为主,2例症状较重者,除上述部位信号异常外,其脑干及小脑内见广泛异常信号;所有病灶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明显高信号改变.4例患者治疗前后行DWI (b=1000s/mm2)检查显示病灶呈高、等信号,3例治疗前ADC值下降,1例无变化,治疗后ADC值均升高.结论:WE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及DWI对该病的早期和进展期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不同阶段的MRI表现,并探讨最佳显示部位及MR检查序列。方法:31例中对照组14例,病例组17例(观察时间内未复发14例,复发3例)。均应用T1WI、STIR、DWI和常规增强相结合的方法,行骨盆、股骨干和腰椎MRI骨髓成像。结果:①未复发组:14例均有腰椎和髂骨T1WI信号增高,11例STIR及DWI示原病变区信号减低,3例信号无明显变化;各组骨髓ADC值较移植前变化不明显;②复发组:T1WI上见点片状低信号灶,STIR示在相应部位可见高信号灶,DWI示病灶处信号稍高,ADC灰度图能更清楚地显示复发病灶。各组骨髓ADC值较同期未复发者明显增高。结论:MRI是监测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活和复发的有效影像学监测方法。部位以髂骨最为敏感,DWI显示病灶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