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维生素B_(12)缺乏及临床诊断为SDC患者9例,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SE T_1WI、FSE T_2WI、T_2-FLAIR及横轴面T_2WI,其中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MR图像上所有病例均显示颈髓或胸髓侧索或后索对称性病变,T_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上为高信号,T_2-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范围显示清晰,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和随访观察,尤其是T_2-FLA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MRI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确诊SCD的病人临床及MRI资料,分析其脊髓MRI表现特点,统计分析SCD病人受累脊髓节段数与血清VB12水平、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5例SCD病人均于横断面影像上显示颈胸段脊髓对称性等或长T1、长T2信号,13例病变主要位于颈胸段水平脊髓后索,2例同时累及后索、侧索及前索。但于横断面T2WI上颈段与胸段脊髓异常信号形态各具特点。颈段脊髓受累时于横断面T2WI上呈脊髓内"倒V"形或"反兔耳"形的对称性高信号。胸段脊髓受累时于横断面T2WI上呈脊髓内"哑铃"形的对称性高信号。统计学分析显示15例SCD病人脊髓受累节段数与血清VB12水平呈负相关,而与病程长短无相关性。结论脊髓MR成像对于SCD脊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笑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以提高临床对笑气中毒所致脊髓亚急性变性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18至2020年收治的4例笑气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及影像学改变。结果1例患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4例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4例患者均伴有颈髓磁共振成像-T2加权成像(MRI-T2WI)异常信号改变。结论笑气中毒所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见于青壮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及磁共振T2WI颈髓异常信号改变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 MRI 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例 SCD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 MRI 资料。结果19例 SCD 中16例出现脊髓异常信号,主要位于颈胸段脊髓背侧,1例累及小脑皮层和延髓;病变为多节段脊髓受累,主要累及脊髓后索或侧索,其中2例累及前索;不同节段脊髓病灶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无强化;经维生素 B12治疗后病变范围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基本消失。结论MRI 对脊髓 SCD 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RI对恶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1例临床怀疑SCD的患者行MRI矢状面T1 WI和T2WI、横轴面T2WI,其中8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10例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 T2WI上颈髓、胸髓后部、侧索呈高信号,有1例前索出现类似病灶,Gd-DTPA增强扫描所有病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10 例经维生素B12治疗6-12个月后复查,示T2WI上原高信号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和改善呈正相关。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并可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及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及MRI特点.材料和方法:收集32例临床确诊为SCD的临床资料.27例行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测定.27例根据临床定位诊断进行矢状面及轴状面MRI T1WI、T2WI扫描,其中10例行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20例血清维生素B12低于正常,7例叶酸低于正常.脊髓MRI 检查的21例中,10例脊髓后索可见长T2异常信号,其中5例侧索可见长T2异常信号,与临床表现吻合,Gd-DTPA增强扫描无增强.结论: SCD确诊依赖于临床表现及血清维生素B12测定.MRI有助于SCD诊断,特别是对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正常的病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资料,确诊前所有患者均行脊柱MRI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0例中,16例脊髓内可见异常信号(16/20,80%),颈髓受累8例,胸髓受累5例,颈胸髓同时受累3例,位于脊髓后索11例,侧索并后索3例,侧、后、前索同时受累2例,另1例扫描平面未在病灶水平;脊髓均未见明显肿胀;Gd-DTPA增强扫描1例轻度强化,余5例未见明显强化;血清VB12水平降低15例,正常3例,升高2例。治疗5~15个月后复查,MRI异常信号范围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磁共振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确诊及疗效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脊髓炎的M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急性脊髓炎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分析。方法:总结30例经临床治疗及随访证实急性脊髓炎患者的MRI及临床表现,8例有复查MRI,分析常规序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病变分布,于颈延髓2例,颈髓9例,颈胸髓15例,胸腰髓3例,全脊髓1例。病变范围,两个椎体高度以下为7例,2—4椎体高度5例,4个椎体高度以上18例,12例病变段脊髓增粗;病变信号为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增强后有条状或斑片状强化。8例治疗后复查MR,病变范围明显改变,28例临床随访均有明显症状改善。讨论:MRI对急性脊髓炎诊断有重要价值,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可作出早期诊断,MRI随访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首次发作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MOGAD的40例患儿首次发作时头颅、脊髓及视神经MRI表现,患儿首次发作年龄1.2~13.8岁。结果 40例患儿中,37例(92.5%)头颅MRI可见异常病灶,30例为多脑叶受累,24例皮层、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均受累,额叶(78.4%,29/37)、顶叶(75.7%,28/37)为最常累及的脑叶,扩散加权成像及磁敏感成像无异常,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14例(38.9%)脊髓MRI异常,表现为脊髓长节段、不连续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主要位于中央灰质部位,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其中13例胸髓受累,8例颈髓受累。31.0%(9/29)视神经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单侧(4例)或双侧(4例)视神经稍增粗,T2WI信号增高,1例累及视交叉,增强扫描以视神经鞘及周围脂肪组织强化为特征。结论 MOGAD患儿头颅、脊髓及视神经MRI表现多样,在头颅多表现为皮层、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的多发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在脊髓表现为颈胸髓内长...  相似文献   

10.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MRI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24例SCD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前接受脊柱MRI检查,其中5例行增强检查,4例于治疗后复查.分析影像学特点. 结果 24例SCD中18例出现髓内异常信号,阳性率为75%.主要位于颈胸段脊髓后索(12例)或侧索并后索(5例),呈对称性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1例同时累及后索、侧索、前索和部分灰质后角;脊髓无明显肿胀;增强后有(2/5)或无强化效应(3/5);治疗后4例病变范围均显示减小,甚至消失. 结论 SCD具有一定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MRI在早期诊断及观察疗效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fastimagingwithsteadyprecession,3DFisp)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急性颈髓的诊断、治疗和对预后估计的价值。方法:对急性颈段脊髓损伤在MRI常规扫描基础上进行颈髓3DFisp技术成像扫描。结果:3DFisp较常规MRI更能全方位更清晰地反映颈髓各种损伤和病理特征。结论:颈髓三维Fisp技术更能准确评估急性颈髓损伤的程度,并能及早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9例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临床资料,总结MRI检查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诊治中的重要性。结果本组病例中X线、CT检查均未见骨折脱位,有颈椎间盘突出及椎体后缘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生所致椎管狭窄,颈髓前、后受压,其中:颈髓前方受压14例,颈髓后方受压5例,颈髓前后同时受压6例;颈髓损伤平面对应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平面:颈3~4水平11例,颈4~5水平5例,颈5~6水平2例,有1例颈髓损伤平面不同于脊髓受压平面。MRI信号表现:脊髓肿胀、脊髓水肿、脊髓挫伤。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的最准确、最有效检查方法,为临床医师评估预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椎过屈位MRI对平山病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椎过屈位MR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观察低位脊髓萎缩、变扁、C6椎体上缘水平颈髓前后径及硬膜外异常信号。结果:①低位颈髓的萎缩:病例组9例(69%),对照组1例(10%)。②低位脊髓变扁:仅见于病例组11例(84%),其中有10例(77%)为不对称变扁,脊髓呈"梨形",1例(7%)呈三角形变扁。对照组未出现脊髓变扁的表现。③C6水平颈髓前后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④低位颈椎椎管内硬膜后方T_2WI异常信号:仅见于患者组的10例(77%)。结论:颈椎过屈位MRI对诊断平山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尹相媛  邱士军  李姗姗   《放射学实践》2011,26(6):593-596
目的:探讨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单发4例,多发4例,共有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病灶13个,所有病灶均位于髓内.其中,颈段6个,胸段6个,腰段1个.病灶MRI上分为2型:囊腔结节型(4例),实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MRI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0例早期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脑部和脊髓MRI检查,分析脊髓和脑部病灶的特征,脊髓病变的发病率与MS诊断的相关性。结果(1)80例脊髓检查中,脊髓异常者65例(81.25%),其中颈髓18例(27.69%),胸髓13例(20.0%),腰骶髓5例(7.69%),颈髓和胸髓同时受累29例(44.62%)。(2)脊髓局灶性病灶37例(46.25%),弥漫性11例(13.75%),局灶并弥漫性病灶17例(21.25%)。(3)不联合脊髓病灶53例可诊断为MS,敏感性为66.25%,若1个脊髓病灶替代1个脑部病灶,68例可诊断为MS,敏感性为8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MRI可显示MS在空间的播散性,能提高MS诊断的敏感性也有助于对M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联合血红蛋白及血清维生素B12检查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诊断为SCD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根据脊髓MRI结果分为A组(MRI阳性)、B组(MRI阴性);统计分析2组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维生素B12含量及脊髓内MRI异常信号的差异。结果:A组12例,其中8例累及脊髓后索和/或侧索呈典型表现,血红蛋白均值为(109.4±15.2)g/L,血清维生素B12均值为(141.0±39.2)ng/L;4例累及脊髓灰质及后索、侧索呈非典型表现,血红蛋白均值为(115.1±17.5)g/L,血清维生素B12均值为(182.8±101.9)ng/L;12例异常信号范围均超过3个椎体,脊髓形态无明显肿胀。B组29例,血红蛋白均值为(134.7±16.2)g/L,血清维生素B12均值为(199.2±31.4)ng/L。2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畸胎瘤的影像诊断。方法 分析 10例脊髓畸胎瘤的临床和影像表现。髓内 8例 ,髓外 2例。全部病例均作MR扫描。结果  5例腰段 ,3例胸段 ,1例胸腰段 ,1例颈段。 7例多囊腔 ,3例单囊腔。MR显示肿瘤呈混杂信号 ,T1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后病灶内脂肪信号消失 ,肿瘤部分不均匀强化。 3例腰段脊髓畸胎瘤伴有脊髓低位。结论 脊髓畸胎瘤MR表现具有特征性 ,MR的T1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是正确诊断脊髓畸胎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和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脑和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及MR灌注成像 (PWI)表现 ,着重讨论血管母细胞瘤的PWI特点。方法 :对 4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3 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16例行MRI平扫和增强 (其中 5例同时行PWI ,3例曾行CT检查 )。结果 :44例患者中囊腔结节型 3 3例 (其中大囊小结节 2 7例 ,单纯囊性 6例 ) ,实质型 10例 ,43例均为单发 ,1例多发 (小脑半球病灶为大囊小结节 ,颈髓为单纯囊性 )。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 3 3例 ,小脑蚓部 8例 ,脑干 1例 ,胸髓 1例 ,1例多发 (病灶分别位于小脑半球和颈髓 )。所有壁结节及实质型肿瘤均显示明显强化 ;5例血管母细胞瘤实质部分PWI均呈明显高灌注表现 ,血管母细胞瘤的SRRmax和rCBV分别为 ( 87.3 2± 3 .18) %和 70 4.68± 46.74,肿瘤与脑白质的rCBV之比为 13 .79± 0 .99,两者的MTT之差为 ( 0 .99± 0 .3 9)s。结论 :CT、MRI均可用于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 ,MRI因在显示肿瘤壁结节和流空血管方面优势明显 ,价值高于CT。PWI对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脊髓囊变的MRI表现及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67例脊髓囊变病例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 :67例伤后髓内囊变 ,颈髓 3 9例 ,胸髓 2 8例 ,囊变的位置与脊柱骨折、脱位位置一致 ;囊变的平均长度 (T1WI矢状位上下范围 )为 14mm ;脊髓囊变的信号变化同脑脊液 ;其大小、形态、位置同临床症状无明显关系。结论 :髓内囊变是慢性期脊髓损伤常见的病理改变 ;髓内囊变是同一水平骨折、脱位椎体直接撞击脊髓引起。髓内囊变为一局限性、稳定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及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24例肿瘤主要表现为颈胸段脊髓内类圆形病灶,大囊结节型19例,实性结节型5例;单发20例,多发4例;3例肿瘤的最大径≥5 cm,其余病灶均<5 cm;病灶在T1 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 WI上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囊性结节型肿瘤表现为壁结节明显强化而边缘不强化,实性结节型肿瘤表现为显著均匀强化.病理检查显示手术切除组织呈典型的血管母细胞瘤表现,CD31、CD34血管免疫标记阳性,Vim和S-100阳性.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