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静脉血栓的价值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探讨D-二聚体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因创伤致多发骨折、股骨骨折、胫骨或胫腓骨折当天入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000例患者,其中男568例,女432例;年龄20~90岁[(54.8±21.50)岁].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拟行骨折复位术前1 d(骨折患肢消肿后,约骨折后4~10 d),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000例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4例(6.4%)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髂-股静脉血栓26例,胭-胫静脉血栓10例,肠腓肌、比目鱼肌血栓28例.骨折后2 d,1000例患者中有736例(73.6%)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伤后4~10 d其中56例(7.6%)发生血栓;骨折后2 d,264例(26.4%)D-二聚体≤324μg/L,伤后4~10 d其中8例(3.0%)患者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P<0.01).结论 创伤骨折术前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降低麻醉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引发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D-二聚体增高,可能引发血栓,但D-二聚体正常后也有发生血栓可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 方法 对62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发生DVT及无DVT间对相关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DVT的早期诊断. 结果 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也显著高于未并发DVT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显示术后7 d显著性增高(P<0.05). 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浆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DV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创伤骨折患者118例(创伤骨折组)、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21例(DVT组)以及体检健康5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nti-crdiolipin antibody,ACA),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 创伤骨折组D-二聚体、Fib和CRP含量显著增高,但低于DVT组,DVT组ACA阳性率明显增高,创伤骨折组3例ACA阳性均发生DVT.下肢骨折组、多发骨折组、骨盆骨折组Fib、D-二聚体及CRP阳性率均高于上肢骨折组(P<0.05).随着年龄增长,Fib和D二聚体逐渐增高,经溶栓治疗后,DVT组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ACA阳性,D-二聚体、Fib和CRP升高是骨创伤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骨创伤患者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创伤后发生DVT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4.
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玉龙  汪岩  李娜  程石  宋茂民 《武警医学》2007,18(2):110-112
 目的 探讨对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42例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抗凝治疗30例,溶栓治疗4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3例,所有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全部再通者3例,部分再通者15例.结论 颅脑术后患者为下肢DVT中高危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诊断DVT的发生,抗凝治疗为主要方法,慎用溶栓药物,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防止肺栓塞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38例骨科术后下肢DVT患者均经药物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2例中央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导管溶栓治疗,26例周围型DVT患者采用足背静脉推注溶栓药物治疗,7d为1个疗程。于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血栓变化及消溶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有1例、8例、17例、27例血栓全部消溶、静脉管腔完全再通;1个疗程结束后,尚有11例血栓未完全消溶,血栓段深静脉部分再通。38例下肢DVT中,显效27例(71%),有效11例(29%),无效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监测下肢DVT治疗过程中血栓动态变化及消溶情况,客观评价溶栓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下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下肢DVT形成,并统计各类骨折DVT的发生率,对DVT(+)组与DVT(-)组,术前制动时间≥7 d组和术前制动时间<7d组,男性与女性,高龄组与低龄组患者的D-Dimer浓度及DVT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肢骨折总的血栓发生率为12.3%.骨盆骨折中DVT发病率最高(28.57%),足踝部骨折较低(1.54%),创伤后D-Dimer在DVT(+)组的浓度(1527±373)μg/L高于DVT(-)组的(552 ±262) μg/L(P <0.05).结论 下肢骨折DVT的发生率为12.3%.高龄、高凝因素、卧床时间大于7d、吸烟史为DVT的危险因素.D-Dimer浓度正常对排除DVT具有重要意义.且卧床时间等因素对其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的浓度,并加以分析评价。结果: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具有相关性,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根据年龄断层调整的D-二聚体阈值水平联合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下肢DVT组和伴非高危PTE组。分析两组患者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阳性比例、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诊断伴非高危PTE风险的价值。结果入组475例患者中单纯下肢DVT组346例(72.8%),伴非高危PTE组129例(27.2%)。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诊断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3(95%CI=0.497~0.610)、0.724(95%CI=0.670~0.779)、0.698(95%CI=0.645~0.750)、0.751(95%CI=0.701~0.802)、0.727(95%CI=0.678~0.777)。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AUC均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AUC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结论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翟廷贵  杨爱平  沙建国  高磊 《武警医学》2018,29(11):1047-1050
 目的 探讨髋关节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彩超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01至2017-12北亚骨科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下肢血管彩超检出DVT 96例(DVT阳性组),另外从同期未检出DVT的患者中选择24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总量(CHOL)、D-二聚体,以及有无下肢静脉曲张,有无DVT临床症状,有无慢性病(高血压或糖尿病),髋关节疾病类型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影响DVT检出的主要因素是年龄、BMI、CHOL、TG、D-二聚体、下肢静脉曲张、有临床症状等。多因素分析,主要因素是年龄(OR为3.235,95% CI为1.203~10.326)、D-二聚体(OR为2.421,95% CI为1.358~6.532)、TG(OR为3.865,95% CI为1.685~12.569)、下肢静脉曲张(OR为3.526,95% CI为1.432~11.003)、有临床症状(OR为5.234,95% CI为3.132~19.243)。结论 髋关节疾病非手术治疗患者如果有临床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年龄大于65岁、TG≥1.7 mmol/L、D-二聚体>300 ng/ml,则彩超检出DVT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弹性成像。方法:分别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ARFI对31例DVT患者进行检查。结果:DVT 24h内与24h后剪切波速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回声的血栓声触诊组织成像差别不明显。结论: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通过评价DVT血栓弹性,间接评价血栓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50例(608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2组:脾虚湿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静脉管径、流速、返流的时间、返流速度。结果:脾虚湿阻证组的静脉管径、静脉流速均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小于2s,返流速度多小于30cm/s,病变多累及1组瓣膜;湿热下注证组表现为静脉管径增宽、静脉流速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大于4s,返流速度多大于30cm/s,病变多累及2组以上瓣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价值。方法对18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行下肢深静脉CDUL检查及D-二聚体的检测。分别计算CDUL、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以及二者联合对高危人群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结果CDUL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95.8%、94.5%、88.2%、98.1%、0.881。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85.2%、95.6%、89.3%、93.8%、0.818。二者联合诊断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为98.0%、100.0%、100.0%、99.1%、0.986。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与单独行D-二聚体检测及CDUL检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UL检查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对筛查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对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94例急性DVT病例进行了常规超声和CDF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DVT声像表现为静脉内径增宽 ,腔内实质回声 ,按压静脉未变形 ,静脉瓣固定等 ,彩色多普勒可无血流信号或腔内充盈缺损确诊。本组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无一误诊。结论 :彩色多普勒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为诊断急性D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接法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直接法多层螺旋CT(MSCT)下肢静脉造影17例,同期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直接法MSCTV检查后,所得图像经处理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及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直接法MSCTV检查显示13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10例,2例髂静脉及1例胫腓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能检出。直接法MSCTV上DVT主要表现为静脉腔内造影剂充盈缺损、静脉节段性不显影、栓塞静脉远端扩张及其周围侧支循环静脉迂曲扩张、周围软组织肿胀、皮肤增厚。结论直接法MSCT能清晰显示DVT形成的部位、范围、侧支静脉情况及病变血管周围的解剖结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不易检出的盆腔及小腿深静脉栓塞也能清晰显示,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40例急性脑梗塞(CI)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其结果与40例正常比较.正常人范围0~0.5mg/L,(?)±s 0.3mg/L,CI范围0.5~mg/L,(?)±s 2.56±2.45,P<0.05.在缺血性脑病的初发期D-二聚体水平即开始增高,说明患者血液凝固异常并伴有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MSCTA发现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43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8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39例,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5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于急诊就诊的病人采用CT肺动脉成像(CTPA)结合D-二聚体检测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于急诊以胸痛就诊并行CTPA检查的病人155例,其中男83例,女72例,年龄13~84岁,平均(55±16)岁。分析和记录肺栓塞的有无及其发生率,分析无肺栓塞病人伴发的有临床诊疗意义的病变。记录纳入病人的D-二聚体值。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D-二聚体阳性组和阴性组CTPA上肺栓塞的检出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二聚体异常组CTPA上肺栓塞病人和非肺栓塞病人的D-二聚体值。以CTPA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估D-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结果155例病人中,50例(32.3%)病人经CTPA诊断为肺栓塞,105例(67.7%)病人无肺栓塞。152例病人进行了D-二聚体测量。按照常规D-二聚体参考值0.5 mg/d L为阳性阈值,其中二聚体值阳性128例,阴性24例。24例D-二聚体值阴性者CTPA上均无肺栓塞(0/24),CTPA上有肺栓塞的50例病人(50/128,39.1%)的D-二聚体值为阳性,78例D-二聚体阳性者的CTPA上无肺栓塞,2组肺栓塞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D-二聚体值阳性组中,50例病人于CTPA上诊断为肺栓塞,78例CTPA上无肺栓塞,两者的平均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1±5.59)mg/d L和(5.26±6.67)mg/d L,t=0.741,P=0.460]。以CTPA检测结果为参考,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3.5%、39.1%、100%。结论本研究提示结合D-二聚体的测定推荐CTPA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肺栓塞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分析30例临床拟诊为下肢DV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X线静脉造影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DSA或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SonoVueTM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诊断下肢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5%、55.00%、73.53%、81.25%、55.00%和93.75%、70.00%、86.76%、88.24%、82.35%;诊断小腿DV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56%、55.00%、55.26%、52.63%、57.89%和83.33%、70.00%、76.32%、71.43%、82.35%;2种方法诊断大腿DVT的结果与金标准一致;超声造影微泡灌注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强度健侧均小于患侧;对比剂微泡与股总静脉管壁间低回声厚度健侧小于患侧。结论: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是诊断下肢DVT的良好方法;超声造影是超声诊断下肢DVT的一种补充手段,尤其是在常规超声显示困难的小腿DVT诊断中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1 000例DVT住院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DVT常见的危险因素:卧床>3 d、年龄≥ 75岁、外伤、手术、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肿胀(46.0%)和疼痛(15.8%),但45.8%的患者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体征为可凹陷性水肿(42.3%)和局部压痛(12.9%),但50.7%的患者无阳性体征。DVT以急性期最多见(83.5%)。周围型DVT(87.0%)明显多于混合型(11.6%)和中央型(1.4%)。D-二聚体升高率为93.9%。3种类型DVT的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央型与混合型明显高于周围型(均P<0.05)。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结论:周围型DVT发病率高于中央型和混合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更易发生肺栓塞。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右下肢胀痛1周,渐进性加重活动受限3 d入院。查体:右侧下肢肿胀明显,肌张力较对侧高,皮色加深,右侧深静脉走形区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治疗方案:①右髂股静脉导管溶栓;②下腔静脉内置入可回收滤器预防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