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与超声检查在产前粘连性胎盘植入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19例,均行MRI和经阴或经腹超声检查,患者行胎盘SSFSE序列和Fiesta序列T2WI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和FIRM No BH序列的矢状位T1WI和DWI(b值=1 000)序列轴位扫描。超声检查为二维经阴或经腹、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结果 19例超声检查根据胎盘位置诊断前置胎盘15例、低置胎盘2例、胎盘位置正常2例;根据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诊断粘连性胎盘植入2例、植入性胎盘植入10例、穿透性前置胎盘1例,无胎盘植入6例。经MRI检查,根据胎盘位置诊断前置胎盘16例,低置胎盘2例,胎盘位置正常1例;根据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诊断粘连性胎盘植入9例、植入性胎盘植入6例、穿透性前置胎盘2例,无胎盘植入2例。结论 MRI在产前诊断胎盘粘连较超声检查有明显优势,术前准确诊断胎盘植入的分型,对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及MRI价值征象。方法91例高危孕妇,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27~38.5周、平均孕周36.2周;分别分析临床资料及MRI宫内征象1)胎盘异常增厚及胎盘内T2WI低信号带;2)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3)子宫肌层变薄及局部膨隆。最终诊断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临床高危因素及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与对照组间以及MRI宫内征象在胎盘植入组内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1/91例为胎盘植入,其中26例浅植入(胎盘粘连)、13例胎盘深植入、2例胎盘穿透,余50例阴性。临床资料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前置胎盘以及上述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胎盘T2WI低信号带(P=0.015)、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P=0.007)、子宫肌层变薄(P=0.000)及局部膨隆(P=0.006)在胎盘植入组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及前置胎盘是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上述MRI宫内征象均为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价值征象。其中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是胎盘浅植入的敏感征象。除胎盘异常增厚外,余下MRI宫内价值征象出现越多,提示胎盘植入越深,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胡龙  刘影  李爽 《放射学实践》2019,34(1):45-49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及非凶险性前置胎盘(nPPP)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检提示胎盘前置的137例孕晚期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MRI对PPP组及nPPP组伴发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37例患者中发生胎盘植入72例,其中PPP组45例,nPPP组27例。PPP组MRI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1.1%、72.0%、84.3%、8.9%、28.0%,nPPP组分别为88.0%、95.0%、89.6%、18.5%、5.0%。MRI对PPP组的误诊率高于nPPP组,MRI对胎盘植入的总体诊断效能与手术(金标准)基本一致(Kappa=0.737,P<0.01)。MRI对穿透型胎盘的检出率最高(100%,5/5);对粘连型胎盘的检出率最低,PPP组为28.6%(2/7),nPPP组为33.3%(3/9)。结论:MRI对胎盘植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子宫肌层与胎盘组织关系的评估提供有效信息,可作为产前诊断检查手段,指导临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胎盘残留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拟诊为产后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表现。结果临床或病理证实产后胎盘残留3例、胎盘粘连3例、胎盘植入9例,胎盘穿通1例。MRI确诊14例,2例胎盘粘连误诊为胎盘植入。MRI表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结合带局部模糊甚至中断;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较对侧变薄。以子宫肌层为对照,T1WI序列:11例表现为等信号,4例表现为等-高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T2WI序列:11例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内混有内散在的流空低信号血管和线条状低信号小叶间隔,3例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16例均行增强MRI扫描,7例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花瓣"样、"结节"样,坏死区无强化。4例胎盘植入患者,植入部位伴多发迂曲、增粗流空血管影。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产后残留胎盘的特征,判断胎盘植入的程度、位置及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征象,观察胎盘位置、信号强度、植入部位及子宫壁、相邻器官受累情况等,分析不同病理分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6例中,8例术前MRI诊断为粘连型,1例为前置胎盘,影像表现为子宫壁内侧低信号连续性欠佳,局部子宫肌层变薄,肌层内未见明显胎盘信号,6例与病理相符,1例正常,另1例病理为植入型;6例术前MRI诊断为胎盘植入型,4例前置胎盘,2例位于子宫后下壁表现为胎盘下血管影增多,与子宫壁内侧低信号带消失,胎盘呈"锯齿状"突入肌层内,均与病理相符合;2例穿透型均为前置胎盘,表现为信号混杂,可见斑点状出血灶,与子宫肌层附着处浆膜层膨隆,与邻近子宫周围组织如膀胱壁分界不清。结论:MRI对产前胎盘植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及伴发的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5例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孕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21~43岁,平均(29.4±6.2)岁,孕龄21~38周,平均(32.9±4.0)周,25例均行产前MRI及超声(US)检查,以病理或分娩时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孕妇中,中央性19例,部分性3例,边缘性3例,MRI与US分别正确诊断20例、18例,两者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前置胎盘伴发胎盘植入敏感度71.4%,特异度72.7%,阳性预测值76.9%,阴性预测值66.7%;US诊断伴发胎盘植入敏感度66.7%,特异度69.2%,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69.2%。胎盘植入的MRI表现主要有子宫底蜕膜信号缺失,子宫肌层局部变薄,胎盘与子宫交界面可见结节样改变,胎盘信号不均匀,在T2WI上胎盘内可见低信号带,胎盘与膀胱之间组织间隙减小或消失等。结论:MRI和US对前置胎盘或前置状态伴发胎盘植入有重要价值,两者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采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定量测量正常胎盘孕中晚期血流灌注及弥散情况的可行性,以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纳入43例超声检查显示胎儿畸形并行MRI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所有孕妇均在行超声检查72 h内行MRI检查,常规MRI形态学序列T2 HASTE和T1WI压脂序列扫描后行IVIM扫描。剔除图像伪影较重或变形明显的3例。由2名MRI阅片医师分别测量40例胎盘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f),并评价一致性;分析其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2名医师测量D值(ICC=0.814,P<0.05)和f值(ICC=0.911,P<0.05)一致性良好,D*值的一致性一般(ICC=0.746,P<0.05)。对于正常妊娠的胎盘,孕中晚期f值为(35.81±8.84)%,与孕周呈负相关(r=-0.491,P=0.003);D^*值为(90.67±27.14)×10^-3 mm^2/s,与孕周呈负相关(r=-0.380,P=0.027);D值为(1.36±0.16)×10^-3 mm^2/s,与孕周无相关性(r=0.076,P=0.314)。孕中晚期孕妇侧胎盘的f值为(42.12±8.79)%,胎儿侧为(32.76±11.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P<0.05)。结论IVIM序列测得孕中晚期孕妇正常胎盘的D、f值用于评价胎盘弥散及血流灌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f值和D*值均与孕周呈负相关,可用于孕妇胎盘血流灌注评价。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疑诊前置胎盘的63例患者分别行经腹超声及MRI检查,MRI采用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和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以手术或病理为金标准,比较MRI与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比较MRI两种序列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各征象的显示率。结果:63例临床疑诊前置胎盘患者中,合并胎盘植入者46例,发生率为73%。HASTE联合true FISP序列能较超声更清晰的显示胎盘结构及胎盘植入灶。超声的诊断敏感度为52.2%,特异度为64.7%;MRI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6.5%。HASTE 序列对子宫下段肌层、联合带、胎盘内低信号及植入灶的显示率均高于true FISP序列(P均<0.05)。结论:与超声相比,MRI HASTE序列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后胎盘植入的MRI特征,评价MRI对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产后胎盘部分或完全未娩出、经临床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资料,13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特征。结果:13例子宫均不规则增大,局限性膨隆、变形,胎盘组织信号不均匀。胎盘下血管增多10例,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间见出血带8例。13例增强扫描胎盘组织强化程度稍高于子宫肌层,植入胎盘与宫壁融合,分界欠清,5例呈"花瓣样"不均匀强化。结论:产后胎盘植入的MRI征象主要包括子宫变形、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下血管增多、出血带,"花瓣样"强化等。MRI能精确评价胎盘植入的类型和深度,是产后胎盘植入诊断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序列组合在胎盘及脐血管位置异常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胎盘磁共振检查716例,扫描采用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alance-fast field echo, B-FF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turbo spin echo, SS-TSE)、扰相梯度回波T1WI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根据图像质量和信号特点分析各序列在产前胎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16例胎盘MRI检查中,胎盘低置117例,前置胎盘中完全性484例,部分性52例,边缘性63例;合并胎盘植入249例,其中穿透性胎盘植入36例。手术及病理证实胎盘植入225例,准确率90.36%,其中诊断穿透性胎盘植入准确率100%,手术证实前置血管8例、球拍状胎盘3例、副胎盘30例、胎盘早剥2例,诊断前置血管、球拍状胎盘准确率100%。36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在DWI可见局部结节状突出,2例胎盘早剥DWI、ADC显示高低混杂信号。结论胎盘检查B-FFE序列显示胎盘与子宫肌层关系的细节最佳,可予负间隔薄层扫描;SS-TSE黑血序列对血管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