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12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5例,左叶1例,跨越左右叶6例。平扫肿瘤均呈单发低密度,巨大肿瘤内可见多发裂隙状及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肿瘤内斑片、点线状钙化6例。增强扫描9例肿瘤动脉期呈多个结节状或片状强化,密度高于肝组织,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3例肿瘤动脉期、门脉期均呈低密度;包膜强化4例,瘤内可见迂曲血管3例,伴有腹水1例。结论肝母细胞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13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肿瘤主体位于肝右叶10例,肝左叶2例,跨左右叶1例。肿块最大径约11~24cm,平均16cm。8例轮廓光滑,边界清楚,包膜较完整,5例部分边界不清。CT平扫肿瘤呈低、等混杂密度肿块,肿瘤内见裂隙状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7例可见瘤内小斑点状或弧形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13例肿瘤呈不均匀性强化,分隔及周边的结节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坏死或液化区均无明显强化。门脉期8例瘤内分隔延迟强化。3例侵犯门脉血管。结论:CT能较好的描述肿瘤的范围、包膜的完整性,对肝内血管和下腔静脉的侵犯情况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起重要的作用。CT上肝母细胞瘤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AFP可提供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及CT、MR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证实的54例HB,分析其CT、MRI征象,探讨CT、MRI对HB的诊断价值.结果:39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3例行CT及MRI检查.均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变,CT平扫时为等低密度,21例伴有钙化,增强后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中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是HB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肝母细胞瘤(HB)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新生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腹部CT表现特点,重点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动态增强特征。结果7例HB患儿CT表现为肝内单发性肿块,其中累及肝Ⅵ段2例、肝Ⅶ段2例、肝Ⅴ+Ⅵ段1例、肝Ⅱ+Ⅲ段1例、肝Ⅳa+Ⅴ+Ⅷ段1例。肿瘤最大径为2.9~10.2 cm,中位数为4.7 cm;类球形4例,不规则分叶状且突向肝外生长3例;边界清晰6例,边界模糊1例;瘤内坏死囊变4例,钙化1例,小片状出血5例;7例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肿瘤中心及边缘出现多发结节状、条片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呈进行性区域扩展、充填,呈多发条索状及"岛屿样"强化,且以边缘强化明显,坏死囊变区无强化;1例肿瘤侵犯门静脉及肝门区胆管,并肝内胆管扩张;3例腹腔干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管径变细。病理诊断示肝母细胞瘤上皮胎儿型6例,混合型1例。结论新生儿HB的主要CT表现为可伴有不同程度坏死、出血及钙化的类球形或分叶状肿块,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区域扩展的不均匀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肝母细胞瘤(CHB)的CT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CHB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新生儿CHB的临床及CT表现,并与易误诊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7例新生儿CHB中,1例甲胎蛋白阳性.7例CHB均为肝内单发肿块;最大径2.9~10.2 cm(中位值4.7 cm);类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IMT的CT表现,8例均行CT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结果:8例中,2例位于近肺门区,6例位于肺周边部;2例边缘光滑;2例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6例呈明显强化,其中5例强化均匀。结论:CT可为肺部IMT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例成人肾母细胞瘤CT表现.结果 肿块位于右肾3例,左肾3例;肿块呈圆形3例,椭圆形3例;肿块最大直径3.7~13.0 cm,平均(7.4±7.6) cm.肿块呈低密度2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1例,高低密度1例,平扫CT值平均(48.2±4.5)...  相似文献   

8.
小儿肝母细胞瘤与肝细胞癌的CT及临床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及儿童原发性肝细胞癌(IWC)的CT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并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HB15例、HPCI2例,患者的资料。对各项临床及CT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多见于肝右叶,肿块多较大,多见坏死囊变,钙化多见;HPC多累计肝左右两叶,巨块型及巨块结节型多见,钙化少见,可见门脉血栓及淋巴结肿大。平均发病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率、肝硬化发生率低于肝细胞肝癌。结论:肝母细胞瘤及肝细胞癌为小儿最常见的两大恶性肿瘤,在临床及CT表现均有各自的特点,将各自特点综合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将两者鉴别。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30例中,位于左侧肾上腺区13例,右侧肾上腺区11例,腹膜后6例。10例病灶呈类圆形,20例呈不规则形;18例表现为边界不清,8例表现为边界欠情,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示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7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病灶长径25~130 mm,短径17~70 mm;26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及不规则钙化,4例病灶内未见明确钙化;8例病灶内可见片状及大片状坏死区,14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8例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多发骨转移,18例病灶包绕周围血管,14例病灶邻近脏器受推挤移位。结论:肾上腺神经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反映其病理特征,MSCT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室管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接受CT平扫.结果 5例室管膜母细胞瘤中4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发生于右侧额叶,3例发生于脑室内(右侧侧脑室、左侧侧脑室及四脑室各1例).1例为多发病灶,主体位于双侧额叶侵犯胼胝体膝部并脑室及鞍上池多发播散转移.肿瘤体积2.6 cm ×2.4 cm×3.4 cm~5.7 cm×5.6 cm×5.4 cm.CT平扫1例发生于左侧侧脑室内病灶表现为大片状钙化,边界清晰,瘤周无水肿,另1例发生于双侧额叶病灶表现为不均匀稍高密度,边界不清,可见大片水肿.MRI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稍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例见肿瘤内囊变.结论 CT和MR检查能准确显示室管膜母细胞瘤部位、范围及周围受累情况,但是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定性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指标及CT特征对术前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术前CT图像的113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儿信息,将患儿分为HB组(62例)和非HB组(51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一般临床指标与病变的CT征象,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皮尔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腹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9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仅行平扫。结果肿瘤发生于肠系膜6例,腹膜后2例,直肠1例,腹股沟1例,大网膜1例,小网膜1例;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处病灶,部分有融合;边缘规整、清晰9例,3例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分界;7例呈囊实性肿块,5例病灶呈实性;5例囊实性肿瘤增强扫描显示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4例实性肿块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病理学检查,镜下示肿瘤梭形细胞弥漫性增生,伴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12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2例,肌特异性蛋白MSA(+)12例。结论 CT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征象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实质型肝结核的CT征象,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型肝结核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粟粒型肝结核2例,CT示肝脏增大,肝内可见多发小囊样低密度灶及小钙化灶,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节型肝结核3例,病灶最大直径均>2.0 cm,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略低密度灶,占位效应不明显,CT值41~50 HU,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论:CT检查是肝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当肝内病变缺乏典型CT征象时应考虑肝结核的可能(特别是在结核病流行地区)。CT筛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肝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螺旋CT与超声表现特征,探讨两者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26例,均于同期行螺旋CT与超声检查,回顾性对比分析其CT和超声表现。结果: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主要CT表现为类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形实质性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其内可伴钙化、坏死、囊变。增强扫描肿块呈非均匀强化,腹膜后大血管多被包绕。超声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实质性肿物,轮廓清或不清,形态不整,内呈混杂回声,常表现为低回声区伴散在高回声。结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螺旋CT和超声表现均有一定特征,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合理应用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给予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全勇  刘永江  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35-1038
目的:描述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研究肿瘤的CT特征。结果:13例中,原发在头部1例,颈部1例,纵隔3例,腹部6例(源于肾上腺4例,源于腹膜后交感神经链2例),盆腔2例。肿瘤形态,其中不规则形2例,圆或椭圆形11例。8例显示钙化,钙化呈散在或弥漫分布斑点样钙化6例,索条状1例,不规则形钙化1例。共10例进行CT增强,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9例。与血管、气管关系,包绕周围血管4例,推移血管2例,推移气管1例。结论:神经母细胞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的CT图像特征,8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7月~8岁9月,右侧5例,左侧3例,Ⅱ型(囊实性)6例,Ⅲ型(实性)2例。CT平扫表现为胸腔内巨大囊实性、实性肿块,可占据整个胸腔,主要伴随征象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肺不张、纵隔移位,2例肺门及纵隔可见肿大淋巴结,邻近骨性胸廓未见累及,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或延迟强化,囊性成分不强化。结论PPB非常罕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在PPB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学。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易全身转移。本文收集我院1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肺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针吸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母细胞瘤1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肿瘤9例位于周边肺胸膜下,即周围型,1例为中央型.10例中,右肺6例,其中上叶1例、中叶1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下叶1例.肿瘤较大,直径均>3 cm,瘤体中液化坏死7例,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骨质破坏1例及远处转移2例.结论 肺母细胞瘤CT表现缺乏特异性,认真分析并辅以CT导向下针吸活检有助于肺母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6岁。腹胀5个月,半月前出现餐后上腹胀、纳差,无发热、盗汗,无腹泻、黑便。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血常规、生化均正常。CT平扫见:肝左叶片状不规则稍低密度影,界欠清,其内可见多个类圆形更低密度影(图1)。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围肝实质可见一过性强化表现,病变本身强化不明显,轮廓较平扫时清晰(图2);静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周边逐渐强化,随时间的推移强化渐明显,其内可见多发小囊状及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