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及伴酮症或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时肝损害的情况,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在354例糖尿病患者中,把有肝损害的52例分为有或无DK或DKA两组,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值的比较。把伴DK或DKA的57例分为有或无肝损害两组,观察肝损害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血糖(GLU)及血浆渗透浓度(OSM)水平的关系。结果:糖尿病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4.68%,伴DK或DKA时发生率增至29.82%;伴DK或DKA组ALT,AST,TB升高显著高于无DK或DKA组(P<0.05);伴DK或DKA者有肝损害组CO2CP明显低于无肝损害组;BUN,GLU,OSM明显高于无肝损害组,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酸中毒和脱水是引起糖尿病肝损害的重要因素,肝功能损害程度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和胰岛8细胞损害程度。方法检测以自发酾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的水平,及空腹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胰岛素、c-肽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hs—CRP的水平,胰岛素(Ins)、C-肽、GAD抗体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①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血清hs—cRP与对照组(32382.11±1685.68ng/ml比10775.25±1615.77ng/ml)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GAD抗体阳性率(14.0%),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c-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是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机制,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胰岛β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即DKA。多发生于I型和Ⅱ型糖尿病的严重阶段,是最常见的急性糖尿病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胰岛素严重不足,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最终导致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共42例,经过积极抢救治疗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亦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称为酮症。重者酮酸积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1.引起酮症酸中毒的诱发因素:①胰岛素严重缺乏,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病情严重时;②胰岛素依赖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应激时,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较高。当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在脱水、低血压和循环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血流缓慢、血粘度升高的情况,容易造成血栓的形成。本科室收治一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年男性,无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栓子等肺动脉栓塞高危因素,于病程第二天出现肺动脉栓塞、低氧血症,经过对因、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以提高对相应疾病临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DKA)可导致心肌损害,且随着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地增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33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后的第三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和病情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约占住院糖尿病病人患病率的11.1%-14.6%。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死率与严重感染、饮食不当、胰岛素中断或不适当减量、知识缺乏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教育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1,5-脱水葡糖苷(1,5-AG),评价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BG)、血酮体的控制效果,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及判定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n=23例),使用酶法测定1,5-脱水葡萄血糖、乙酰乙酸(AcAc)、β-羟丁酸(β-HBA)1次/d,连续观察4 d;正常体检者对照组(n=58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1,5-脱水葡糖苷、血糖、β-羟丁酸 乙酰乙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内1,5-脱水葡糖苷与血糖在连续观察监测的4 d内,呈高度的负相关(r=-0.889);1,5-脱水葡糖苷与β-羟丁酸 乙酰乙酸呈高度负相关(r=-0.9207).结论 1,5-脱水葡糖苷检测可以做为较短时间内血糖、血酮体控制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肝损害2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沁  童南伟  吴惠 《华西医学》2004,19(1):96-97
目的 :探讨导致糖尿病 (DM)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收治的DM患者 10 5 6例 ,对肝损害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10 5 6例DM患者 ,符合DM性肝损害标准 2 39例 (2 2 6 % )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功能至少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肝功能异常患者组的血糖、甘油三酯高于肝功能正常组 (P <0 0 5 ) ,发生DM肾病、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时肝功损害发生率增加。此外 ,1型DM患者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的发生率高于 2型DM患者 (P <0 0 5 )。结论 :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DM性肝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作用。方法在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酮症酸中毒诱因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随机抽取前期同类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及潜在危险因素,降低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糖尿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NDK)、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DKA)、健康对照组(NC)血清β-羟丁酸的浓度变化。同时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结果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酮症酸中毒患者高于无酮症糖尿病患者(t=28.92,P<0.01),在无酮症糖尿病患者中β-羟丁酸阳性率(36.7%,11/30)高于酮体定性阳性率(10.0%,3/30)。结论血β-羟丁酸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和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6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引起糖病酮症酸中毒诱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医源诱因及停用降糖药。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平主,其次为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及脱水表现。医源诱因组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酮症酸中毒病死率高,预后差,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为多见,其临床并发症中又以酮症酸中毒居多,而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很少。对于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常规方法以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而以血液透析治疗的目前报道甚少,现将我们临床中成功运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瘦素(LEP)、β-羟基丁酸(β-OHB)联合检测对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70例为酮症酸中毒组;选择糖尿病患儿70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NSE、LEP、β-OH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E、LEP、β-OHB检测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血清NSE、β-OHB水平高于糖尿病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P0.05),LEP水平低于糖尿病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灵敏度为92.85%,特异度为93.57%。结论血清NSE、LEP、β-OHB联合检测可为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与病情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6与TNFα的含量,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恢复期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急性期又较恢复期高(P<0.05),增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提示IL6和TNFα可能在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互相协同作用,影响着病情的变化,为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可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伴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产生的基础,一是血酮体增加(酮症),二是高血糖症引起渗透性利尿而脱水。某种原因引起水分摄入不足就会加重脱水,酮症就发展为DKA。病理生理改变涉及脂肪组织、肝、肌肉和肾脏。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是因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胰岛素水平极度降低时产生的有机酸和酮体堆积形成的代谢性酸中毒。笔者临床救治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近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16~78岁,平均(39.7±15.9)岁。发生酮症酸中毒前,34例已确诊为型糖尿病,占40%;29例为型糖尿病,占34.1%;另22例无糖尿病史,占25.9%。1.2 症状 恶心、呕吐31例;多饮、多尿伴食欲不振14例;疲乏无力12例;腹痛11例;腹泻6例;头痛、头晕5例;发热伴尿急、尿频、尿痛3例;发热伴少尿2例。1.3 体征 有脱水表现74例,其中轻度脱水26例,中度脱水33例,重度脱水15例;昏迷15例,其中浅昏迷9例,深昏迷6例;酸中毒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TC)的变化情况与病情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按患者神志的改变分为轻度与重度,测定其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PTC和CRP的含量,记录患者的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N),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恢复期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PT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急性期又比恢复期高,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测定PTC有助于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要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63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全部抢救治疗成功。结论:足量补液、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