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出现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异位等并发症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探讨两种PICC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至10月在急诊科进行化疗的130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B超引导下MST)和对照组(传统PICC置管),分别观察两组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超声引导下改良型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的培训和管理制度。方法从2009年起开始建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的培训和管理制度,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结果通过规范培训,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超声引导下改良型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操作和护理人才;降低了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维护费用,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建立超声引导下改良型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的培训和管理制度,能使此项技术在临床中安全、有效、较快地推广,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护理质量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避免了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巨大作用。目前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对侧肢体植入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护理方法。总结三向瓣膜的PICC置管前的评估及准备工作,穿刺位置及长度的选择,导管置入前后的心电图监测,以及置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置管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 对1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14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8.6%,135例(96.4%)1次穿刺成功,5例(3.6%)2次穿刺成功.此外,10例(7.1%)送导丝不畅,5例(3.6%)PICC管送入不畅,3例(2.1%)在送管至同侧锁骨下静脉处受阻,3例(2.1%)PICC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1.4%)PICC管分别在上腔静脉及腋静脉处折返,均经处理,置管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穿刺失败、送导丝不畅或失败、送管不畅或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MST)技术在改进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108例采用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及10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PICC的患者,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高于盲穿组的72.22%(P=0.002);一次置管成功率82.41%高于盲穿组的57.41%(P=0.000);穿刺失败率0.09%低于盲穿组的7.4%(P=0.017);导管颈内异位2例(P=0.003)、穿刺点渗血2例(P=0.017)、静脉炎3例(P=0.001)、导管堵塞1例(P=0.010)分别低于盲穿组的13、10、18、9例;两组置管所需时间超声组〈15min15例,15~25min72例,〉25min21例;盲穿组〈15min12例,15~25min70例,〉25min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结论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PICC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对1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14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8.6%,135例(96.4%)1次穿刺成功,5例(3.6%)2次穿刺成功。此外,10例(7.1%)送导丝不畅,5例(3.6%)PICC管送入不畅,3例(2.1%)在送管至同侧锁骨下静脉处受阻,3例(2.1%)PICC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1.4%)PICC管分别在上腔静脉及腋静脉处折返,均经处理,置管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穿刺失败、送导丝不畅或失败、送管不畅或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常规采取的PICC置管方法是在可视血管的情况下置管,但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如肥胖、水肿、血管充盈差或浅静脉先天性纤细的患者,往往很难一次性穿刺成功,从而增加静脉穿刺的次数,造成血管及局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1.
导管技术在鼻胃管置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妮  许穗 《现代医院》2006,6(2):48-48
目的探讨导管技术在鼻胃管置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需鼻饲用常规方法置管失败18例。在影像监导下,采用血管造影导管和导丝,运用介入放射学导管技术置管。结果18例全部一次成功。结论导管技术置鼻胃管安全、病人痛苦小、适应症广、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术后化疗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1.67%、100%和3.3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6.67%、86.67%和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1,P=0.0434,P〈0.0001)。观察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7)。结论将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置管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PICC)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对其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成功穿刺置管;1例送管不顺利,调整无效后再选择血管穿刺,送管成功;1例导管移位至颈静脉,调整后顺利到位。结论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并给予有效的护理,置管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胃管的基础上添加了胃底囊和胃自锁囊.制成了一种新的麻醉胃管。经临床试用表明,这种新型的麻醉胃管能有效阻止手术患者呕吐、返流、误吸等现象.大大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倪卫娟 《时尚育儿》2016,(2):157-157
探讨老年患者留置胃管主要护理问题及防范对策。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内科住院留置胃管的2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相关的病例资料。本组20例老年患者男性15例,占75%,女性5例,占25%。患者主要疾病是脑卒中后遗症12例、帕金森后遗症3例、急性脑出血2例,周围神经病变3例。20例患者均无留置胃管经历,出现紧张。焦虑等恐惧心理,患者自行拔管6例,引流不畅、胃管阻塞5例,鼻咽部黏膜机械性损伤4例,胃管滑脱5例。针对不同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合适的胃管、给予心理干预、选择插管时机、插管时采取右侧卧位、延长插管深度及妥善固定等措施后,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安丹 《医疗装备》2007,20(10):50-50
插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操作技术,特别是急诊科,接触服毒病人多,迅速准确地插管是抢救病人的关键,现将我科插胃管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成棽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26-3127
目的:探讨分析一次性胃管在新生儿通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8月出生的144例新生儿,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将开塞露导入,实验组使用一次性新生儿胃管将开塞露导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胎粪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生后的3天内,实验组新生儿的粪胆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共4例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14例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新生儿胃管导入药物能够加速新生儿胎粪的排出,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宫海斐  关瑜  孟燕 《医疗装备》2021,(4):142-143
目的 观察改良型胃管固定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天津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选取完全相同的置管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胶带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型胃管固定方法,比较两组的胃管移位、意外脱管及...  相似文献   

19.
留置胃管是ICU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置管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介绍了使用气管导管引导胃管置入的方法为3例咽喉部水肿的危重病人留置胃管,一次置管成功,早期为病人提供肠道营养,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0.
留置胃管是ICU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中置管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介绍了使用气管导管引导胃管置入的方法为3例咽喉部水肿的危重病人留置胃管,一次置管成功,早期为病人提供肠道营养,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