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新修本草》 ,后世又称作“唐本草” ,是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 ,原书已佚 ,诸家多有引录。宋代掌禹锡等编撰《嘉本草》时 ,曾增引过“唐本”文字。但分析《嘉本草》所增引的“唐本” ,可以认为 :掌禹锡并未见过《新修本草》原书 ,其所引“唐本”与《蜀本草》有相同的特征 ,应来源于《蜀本草》。据此可以推论 :《新修本草》在嘉二年 (10 5 7)编撰《嘉本草》时或已散佚。由于并非直接摘录于《新修本草》 ,《嘉本草》所引“唐本”佚文的信实程度有待多方评估 ,辑复《新修本草》时对此应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2.
3.
《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修本草>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进行了辑录整理.整理后发现,<新修本草>收集药物地域范围包括了岭南,共记载了47种产于岭南地区或与岭南有关的药材,包括玉石部8种、草部11种、木部15种、兽禽部2种、虫鱼部6种、果部2种、菜部1种、米部1种、有名无用1种,具体药材有丹沙、雄黄、石斛、薏苡仁、桂、干漆、沉香、厚朴、槟榔等.分析了岭南地区药材的本土性、岭南药物治病的特异性和岭南本土药物对全国中药的贡献,说明岭南医学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东医宝鉴》是朝韩最负盛名的传统医籍,由医家许浚采撷中国明以前医籍及其他汉籍文献的精华分类编纂而成.书中引文均标出了所引文献的来源出处,其中标记为“本草”的引文情况比较复杂.从“本草”引文的分布、来源、征引方式、药学特色等几方面入手,对《东医宝鉴》引录的“本草”进行初步考证发现,在全书正文23卷中,每卷均有源于“本草”的引文;许浚所谓“本草”,多数出自《证类本草》,少数混入了其他医书的内容;许氏摘要、化裁引录原书,已经融入了作者追求简洁实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孙娜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4):20-22
日本的古典辞书《本草和名》成书于平安初期的延喜年间,是日本最早的本草辞典。众所周知,它主要是在中国唐代苏敬编写的《新修本草》基础上,附注了异名、本草出典及其和名、产地。但在所记载的三十余部出典当中,《新修本草》并未排在首位,而是排在《诸家食经》、《本草拾遗》、《抱朴子内篇》、《小品方》、《兼名苑》、《范注方》等的后面,居于第二十四位。本文通过二者的对照,并参照日本有代表性的其他辞书,具体探究了二者的关系,这对于考证《本草和名》的成立及汉语典籍对日本典籍的影响方面均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政和本草》中“唐本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和本草》中“唐本余”的探讨刘大培,尚志钧(安徽芜湖市弋矶山医院241001)关键词政和本草,唐本余,本草纲目,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关于“唐本余”的问题,1962年芜湖市医专刊出的《新修本草论文集》中,尚志钧先生曾作过详细的论述,兹再讨论如下。早在... 相似文献
7.
结合唐宋史志及相关材料 ,考察《新修本草》纂修人员问题。认为此书于唐显庆二年苏敬上表请修之初 ,监定及修撰官员依次为长孙无忌、李责力、于志宁等 ,会同苏敬共 2 3人 ,至显庆四年正月书成进呈时 ,发生了一些人事变动 ,虽总人数仍为 2 3人 ,但长孙无忌与李责力的排名互易 ,于志宁被辛茂将替换。此外文章对苏敬的生平作了考证 ,将其生年定为 5 95~ 6 0 0年之间 相似文献
8.
9.
尚志钧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3,33(3):173-176
《新修本草》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种的基础上 ,增加 114种编纂而成 ,其总数应为 84 4种。但《医心方》收载《新修本草》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 85 0种 ,比 84 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 ,即由于《新修本草》对 84 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 ,并加以说明 ,可以证实《新修本章》药物总数 ,并非用《本草经集注》730种 ,和《新修本草》新增 114种相加而成。 相似文献
10.
11.
Shang Z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2,32(2):85-86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12.
石振铎《本草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补》曾被知史学家范行准先生称之为“西洋传入药物学之嚆矢”。然而该书在国内已经散失,近年来在海外发现了该书。从《本草补》的作者,刻本,内容,以及其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述的对比中,可认识《本草补》作为早期西洋传入药物学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李玉清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13,43(2):112-113
《中国本草全书》收录的《本草发明》,所据影印版本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为残本.除此版本外,《本草发明》另有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及日本抄本,均为足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刊本实为同一版本,仅书中“明《本草》类辨”一文所在位置不同.日本抄本当为据明刊本抄成. 相似文献
15.
《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士、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士、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之,应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并托名神农,卑能取信于上级,从而获得本草待诏的机会。所以《神农本草经》书名的出现,是在西汉本草待诏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Jiang D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9,29(2):85-87
北宋《本草图经》与现代中药鉴定学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苏颂编辑《本草图经》的目的与现代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即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医药质量是完全一致的,并且二者记载内容也十分相近。可以说《本草图经》对现代中药鉴定学贡献很大,在中药鉴定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Hua Q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0,30(1):19-20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七收载之金锁银开,分别为今铁线蕨科植物扇叶的线蕨AdiantumflabellulatumL.蓼科植物天荞麦FagopyrumcymosumMcisn。蓼科植物贯叶蓼PolygonumPerfoliaum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