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癌剂抗癌效果的最大障碍,是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无明显生物学差异,因而抗癌剂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治疗指数都很低。为此,期待能开发只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抗癌剂,然而在成千上万的物质筛选中,新抗癌活性物质发现率不到1/20万。因此,以现有抗癌药尽量集中于癌巢的疗法近年来特别令人关注。这种疗法首要的是必须将药物长期限制于病灶。药物向间质渗透并穿过癌细胞膜,作用于胞浆内高分子而发挥抗癌效果。一、微胶囊抗癌剂用微胶囊,以乙基纤维素包被,平均粒径224μm。为生理盐水混悬液,可用用于血管造影的导管或18G 注射针注射。微胶囊内的水溶性抗癌剂可透过乙基纤维素半透膜缓慢释放。加工或修饰囊膜厚度  相似文献   

2.
东京半藏门病院外科三浦健发表了抗癌剂动注疗法与温热疗法并用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大大提高了生存率。三浦等9年前开始了用5—FU或丝霉素动注疗法并用2450MHz超声波温热疗法。关于向胰癌的动脉注射,认为选择性地达到胰十二指肠动脉和脾动脉是最有希望的方法,但他们的成绩表明,即使往主动脉采取次选择性的动脉注射方法,治疗胰癌和肝癌获得显效的病例也不少。尤其是胰头癌效果显著。三浦等  相似文献   

3.
肝癌分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两大类。其治疗方法可试用手术、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等。原发性且病灶为多中心者,其疗效不满意。原发性肝癌患者几乎均在6个月内死亡。在日本,对肝细胞癌首先应用TAE(肝动脉栓塞)疗法,生存日数获得明显延长。为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近来试用温热疗法,因为肝脏组织比较均匀,且不含空气,是一个容易加温的脏器。临床上的问题是加温区由于机体血流冷却作用而变冷。TAE如能中止癌组织的血流,冷却作用就会下降。即使有深部肿瘤的肝细胞癌,应用RP诱导加温装置也可有效地加温。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癌症的治疗,仍以所谓三大疗法(外科、放射线、化学疗法)为中心。就化学疗法而言,对某些造血系肿瘤和小儿癌症已能单独使用而收效;对皮肤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可收到缩小肿瘤和延长寿命之效。但是,化疗对某些实体癌的疗效还不令人满意,有必要进行各种抗癌疗法的综合设计,合理选用。本文仅就抗癌剂疗法、抗癌剂与非抗癌剂的并用、抗癌剂与其他疗法的并用等问题的新近进展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5.
碘化油(lipiodol LP)系一种造影剂,注射后在肿瘤组织内蓄积,对肝癌的诊断很有意义。同时,LP 可作为化疗药物的载体,同抗癌剂并用,根据肿瘤内药物的蓄积程度,判断抗癌剂的效果。作者用抗癌剂加 LP动脉注射(LP-TAI)治疗转移性肝癌18例,表明肿瘤内 LP 蓄积程度与化疗效果几乎一致。转移性肝癌18例,手术切除组与非手术组各9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研究小组最近发明一种肝癌新疗法,经临床试验,75~80%的患者用此法治疗后癌组织全部消失,晚期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达8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肝癌具有易转移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其死亡率历来很高。新疗法首先堵塞连接患部静脉的出口,然后将肝组织血管造影剂和抗癌剂的混合液通过探针注入患部动脉,接着用同样方法注入抗癌剂(体重50公斤者,约100毫克),待抗癌剂流遍整个患部后,再一次将混合液从动脉注入,随后堵塞患部动脉的入口。这  相似文献   

7.
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或肝硬化的肝细胞癌 (HCC)患者 ,其特征之一就是在对原发癌进行有效治疗后 ,仍会频繁地复发。一旦局部复发 ,治疗上通常只关注于对复发癌的治疗。据了解 ,关于防止此类肝癌复发的英文文献发表甚少。在对一名此类患者治疗时 ,作者采用了干扰素 (IFN)疗法 ,该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复发。结果表明 ,即使对于合并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的HCC复发患者 ,应用IFN治疗对于防止HCC复发、延长发病期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在抗癌治疗后应用详细设计的IFN疗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病例〕患者 ,男 ,66岁 ,于 1 95 …  相似文献   

8.
癌组织的温度比正常组织稍低,根据癌组织的这种性质,对其进行加温的治疗方法(温热疗法)正在被人们所注目。实际上,单独使用加温疗法是不行的,以放疗为主,并用加温疗法——温热放疗法,可以增加放疗的效果。换句话说,在癌局部使用温热疗法可以增加抑癌效果。既然温热疗法有此作用,化疗时,也可以并用温热疗法。化学疗法不仅对限局性肿瘤有制癌效果,对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全身性肿瘤也有抗肿瘤作用,因此也可以进行全身性温热化学疗法。现在通用的抗癌剂都  相似文献   

9.
在肝癌治疗上,肝动脉栓塞化疗及乙醇局部注射疗法等介入放射学的作用很大。其中肝动脉栓塞疗法多用油性造影剂碘油(LPD)作为栓塞物。这是因为碘油在肿瘤内以微小栓子的形式可被摄入,具有长期滞留于肿瘤内的性质。利用碘油作为抗癌剂的载体,可维持肿瘤内高浓度的抗癌剂,此即油剂栓塞化疗中的经  相似文献   

10.
赵永光 《日本医学介绍》1994,15(11):507-507
对胃硬癌的持续温热腹膜灌注疗法为抑制胃癌的腹膜播种再发,以延长胃癌的预后为目的.对肉眼浆膜浸润阳性的胃癌患者,可实施手术附加持续温热腹膜灌流疗法(CHPP).CHPP对腹膜播种转移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疗效机制考虑有①提高腹膜组织中抗癌剂浓度,②对癌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研究肝癌的内分泌疗法,测定了肝癌手术患者的肝内非癌变部位和肝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及黄体酮受体。并对临床上试用肝癌内分泌疗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肝癌病例组织内的激素受体①病例对象:研究对象是近2年来经手术的20例肝癌病例。20例中1例是2岁的肝母细胞癌,其他19例为肝细胞癌。19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是23~72岁,平均59.4岁男性14例,女性5例。20例中11例的AFP 值超过200mg/ml 以上。HB 抗原20例中2例为阳性,抗体1例阳性。其中16例合并  相似文献   

12.
抗癌药     
目前,癌症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三种疗法为中心,又新增了温热疗法和激光疗法。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小儿癌症,单用化疗也可获得卓效。另外,皮肤癌、卵巢癌、乳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中,也有不少病例用抗癌剂后肿瘤缩小,生存期延长。但是对实体癌来说,抗癌剂的效果不理想,这是今后的重要课题。抗癌剂的来源有许多种。一般分类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抗生素、抗癌性激素、由植物提取的抗癌药、其他抗癌药。  相似文献   

13.
药物是否有效以及用什么标准来判定药效,以前有着各种方法。作者在本文中新增加了“实体癌的化学疗法直接效果判定标准”。用化学疗法治疗癌症,显然有效。但如何判定临床效果,过去曾有许多判定标准。迄今主要以实体癌为对象,在日本常使用的临床效果判定法有INK 法(使用氧化还原色素2,6——双氢苯吲哚抗癌剂,作用于手术摘除的人体癌组织处,观察癌组织的生死。以此作为判定抗癌剂的感受性的测定方法)和以瘤块、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等作为标准,而分为:减轻、无变化、恶化的试行判定方法(点数法)以及卡洛诺夫斯基法:是以症状、体征、缓解期三者综合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癌通常以手术疗法为主,化学疗法、免疫疗法及放射线疗法等为辅。只有切实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问世,才有可能改变这种治疗体系。尽管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以及温热疗法,栓塞术等新的疗法,对消化道癌有一定疗效,但不用手术疗法仍不能期待治愈。癌的根治手术主要是指:广泛切除原发灶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对周围淋巴系统加以廓清。迄今为止,外科医生煞费苦心,力图建立这种根治手术的标准,但若按脏器区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治手术已大致趋于完善;另一种是虽经反复的临床实践、探索,但对其根治手术的标准尚未统一。前者有胃癌或大肠癌,后者如胰癌或肝癌等。癌治疗的关键,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日本之所以能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原因就在于普及完善了胃X 线、内镜等早期诊断的方法,以及日本国民对此高度重视。经手术治疗的胃癌中,早期胃癌所占比  相似文献   

15.
癌细胞的断血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细胞的断血疗法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的山本隆男医师采用“断血”疗法治疗肝癌。他用一种海绵状的止血剂,阻断通向癌组织血管中的血流,癌细胞因失去营养而死亡,且死亡的癌细胞能为白细胞所吞噬。这种动脉栓塞的新疗法,挽救了不少濒临死亡的癌症患者。癌细胞不但要靠...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最早用镭疗。1941年Huggins 提倡用激素疗法以来,不论单用睾丸切除术或用雌激素以及两者合用等治疗方法,都有大量报道证实,制癌效果显著,使原发病灶缩小,对转移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确实提高了1~3年生存率,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改善,这一点已被有对照组的可靠的临床资料所证实。5年生存率不高的原因,除癌组织复发外,因激素疗法的并发症一心血管疾病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琦玉县癌中心米田修一医师等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导弹疗法”治疗肺小细胞癌。它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仅对肺小细胞癌有极好的集结特性,将~(131)Ⅰ附着到称为“TFS—4”的单克隆抗体上,投给患者,以攻击病灶。抗癌剂与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导弹疗法,以往对恶性黑色素瘤作过尝试,但以放射性物质作为弹头这还是第一次。米田医师在东京大学医学部的协助下,使用移植了人的肺小细胞癌的小白鼠研究其疗效。结果,半个月后癌肿缩小到原来的60%,而不集结于肺小细胞癌的抗体实验时,在同一期间内癌的大小则增大到原来的3~4倍。  相似文献   

18.
动态与消息     
国立大阪医院杉立彰夫外科主任和木户友幸内科医生的研究小组,研究成功一种有效地治疗癌性胸膜炎的新方法。癌转移到胸膜,胸水开始潴留,就会压迫肺发生呼吸困难。过去向胸膜腔注入抗生素等以观察经过。但还容易重新产生积水。杉立等认为“可以设法使间隙消失”。其做法是将血液凝固时起主要作用的纤维素原、促进这种反应的酶以及酶激活因子这三者和抗癌剂一一阿霉素混入明胶,然后注入到抽除胸水的间隙里。这样一来,胸膜和肺附着在一起而间隙消失,而且抗癌剂还能长期留存于病灶,有效地杀死癌细胞。据说曾对14名危重病人采用此法,有8名患者痊愈出院。即使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患者,呼吸困难等也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作为膀胱肿瘤的保守疗法,数年来已广泛应用抗癌剂膀胱灌注疗法、水压疗法及温水疗法。我们设想把这三者同时组合会有更优良制癌效果而设计应用了抗癌剂膀胱灌注并用温水压疗法。现将其具体方法和治疗成绩作一报告。一、方法对患者下双腔导尿管,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截石位。把阿霉素60mg和丝裂霉素C10mg,用20ml 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入膀胱。其次,将18号三孔三通导管的尖端气囊切除,把两枚重复的保险套套在切除气囊导管的尖端上,并将其用绢丝扎紧。把附带保险套的三通管插入膀胱内留置,如图1所示。使用泵  相似文献   

20.
癌性胸膜炎是肺脏以及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癌性胸膜炎,常需反复胸腔穿刺排液。然而排液后胸水多半再度急剧增加,而反复大量的排除含蛋白量很高的胸水,患者将急速衰弱下去。过去,作为癌性胸膜炎的治疗所试用的胸腔内注入各种抗癌剂、肾上腺皮质激素、非激素类消炎剂以及给予坐药等疗法,其疗效并不十分满意。1972年Rubinson 等给12例癌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内安置引流,进行持续排液,并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