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程序在神经症病人心理护理中的效果,完善神经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模式.[方法]将85例神经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心理护理模式,干预组根据护理评估,采用程序化的心理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焦虑评分、护理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心理要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焦虑水平、护理的满意度、疾病知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症病人经心理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莉 《全科护理》2014,(21):1971-197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未婚先孕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人工流产病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马永娟 《全科护理》2011,9(27):2455-245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黄雪凌 《全科护理》2013,11(17):1546-154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人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接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病人的心理进行评定并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联合放松训练对眼外伤焦虑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4例存在焦虑的眼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按照眼外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内容和放松训练。于入院后第2天和干预1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1周后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支持联合放松训练可以改善眼外伤焦虑病人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6.
郑音 《全科护理》2012,10(20):1853-185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评分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老年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75例,对两组的治疗情况做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以及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干预组49例。两组病人均采取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结果]治疗前,除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WHOQOL-BREF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ESSS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而且对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两组病人均在住院后及出院前填写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并进行6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心脏介入手术病人中进行协同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内科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病人15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6例。干预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精神状态、病人疾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干预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干预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皮下血肿、血压下降及心力衰竭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应用效果与满意度。[方法]228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抗抑郁、肢体康复及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两组病人在护理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与评定,同时均接受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病人经住院治疗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病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知识宣教的满意度分别为66.7%、68.4%和62.3%,观察组均为9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住院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瞿银菊  周晓丽 《全科护理》2016,(23):2441-2443
[目的]观察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在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接受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干预,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SPB)、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负担感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及功能子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症状子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协同心理护理程序对肿瘤化疗病人实施干预,有利于减轻其自我负担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病人1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94例病人实施全程护理模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病人的焦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人的抑郁状况,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病人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手术病人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用于老年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CQQC,SDS及 SAS评分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综合评估模式用于老年冠心病病人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缓解负面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手术病人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病人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来调查病人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老年手术病人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病人放射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肿瘤病人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均实施放射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病人的抑郁及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肿瘤病人放射治疗期间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升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曹春凤 《全科护理》2011,(3):193-19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评分;随访2年,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症患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2年后,观察组抑郁症患病率为28.00%,对照组患病率为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期对中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焦虑水平及抑郁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对子宫切除术病人心理状态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病人入院和出院时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SAS和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ESCA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可改善子宫切除术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五妮  张莉  刘新亚 《全科护理》2011,9(13):1163-1164
[目的]观察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将106例择期胸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及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呼吸情况;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胸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前焦虑情绪,稳定相关生理指标,对病人术后的心身康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前焦虑孕妇心理护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邓爱辉  王慧荣  何英  肖亮 《山西护理杂志》2014,(5):1572-1573,157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前焦虑孕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焦虑评分≥50分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为依据的心理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lt;0.01);并低于对照组(P&lt;0.01);两组孕妇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疼痛感受及泌乳初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护理能够为初产妇提供很好的心理支持,明显减轻焦虑,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