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个球肾炎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4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全部采取肾穿刺活检后,进行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系膜增殖性肾炎与湿热密切相关;瘀血是本病多因素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直接损害肾脏的病理因素。最后提出,清化湿热和活血化瘀应确立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4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全部采取肾穿刺活检后,进行病理类型与中医分型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系膜增殖性肾炎与湿热密切相关;瘀血是本病多因素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直接损害肾脏的病理因素。最后提出,清化湿热和活血化瘀应确立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肾炎湿热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英 《江西中医药》2005,36(11):48-49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湿热病邪关系密切,湿热证普遍存在于肾小球肾炎各类型中,根据急、慢性肾炎湿热病邪的致病及病理演变阶段的病机特点,临床辨证施治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成,是由一些肾脏基本的病理生理紊乱所致的具有临床和生化病变特征的一组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肾小球肾炎,特别是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清热化瘀止血法治疗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5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振昌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60余年,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和发展的根源是肾、脾、肺虚;关键因素为水湿、湿热、热毒。急则治其标,急性期应以疏风清热利咽、分利湿热、利水渗湿、解毒消肿等驱邪为主。缓则治其本,恢复期多表现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之证,以平补脾肾兼以清利湿热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降低血尿、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进展。本文主要从跟师学习过程中,收集并整理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目的是继承并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景洪贵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思路及处方用药经验。景洪贵主任中医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在病理上表现为脾肾两虚,湿热夹瘀。以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为治疗大法。强调活血化瘀应贯穿于治疗本病的始终,并提出"审证须察鼻咽,治肾炎勿忘肺系"的辨治观点和相应的调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其病因病机大部分与湿热有关。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湿热之邪不仅是病理产物,更是促使肾功能衰竭的新致病因素。急性肾炎属湿热类型者亦非少见。近5年来,笔者观察了60例慢性肾炎患者,与湿热有关者达42例,占70%。这或许与我们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潮湿,且湿性腻滞,致病缠绵等有关。因此,进一步阐明湿热病邪的致病及演变机理,对防治肾小球肾炎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辛开苦降法为中医临床常用治法。本文通过探析辛开苦降法的源流和内涵,总结辛开苦降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辛开苦降法以苦辛之药配伍应用,具有燮理阴阳、平调寒热、调运气机、清利湿热、清化瘀热之功。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病机特点,以机体阴阳失衡、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气机不调与湿热、瘀血阻滞为标。辛开苦降法可调补肺脾肾三脏之虚平燮阴阳,又可调运气机以清湿热、化瘀热,颇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特点。辛开苦降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最后附典型病案1则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蛋白尿是肾小球肾炎的重要临床表现,常持续存在难以消退,而且很易反复出现,是肾脏疾病迁延难愈、不断进展的重要因素。导师叶传蕙教授提出了“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的观点,在临床上从湿热论治肾炎蛋白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琪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是主要诱发因素;脾肾虚衰是共同病理基础;水湿、湿热、瘀血是主要病理产物;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是共同病机特点;临床对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水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等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陆鸿滨教授治疗肾炎重清利而慎温补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庆歆 《新中医》2003,35(6):16-17
陆鸿滨教授认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湿热为主,慢性肾炎也与湿热密切相关,若滥用温补之品可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对此特别提出“治肾炎重清利慎温补”的独到见解,强调芳化清利是肾炎的主要治法,常用经验方芳化清利汤治之,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蛋白尿不仅作为慢性肾炎的诊断指标,更是慢性肾炎的治疗重点。马进教授从事中医内科肾脏病临床研究与诊治30余载,对于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如何运用中药治疗蛋白尿并发挥药效是临床探究的重点,并可缓解慢性肾衰竭的发生与发展。湿热邪气是导致肾性蛋白尿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祛除湿热邪气是治疗蛋白尿的关键。吾师临床上应用四妙丸加味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具有良好的效果,笔者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治疗肾炎为何要重视祛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答: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不同的发病机理,具有不同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肾炎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肾炎的优势正在由单一病人为对象的整体辨证论治,逐步转化为以疾病为基础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发展,其治疗方法也不断扩展。特别是祛邪法引起了普遍关注。祛邪法的提出,主要是依据现代医学对肾炎的认识和长期中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目前中医已公认肾炎的病理基础是正虚邪实,其中外感、湿热、瘀血、毒  相似文献   

14.
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震春  马跃飞  张珮  曹雁  曹利英 《河北中医》2011,33(10):1476-1477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主要理化表现之一,对肾小球可造成二次损伤,也是患者最重视的指标。因此,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过程中,控制尿蛋白成为主要任务。2007—2010年,我们应用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气阴两虚证5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造成免疫损伤而引起的肾小球病变。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以湿热痰瘀毒蕴结为特点。治疗应以健脾益肾,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散结通络为大法。  相似文献   

16.
湿热病邪与新月体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疾病与湿热的关系已引起中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湿热是导致肾病迁延难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病机.多种肾脏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均可出现湿热证候,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以使病情复杂多变,病程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7.
肾小球肾炎(GN)时,脂质代谢异常是痰浊的生化基础,血凝亢进、高凝血症、高黏血症与肾脏纤维化即是肾络瘀阻;感染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为湿热、热毒蕴结,是GN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因此痰瘀毒互结是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因素,对GN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结果]完全缓解48例,占55.1%;好转35例,占40.2%;无效4例,占4.6%,总有效率95.2%。[结论]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肾炎湿热证血清sICAM-1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观察肾炎湿热证血清sICAM - 1的变化 ,结合肾组织病理探讨ICAM - 1与肾炎湿热证的关系。将肾炎患者 4 8例分为湿热证组 (A组 ,n =30 )与非湿热证组 (B组 ,n =18) ,观察两组血清sICAM - 1的变化和光镜下肾小球内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结果 :A组血清sICAM - 1高于B组 ,A组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的程度较B组明显 ,P <0 0 5。结论 :肾炎湿热证的存在常常预示着免疫炎症反应和病情的活动 ,sICAM - 1有可能作为肾炎湿热证辨证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66例,中医辨证均属湿热内侵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清利湿热、凉血活血中药口服。30d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血尿消失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2个疗程后2组血尿消失例数均有显著性增加.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高血压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血尿与高血压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