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7,(12):128-131
目的:了解东北某农村地区小学生家长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教育活动状况,为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东北某农村地区某小学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共有146名学生家长完成了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受访家长中,24.7%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大多是儿童熟悉的人,55.5%知道男孩也会受到性侵犯,73.3%的家长同儿童谈论过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看和摸。结论:农村地区的家长较为缺少预防性侵犯知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重提高家长对儿童性侵犯问题的认识,促进亲子间预防性侵犯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自学方式开展的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对小学生家长知识和亲子间交流的影响。方法:参与本研究活动的小学生家长来自东北某城市2所小学1~6年级的24个班级。家长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通过学校发给学生家长包括有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内容的自学材料。采用不记名自填问卷方式对家长进行教育前和教育后3个月问卷调查,评价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对小学生家长知识和与子女交流的影响。结果:总计有762名小学生父母参与了教育前和教育后2次问卷调查,并返回了合格问卷。与教育前相比,教育组和对照组家长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知识和与子女交流活动得分均有明显增高。但教育后教育组家长的知识和交流活动得分增长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的得分增长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自学,可有效提高家长预防性侵犯知识,并促进其与子女预防儿童性侵犯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状况。方法:本调查对象来自同意参加这项研究的2所幼儿园中的240名3~5岁儿童。其中女孩123人,占51.3%。采用一对一儿童访谈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仅有42.1%的幼儿知道"想要摸小孩隐私部位的人并不都是陌生的人";17.9%的幼儿认为"小孩应该报告隐私部位被人接触这种秘密"。幼儿预防性侵犯技能得分也较低。结论:幼儿缺少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要重视幼儿预防性侵犯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7,(7):139-143
目的:了解农村小学教师预防儿童性侵犯的知识、态度和教育活动状况。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教师培训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3月在东北某农村地区同意参加这项调查的3所学校中,对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有122名教师参与并返回了有效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相关知识、态度和开展教育活动情况。结果:本调查的10个知识条目,有77%的教师能正确回答其中的6~10个条目;很少有教师能够认识到侵犯者多为儿童熟悉的人(40.2%),只有约1/2的教师在学校给学生讲过熟悉的人也有可能对儿童进行性侵犯(59.8%),和身体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别人看和触摸(52.5%);只有约1/4的教师回答曾参与过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培训,或参与的培训包括了预防儿童性侵犯;大多数教师表示赞成在小学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91%)。对预防性侵犯教育持赞成态度和参与过培训,是教师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的促进因素。结论:农村小学教师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知识有限,亟需对教师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对听障儿童母亲知识和亲子交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对北京市7所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听障儿童母亲进行。采用无记名自填问卷对家长进行教育前和教育后1个月问卷调查,以自身为对照,评价本研究中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影响。有62名6岁及以下听障儿童的母亲参与了教育,并完成了教育前及教育后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听障儿童母亲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得分(6.35±2.31)明显高于教育前(5.50±2.2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04)。教育后预防性侵犯亲子交流得分(5.61±3.04)高于教育前(4.81±2.8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69)。结论面授式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听障儿童母亲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并促进部分话题上的亲子交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偏远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意识和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6所中小学927名学生和61位教师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留守儿童17名,访谈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学校校长2名。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6.7%的儿童能够识别陌生人;15.9%的儿童不了解隐私部位的概念;29.2%的儿童在别人对自己的触摸(抚摸)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时,不会告诉家长和其他大人;34.2%的儿童认为男孩不必担心别人会触摸其隐私部位;31.8%的儿童认为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只有异性。68.0%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很有必要进行性教育,仅仅6.0%的教师主动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性知识的教育。结论:广西偏远地区农村儿童预防性侵犯能力有待提高,应重视儿童预防性侵犯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农村地区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东北某农村地区学校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有171名小学生完成并返回了有效调查问卷。通过计算正确率及得分情况,了解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结果:被调查儿童对14个知识条目回答的正确率为33.3%~76.0%,有2.9%的儿童对14个条目全部回答正确。在4种假设性侵犯危险情景中,有45.0%的儿童能表示出拒绝和离开;当报告的性侵犯事件不被相信时,有64.3%表示能继续告诉直到有人相信。总的看来,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女生技能得分高于男生。结论:被调查儿童具备一定的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但仍然不足,应通过教育提高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家校联合教育干预模式对低年级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的干预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在小学低年级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391名一至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n=195)和对照组(n=196),学校教师和家长联合进行1个月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干预,评价家校联合教育干预模式对低年级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学生知识总分、拒绝技能、告诉技能和技能总分分别由干预前的(4.06±1.32)、(5.10±1.35)、(4.54±2.29)、(9.64±2.90)分提高至干预后的(5.52±0.71)、(5.82±0.61)、(5.83±0.82)、(11.65±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3、6.79、7.95、10.04,P<0.01)。干预组学生知识总分、拒绝技能、告诉技能和技能总分干预后的增长值(1.45±1.44、0.72±1.49、1.29±2.27、2.02±2.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32±1.42、0.01±1.71、0.74±2.19、0.75±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在农村小学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小学四年级小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将学生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由研究者在学校对学生开展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教育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知识技能的变化,评价教育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教育后教育组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得分明显增加;如果有性侵犯发生,表示能披露性侵犯事件的比例明显增多。教育后5个月追踪调查显示,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技能水平仍明显高于教育前。结论:学校预防性侵犯教育,可以帮助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初一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状况,为在学校初中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方法,于2010年在北京市三所学校对1200名初一年级学生(女生600人,男生600人)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3.3%的学生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有陌生人也有熟悉的人;53.5%的学生知道男孩也有可能被性侵犯;若被成年人触摸了隐私部位,表示有可以告诉的家庭外的其他成年人的只有18.1%。如果被性侵犯,女生表示能将此事告诉他人的比例明显多于男生。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与父母亲文化程度没有明显的关联。结论和建议:初一年级学生缺少基本的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应重视初中学生预防性侵犯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亲子互动自主阅读材料方式开展预防性侵犯教育对儿童知识和技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东北某农村地区一所学校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由儿童与家长共同阅读教育材料学习预防性侵犯有关内容,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3.5个月进行前测、后测和追踪测量。有160名小学生参与调查并返回了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教育组儿童知识得分从教育前的(8.69±2.44)分增长到教育后1周的(10.51±3.23)分(P0.001);技能得分从教育前的(7.27±1.84)分增长到教育后1周的(8.06±1.58)分(P0.01),教育后3.5个月知识和技能水平仍然明显高于教育前。然而,对照组同教育组呈现相似得分增长趋势。结论:评价结果没有显示出亲子互动自主阅读教育材料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水平。如何进一步完善评价研究方法以及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仍需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状况.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方法,在河南某农村地区8所小学对388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53.1%的学生知道陌生人的概念;21.4%的学生知道喜欢的人也有可能以让人感觉不好的方式接触儿童的身体;如果被喜爱的人触摸了隐私部位,表示能告诉另一个信任的成年人的只有13.4%.若被人试图触摸隐私部位,认为有可以告诉的家庭外其他成年人的只有9.0%.结论和建议: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缺少基本的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和技能,应重视农村地区小学预防性侵犯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儿童应对性侵犯能力现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性侵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河北省3个农村地区6所小学3~6年级学生1345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自编问卷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儿童对熟悉的人和喜欢的人警惕性较低,仅29.2%的学生知道喜欢的人也可能用让人感觉不好的方式接触自己的身体。遇到性侵犯发生时,除了家人外较少求助家庭以外的人,仅42.6%的学生知道可以向家庭以外的人求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年级、母亲长期外出、孤独情绪是农村儿童预防性侵犯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儿童预防性侵犯能力依然有待提高,低年级、母亲长期外出、孤独情绪对其有重要影响,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有侧重、有计划,做到全面布控,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方法:于2000年4月、5月对北京3所普通高校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80%多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只有63.7%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并不会通过共用厕所传播。17.9%的学生表示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另有52.8%对比表示无所谓。52.7%的学生反对大学生的婚前性交行为,女生反对大学生婚前性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大学生仍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应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并注意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儿童保护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需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保护工作者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相关知识、开展教育的自信程度和所面临的困难,为做好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7年10月对28名来自教育系统的教师和学生卫生保健人员、民政系统和妇联机构的儿童保护人员以及儿科医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96.4%的被调查人员赞成学校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被调查人员对儿童性侵犯问题有所了解,但仍有近半数人员缺少预防儿童性侵犯的基本知识,如只有32.1%的人知道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多为儿童熟悉的人.近半数人员对讲授预防儿童性侵犯基本内容缺少信心或没有信心.相对于其他年级,比较多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关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内容"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好的接触和坏的接触"、"与他人交往原则"、"安全注意事项"等应该从幼儿园开始讲.开展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的主要困难是担心这种教育不被家长和学校领导接受;缺少专门的培训和系统教材.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急需编写预防儿童性侵犯教育培训资料和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发育阶段的教案,重视对儿童保护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预防儿童性侵犯知识和教育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掌握潮阳及潮南区14~39岁青少年性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为艾滋病等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潮阳区、潮南区300名普通青少年,300名流动人口,200名性病患者及从事性工作的高危人群。结果:近一半被调查者未能正确掌握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与方法,低龄、低文化程度、性病预防知识缺乏、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及其它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六成被调查者未能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预防行为不主动。结论:扩大全面、权威宣传教育规模;加强综合预防,实施重点干预,营造宽松社会、家庭氛围,形成群防体系,是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某职业学院高职女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性行为现状,以及性行为影响因素,为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在校女生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805名女生中,8条艾滋病知识中能正确回答6条及以上的占82. 10%,能正确回答所有8条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仅占22. 20%。有25. 00%(201/805)的女生回答有过性交行为。在有性行为的女生中,首次性行为使用避孕套的占58. 70%有(118/805)。结论被调查学生具有一定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但仍然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预防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性科学》2015,(10):52-55
目的:分析西安市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方案和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的调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FSM)、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流动人群、在校学生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计调查2200人,人群整体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是65.9%。在各类人群中,FSM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6.8%,MSM的梅毒知晓率最低,只有42.8%;不同年龄组中,20~29岁年龄组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74.0%,60岁以上最低,为20.0%;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者知晓率最高,为69.3%,大专以上组的知晓率为67.5%,文盲组的知晓率最低,为52.0%;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宣传活动和网络。结论:西安市不同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而且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提高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当代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及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制订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本市几间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 656人,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在6种性病中,平均能正确鉴别(2.86±1.65)种;性观念趋于开放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971/2 656,占36.56%),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多性伴、从事或接受商业性服务、饮酒或服用精神毒品类药物后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结论: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误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控制性病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和信息获取途径,以供今后的干预工作参考。方法:以在我市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3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匿名问卷形式调查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信息获取途径。结果:全部吸毒人员中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程度为优102例,占27.20%;良135例,占36.00%;差138例,占36.80%。其信息获取途径包括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医生、朋友等。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尚有待提高,应利用戒毒所发放宣传资料这一途径,加深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正确认识和掌握程度,通过加强干预,降低吸毒人员这一高危群体的艾滋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