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品选     
陶林 《中国性科学》2016,(9):157-160
爱情到底由哪些元素构成?不同的爱情理论内容不同,西方的爱情理论有很多概念或名词不适合我国,我国对爱情也有我国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影响.所以笔者提出爱情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爱情不可能一成不变.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是比较完善的,但组成爱情的条件也不可能是绝对的有或无,比如承诺完全缺失、激情完全缺失、亲密完全缺失,这几乎都是理论的假设,很多因素只是多或少的量变而已.笔者认为爱情主要是由性爱、情爱和仁爱所组成,性爱包括性欲、性行和性乐;情爱包括恋情、恩情和亲情;仁爱包括仁德、仁义和仁恕.  相似文献   

2.
《中国性科学》2017,(12):124-127
本文在人类爱情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人的爱情三元素理论,即性爱、情爱和心爱,并对爱情三元素的相互关系和相应的组合模式做了具体的说明,提出广义的人类爱情生活的新理念,还对与爱情相关的其他方面也做了深入探讨,以促进对人类爱情学的关注和研究,促使人类尽早的享受到幸福的爱情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见钟情初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见钟情是人类爱情的良好开端,其产生是因为对方符合了自己脑中的"爱之图".爱之图是什么,如何产生,笔者根据婚恋咨询大量案例的分析,对爱之图产生的原因和类型,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人类爱情最完满的模式,以期对提高人类婚姻质量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爱情包括个人之爱与性爱两个本质成分,而性爱是个人之爱得以产生的前提。正是通过以具有非比较时间性为特征的性爱,被爱者的独特性才对爱者揭示出来,使得爱者一方面要理解爱者,另一方面却必须承认被爱者的不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5.
1什么是特殊性爱人类性爱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最文明的行为,是大自然赋于的本能,是人类寻求自身阴阳平衡的过程,是一种最快乐、最幸福的精神享受,是整个生命过程中最闪亮、最精彩、最可留恋的憧憬,其内容十分丰富,学问极其深奥。特殊性爱则是人类性爱中极其罕见的一颗奇艳异彩、晶莹瑰丽的明珠。这里要研究探讨的就是具有特殊生理结构和特殊性功能的异性结合的性爱,因为这种性爱在性爱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离奇和特殊,所以我把这种性爱称为特殊性爱。2特殊性爱的发现2.1秘情存疑揭谜我在《中国性科学》杂志2005年第6期“对后倒子宫女性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受原欲理论的启示,在人类性多元化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成人性欲多元化的内涵,提出人类性欲源自于生命过程和生命繁衍的需要,源自于大脑和情感(心灵)的需要。儿童期各阶段的器官原欲发育至成年,参与了成人性欲的重要组成,统称之为生命之欲;成人以生殖为目标,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生殖器官交媾欲,与性器官的原欲组合构成了成人性欲的霸权地位,和其他各器官的原欲,尤其是人类所特有的脑性欲、情(心)性欲,共同组成了成人性欲。生殖器官交媾欲和全身各器官原欲,特别是与大脑密切相关的更高爱情欲求的协调一致,在完成生命过程和生命延续的进程中,享受人类的性爱、情爱的满足,享受生理、心理直至心灵层面的极致体验和满足。  相似文献   

7.
性与性文化     
彭或华 《中国性科学》2013,22(1):I0001-I0001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性的探索,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陛文化,性文化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具有繁衍功能。生命起源于阴阳,性是人类繁衍、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性又具有社会功能,男女组成家庭后,就要有专一的性,在忠诚、专一、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文化。性是人类文化的两大起源之一。文化的定义全世界有二百种以上,但最简单明了的定义是:文化是人们对其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改造。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是饮食,二是性。人类借饮食以维持生命和生存;男女借性以繁衍后代,保证生命传承和永续发展。所以,饮食和性是人类生活的两大基本需求,也是文化的两个最基本的起源。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开篇,到楚辞、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中,无不渗透着两性情爱的描写,瑰丽的文学中闪烁着性爱的光芒,这性爱就是人性中的光辉!性影响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性是为生育服务的,性问题也是影响人类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使在原始社会群婚杂交的情况下,也有“性禁忌”。氏族和部落在大型的狩猎、战争中严禁发生l生交关系,违者处死,这是防止内部囚争夺异性斗争而削弱力量。人类的性生活应该在婚姻内发生,夫妻关系包括爱情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和性关系,其中爱情关系是夫妻关系的核心和基础,情号眭应是统一的,人的性行为如果不是建立在情的基础上,那只是动物性的发泄。当今社会,面临多元文化现象,婚姻呈现五彩斑斓,婚姻观、  相似文献   

8.
1 人类特殊性爱的启示 人类特殊性爱的表现,我在《中国性科学》杂志2007年第7期“人类特殊性爱及其表现的探索”一文中已有所表述,读者可参阅研究。特殊性爱是基于特殊生理的性爱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大自然的一种完美创造,是人类性爱发展中的一次高度闪现。人类性爱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始于事物特殊性的启发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女性性爱意识问题最能反映一个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女性性爱意识的现代觉醒是"五四"女性主体性觉醒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卷葹》中冯沅君用文学之笔强烈表达了五四时期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增强,向往人格自由,对自由的性爱、情爱的大胆追求,争取平等做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彭旭 《中国性科学》2005,14(5):32-33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性爱就已成为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性爱不但使人类种系得以繁衍、历史文明得以延续,更为社会生活增添了无限丰富的色彩。众所周知,没有性,人类的生物存在和社会存在都会迅速终结;没有爱,人类生活将退回到动物生存的状态。1 性爱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王君 《中国性科学》2009,18(5):42-43
“问世间情为何物,竟叫人生死相许。”这样经典的语言流传至今,再从香港影视明星周星驰的嘴里说出来,就有了幽默调侃的味道。这味道弥漫开来,细品,滋味似乎又平淡了一点。实在的,人世间的情爱首屈一指的是红男绿女的两性性爱,古往今来多少人间悲情喜剧,演绎的多是男男女女的性爱之喜,性爱之痛。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总结概括了原文中关于爱情类型的理论和研究,详细解释并发展了罗伯特·斯滕伯格关于爱情类型的爱情三元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理论主要从西方人的感情经历和生活体验出发,根据亲密、激情和承诺的有无和程度的高低将爱情分为四种不能被称为爱情的状态和四种可以被称为"爱情"的情感体验.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的存在,中国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爱情类型,使得我们在应用三元理论分析中国爱情的类型时出现偏差.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爱情的特点以及中国人追求纯粹的精神之爱的文化根源--封建传统礼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性爱与死亡是生物进化的两个基本机能,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维持的两个基本因素。本文从死亡与性爱的相互关系。性爱导致死亡的机制模式以及死亡意识对性爱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人类性爱与死亡关系问题加以论述,试图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即性爱固然可以给人类带来繁衍后代和享受愉悦的益处,但也可导致许多死亡事件的发生,反之死亡又会为人类的性爱罩上文明的光环。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会对这个题目不解,因为性总让人产生激情、冲动、热辣、诱惑、忘我的联觉,貌似和“心”、“静”这两个字眼并无关联。但是,这恰恰是人们抱怨性爱乏味的根源。两腿之间的性固然重要,那是性行为的载体;然而,两耳之间的性更重要,因为它是人类性生长的土壤、性愉悦的载体、性冲动的基地,更是揭示个体内心的秘密通路,让本我得以释放的渠道。性生活中,男性往往抱怨女性“进人状态太慢”,女性往往埋怨男性“一想就要,一要就射,一射就完”。从表面上看,男性是下半身的动物,女性在完全被动的接受男性对自己下半身的进攻。这样的性岂不是很惨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糟糕性爱,原因就在于人们把性固着在两腿之间了。阴茎勃起就是性爱的预备口令,阴道润滑就是发令枪,长跑还是短跑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那只不过是一个体力活了,终点撞线,也不知道把女人落在什么地方了。这样的性只能证明你下半身的存在,根本谈不上你在做爱。因为性愉悦感在两耳之间,这是爱诞生的地方,经大脑的性才能滋生爱,性爱中彼此有内心交流的感觉,才能称其为“做爱”。  相似文献   

15.
性爱,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本能,是人生性成熟的标志。性爱,既是人的一种生活的方式,又是一种情感交流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籍。男女性爱,是极其美妙的。然而——毕竟男女有别。男女性爱过程中这种美妙的差异,既令人神往,又  相似文献   

16.
漫谈情与性     
林娟 《中国性科学》2006,15(5):47-48
宇宙间动物界皆有性爱本能,由是有性冲动、性爱、性行为;万物之灵,尤如是。不过,因为人有思想感情,故性爱和性行为常为情所驱动、所制约、所支配。故作为人,情与性常常联系在一起,情以性为基、为本,而又反过来作用于性。很明显,所谓“性无能”者,90%以上是心理障碍造成的,而情炽者则常常创造做爱的奇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怀春期由于性的成熟、性本能的躁动而“游园惊梦”,得到“不在梅边在柳边的”兆示,而后邂逅书生柳梦梅而产生爱情,以致生而能死,死而能生,诚如元好问词中所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7.
性爱观指人们对于性、爱情以及性和爱情关系的基本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是指导其性与爱行为的心理因素,包含认知方式、态度评价、行为倾向三个层面。爱与性已成为大学生在校生活中面临的重要人生内容,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恋爱与性行为。本研究基于质的研究方法,经由网络进行调查,选取20人资料饱和的问卷进行编码、归类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性爱观具有以下诸特点,如:性爱结合是主流,他们肯定性对爱的增进作用;大学生作为性爱观主体,或客体,在男女性别维度上,都存在较明显的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完美性爱是婚姻和谐、家庭美满的基础。有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夫妻之间其乐融融;有的家庭豪华舒适,但夫妻之间却貌合神离;还有的家庭因性爱的迷失,夫妻正处在迷茫、困惑乃至痛苦之中。夫妻性爱令人神往,又令人沮丧;令人激动不已, 又令人困惑迷离。人们总是乐于追求衣食住行等生活质量的提高,却唯独忽视或者羞于追求夫妻性爱质量, 不懂如何去发掘它的奥妙,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爱情"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至今仍是人世间最动人心弦、最令人迷茫惶惑的千古难解之谜。在许多自认为沉浸在爱情的人们中,不少人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也不一定懂得需要什么样的"爱情"才最能有助于在婚姻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和丰富的欢愉与美满。本文主要从爱情内涵的分析,不断认识人类爱情的本质,从而对追求爱情的人们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杰 《中国性科学》2011,20(3):37-42
在人类产生系统哲学思想以前,无意识的自然主义观念使得早期同性恋是处于一种兴盛的状态,在这方面中国基诺族情爱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适意义的典型原生态样本。进入传统社会之后,人类思维变得复杂,自然规律胜过了自然主义,对于秩序的过度追求说明人对自己的自控能力缺乏信心,表现之一就是压制同性恋。当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阶段,自然主义开始重又胜过自然规律,在相信可控的前提下同性恋将会重新兴盛,能与异性恋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