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睾丸扭转时间与角度的选择对睾丸挽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睾丸扭转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扭转时间及角度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的睾丸扭转时闻、扭转角度与最终睾丸挽救结局的影响。结果:随着睾丸扭转时间的增加、睾丸扭转角度的增加,睾丸切除率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后显示,随着睾丸扭转时间的增加、睾九扭转角度的增加,睾丸挽救率明显降低(P〈O.05)。结论:睾丸扭转角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将直接导致睾丸救治成功率降低,睾丸梗死切除的几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急性睾丸扭转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36例患者年龄3~32岁,平均11.6岁,左侧29例,右侧7例,无双侧同时发病者;发病至确诊时间6h~7d。结果:36例行手术探查,22例术中证实睾丸扭转坏死而行睾丸切除术,14例行睾丸复位术,除其中1例术后出现睾丸萎缩,其他均已治愈。结论: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在睾丸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睾丸扭转患者共计6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的符合率、不同类型睾丸扭转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超声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符合率(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诊出睾丸扭转符合率(4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睾丸完全扭转检出率(51.52%)和睾丸不完全扭转检查率(33.3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12.12%、30.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患者睾丸扭转符合率高,同时能够准确判定睾丸缺血受损的程度和范围,为睾丸扭转诊断以及评估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睾丸扭转32例急诊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临床误诊及漏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2000年1月~2011年12月间确诊的32例睾丸扭转病例,对其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相关手术结果等进行详细分析,明确误诊及漏诊的原因.结果 32例睾丸扭转者首诊即被确诊者仅17例(53.1%);3例(9.4%)在首诊时被误诊为附睾炎;8例青春前期患儿中6例被漏诊;13例(40.6%)因睾丸缺血坏死而切除睾丸.结论 睾丸扭转者漏诊率较高与患者主诉不详、临床表现多变以及首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和彩超在睾丸扭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睾丸扭转20例患者,分别用超声造影和彩超对其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最终诊断的灵敏度为100%,准确率为90%;超声造影诊断睾丸扭转的最终诊断的灵敏度为100%,准确率也为100%。结论:超声造影相对于彩超诊断睾丸扭转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儿睾丸扭转的超声表现,探讨相关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阴囊疼痛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睾丸扭转52例(观察组),非扭转46例(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睾丸扭转与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睾丸扭转检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睾丸扭转患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患者彩超显像的特点以及对两组睾丸扭转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睾丸内部回声改变、睾丸形态饱满、睾丸内血流消失、睾丸内血流正常以及睾丸内血流减少比例情况(6.0%、40.0%、72.0%、24.0%、48.0%)都明显的高于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测患者(4.0%、18.0%、42.0%、8.0%、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睾丸切除、睾丸扭转180°的比例(6.0%、16.0%)都明显的低于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测(48.0%、46.0%),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术后康复情况(78.0%)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测(22.0%),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睾丸扭转诊断中,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的符合率比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科学》2017,(12):5-7
目的:提高急性睾丸扭转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10月间经超声及手术探查确诊的30例急性睾丸扭转病例资料。结果:30例睾丸扭转病例中,1例行手法复位成功,其余29例行手术探查,其中11例行患侧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加健侧睾丸固定术,18例行患侧睾丸切除术加健侧睾丸固定术。结论:急性睾丸扭转是导致男性、特别是青春期少年睾丸缺失的主要疾病,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较准确的发现睾丸血流减少或消失,及早手术探查及治疗可较早恢复睾丸血流信号,降低睾丸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高频彩超和常规彩超在诊断睾丸蒂扭转上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睾丸蒂扭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高频彩超结果及常规彩超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高频彩超及常规彩超在诊断睾丸蒂扭转上的检查结果。结果:高频彩超结果显示,多数患侧睾丸与健侧相比有所增大,其内部表现为低回声或稍强回声,可见分布不均点状回声,边界清晰,阴囊壁有所增厚,有少量或中量鞘膜腔积液。CDFI结果显示患侧睾丸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在诊断睾丸形态饱满,睾丸内部回声改变以及睾丸内血流正常,血流减少和血流消失上,高频彩超的检出比例(38.33%,18.33%,23.33%,45.00%,71.67%)明显高于常规彩超(15.00%,6.67%,8.33%,25.00%,41.67%,P<0.05)。同时,高频彩超在诊断60例睾丸蒂扭转上的准确率为96.67%,明显大于常规彩超(78.33%,P<0.05)。结论:在诊断睾丸蒂扭转上,高频彩超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与常规彩超相比误诊率明显减小,能够为其早期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睾丸扭转好发于青春期男童,以夜间发病多见。其发生原因与精索结构异常及睾丸活动度过大有关,如睾丸引带缺如、精索冗长、睾丸附着点缺如、迷走神经张力高等。突发阴囊疼痛是睾丸扭转的典型症状,而非阴囊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在临床也较常见,如突发下腹部或腹股沟区疼痛的青春期男童,应警惕睾丸扭转的可能。体格检查睾丸肿胀、触痛、抬举试验阳性,超声示睾丸血流减少或消失,即可高度怀疑或确诊本病。早期睾丸探查术可防止睾丸因进一步坏死而切除,从而保护男性生育力。一期手术同时行对侧睾丸固定术,有利于防止健侧睾丸扭转,防止男性生育力丧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行睾丸部分切除术后的1、3、5年生存率。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110例来我院行睾丸部分切除术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术后行不同辅助治疗方式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本研究中110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行部分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为99.8%,3年生存率为92.8%,5年生存率为87.8%。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6%、86.5%;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92.3%、80.2%,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术后辅以不同的治疗方式1年、3年、5年生存率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与病理类型及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有关,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高于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超声影像方法检查睾丸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选取于2011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睾丸淋巴瘤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和记录本组患者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14例患者睾丸淋巴瘤表现为弥漫型病变,另外9例患者表现为结节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睾丸病变区域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其中动脉RI为低阻。结论:临床上对于睾丸肿大患者,若不存在疼痛等症状,应预先考虑淋巴瘤;并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病变区域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能充分显示其病变特点,有明显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明确适宜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7年6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3例成年恶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1例患者术后9个月出现淋巴结转移,13个月出现肺转移并于术后26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另2例患者术后即刻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发现了CT未提示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术后43个月出现肺转移.结论:部分成人睾丸间质细胞瘤呈恶性病程,需严密随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诊断价值,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套管钩取式睾丸活检针在睾丸活检及取精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4例无精子症患者使用自制套管钩取式睾丸活检针行睾丸活检及取精。结果:234例,共294次(60例为双侧)睾丸活检及取精全部取材成功,术中及术后疼痛轻微,1例出现阴囊轻度血肿,一周后自行吸收。结论:应用自制套管钩取式睾丸活检针行睾丸活检及取精,具有微创、简便快捷、易操作、及一次穿刺可反复取材、多点取材的特点,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外伤性睾丸移位是一种少见的临床情况,对于闭合性外伤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讨闭合外伤性睾丸移位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199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闭合外伤性睾丸移位患者,并回顾相关中英文文献。结果:本中心共收治闭合外伤性睾丸移位的患者5例。3例患者为左侧睾丸,2例患者为右侧睾丸。所有患者均通过体格检查和B超明确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2例患者外伤后急诊手术治疗,3例患者经多普勒超声证实睾丸形态及血供正常的前提下,于外伤后3~12个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5例患者睾丸均保留患侧睾丸。随访6~36个月,患侧睾丸体积及血流正常。结论:闭合外伤性睾丸移位患者如超声证实移位睾丸形态及血供正常,可接受择期手术。经过适当的处理,闭合外伤性睾丸移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放射影像诊断在睾丸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5例睾丸损伤患者临床放射影像资料(CT)及临床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影像诊断显示,本组55例患者中,出血型25例,破裂型11例,肿胀型7例,白膜下血肿型9例,脱位型3例。分型诊断准确率达到96.4%。本组患者行保守治疗14例,行手术治疗4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痊愈。结论:放射影像(CT)可准确诊断各类睾丸损伤,可准确评估损伤范围和程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指导参考性,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抗氧化能力与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急性睾丸扭转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开始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局部亚低温处理,比较两组预后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干预前后两组NO含量及NOS活性,并统计两组干预后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DFI)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MD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精子DNA碎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睾丸扭转者实施局部亚低温联合糖皮质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睾丸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减少精子破坏,提高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睾丸微石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患者的睾丸储备功能。方法:回顾性报告并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36例睾丸微石症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弱精症30例,精液质量正常6例。所有弱精症患者均行MV手术治疗,精液正常患者中1例CTM合并Ⅲ°VC有临床表现者行MV手术治疗,其余5例无临床表现患者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每半年复查1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睾丸微石程度,精液CASA检查患者精液质量。结果:30例接受手术的弱精症患者有29例术后精液质量(精液密度,A+B级活动精子率,精子畸形率)明显改善,1例CTM患者精液质量及睾丸微石程度与手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且LTM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CTM患者,但所有患者的睾丸微石程度无明显变化;1例CTM合并Ⅲ°VC精液质量正常患者接受手术后精液质量及睾丸微石程度均无明显变化;1例CTM合并Ⅱ°VC和1例LTM合并Ⅲ°VC精液质量正常患者半年后精液出现异常,后接受MV手术治疗;2例LTM合并Ⅲ°VC精液质量正常患者2年后精液质量无变化,但其中1例睾丸微石程度加重,转为CTM;1例LTM合并Ⅰ°VC患者精液质量及睾丸微石程度无变化。结论:TM合并VC患者应该定期复查精液常规及泌尿生殖彩超,且MV手术对TM合并VC弱精症患者的精液质量有明显改善,LTM患者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CTM患者,对精液正常的患者可能会延缓精液质量恶化及睾丸微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睾丸损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睾丸损伤患者5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CT表现。结果:本组52例患者的CT表现主要可分为5种类型:白膜下血肿型6例(11.5%),肿胀型8例(15.4%),出血型24例(46.2%),破裂型12例(23.1%),脱位型2例(38.5%)。CT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但CT分型准确率为94.2%;34例接受手术治疗,均获得痊愈;18例接受保守治疗,其中2例转行睾丸切除术,均获得痊愈。结论:CT对于睾丸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分型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海  邱曙光 《中国性科学》2007,16(1):29-29,32
目的:观察乌茴散结止痛丸治疗睾丸疾病(睾丸炎、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疗效。方法:310例睾丸疾病患者均服用乌茴散结止痛丸,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治愈187例,好转88例,无效35例。结论:乌茴散结止痛丸为治疗睾丸疾病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