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取的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引起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引起患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与其他致病菌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开展肺部感染的相关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保证机械通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广大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实施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ICU收治的74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常规护理后,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9%,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7.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部感染率为18.9%,对照组为7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14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并使用VAP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评价表与呼吸机撤机评估表分别对两组措施实施情况与撤机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非计划拔管率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P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评价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撤机例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非计划拔管率为2.74%,比对照组的10.9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5,P=0.049)。研究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4.11%与1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8,P=0.014)。结论 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 相似文献
4.
目前机械通气已普遍应用于各类危重病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中,但长时间呼吸机治疗常发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这是导致机械通气失败和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近年来66例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规律,寻找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4例,采用入院病历单双号的不同完成患者的分组,其中单号的患者为实验组,双号的患者为参照组,其中,实验组47例患者的护理方法 为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抢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给予伏立康唑进行抢先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取特异性抗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8 d时,病死率40.00%(14/35),对照组为45.71%(16/35),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28 d时,观察组APACHEⅡ分值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时,观察组MODS发生率为28.57%(10/35),对照组为48.57%(17/35),对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老年患者接受肺部真菌抗感染抢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实际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对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通常在使用呼吸机48h后发生,是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并发院内绿脓杆菌肺部感染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院内绿脓杆菌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达80%,引起了临床上广泛重视。现将我科1988年1月—1995年12月机械通气并发院内绿脓杆菌肺部感染27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1)机械通气72小时后出现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ICU(intensive care unit)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特点,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0.5-2001.12内科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结果1175份标本中分离出864菌株,革兰氏阴性菌(G-菌)居多(57.8%),革兰氏阳性菌(G 菌)和真菌分别为20.1%和22.1%;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代表的G 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三代头孢耐药率增高,其余G-菌对亚安培南耐药率较低(0-13.3%)。 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主要致病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MRSA与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到不同致病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ICU(intensive care unit)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特点,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5~2001.12内科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75份标本中分离出864菌株,革兰氏阴性菌(G-菌)居多(57.8%),革兰氏阳性菌(G+菌)和真菌分别为20.1%和22.1%;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代表的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三代头孢耐药率增高,其余G-菌对亚安培南耐药率较低(0~13.3%).结论ICU 机械通气患者主要致病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MRSA与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到不同致病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COPD机械通气后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COPD机械通气后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3年1月27例COPD机械通气后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确诊,共培养出真菌39株,包括白色念珠菌23株、热带念珠菌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对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氟康唑治疗有效率88.9%。结论 COPD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高,诊断较困难,念珠菌属是主要致病菌,氟康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VAP)的易感因素、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寻求防治措施。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行机械通气2天以上的106例患病新生儿按照胎龄、体重及插管时间分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有无差异。病原学分析全部行插管内采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 VAP总发生率为45.3%;新生儿机械通气插管时间〉3天,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3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其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有升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等,每年有一定的变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 临床上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加强无菌操作及呼吸道管理,及早撤机,根据致病菌的变化合理应用抗生素,能有效地防治新生儿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发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危重病人发生呼吸衰竭后,除传统的药物治疗外,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机械通气(MV)治疗。然而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机械通气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已高达66%[1],引起了急诊医学的广泛关注。我院ICU1988年1月~1995年12月因呼吸衰竭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共109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共47例,发生率占431%。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36例,女11例。年龄17~76岁,平均497岁。其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3例,脑出血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食管癌术后3例,格林—巴利综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肺部感染是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常出现的许多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和呼吸功能的消耗,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对48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使痰液充分稀释,利于排出,减少分泌物的坠积,防止气道阻塞、肺不张,同时加强翻身、叩背.注意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结果 48例患者中32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离呼吸机.7例死亡,死因是原发病危重或/和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拔除气管插管.结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病人肺部感染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清云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6,7(1):62-62
机构通气治疗在ICU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中应用比较广泛,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削弱或丧失,加之各种医院感染促发因素的存在,使机械通气病人肺部感染机率较高,其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正确护理机械通气病人,降低肺部感染率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陈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3,15(5):711-712
ICU是机械通气患者主要集中地区,是主要的生命支持手段。部分机械通气患者常因不能耐受气管插管而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动静脉导管和各种引流管等,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机械通气过程中往往采用镇静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生理和精神顺应性。但过度镇静可引起患者咳嗽和排痰能力减弱,增加肺部感染机会,可导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延长.长期使用镇静剂,可产生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因此,患者行镇静治疗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在ICU重症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病原菌清除率为92.5%,机械通气时间为(10.4±2.7)d,入住ICU时间为(13.74±5.68)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病原菌清除率为21.74%,机械通气时间为(16.7±4.5)d,入住ICU时间为(23.46±6.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用于ICU重症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增强病原菌清除率,增加痰培养阳性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ICU入住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枭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8,1(4):302-303
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ICUventilationassociatedpneumonia,ICU-VAP)在我国居各类医院感染之首,其发生率为7%~49%,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25%,病死率为20%~50%。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VAP发病率是非呼吸机治疗的10~17倍,前者的病死率是后者的2.2倍[1]。现就我院1993年4月~1997年2月收治的184例创伤和危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发生的VAP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4倒包括创伤132例,非创伤危重症患者52例。男性164例,女性20例。年龄17~76岁,平均57.2岁。每日随机进行痰培养。1.2诊断标准[2~4]凡符合下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 U患者机械通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IC U住院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IC U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