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移植胰腺的腺泡细胞凋亡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SD和Wistar大鼠进行全胰十二指移植。实验分为同基因移植组(Wistar→Wistar)和异基因移植组(SD→Wistar)两组。于术后第3d、5d和7d分批处死受体,取移植胰腺标本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移植胰腺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和计数凋亡指数(AI)。结果: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腺泡细胞,同基因移植组胰腺有散在的腺泡细胞凋亡,AI在术后无明显变化。异基因移植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术后第3d、5d和7d逐渐升高,A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与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与细胞闻过则喜良心的关系以及雷帕霉素(RAPA)对移植后排斥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假移植组作对照(1组),其他各组采用Wistar→SD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移植后随机分为排斥反应组(2组)、雷帕霉素2mg.kg^-1组(3组)和雷帕霉素4mg.kg^-1.d^-1组(4组),每组术后1、3、5、7d分别处死6只大鼠,获取移植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各组在术后1、3d均未发现排斥反应,2组术后5、7d分别出现I度和Ⅱ度排斥,3组仅在术后7d出现早期排斥迹象,4组枯术后一直未见排斥证据,小肠细胞凋亡数量在排斥反应前期和排斥反应时显著增加,不同强度的排斥反应,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排斥反应中可出现大量的肠细胞凋亡,其始发时间早于排斥的组织学发现,凋亡细胞数量与排斥强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另一种可信的标志物。雷帕霉素对排斥反应的抑制能力与剂量有关,并不能抑制肠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肝细胞凋亡,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三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应模型,普通组织及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移植中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肝中Fas-L,TGF-β1的表达。结果 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移植肝出现细胞凋亡,并表达Fas-L、TGF-β1,随着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加重,其细胞凋亡增多,Fas-L,TGF-β1表达增高。结论的细胞凋亡作为细胞死亡的一种机制,存在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其机制与Fas-L,TGF-β1有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变化。方法 对封闭群大鼠作单纯胰腺移植 (A组 )和胰脾联合移植 (B组 ) ,手术后第 3、7、12、2 0天每组各处死 5只 ,切取移植胰 ,石蜡包埋切片 ,原位DNA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A组术后第 3、7、12、2 0天胰腺细胞凋亡数分别为 (15 2 .5 5± 2 7.2 4)、(5 0 8.19± 117.83)、(70 1.33± 130 .17)和 (10 10 .5 6±114.6 9)个 /高倍视野 ;B组分别为 (12 4.87± 19.11)、(198.6 8± 31.99)、(492 .2 5± 93.0 1)和(6 49.80± 140 .91)个 /高倍视野。 2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第 7、12、2 0天A组也显著高于B组。结论 胰腺移植急性排斥时细胞凋亡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监测及诊断心脏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GR)方法。方法通过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急性GR过程中移植心脏电生理改变,即房室传导有效不应期(ERP-AVCS)改变与移植心脏形态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同系移植及异系移植免疫抑制剂投用组ERP-AVCS无延长;异系移植组移植后第3天,其ERP-AVCS出现明显延长[(96.88±6.77)ms,P<0.05],第5天为(114.62±7.46)ms(P<0.01),第7天为(121.67±9.73)ms(P<0.01)。同系移植及异系移植+免疫抑制剂投用组形态学结构未见异常;异系移植组在移植后第3天开始出现急性GR,如心肌纤维间质明显增宽、排列紊乱,血管旁及间质内出现单核细胞等且第5天及第7天急性GR渐加重。异系移植心脏ERP-AVC与排斥反应形态学改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检测移植心脏ERP-AVC是简便、可靠、低费用、非创伤性诊断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现象,并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Wistar大鼠进行节段性小肠移植。实验分3组:同基因移植组(SD→SD);异基因移植组(Wistar→SD)和异基因移植加环孢素A治疗组(Wistar→SD+CsA)。术后第1,3,5,7天分别用TUNEL法检查移植肠上皮凋亡细胞,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结果TUNEL法显示:Wistar→SD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在其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增加(P<0.01),并显著高于SD→SD组(P<0.01)。Wistar→SD+CsA组细胞凋亡数亦有显著增加(P<0.01)。SD→SD组排斥反应轻微,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ELISA法显示:在SDSD组血清IL1β无明显变化(P>0.05),WistarSD组和Wister→SD+CsAz组随凋亡细胞数的增加血清IL1β亦增高(P<0.01)。IL1β增加与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IL1β在细胞凋亡发生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供、受者间连续进行3次皮肤移植,使受者预致敏。再进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采用微量淋巴毒试验监测受者体内抗供者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预致敏后的受者体内抗供者抗体滴度明显升高。7只受者心脏移植后有6只移植心在24h内被排斥,病理学证实为超急性排斥反应。结论供、受者间连续3次皮肤移植预致敏后,再行心脏移植可以建立稳定的同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大鼠移植心脏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进行异位(腹部)心脏移植.将受者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简称"急排组")和慢性排斥反应组(简称"慢排组").急排组中,15只于移植当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00 μg穔g-1穌-1(小剂量者),直至移植心脏停搏;15只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000 μg穔g-1穌-1(大剂量者),用药时间同前;以不给低分子肝素者作对照.慢排组所有受者均于移植当天至移植术后第9天腹腔注射环孢素A 5 mg·kg-1·d-1,其中10只还于移植当天至移植后第90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000 μg穔g-1穌-1,10只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同时再皮下注射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10mg·kg-1·d-1,以不给低分子肝素和L-NAME者作对照.移植后第5天,处死急排组部分受者,切取移植心脏,根据Stanford标准进行移植物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和分级;剩余受者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移植后第90天,测定慢排组受者的血NO浓度和移植心脏组织中诱生型NO合酶(iNOS)mRNA表达强度,并行心脏移植物血管病(CAV)评分.结果 急排组中,对照者、小剂量者和大剂量者的排斥反应等级评分分别为(4.20±0.45)分、(3.60±0.55)分和(2.40±0.55)分,移植心脏存活时问分别为(7.30±1.49)d、(8.20±1.47)d和(9.20±1.23)d,大剂量者的排斥反应等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者和小剂量者,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者和小剂量者(P<0.05).慢排组中,仅给予低分子肝素者的血NO浓度和iNOS 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者和加用L-NAME者,而其CAV评分明显低于对照者和加用L-NAME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减轻急、慢性排斥反应程度,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其抑制CAV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iNOS mRNA表达水平,进而增加NO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巴利昔单抗联合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1月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共214例.所有受者均在术前1h和术后4d时各应用1次巴利昔单抗,剂量为20 mg/次,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术后采用心内膜活检诊断排斥反应,并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术后对受者随访1年,收集心内膜活检及发生排斥反应的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受者接受心内膜活检的时间为术后(20.1±7.3) d(1~60 d),结果显示,Ⅰa 级63例(29.4%),Ⅰb 级8例(3.7%),Ⅱ级12例(5.6%);术后1年,143例受者接受心内膜活检,结果显示,Ⅰa 级29例(20.3%),Ⅰb 级1例(0.7%)及Ⅱ级11例(7.7%).住院期间,共有5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移植心脏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及猝死1例;出院后至术后1年内,有2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严重排斥反应1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感染7例(3.3%),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11例(5.1%),无受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 应用巴利昔单抗联合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是预防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监测和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敏感心电指标。方法建立40只改良Ono法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其中对照组(同基因大鼠心脏移植)10只,实验组(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30只。在心脏移植术中,于供心右室流出道的心肌处缝置一单极的心表起搏导线,描记心肌内心电图,测量QRS波波幅和心率。对照组大鼠在术后第7天处死,实验组分别在术后3、5、7d处死,取移植心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大鼠的ORS波波幅在手术2d后趋于稳定,术后3、5、7d各时点间的ORS波波幅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大鼠术后ORS波波幅呈进行性下降,术后3、5、7d各时点间比较,其波幅的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术后心率变化无明显规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排斥反应的分级与ORS波波幅下降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心肌内心电图描记是监测和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ORS波波幅是诊断和监测排斥反应发生的敏感指标,严重排斥反应发生时ORS波波幅明显下降。心率的变化不是监测心脏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3组:A组:同种异基因移植后槐耳清膏处理组(槐耳清膏组);B组:同种异基因移植财照组(移植排斥组)及C组:同系移植对照组(同系移植组).观察各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术后第5天供心的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荧光检测移植心脏中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移植心脏的平均存活时间为(6.38±0.69)d,与B组(8.31±0.59)d相比明显缩短(P<0.01);心肌组织呈3级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CD8+T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及颗粒酶B表达与两个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0.05).结论 在术后早期单用槐耳清音会促进小鼠心脏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机制足促进CD8+T淋巴细胞的组织浸润并增强颗粒酶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塞来昔布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进行40次腹部异位心脏移植。采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 EL)技术检测移植心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并计算移植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移植心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心肌细胞;移植后第3、5d,塞来昔布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03±0.42和3.28±2.42;对照组分别为2.35±1.51和11.35±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心脏移植急性排斥中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塞来昔布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红细胞流变学特性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正常红细胞变形指数。手术创伤组(A组),SD大鼠24只;同系移植组(B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共钙只;同种移植组(C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24只。B组、C组应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术后1、3、5、7d移植心的病理改变,同时采用黏性测量法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并测定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 C组自术后第1d起受体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性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为P〈0.001),并在第3~5d达到变化的高峰,红细胞电泳时间则与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与排斥反应分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0)。结论 同种心脏移植术后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改变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可能是参与及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排斥反应时Fractalkine及其受体在移植心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Gu X  Tang XD  Gu SY  Yang SQ  Zhou PJ  Tan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39-142
目的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Fractalkine(FKN)及其受体CX3CR1在移植心脏局部表达的意义及环孢素A(CsA)对它们的影响。 方法 施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移植大鼠分为 3组 ,每组 45只 ,对照组 5只。SD大鼠间的移植为同系移植组 (A组 ) ,Wistar至SD大鼠的移植分为未用CsA干预组 (B组 )及CsA干预组 (C组 ) ,健康SD大鼠为对照组。采用RT PCR方法检测排斥反应中移植心脏局部FKNmRNA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KN和CX3CR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FKNmRNA与蛋白在A组各时间点和对照组均呈低水平表达 ;在B组的表达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相关 ,术后第 7天FKNmRNA表达上调至峰值 (0 8± 0 2 6) ;C组应用CsA后 ,FKNmRNA表达峰值显著低于B组 (t=2 3 90 ,P <0 0 5 )。FKN和CX3CR1蛋白分别定位于移植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 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 ,FKN及其受体CX3CR1表达上调 ,与移植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抑制FKN CX3CR1通路的活化可能是CsA发挥作用的又一分子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靶向心肌超声造影技术对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其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行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术.A组为同系移植,供、受者均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B、C、D组为同种移植,供者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受者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B、C组分别于移植前3 d起每天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0 mg·kg-1·d-1和3 mg·kg-1·d-1,A、D组不给予CsA治疗.每组抽取成功建立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受者各8只.术后第3天,将声诺维造影剂经颈内静脉持续注入大鼠体内,应用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观察移植心脏,分别获取注入造影剂20 s时的心肌灌注造影图像和5 min时的白细胞靶向心肌造影图像,利用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定每只受者的造影图像灰阶值(GS20s、GS5m)和靶向灰阶值(Gstarget,为GS5m与GS20s之差).造影观察完毕后处死大鼠,行病理学检查,HE染色确定移植心肌排斥反应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心肌组织内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并将其分别与各组的GS20s、GS5m和Gstatget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肌灌注造影显示各组GS20s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白细胞靶向造影显示各组GS5m之间存在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Gstarget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A组为0~Ⅰ级排斥反应,B组为Ⅰ~Ⅱ级排斥反应,C组为Ⅱ~Ⅲ级排斥反应,D组为Ⅲ~Ⅳ级排斥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从A组到D组,移植心肌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增多.相关性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计数与Gstarget呈正相关(r=0.86,P<0.001),与GS5m有相关性,与GS20s无相关性.结论 白细胞靶向心肌超声造影技术能无创、有效的评价心脏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建立同种异基因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并设同种同基因大鼠颈部心脏移植作为对照。术后5d,两组移植心脏中抽提总RNA,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应用含有4096个靶基因的表达谱芯片对两组移植心脏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杂交信号有明显差异,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术后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10条(下调96条,上调114条),其中已知基因有33条(下调13条,上调20条),未知基因177条(下调83条,上调94条);已知基因中有15条(上调2条,下调13条)尚未见报道。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同种异基因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相关基因,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和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心肌内心电图(IMEG)心室起搏(VER)的T波后支斜率(Tslew)用于诊断大鼠异体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靠性.方法 建立改良Ono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对照组(同基因移植)10只,实验组(异基因移植)30只.在供心右室流出道、左室游离壁和左室心尖部的心肌处分别埋置心表起搏电极,用两根导线作为起搏电极,描记VER,测Tslew.对照组术后第7天、实验组分别在术后3、5、7天处死,移植心脏作病理活检.结果 术后3、5、7天各时点,对照组Tsle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呈进行性下降,术后3~5天、3~7天之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第5、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lew变化与病理相关(P<0.05);Tsle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4,95%可信区间(0.8753~1. 0000);在最佳分割点(≤90%)灵敏度94.74%,特异度81.8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符合率90%.Tslew≤92%为阳性分割点,灵敏度100%,特异度63.64%;≤85%作为阳性分割点,特异度90.91%,灵敏度78.95%.结论 Tslew是诊断大鼠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在最佳分割点,Tslew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缺乏心内膜活检条件时可以作为替代或补充;在适当分割点,Tslew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筛选的敏感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slew in survelliance of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s in rats. Methods Forty rats underwent modified Ono's heter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The autonomous IMEG and VER were recorded with epicardiac pacing leads fixed at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s, left ventricular apex and free wall. Tslews were detected daily in these 10 syngeneic and 30 allogeneic transplants. Syngeneic transplants were sacrificed on 7th postoperative day and allogeneic transplants were sacrificed on 3rd, 5th and 7th postoperative days, respectively.Histopatholog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On the 3rd ,5th and 7th postoperative days Tslews depressed gradually in the allogeneic group. The depressions between 3rd and 5th, 3rd and 7th were obvious( P <0.05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yngeneic group. Tslews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5th and 7th postoperative days ( P <0.05 ). The Depression correlated with histopathologic results. Area under 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 of Tslew was 0.9474 and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was (0. 8753 -1. 0000 ). At the cutoff point of 92% ( ≤92% considered positive), Tslew had a sensitivity (Se) 100%, specificity (Sp) 63.64%,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 )82.61%,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PV-) 100%, respectively. At the cutoff point 85%, Sp 90.91%, Se 78.95%, PV +93.75 %, PV- 71. 43%. At the best cutoff point 90%, Tslew had a Se 94.74%, Sp 81. 82%, PV + 82.61%, PV- 90%.Whereas QRS had a Se 68.42%, Sp 90.91%, PV + 92.86%, PV- 62.50% at the best cutoff point of 72.3%. Conclusion Tslew of VER are reliable indexs to monitor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s in rats. Having great diagnostic value, Tslew may be used as a replacement for EMB at the best cutoff point when EMB can' t be performed. At cutoff point of 92%, Tslew may be used as a screening index.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因子(CVF)消耗补体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近交系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为2组,每组8只。CVF组:心脏移植术前3 d、2 d时,经受者尾静脉注射CVF 50μg/kg;术前12 h至移植心停跳时,经尾静脉注射CVF 20μg/kg,每2 d注射1次。对照组:术前、术后不给予受者任何特殊处理。术后观察移植心的存活时间,测定术后第1、3、5和6d及移植心停跳时的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法)、移植心C3沉积及CD3+T细胞浸润情况,并观察移植心的病理变化。结果CVF组和对照组的移植心存活时间分别为(11.69±0.72)d和(6.65±0.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F组移植心组织内C3沉积和CD3+T细胞浸润程度均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减轻,病理损害程度也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减轻。结论CVF消耗补体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环孢素A与盐酸小檗碱联用预防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与盐酸小檗碱联用对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心脏到SD大鼠的异位(腹腔内)心脏移植模型,术后单独使用CsA、盐酸小檗碱以及联合使用CsA和盐酸小檗碱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观察各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结果单独使用不同剂量CsA者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延长(P<0.01);CsA和盐酸小檗碱联用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较单用小剂量CsA组明显延长(P<0.01);单用盐酸小檗碱组与安慰剂组相比,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与盐酸小檗碱联用预防大鼠心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