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44V6和E—CD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CD44V6(CD44 splice variant V6)和E-CD(cadherin)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CD44B6和E-CD在胃癌诊断、浸润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101例胃癌组织的CD44V6和E-CD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胃粘膜CD44V6呈阴性表达,异型增生粘膜CD44V6阳性表达率为3  相似文献   

2.
nm23、CD44H和CD44V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nm23和CD44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105例胃癌组织nm23、CD44V6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对其中59例患者随访。结果 nm23、CD44H及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8%、54.3%和48.6%;nm23及CD44V6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其分化、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而CD44H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无关。3种  相似文献   

3.
胃癌PCNA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CD44V6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胃癌组织PCNA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 90例胃癌组织PCNA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 (LI)为6 3 83 %± 17 16 % ,CD44V6阳性表达率为 74 4% (6 7 90 ) ;PCNALI和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PCNALI≥ 5 0 %或CD44V6强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 1,3 ,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CD44V6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PCNALI显著高于CD44V6阴性表达者 (P <0 .0 5 )。结论 PCNA和CD44V6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CD44V6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胃癌增殖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P>0.05)。结论 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itertan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诊断癌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 ,检测了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 ,并对它的表达规律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6 5例胃癌标本取自我院 1986年~ 1992年间行胃癌切除的患者 ,其中男 42例 ,女 2 3例 ;年龄 2 9~6 7岁 ,中位年龄 49岁 ;组织学分型 :乳头状腺癌 12例 ,管状腺癌 2 2例 ,低分化腺癌 2 0例 ,粘液腺癌 8例 ,未分化癌 3例 ;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状况及TNM分期见表 1。本组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 ,随访资料完整。另经胃镜取正常胃粘膜活检标本 10例 ,浅表性胃炎标本 8例 …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E 钙粘附素 (E CD)、CD4 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来源与处理 :收集同济医院普外科 1997年 2月~ 8月手术切除胃癌新鲜标本 40例。其中男 1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3~ 75岁 ,标本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前均未作放疗、化疗等治疗。取癌包括边缘组织 1块 ,迅速液氮冷冻备用。2 .试剂 :抗CD4 4v6单抗及羊抗兔IgG、抗大鼠IgG、由Sigma公司生产 ,抗E CD单抗由Zymed公司生产 ,SABC试剂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3.方法 …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2 4例胃癌标本石蜡切片的Syndecan 1和CD44V6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它们对胃癌进展程度和对预后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组织材料:收集本院1986~1996年间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2 4例,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每例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分别供苏木素 伊红(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 .临床资料:本组12 4例胃癌中,男性94例,女性3 0例;年龄2 5~79岁,平均年龄5 6.5岁;按WHO1997年胃癌分类标准:乳头状腺癌2 2例,管状腺癌5 5例,低分化腺癌3 1例,印戒细胞癌10例,黏液腺癌6例;高、中分化癌83…  相似文献   

8.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CD44V6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85例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粘膜无CD44V6表达;异型增生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30.2%(13/43),CD44V6表达阳性率与异型增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阳性率为74.1%(63/85),其表达阳性率和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肿瘤生长方式(P<0.05)、静脉和淋巴管侵袭(P<0.05)及远处转移(P<0.05)密切相关,且Ⅰ、Ⅱ期胃癌CD44V6染色强度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CD44V6上调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发生于癌变的早期阶段,检测CD44V6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潜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CD44V8—1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CD44V8-10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8-10在63例胃癌中的表达,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是否转移、浸润深度及肿瘤部位阳性表达率的不同,探讨其间的关系.结果63例胃癌CD44V8-10阳性表达率为49.2%,高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和36.8%(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4%和25.0%(P<0.05),有无远处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和42.0O(P<0.05),浸润超过浆膜和未超过浆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46.8%(P>0.05),贲门部癌和胃体、胃窦部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5.1%(P>0.05).结论CD44V8-10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与胃癌部位.浸润程度无关,并可能对高危预后病人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CD44v6表达与大肠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CD44V6表达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大肠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采用CD44v6鼠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D44v6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无关,CD44v6阳性表达率在Duks C/D期较Dukes,A,B期高,有肿瘤转移及术后复发产无肿瘤转移和未复发者高,CD44v6表达阳性者术后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低。Cox生存分析,CD44v6未能进  相似文献   

11.
CD44v6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eng Y  Ma W  Fang X  Zheng S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51-452
目的 研究CD44v6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78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及 37例乳腺癌新鲜标本的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 ;RT PCR方法对 37例乳腺癌新鲜标本的CD44v6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患者CD44v6的表达水平、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与预后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同时比较 2种方法的敏感性。 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CD44v6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明显相关 ,是影响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乳腺癌新鲜标本中CD44v6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70 3%和 5 9 5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CD44v6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转移和患者的预后相关 ;免疫组化和RT -PCR 2种方法 ,在检测CD44v6的敏感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CD44v6和E-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D)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笔者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17例早期胃癌、21例中期胃癌和57例晚期胃癌组织的CD44v6 和ED蛋白,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示胃癌中CD44v6和E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2%和50.5%。晚期胃癌CD44v6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中期胃癌(P<0.05),而ED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早、中期胃癌(P<0.05);两者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CD44v6表达与ED表达呈负相关(r=-0.44, P<0.001)。提示CD44v6和ED可以作为估计胃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10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进行标记,分析CD44v6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原发灶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4%(64/100);CD44v6的表达随胃癌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而升高。结论 CD44v6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早期预测胃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CD44V6、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D44V6、VEGF蛋白在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以及胃癌的表达和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三种胃组织标本CD44V6及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胃粘膜无CD44V6、VEGF表达。癌前病变CD44V6、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2.5%。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4.7%和58.5%,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或远处转移、TNM分期上升、CD44V6、VEGF而升高。结论 CD44V6、VEGF的表达随胃癌的进展而升高,据此可作为判定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与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检测CD44V6、VEGF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KAI1蛋白和CD40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4例胃癌标本中KAI1蛋白和CD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本组胃癌中的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2%。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KAI1蛋白阳性表达的14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0例,占71%,阴性表达的50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0例,占2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26,P=0.000);CD4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CD40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D40蛋白阳性表达的22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3例,占14%,阴性表达的42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7例,占4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1,P=0.028)。结论KAI1蛋白与胃癌的分化、浸润及转移有关;CD40蛋白可能有助于胃癌的转移评估、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CD44剪接变异体6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在205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CD44V6表达阳性率为47.3%。分化型型胃癌的V6阳性率为67.4%,未分化型胃癌的阳笥率为32.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V6的表达在静脉侵犯 53.6%,较无静脉侵犯组为高。肝转移组的V6阳性率为70.2%,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结论CD44V6对胃癌的血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蛋白含量及活检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30例肺癌手术前后、32例健康人和116例随访病例血清中sCD44V6;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所有肺癌患者经内镜活检癌组织内CD44V6蛋白表达状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CD44V6含量(3.58±0.5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9±0.44),术前(3.58±0.56)高于术后(1.78±0.52),复发转移组(3.16±0.54)高于无复发转移组(1.29±0.61);肺癌活检组织CD44V6蛋白表达率69.23%,与肺癌T分期无关,N0期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57.65%,N1期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92.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CD44V6含量及经内镜活检的肺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转移复发有关,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判断手术疗效、预后及复发转移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ICAM-1、CD44V6和E钙黏蛋白在78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和30例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CAM-1、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E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组明显高于T3、T4组,Ⅰ、Ⅱ期组明显高于Ⅲ、Ⅳ期组(P〈0.05)。胃癌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CD44V6、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蛋白和ICAM-1的表达,对胃癌转移的敏感度为97.78%,明显高于单项测定指标。结论黏附分子ICAM-1、CD44V6、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验这3种指标能更准确地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20.
E-钙黏素和CD44V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钙黏素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有研究表明,其表达水平与肿瘤预后有关。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联合检测胆管癌及胆管良性疾病患者的E钙黏素和CD44V6的表达,探讨E钙黏素、CD44V6的表达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有完整资料记载的62例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标本。62例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9.73岁。同时选取10例良性胆管疾病(3例胆总管囊肿,7例胆管慢性炎症)做对照。2.实验方法:免疫组化采用S P法,E钙黏素、CD44V6鼠抗人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