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朱晓燕  朱生梁 《北京中医》2004,23(6):323-32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 14 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4 % )为主 ;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为主,B级以胆热犯胃型(44%)为主;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辨证分为风邪困肺型、脾虚生湿型和肺肾阴虚型,分别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愈33例,显效61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2.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138例,其中,脾虚湿盛型34例,湿热内蕴型28例,风热相搏型24例,气阴两伤型20例,毒热燔营型18例,气血瘀滞型14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效果中,痊愈的患者为62例,占44.93%;临床治疗效果中,显效的患者为48例,占34.78%;临床治疗效果中,好转的患者为18例,占13.04%;临床治疗效果中,无效的患者为12例,占8.7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30%。结论: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反流性食管炎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6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予以西药治疗,实验组33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33例病例有疗效的为31例,占病例总数的93.9%;对照组34例病例中有疗效的为26例,占病例总数的76.5%(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较西医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2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63.9%(P0.05);不同辨证分型治疗中以气虚血瘀型治疗效果最佳;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脑血栓,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汁反流性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辩证,并根据胃镜下表现,按1~3度分类,观察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胃镜微观辨证中,主要集中以肝胃不和和胃肠郁热为主,其中肝胃不和以I度损伤为主,胃肠郁热以III度比例高;中医宏观辨证和胃镜下微观辨证有高度融合性。结论中医辨证和胃镜下黏膜表现有高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138例,其中,脾虚湿盛型34例,湿热内蕴型28例,风热相搏型24例,气阴两伤型20例,毒热燔营型18例,气血瘀滞型14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效果中,痊愈的患者为62例,占44.93%;临床治疗效果中,显效的患者为48例,占34.78%;临床治疗效果中,好转的患者为18例,占13.04%;临床治疗效果中,无效的患者为12例,占8.7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30%.结论: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软肝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火炽盛型肝源性溃疡病的疗效。【方法】将肝源性溃疡病且中医辨证为胃火炽盛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的同时加用软肝清胃汤辨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软肝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源性溃疡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湿浊中阻、气郁痰热、脾胃虚弱四型,根据辨证分别给与不同方药,对照组34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34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隆起糜烂性胃炎372例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慢性胃痛辨证分型与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关系,探讨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37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从中医辨证分型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肝胃气滞型占49.2%,脾胃虚寒型占22%,瘀阻胃络型占16.7%,胃热炽盛型占5.9%,胃阴亏虚型占3.8%,寒邪犯胃型占2.4%。结论: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肝胃气机失调,治疗宜以理脾胃、疏肝木同施,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来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红斑狼疮15例,疗效较满意,现整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33岁。本病主要表现为高烧不退,面部蝶形红斑,各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多数患者合併心、肝、肾功能损害。其中盘状型红斑狼疮(以下简称DLE)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13例。  相似文献   

13.
孟愈 《中医临床研究》2014,(23):116-117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愈率为38.3%,总有效率达93.3%。60例患者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中医辨病辨证分型,并基于分型结果给予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呼敏凤 《河南中医》2009,29(12):1189-1190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溃疡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肝郁脾虚型、脾虚胃热型和脾胃湿热型,分别采用四逆散或逍遥散加减、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半夏泻心汤加减、三仁汤或平胃散加减。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4—6周后,痊愈4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溃疡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03年至2008年10月应用中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37例,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中医辨证治疗是最佳选择,全身辨证结合局部辨病,是最佳的方式。提高疗效规范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418-14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医辨证规律,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抗体改变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医辨证分型不同,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比较各个证型之间的特异性抗体改变情况。结果:依据中医辨证对患者进行分型,其中肝胆湿热型20例、湿困脾胃型14例、热毒炽盛型29例、寒凝阳衰型18例。治疗前总抗体阳性率为65.4%(53/81),治疗后总抗体阳性率为45.7%(37/8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疗效显著,能够降低特异性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吴利  张静  黄曾  郑玉英 《中国中医急症》2022,(12):2170-2172
目的 对5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类及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LDH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LDH“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王琦体质九分法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LDH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对纳入患者进行体质分类和辨证分型。结果 患者的中医偏颇体质以血瘀质(28.84%)、阳虚质(18.60%)和湿热质(15.87%)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血瘀证(36.01%)和湿热证(26.11%)为主;对中医证型分布和体质分类进行Fisher确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 <0.01),提示LDH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证型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LDH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为血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主要证型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体质和证型之间有相关性,临床治疗时需“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32例粉刺性乳痈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其变化,辨为肝经蕴热证和余毒未清证,施以相应的内外治法,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痊愈时间为25.66(20~44)d,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6.25%(2/3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可缩短痊愈时间,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辨治5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家璧  徐丽华 《河南中医》2006,26(12):75-76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它是指由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食管压迫型。中医一般将颈性眩晕多从肝立论,其病在脑。由于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各不相同,因此强调辨证论治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笔者临证时,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运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分型辨治,疗效较好,兹简述如下。1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法本法适用于痰凝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者。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痰湿互结,气机阻滞,久凝不化,脑之脉络不畅…  相似文献   

20.
辨隐施治就是要打破中医辨证必须以症状为中心的格局,就无症状性高血压病等疾病而言,探索仅以体质学表现、体征和器械辅助检查(生化、代谢、影像、内镜等)为依据的辨隐证分型,完善中医对无症状性高血压病等疾病的辨隐施治新体系,其临床意义在于解决传统中医不能解决的辨隐施治难题。中医辨隐施治体系构建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准确选定无症状患者;利用体质学资料、体征和辅助检查指标逐一按中医阴阳五行标准分类,然后用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原则分型;分型后仍按中医传统辨证对应选方治疗,并与西药治疗比较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