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浅表感染2例,髋关节异位骨化2例,全部病例随访4~26个月,无骨折不愈合、下肢短缩及旋转畸形等。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可以减少并发症,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梁锦成 《中外医疗》2009,28(28):65-65
目的由车祸导致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共2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行切开复位结合内固定。结果随访28例,平均随访18个月,23例骨折复位良好,无畸形愈合,下地行走正常。结论手术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2.14%。  相似文献   

3.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测量加例18~68岁成人骶骨,CT水平面扫描图象之最佳体表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得出结论供临床参考。临床应用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68岁,均为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分类C。型11例,C:型2例,C,型1例,术前均经大重量牵引纠正移位,仰卧位先行骨盆环经皮内固定,再取俯卧位作骶髂关节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结果通过加例CT片测量,得出标准进针点到躯干中线的距离平均为10.78cm(9.80~12.00cm),标准进针角度为61.24°(52.18~68.20°)。临床应用14例均达解剖复位,其中1例螺钉进入椎间孔1/2,有神经症状,于术后21d拔除螺钉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耻骨联合因螺钉陷入而分离。经6~24个月随访,14例骨折愈合后恢复原有工作。结论经皮空心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创伤少、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是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创伤性骨盆环损伤是一种高能量的损伤,其中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是其主要原因,且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有较高的死亡及致残率.旋转及垂直型不稳定骨盆骨折是整个骨盆底的破裂,包括后方骶髂复合体以及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的损伤,往往复杂而严重,临床处理有一定困难,目前已成为创伤骨科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6.
黄波  池雷霆  李智  李程 《当代医学》2009,15(2):89-90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方钢板、骶髂螺钉及后路腰骶髂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后环。配合骨盆前环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5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7例)。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解剖及满意复位(满意率)87.03%。无明显盆部畸形,无双下肢不等长等。结论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594-1595
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53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Tile分型:B_1型18例,B_2型9例,B_3型4例,C_1型12例,C_2型6例,C_3型4例,均合并有其它脏器不同程度的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临床分期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2~34个月,平均18个月,所以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根据Lindahl影像学标准判断骨折复位情况:优30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复位优良率为86.8%;按照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良:1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2.7%。结论:骨盆外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中至关重要,二期重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均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对29例复杂骨盆骨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处理,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患者因就诊晚死于失血性休克外,其余均康复。随访5~23个月,平均11.2月,4例直肠损伤均痊愈。合并神经损伤4例,1例遗留足下垂。尿道损伤除2例需定期扩尿道外,余均恢复正常。28例患者中,恢复受伤前工作者18例。结论:对骨盆骨折的认知和早期抗休克是治疗复杂骨盆骨折关键。早期骨盆固定和骨盆外固定架的应用可明显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5月,平均16.3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根据影像学Matta法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8.7%.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患者宜尽早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病情平稳后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治疗.早期及时的复苏、序贯合理的固定技术以及循序渐进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手术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0~58岁,平均39岁。其中车祸伤2例,井下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TILE分型:Ⅱ型2例,Ⅳ型2例,Ⅴ型1例。有4例合并失血性休克,3例合并右侧髋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治疗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的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16例.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结果 2例出现前侧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后侧切口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按M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脊柱骨盆固定术能有效复位、固定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同定的质量;若发现腰骶神经根损伤,宜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冶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创伤骨科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9例,收集同期行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20骨盆骨折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全部随访6-48个月,平均26个月。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组与切开复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拆线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Majeed功能评分和Matta复位效果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术中采用合适的监测手段,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得出结论 :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支架技术可有效恢复骨盆前方稳定性,通过股骨牵引还可以达到对骶髂关节的加压.跨骶骨髂骨间锁定加压钢板对骨盆后方的固定有一定优势.两种技术结合应用,创伤较小、手术操作简单,能达到不稳定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救治的19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资料。结果 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18例患者获平均21个月(8~26个月)随访。骨折复位按M atta标准: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将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报告骨盆骨折合并症38例,其中失血性休克16例,尿道断裂10例,肠破裂4例,直肠阴道瘘与肝肾损伤各2例,因感染自发性血管破裂、气性坏疽、膀胱破裂、肠系膜破裂各1例。共死亡6例,死亡率为15.8%。讨论了骨折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膀胱与尿道损伤、腹腔内脏器损伤、特异性感染等诊断及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6.
骨盆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随着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的逐渐增多,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增多.骨盆骨折由高能量创伤造成,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脏器损伤,易导致畸形愈合、慢性疼痛、骨不连等并发症.早期有效的复位并固定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根据Tile分型,骨盆骨折可以分为A、B、C 3型,其中B型和C型被认为是不稳定骨折.B型骨盆骨折伴有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的断裂,而骶髂后韧带保持完整,是旋转不稳定,垂直方向稳定的骨折.C型骨盆骨折伴有骶髂后复合体、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的断裂,垂直及旋转方向均不稳定.现就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外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骨盆骨折手术失败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为35-55岁,平均45.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4例。4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12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及Majeed功能评价标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临床评价为"差",或固定失效、骨折复位丢失评定为治疗失败,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手术翻修治疗。结果:手术失败原因:2例因多发伤延误手术时机而未能予以骨折有效复位;4例骨盆骨折选择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末固定导致复位丢失;4例仅行骨盆前环固定而未予以后环的稳定;6例骨盆骨折未予以有效复位及内固定。其中14例行骨盆翻修手术,2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放弃翻修手术。14例翻修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和Tornetta复位评定标准,优4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按Majeed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78.6%。结论:手术时机把握不当、固定方式选择错误、骨折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稳定性欠佳是骨盆骨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尽早手术翻修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颈前路C2~C3椎间Cage植入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行颈前路C2~C3椎间Cage植入融合+钛板内固定术的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19例,并回顾性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术后随访37月(10~66月),围手术期无椎动脉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无内植物断裂。椎弓骨折处骨性愈合15例,骨折线仍可见4例;无迟发性脊髓损伤症状,5例颈髓损伤评级提高1~2级。 结论 颈前路C2~C3融合内固定方法可用于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漂浮体位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前后路联合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5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先仰卧位进行骨盆内侧壁切开复位内固定,包扎完毕,翻转体位至侧卧位进行骨盆外侧壁切开复位内固定.实验组采用漂浮体位,一次体位摆放同时行骨盆内外侧壁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实验组在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漂浮体位在复杂创伤手术中,能节省手术时间,减少人力物力浪费,增加患者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7-01~2011-01间,本院共收治19例经Tile分类确定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使用重建钢板14例,使用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5例。结果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愈合,患者满意。根据Mcars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本组骨盆解剖复位15例,复位满意4例。结论手术复位,合理的内固定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型,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