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Vater氏壶腹周围梗阻性疾病的CT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及Vater氏壶腹周嗣梗阻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树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及Vater氏壶腹周围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对Vater壶腹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l例病理证实Vater壶腹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本组2l例患者中,壶腹部软组织密度影占71.4%(15/21);胆总管扩张占90.5%(19/21),平均直径(1.59±0.50)cm;胰管扩张占76.2%(16/21),平均直径(0.61±0.37)cm;出现双管征占66.7%(14/21)。病变来源于壶腹、十二指肠、胆管分别为13例、6例、2例。十二指肠来源者壶腹部见软组织密度影显示率83.3%(5/6);壶腹来源病变胆总管扩张、胰管扩张程度高于十二指肠来源病变。结论MSCT对壶腹部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可提供一定依据,对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胆总管浸润对Vater壶腹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存活的102例Vater壶腹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比较胆总管浸润和无浸润之间的差异.结果 T1期9例(8.8%),T2期40例(39.2%),T13期25例(24.5%),T4期28例(27.5%);NO 76例(74.5%),N1 26例(25.5%).TNM分期Ⅰ期42例(41.2%),Ⅱ期32例(31.3%),Ⅲ期27例(26.5%),Ⅳ期1例(1.0%).胆总管浸润26例(25.5%),无胆总管浸润76例(74.5%).胆总管浸润组出现胰腺浸润22例(84.6%),无胆总管浸润组为26例(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8,P<0.001).全组有25例(24.5%)出现复发转移,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20(2~93)个月.无胆总管浸润组患者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显著优于胆总管浸润组.结论 胆总管浸润的Vater壶腹癌患者易出现胰腺浸润,无复发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显著下降,患者术后应该接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巴奇 《实用癌症杂志》1996,11(4):262-264
作者报道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23例CT表现,其中胆总管远端癌6例、胰头癌(直径≤3cm)7例、壶腹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部癌2例。着重分析了壶腹周围癌的CT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和特征性改变,20例(86.9%)在手术前经CT作出了正确诊断。对各种肿瘤之间以及与壶腹部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和CT扫描技术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应用CT诊断壶腹周围癌是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ater壶腹癌单个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6例单个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比较单个淋巴结转移与105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别。结果 152例Vater壶腹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26例单个淋巴结转移,占转移淋巴结的55.3%(26/47),84.6%(22/26)的单个淋巴结转移位于胰头十二指肠周围,4例发生跳跃转移。χ^2检验显示,单个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有肿瘤直径(P=0.007)、分化程度(P=0.003)、T分期(P=0.000)、胰腺受侵(P=0.009)。结论 单个淋巴结转移多位于胰头十二指肠周围,开展前哨淋巴结(SLN)检查有利于指导Vater壶腹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6.
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术后长期存活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N  Liang H  Li Q  Wang DC  Zhang RP  Wang JC  Hao XS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0):629-631
目的探讨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以更好地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行局部切除术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13.2%)。全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5%、51.4%和38.9%;中位生存时间3.35年,13例生存5年以上,2例生存10年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晚和分化差是显著的预后指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选择性壶腹癌局部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率高,适用于直径〈1cm的高分化T1期高危壶腹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Vater壶腹周围癌和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在我国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在基层医院开展并不多。由于该手术复杂,创伤大,病人术前多伴有高胆红质血症,高胆盐血症和肝功能损害等,故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高。目前国内报告Vater壶腹周围痛有上升趋势。我科近2年来共收治Vater壶腹周围癌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现将诊治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Vater壶腹癌116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Vater壶腹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手术治疗的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结果:局部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13.16%),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2%,66.34%和51.36%。胰十二指肠切除62例,手术死亡1例(1.61%),术后并发症14例(22.5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60.12%和43.38%。其中早期Vater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术后并发症4例(18.1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3%、64.56%和53.27%,行其他姑息手术16例,1年生存率11.12%,无3、5年生存。结论:手术切除是Vater壶腹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乏特氏壶腹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壶腹癌患者,均在本院行CT及B超扫描检查,并有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5例)。B超扫描示总胆管末端截断6例,远端低及中低回声肿物4例。CT平扫示十二指肠内缘充盈缺损5例,总胆管远端截断5例,肿物4例。增强扫描见3例有胆管壁及/或局部肿物强化。CT及B超均检出局部肿大淋巴结(25mm)1例。肿物及胰周大血管轮廓不清,提示不能切除。门静脉及肠系膜动、静脉受压移位或变形,但轮廓清晰者则有切除的可能性。CT及B超对检出局部<10mm的淋巴结不敏感,对评估T、N分期的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0.
壶腹周围癌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早期很难发现,容易导致临床延误诊断和治疗。将我院共发现治疗的18例早期无黄疸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MRCP及LAVA联合应用在壶腹周围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动态增强扫描(LAVA)对壶腹周围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进行MRI、MRCP和LAVA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壶腹周围癌共同的MRI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和连接区的软组织肿块,不同来源的肿瘤引起胆管系统的改变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本组壶腹周围癌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42例(87.5%),未明确诊断者4例(8.3%),不一致者2例(4.2%).胆管癌及乳头区十二指肠癌诊断符合率较高,壶腹癌及胰头癌诊断符合率略低.结论:MRI、MRCP和LAVA联合应用对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及判断肿瘤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壶腹部癌、胆管末端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据欧美及日本的统计,近10年来其发病率每年增加15%左右,男女之比为2~2.5:1,年龄在30~50岁之间占78%。由于壶腹周  相似文献   

13.
壶腹周围癌伴胆道梗阻的姑息手术(附12例临床分析)宗树亭北京市垂杨柳医院(100021)1989年一1993年,本人共经治壶腹周围癌伴胆道梗阻的病人12例,因病人多为晚期及其他原因不能进行根治手术,12例病人均进行了姑息手术处理,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壶腹周围癌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早期很难发现,容易导致临床延误诊断和治疗。将我院共发现治疗的18例早期无黄疸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86年10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共收治18例无黄疸壶腹周围癌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38~78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肝外胆管癌6例,壶腹部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胰头癌2例。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饱胀不适;13例患者有上腹部胀痛或隐痛;8例患者有发热,其中4例以“发热待检、肺炎?”收住内科,B超发现胆总管扩张经外科会诊手术治疗;13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全组…  相似文献   

15.
MRCP及LAVA联合应用在壶腹周围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动态增强扫描(LAVA)对壶腹周围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进行MRI、MRCP和LAVA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48例壶腹周围癌共同的MRI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和连接区的软组织肿块,不同来源的肿瘤引起胆管系统的改变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本组壶腹周围癌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42例(87.5%),未明确诊断者4例(8.3%),不一致者2例(4.2%)。胆管癌及乳头区十二指肠癌诊断符合率较高, 壶腹癌及胰头癌诊断符合率略低。结论:MRI、MRCP和LAVA联合应用对壶腹周围癌的鉴别诊断及判断肿瘤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乏特氏壶腹癌局部切除术后的合并症──十二指肠瘘,而行术式改进。方法:局部肿瘤切除及重建完成后,于十二指肠第一段应用丝线结扎十二指肠,使之完全关闭,再补以胃空肠吻合术,使食物不流经十二指肠,而大大避免了十二指肠瘘的发生。此种十二指肠结扎伴胃空肠吻合术可用于十二指肠及乏特氏壶腹区域肿瘤伴出血、内瘘无法切除者,或十二指肠损伤无法修补或修补不确切时。  相似文献   

17.
本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病人术前的几种诊断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①十二指肠镜检结合逆行胰胆管造影对壶腹周围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0.5%,CT为19.1%,B超为14.3%,小肠低能造影为9.5%;②十二指肠镜检对乳头癌,十二指肠降部癌及胆总管下端癌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而CT对胰头癌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其次为十二指肠镜检结合逆行胰胆管造影及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8.
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临床外科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壶腹周围肿瘤的临床外科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收治的454例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用SSPS10.0统计软件包比较不同部位恶性肿瘤临床外科病理特点之间的差异.结果全组292例(64.3%)患者不能手术切除,其中胰头恶性肿瘤的症状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胆总管、壶腹肿瘤(P<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壶腹、胆总管肿瘤患者(P<0.00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种恶性肿瘤(P<0.05).与非胰腺来源的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相比,胰头恶性肿瘤更易侵犯血管(P<0.001);与胰头、壶腹恶性肿瘤相比,胆总管恶性肿瘤、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更易侵犯周围组织(P<0.05).全组有162例(35.7%)手术切除,其中十二指肠、胰头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胆总管、壶腹肿瘤(P均<0.05);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胰头(P<0.001)、胆总管(P=0.025)和壶腹肿瘤(P=0.001).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比例显著低于壶腹(P=0.004)、胰头(P=0.003);壶腹恶性肿瘤比胰头恶性肿瘤更易侵犯十二指肠(P=0.008).结论胰头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长,容易出现血管侵犯.胆总管、壶腹恶性肿瘤症状持续时间短,总胆红素水平高;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则相反.壶腹恶性肿瘤容易侵犯十二指肠,胆总管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则容易侵犯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壶腹周围癌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30例Ⅰ ̄Ⅱ期的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批肠切除(PD)和Child消化道(一层)重建术,术后接受区域性动脉介入化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死亡率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6.7%和20.0%;70例Ⅲ ̄Ⅳ期壶腹周围癌病例行胆-肠内引充术,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2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壶腹周围癌出现黄疸后就诊,通过生化及影像检查是比较容易做出诊断的,但此时很多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实际上在黄疸出现前很多病人已出现一些早期症状并有一些生化改变。如果我们重视这些症状,通过一些辅助检查,是可以做出早期诊断并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我院近十年来共诊断出无黄疸胰头壶腹癌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