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超重和正常体重过敏性哮喘患儿屋尘螨变应原标准化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皮肤点刺试验(SPT)尘螨过敏原强度的分析。方法 215例SPT屋尘螨、粉尘螨均阳性的过敏性哮喘患儿纳入该研究,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超重组(63例)和正常体重组(152例),比较两组标准化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及1年后屋尘螨、粉尘螨过敏原皮肤指数(SI)变化情况。结果在控制检测时间点变异的情况下,超重组组胺皮丘直径大于正常体重组(P0.05);在控制体重变异的情况下,患儿屋尘螨SI、粉尘螨SI均随治疗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及1年,两组屋尘螨SI、粉尘螨SI均可见明显下降,但超重组较正常组下降更显著。结论超重过敏性哮喘患儿对组胺反应更强烈;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哮喘患儿尘螨过敏强度;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后1年内,超重过敏性哮喘患儿尘螨过敏程度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对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4年12月-2006年2月在育英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的患儿59例,于治疗前测定其血清屋尘螨特异性lgE(sIgE)、粉尘螨sIgE,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每次免疫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在每次变应原注射前后30 min测定其呼气高峰流速(PEF).结果 尘螨sIT中59例患儿注射总次数为1 419例次,共发生全身不良反应20/1 419例次(1.41%),局部不良反应1 135/1 419例次(79.98%).患儿发生速发局部不良反应1 043/1 419例次(73.50%),11/59例(18.64%)共发生18/1 419例次(1.27%)速发全身不良反应,13/59例(22.03%)共发生92/1 419例次(6.48%)迟发局部不良反应,2/59例(3.39%)共发生2/1 419例次(0.14%)迟发全身不良反应.治疗中的PEF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剂量递增阶段PEF平均值上升较平缓,而注射第15次后PEF平均值上升迅速.注射第12次前,治疗前后30 min PEF平均值差距不大,而注射第12次后差距明显增大.48例无速发全身不良反应患儿与11例有速发全身不良反应患儿血清总IgE(TIgE)、屋尘螨aIgE、粉尘螨sl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速发全身不良反应患儿血清TIgE、屋尘螨sIrE、粉尘螨sIgE均明显高于无速发不良反应患儿(U=2.05,2.25,2.75 Pa<0.05).结论 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SIT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办法.在起始治疗完成后,患儿平均PEF值增高明显,自觉症状开始改善.患儿治疗前血清TIgE、屋尘螨sIgE、粉尘螨sIgE值越高,在SIT治疗中发生速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体内和体外变应原测定在过敏性哮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吸入性变应原筛查(Phadiatop)及特异性IgE测定联合应用在过敏性哮喘变应原诊断中优势。方法对57例诊断哮喘患儿进行吸入性变应原SPT测定和Phadiatop测定。对其中33例进行血清户尘螨特异性IgE测定。分析本组哮喘患儿SPT结果分布,SPT与Phadiatop结果符合率,户尘螨SPT与其特异性IgE结果符合率。结果儿童哮喘吸入性致敏原分布最常见的为尘螨、真菌、宠物等室内变应原。本组SPT和Phadiato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79%,SPT与Phadiatop符合率86%。5例Phadiatop阴性患儿经SPT和真菌特异性IgE测定证实存在真菌过敏。户尘螨SPT和特异性IgE结果符合率为97%。结论在儿童哮喘相关吸入性变应原诊断中,联合应用体内和体外变应原测定方法可互为补充,有助于提高变应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学影响。方法:屋尘螨过敏的轻中度哮喘患儿32例,分成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7)。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12月、18月、24月肺通气功能,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月及24月哮喘发作次数并测定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屋尘螨特异性IgG4、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10、IL-4及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各项参数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无哮喘急性发作病例的百分率治疗后高于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治疗后屋尘螨特异性IgG4高于治疗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治疗后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ECP、IL-10、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屋尘螨过敏的轻中度哮喘患儿经屋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后,肺通气功能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哮喘急性发作病例增加,可能与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浓度增高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15-719]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状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3 504例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采用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fx5E(食物筛查试验)或Phadiatop(环境吸入性筛查试验),及血清特异性IgE。结果: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及丘疹性荨麻疹患儿的血清环境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性变应原,而过敏性紫癜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环境吸入性变应原。环境吸入性特异性IgE水平较高,屋尘、户尘螨、粉尘螨大部分达到6级,食物性特异性IgE水平较低,均在3级以下。结论:不同的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食物和环境吸入过敏原有显著差异,环境吸入性特异性IgE水平较食物性特异性IgE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20-72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化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与哮喘儿童年龄的关系,为避免接触变应原及进行早期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2005年6月-2007年1月收治的913例哮喘患儿采用欧州丹麦ALK-ABELLO公司提供的13种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进行试验,以变应原及组胺所致风团直径比判定其反应级别.分析各变应原的阳性率、皮肤指数(SI)、变应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及各年龄组变应原SI和阳性项数.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粉尘螨、屋尘螨和热带螨阳性率和SI分别居前3位.年龄是变应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1.16,95%Cl为1.09~1.24.>5岁哮喘儿童变应原SI显著高于≤5岁哮喘儿童(Z=5.68 P<0.01).2~8岁组哮喘患儿,无论变应原SI还是阳性项数都逐渐增加,其中>5~8岁组哮喘患儿变应原SI和阳性项数水平高且增长快,>8~10岁为高峰平台期,10岁后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年龄是变应性哮喘的危险因素.>5岁哮喘患儿的变应原SI显著高于≤5岁哮喘患儿.>5~8岁为变应性哮喘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最佳年龄期.应抓住这个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窗口年龄期,尽早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42例接受标准化屋尘螨SIT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治疗前、治疗1年后均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测定血清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自觉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1年后屋尘螨和粉尘螨的皮肤指数和自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而治疗前后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肺功能(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儿童给予SIT1年后其皮肤敏感性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过敏原的关系,指导其临床防治。方法应用UniCAP的荧光酶联免疫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17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进行吸入性变应原(phadiatop)和食物变应原(FX5E)筛查及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adiatop(+)与哮喘发病显著相关(OR=3.32,95%CI=2.61~4.22);FX5E(+)与鼻炎显著相关(OR=2.85,95%CI=1.97~4.13);FX5E(+)与湿疹显著相关(OR=13.7,95%CI=7.46~25.08)。哮喘患儿phadiatop(+)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χ2=71.8,P0.01),其FX5E(+)亦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χ2=6.09,P0.05)。年龄≥3岁组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其阳性率显著高于1岁组及1~3岁组(χ2=7.94、9.07,P0.01)。1~3岁组以食物过敏为主,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P0.01);1岁组亦以食物过敏为主,与1~3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SIgE阳性检出率:FX5E28.2%(331/1173),鸡蛋5.6%(66/1173),牛奶5.8%(68/1173),户尘螨19.5%(229/1173),粉尘满12.8%(68/1173),屋尘螨9.7%(66/1173)。吸入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44.6%(229/513);食物中最多为牛奶,占19.9%(68/341),鸡蛋占19.4%(66/341)。结论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不尽相同,可根据年龄和疾病症状不同而选择变态反应性检测。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应采取特应性变应原的避免措施及抗原的药物治疗。哮喘儿童以吸入性过敏(尘螨)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全身不良反应。方法对131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进行标准化尘螨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每次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4例(26%)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予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有全身不良反应的34例与无全身不良反应97例尘螨s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注射变应原的剂量(浓度)有密切关系。结论哮喘患儿对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耐受性良好,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05 1 78 8 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乳胶变应原反应性及抗原交叉性的研究 /陈同辛…∥中华儿科杂志 .-2 0 0 4,42(4 ) .-2 71~ 2 74采用国际标准化变应原试剂 1 3种 ,利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对 2 65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进行检测。结果 :79例变应原皮试阳性。夏秋季发病 5 1例 ,冬春季发病2 8例。哮喘儿 66例 ,过敏性皮肤病 5例。有变态反应性临床症状者反应率高于无症状者。乳胶变应原与螨虫变应原的交叉反应最常见 (1 0 0 % ) ,其次是动物蛋白变应原(62 .0 %~ 43 .0 % ) ,与霉菌或植物花粉变应原交叉反应性最少 (1 0 .1 %~ 3 .8% )。表 2…  相似文献   

11.
哮喘儿童597例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多价食物(fx5)、混合真菌(mxl)及吸入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和尘螨(d1)血清特异性IgE(sIgE)阳性率及其年龄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仪UniCAP100系统的荧光酶联免疫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哮喘、CVA的597例(6个月~16岁)患儿同时进行fx5、mxl及phadialop和dl slgE测定,比较哮喘及CVA患儿中各种变应原sIgE阳性情况,并分析各年龄段的不同变应原sIgE阳性率的特点.结果 1.fx5、mxl、phadiatop、dl总阳性率分别为34.6%、30.0%、35.2%和23.5%.2.phadiatop、dl的阳性率在6~16岁组最高(总阳性率为67.8%和46.3%),该年龄组phadiatop显著高于fx5和mxl的阳性率(P<0.001),fx5的阳性率在6~16岁组最低(总阳性率24%),但在<3岁组显著高于phadiatop和mx1的阳性率(P<0.001);mx1的高峰阳性率发生在5岁(总阳性率53.6%).3.taxi阳性的181例中有90例患儿phadiatop阴性.4.phadiatop阳性的210例中dl阴性率为66.7%.结论 哮喘、CVA患儿中有2/3患儿血清中存在sIgE,婴幼儿期儿童以食物性变应原过敏多见,吸人性变应原过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5岁的患儿中真菌过敏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岁以后阳性率下降.尘螨和真菌是哮喘儿童主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IgE(sIgE)与儿童变态反应病发病的关系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法玛西亚公司的免疫CAP诊断系统 ,以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sIgE。 结果  71例患儿中可查到 5 4例 4 8种变应原阳性的sIgE ,有些患儿对多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支气管哮喘患儿阳性检出率为 74 % (37∶5 0 ) ;变应性鼻炎患儿阳性检出率为 6 4 % (7∶11) ;特应性皮炎及湿疹患儿阳性检出率为 80 % (8∶10 )。主要阳性变应原为户尘螨、屋尘、蒿草、烟曲霉等吸入性变应原和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等食物性变应原。年幼儿组 (3~ 6岁 )以食物性变应原为主 ;年长儿组 (7~ 15岁 )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对上述 8种变应原的sIgE两组之间定量比较 ,经秩和检验发现吸入性变应原蒿草的sIgE在组间有明显差异 ,年长儿组高于年幼儿组 (P <0 0 5 ) ;食物性变应原牛奶的sIgE在组间有明显差异 ,年幼儿组高于年长儿组 (P <0 0 5 )。结论 上述 8种变应原是引起太原地区儿童变态反应病的主要变应原 ,随年龄增长血清中吸入性变应原的sIgE的阳性率增多 ,食物性变应原的sIgE的阳性率减少 ;sIgE对外源性变态反应病阳性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屋尘螨是否为一种重要的变应原,并引起变态反应性哮喘的症状,这个问题须加仔细考虑。英国的最近调查证实,哮喘占学龄儿童的1/20。绝大多数病例变应原成分,用常见的已知变应原做皮肤试验可得阳性而加以证实。某些哮喘小儿的调查,发现屋尘和屋尘螨皮肤试验阳性率高达  相似文献   

14.
重庆地区1 105例变应性疾病患儿吸入性变应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吸人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儿童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室内尘螨、花粉、真菌、嫜螂等13种常见的吸人性变应原,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5月-2007年1月共1 105例患儿行皮肤点刺试验(SPT).计算各种变应原阳性率,并对吸入组变应原皮试结果进行统计,采用SAS 8.1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被检查的1 105例患儿中SPT阳性者893例,占80.81%(893/1 105例).其中,阳性率在50%以上的吸人性变应原有:粉尘螨760例,占68.80%(760/1 105例);屋尘螨759例,占68.72%(759/1 105例);热带螨594例,占53.08%(594/1 105例),其他吸人性变应原阳性率均在15%以下.聚类分析将13种变应原聚为4大类.提示各类内具有某种相似性.以变应原为自变量,哮喘为应变量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美洲大蠊这4种变应原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多变应原共同作用时.粉尘螨和热带螨对哮喘的发病有意义;不同年龄和性别对这13种吸人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螨类为重庆地区哮喘患儿最常见的变应原,且与哮喘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不同性别和年龄对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CIT)对尘螨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本文为干预效果的长期随访的病例系列报告。对尘螨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开始接受标准化SCIT治疗(T0)至疗程≥30个月治疗结束(T1),在T0、T1、T2(T1后的3年)和T3(T1后的6年),均在哮喘专科门诊或通过电话随访,分别以哮喘症状评分(ASS)、鼻炎症状评分(RSS)、鼻炎与哮喘症状总评分(TSS)、药物评分(TMS)、症状药物总评分(SM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和病情改善自我评价量表进行病情估计,ASS、RSS、TSS、TMS评估时点为晚近4周内情况、VAS和病情改善自我评价为患儿或其家长自我感受评估时点为晚近1个月的情况。 结果:2006年4月至2011年6月在哮喘专科门诊诊断为尘螨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且接受了标准化SCIT治疗≥30个月,T1时点56例,男41例,女15例,平均年龄7.1(5~12)岁。均回顾性收集到T0时点病情评估指标ASS、RSS、TSS和VAS,并计算TSS和SMS。随访至T2时点有51例(男38例)和T3时点有45例(男33例)采集到了本文全部病情评估指标。T1时点不同病情评估指标较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映病情评估的2个组合指标(TSS和SMS)前后相临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情改善自我评价量表中,变应性鼻炎与哮喘T1时点(18.5% vs 75.0%)、T2时点(31.2% vs 84.0%)、T3时点(39.5% vs 8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情改善自我评价量表病情评估变应性鼻炎明显差于哮喘。T3时点女生的RSS、TSS、SMS明显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标准化SCIT治疗能使尘螨过敏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哮喘、鼻炎症状明显减轻,用药减少,VAS评分降低,在停止治疗后的6年仍能维持长期疗效。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在鼻炎哮喘症状以及症状用药评分方面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联合抗哮喘药物控制治疗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效应、肺功能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哮喘专业门诊就诊的44例轻中度哮喘患儿,经病史和体内外过敏原检测证实屋尘螨过敏,27例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哮喘控制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皮下SIT(SIT组),17例单纯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控制治疗(ICS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中无急性哮喘发作病例的百分率、平均每日ICS剂量、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平均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及免疫学指标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屋尘螨特异性IgG4、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疗程中SIT组无哮喘急性发作病例的百分率(59.3%)显著高于ICS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P=0.02);SIT组平均每日吸入ICS的剂量为(172±92)μg/d,显著低于ICS组(267±112)μ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8);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PEF%、MM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IT组治疗后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浓度范围0.37~18.3mg/L,中位值4.29mg/L,显著高于ICS组治疗后特异性IgG4浓度(其范围0.18~4.03mg/L,中位值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8,W=181,P0.00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EC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ICS控制治疗比较,屋尘螨SIT联合抗哮喘药物控制治疗更加改善了尘螨过敏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表现为无哮喘急性发作病例百分率更高、每日所需ICS控制治疗的剂量更低。SIT治疗2年内的患儿屋尘螨特异性IgG4浓度明显增高,但总IgE、屋尘螨特异性IgE浓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变应性哮喘患儿对标准化尘螨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方法对无锡市儿童医院哮喘专科临床诊断为哮喘51例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33周,观察剂量递增阶段和维持阶段每次免疫注射后速发和迟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每次变应原注射前和注射后30 min测其呼吸峰流速值(PEF),总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剂量递增阶段(50例)和维持阶段(46例)患儿免疫注射总次数为992例次.其中32例(62.75%)发生150例次(15.12%)速发不良反应,136例次为轻度局部反应(肿胀直径<5 cm),14例次为轻度全身反应;23例(45.10%)发生42例次(4.23%)迟发不良反应,1例次中度哮喘,2例次变应性皮炎,其余均为轻度局部反应.各次免疫注射前后PEF变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6P=0.42).51例中5例中途退出(9.80%),其中1例于剂量递增阶段(22周)不能耐受退出,4例于维持阶段退出.结论尘螨变应性哮喘患儿对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耐受性、依从性良好,轻度局部不良反应多见,全身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各次免疫注射对肺通气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 E(slg E)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Uni CAP250变应原定量Ig E检测系统的荧光酶联免疫法,对256例3~14岁气道过敏疾病患儿测定9种常见吸入变应原的血清slg E。256例患儿按临床诊断分为:变应性鼻炎组(简称"鼻炎组",37例)、支气管哮喘组(简称"哮喘组",82例)和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简称"鼻炎并哮喘组",137例)。比较3组患儿9种吸入变应原阳性检出率的分布差异,并比较3组患儿变应原致敏级别和致敏种类数的差异。结果哮喘组、鼻炎组和鼻炎并哮喘组患儿吸入变应原血清s Ig 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3%(47/82)、86.5%(32/37)、82.5%(113/13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鼻炎组、鼻炎并哮喘组患儿常见变应原均依次为霉菌类(32.9%、54.1%、48.9%)、尘螨类(30.5%、45.9%、46.0%)、花粉类(26.8%、35.1%、32.8%)、宠物类(12.2%、27.0%、18.2%)、蟑螂(9.8%、5.4%、5.8%)。鼻炎组和鼻炎并哮喘组患儿霉菌混合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6)。3组患儿9种变应原的致敏级别和致敏种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或二者合并患儿前3位吸入变应原均依次是霉菌类、尘螨类、花粉类;与支气管哮喘相比,霉菌致敏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关系更密切;这3种常见气道过敏性疾病吸入变应原的致敏分布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变应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儿常见的变应原与血清尘螨特异性IgE(sIgE)和IgG4水平的关系。方法对310例4~13岁变应性疾病儿童进行12种常见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同期采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尘螨sIgE和IgG4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疾病儿童皮肤变应原检测阳性100%(310/310例),≥3种变应原阳性者占35.8%(111/310例)。引起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主要为吸入物,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变应性疾病儿童血清尘螨sIgE和IgG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14.253、12.314,Pa<0.01)。血清尘螨sIgE水平与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种类的多少无相关性(r=-0.004 3,P>0.05);粉尘螨变应原阳性强度与血清尘螨sIgE水平呈正相关(r=0.219 8,P<0.05);血清尘螨sIgE水平与IgG4水平呈一定正相关(r=0.173 0,P<0.05)。结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性疾病儿童的变应原及了解机体免疫状态强度,提供应尽可能避免接触的变应原,有条件者可进行脱敏治疗。监测血清sIgE和IgG4水平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对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剂量递增阶段的耐受性。方法对2005-06—2005-09北京儿童医院哮喘专业门诊24例临床诊断哮喘的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对24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剂量递增阶段每次免疫注射后速发和迟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在每次变应原注射前和注射30min后测定肺功能。结果剂量递增阶段24例患儿免疫注射总次数为370例次。14例(58.33%,14/24)发生27例次(7.3%,27/370)速发不良反应,其中26例次(96.3%,26/27)为轻度局部反应(肿胀直径小于5cm),1例次为轻度哮喘。21例(87.5%,21/24)发生38例次(10.27%)迟发不良反应,其中9例次为轻度全身反应(23.68%,9/27),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1例次局部反应中度(肿胀直径5cm),其余均为轻度局部反应。各次免疫注射前后肺功能各参数变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儿对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耐受性良好,绝大多数局部不良反应为轻度,全身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及时调整剂量递增方案,可减少可控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各次免疫注射对肺通气功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