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6例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人院后12小时内心电图检查,对有异常者再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进行干预,并观察其动念变化。结果: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3例心电图异常(76.04%),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与缺血性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3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42例(57.53%),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改变与缺血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52例有意识障碍与21例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使可逆性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95-19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磷酸肌酸钠(观察组)和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等方面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心肌酶的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钙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的缓解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更为快速的恢复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心电图,因此在临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对心肌的损害,使该中毒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法 对ACOP患者118例血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 I(cTnI)的变化及心电图检查指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ACOP患者118例有心电图改变的91例(77.1%),其中ST-T改变的有85例(72.0%);有103例(87.3%)出现心肌损害,其中72例(61.9%)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在急性期变化明显,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组较轻度中毒组心肌酶谱指标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OP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酶、cTnI升高越显著,心电图ST-T改变越明显,心肌损害越明显,需要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急性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水平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与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营养心肌治疗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AOPP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2组均给予洗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常规解毒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肌保护药物(肌苷、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比较2组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心肌酶谱及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心电图改善时间、心电图情况、左心室功能、心肌酶谱、炎症因子、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心肌酶谱及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心电图改善时间明显缩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血清AST、LDH、CK、CKMB、α-HBDH、cTnI、IL-6、IL-10浓度及病死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预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 常规解毒治疗基础上配合营养心肌药物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心肌酶和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赵明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27-212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住院的40例HFMD患儿为观察组,另以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学及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 HFMD患儿与正常小儿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HFMD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52.5%.结论 部分HFMD患儿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早期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等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心肌酶谱水平。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水平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82倒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对不同出血量患者心肌酶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关系,结果脑出血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大量出血组患者心肌酶又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患者(均P<0.05);与心肌酶正常组比较,心肌酶水平增高患者ADL1~2级的明显降低,ADL5级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方法 将病人按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不同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为脑出血病人 ,乙组为脑梗死病人 ,在急性期查心电图与心肌酶谱。观察甲、乙两组病人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治疗 1周后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结果 甲、乙两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可造成心律失常、心肌酶学改变及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方法 将病人按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不同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脑出血病人,乙组为脑梗死病人,在急性期查心电图与心肌酶谱。观察甲、乙两组病人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治疗1周后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结果 甲、乙两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可造成心律失常、心肌酶学改变及心电图的的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J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心电图有 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2例 ,心电图有 J波者 5 0例为研究组 ,心电图无 J波者 5 2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 心电图有 J波组比心电图无 J波组发生胸闷 ( 3 0 /5 0∶ 2 0 /5 2 ,P<0 .0 5 )、前壁心肌梗死 ( 2 8/5 0∶ 18/5 2 ,P<0 .0 5 )、合并糖尿病 ( 14/5 0∶ 4/5 2 ,P<0 .0 5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生舒张功能减低 ( 2 4/5 0∶ 14/5 2 ,P<0 .0 5 )、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心动过速 ( 11/5 0∶ 1/5 1,P<0 .0 5 )者多。结论 心电图有 J波者比心电图无 J波者临床情况差 ,易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急性Q波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作对比,提供两者鉴别依据.方法:统计本院6年来急性Q波心肌炎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动态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以及临床情况.结果:急性Q波心肌炎较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缓;肌酸磷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升高程度较急性心肌梗塞明显降低;急性心肌炎心电图上Q波3-7d后消失,T波治疗后2-3周恢复正常,ST段抬高但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结论:本研究表明,急性心肌炎有急性心肌梗死类型Q波和ST段抬高者预示病情严重.可依据临床情况心肌酶谱、心电图演变而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与心脏事件关系,分析伴有J波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4例,心电图显示J波的为J波组共46例,无J波的为对照组,共48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脏事件。结果 J波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胸闷、室性心动过速、前壁心肌梗死、并发糖尿病者多(P〈0.05)。结论心电图有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情况较差,预后不良,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三支病变的病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分析113例心肌酶正常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三支病变的病例的心电图,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病人分为仅有狭窄无闭塞为狭窄组和有确切血管闭塞为闭塞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分析发现两组的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ST段异常、T波异常的比率都是血管闭塞组较高(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则是血管狭窄组较高(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无异常的几率基本一致。结论心电图对心肌酶正常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病变程度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还需其他手段辅助。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余传庆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139-114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发病1周内ACVD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即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脑出血(ICH)组和脑梗死(CI)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高于对照组(P<0.05).ICH组的心肌酶谱高于CI组(P<0.05).脑卒中病变部位不同心肌酶谱改变发生率有差异.有颞叶损害组心肌酶谱高于无颞叶损害组(P<0.05),有丘脑损害组心肌酶谱高于无丘脑损害组(P<0.05).LDH水平与S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VD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酶谱改变,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谱有助于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烧伤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伟  张学英  邓诗林  解筠 《天津医药》2001,29(12):719-721
目的:评价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检测对烧伤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烧伤患者中,中度烧伤组38例,重度烧伤组35例和电烧伤组32例,于伤后测定血清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结果:(1)重度烧伤组和电烧伤组的cTnT峰值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2)重度烧伤组及电烧伤组CK升幅高于心梗组(P<0.05);CK-MB水平无显著差异,cTnT水平却低于心梗组(P<0.01),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未显示心脏损伤达到心肌梗死的程度。中度烧伤组的CK和CK-MB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心梗组(P<0.05),cTnT水平正常。结论:烧伤后测定血清cTnT可用于判断心肌损伤及其损伤程度,特异性高于血清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段蕴  杜红  王薇  杨媛媛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25-727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回顾四年间2 460例动态心电图,对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者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40例,检出率1.62%,均为男性,年龄22~70岁。动态心电图检出比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1 0 0%∶1 5%,P<0.0 5),Ⅰ型明显多于Ⅱ型(8 5%∶1 5%,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检出Ⅰ型为主,以青壮年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中青年糖尿病酮症患者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改变,探讨糖尿病酮症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入选78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急性期及酮症纠正后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同时观察并比较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结果78例酮症期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MB及AST水平与缓解期比较均明显升高;78例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异常者46例(58.9%),主要异常是ST-T改变32例(41.0%),其中ST段压低8例,ST段抬高1例,T波平坦或倒置23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23.1%),缓解期有32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好转,其中20例恢复正常;急性期心电图异常患者组血清肌酸激酶、CK—MB及AST水平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78例患者中有3例酮症患者急性期肌酸激酶、CK—MB及AST超过正常值2倍,2例患者ST段压低0.1mV,1例患者ST段轻度抬高,缓解期肌酸激酶、CK-MB及AST恢复正常,3例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2例ST段压低患者升高0.05mV以上,ST段抬高者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糖尿病酮症患者存在心脏-过性非特异性损害,心肌酶谱可以出现异常升高,酮症期间应重视心脏的监测,酮体纠正后应重视心脏的随访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麻疹94例心肌酶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麻疹病毒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对94例麻疹患者心肌酶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94例麻疹病人,心肌酶异常占麻疹病例的98.9%,并发心肌损害普遍,病情重者发生心肌损害的程度也严重。结论心脏作为麻疹重要的病变部位之一,心肌酶谱应列为麻疹的常规检测项目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韩英  严跃红 《医药世界》2010,(11):1378-1379
目的探讨颈椎病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心电图异常88例,以ST-T改变(78.57%)、窦性心动过缓(16.96%)、期前收缩、传导阻滞多见,治疗后心电图正常80例(90.91%),好转6例(6.82%)。结论颈椎病早期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往往是可逆的,早期干预治疗,短期内形成的心电图异常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