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正>血尿属中医"血尿"范围,在《内经》中称之为"液血"、"溺血"。分为尿血、血淋两种情况。临床上以排尿不痛或痛为明显者称为尿血;尿血而兼小便滴沥涩痛者称为血淋。一般多为肾与膀胱蓄热,热扰血分所致,也可由心、肝、小肠等脏腑热盛,下迫膀胱;或脾虚不能统血,肾虚不能固摄而致血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血尿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2.
血尿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尿血”,也称为“溺血”、“溲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体会到,血尿的治疗,一定要辨证辨病相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病因病机风邪外袭;感受火热之邪,传经入里,热结膀胱;情志内伤,心经郁热;房事过度,或者久病及肾等等,导致血尿。  相似文献   

3.
鼻衄     
<正> 鼻衄即鼻出血,常称鼻衄、鼻洪、鼻红等名,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男女老少均可发病。祖国医学列属“血证”范围。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对此症就有记载,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河间六书》:“衄者,阳热,郁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  相似文献   

4.
王大增教授已七旬,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近50年,以善治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现就本人随师学习用药体会介绍如下:1 大黄与桃仁,化瘀通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本草纲目》谓大黄,苦峻下走,荡涤通腑,推陈致新,有下瘀血,破症瘕积聚之效;桃仁苦平,破血祛瘀,润燥滑肠,《本经逢原》谓“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王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位在盆腔,属下焦,盆腔内组织粘连、包块形成,气滞血瘀引起下焦,腑气失畅,不通则痛,根据“血瘀宜化,腑气宜通”的中医治则,创制内异1号方(由生  相似文献   

5.
举例介绍了鲁艳芳教授治疗小儿血尿的经验.鲁教授诊病时注重辨小儿血尿之虚实,认为其病因不外乎虚热或实热,热伤胞络,血溢脉外,从而出现尿血.血尿常迁延难愈,临证时细查舌脉,辨清湿热之轻重,精选温病之方药以除湿热.对于湿热伤络久病兼阴津耗伤患儿,用<伤寒论>之猪苓汤以养阴止血,使血尿得治.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燥湿杀虫之功效。《本草纲目》谓:“吴茱萸,辛热能散能湿,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本经》称:吴茱萸能“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伤寒论》亦云:“干呕,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因发生粥样硬化而产生了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加上精神、气候、饮食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的动力,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出现气滞血瘀,故有胸闷,心痛等症。如《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则不能鼓舞他脏之阳,例如脾胃失其温煦而运化无能,致营血不足,脉道不能充盈,以致心失濡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如过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以致运化失常,转化为痰浊,气血运行受阻,致使气结血凝而发生胸痛。精神因素方面,七情内伤而致气机不畅,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则血瘀,以致心脉痹阻。如《灵枢.口问篇》说:“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在气侯方面主要是寒邪侵袭的影响,如《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流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如《诸病源侯论》谓“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故...  相似文献   

8.
许红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32-3433
血尿是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属中医"血证(尿血)"范畴,祖国医学关于血尿的记载首见于<内经>,称之为"溺血"、"溲血".故对血尿的治疗不能见血止血,而应注重活血化瘀.今观察活血化瘀法在小儿血尿治疗中的应用,以期强调这一法则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慢性肝炎祖国医学无此名称,汉以前有类似病证的记载。内经言:“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慢性肝炎类似中医文献中所记载的“肝谓病”“胁痛”“积聚”“症癜”及黄疸各门。据临床所见我认为慢性肝炎多见太阴湿土之候。  相似文献   

10.
<正>五灵脂,别名血灵脂、草灵脂、五灵子、寒雀粪、寒号虫屎。始载于宋《开宝本草》,谓:“五灵脂出北地,寒号虫粪也。”《中药志》谓“寒雀粪”,李时珍引杨氏丹铅录谓:“寒号虫即鶡鴠”,故名寒号鸟。鶡鴠在古书里记载为一种不会鸣叫且善斗的鸟,与现代文献所载“寒号虫”应禽兽有别。因为会滑翔飞行,乍看似鸟,实属兽类。视作禽类应属误解讹传。  相似文献   

11.
白头翁汤治验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第371条、373条谓 :“热利下重者 ,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 ,欲饮水者 ,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仲师用白头翁汤旨在治热毒深陷血分、纯下血利 ,方药仅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味 ,但组方严谨 ,配伍精当。笔者临床上以此方灵活化裁 ,治疗多种疾病 ,颇有效验 ,仅举3例供参考。1细菌性痢疾患者女 ,28岁。自诉 :腹痛、腹泻、发热、大便带脓血 ,四肢无力3天。检查 :体温38 2℃。粪便镜检 :脓细胞及白细胞(+)。诊断为肠炎。给磺胺、苏打片等口服 ,经三天治疗仍不见效 ,且逐渐加重。现症见头…  相似文献   

12.
瘀血乃病变之产物,有形之实邪。其学说渊源于《内经》,始详于张仲景《金匮》、《伤寒论》:“血痹“、“干血”、“瘀血”、“蓄血证”、“症瘕”、“症病”、“经水不利”、产后腹痛”等条文中,对瘀血脉证并治论述精当,理法方药初具规模。后贤多宗之以阐发和应用,龙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庆东  徐春华 《河北医药》2001,23(11):861-861
本文对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作了总结 ,旨在探讨如何防治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自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硬肿症 6 2例 ,诊断标准依据“1990年全国第二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订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 6 2例中 ,男 34例 ,女 2 8例。硬肿发生时间 :生后 8h~ 2 8d。1 2 方法 对硬肿症患儿出生时Apgar评分、胎龄、体重、入院时体温、季节、疾病等相关因素 ,部分患儿行血尿常规、血培养、血电解质、X线胸片等检查 ,进行综合分析。2 结果6 2例中 :(1)窒息 38例 (6 1.3% ) …  相似文献   

14.
浅论中医的水肿与瘀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瘀血是水肿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 ,所以很多活血化瘀法 ,成为治疗水肿的重要法则之一 ,在临证中收到满意疗效。1水肿与瘀血的病因病机水肿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咳喘日久 ;症瘕积聚、瘀阻脉络、均可致水肿 ,其发生与心、肺、脾、肾、肝、三焦膀胱有关。其病机不外乎瘀血内停、血溢脉外为水。《血证论》“血与水本相离” ,“瘀血者 ,未尝不病水 ;病水者 ,未尝不病血”,“瘀血化水 ,亦发水肿 ,是血病兼水也”《素问调经论》云“孙络水溢则有留血”。这些均说明水肿与瘀血有关。如风邪犯肺…  相似文献   

15.
血尿是肾炎的重要症状之一,部分肾炎患者,浮肿并不明显,主要以持续性肉眼血尿为临床特征。肾炎血尿当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及肿瘤相鉴别。急性肾炎早期的血尿,属下焦结热实证多见。本文重点谈慢性肾炎血尿的论治。 1病因病机 肾炎血尿有两种情况:一是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血尿,但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实热症多为急性起病,临床大多为外邪入侵所致,由于风热等外邪入侵,下迫下焦,热蓄膀胱,灼伤血分,血热妄行致出血,所以往往出血较为严重,甚则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或咖啡样。  相似文献   

16.
血瘀型崩漏病机的理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素问.阴阳别论》将崩漏的病机归结为:“阴虚阳搏”[1]后,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论治。然对血瘀所致出血则难以收效,甚则病势俱增。《济生方》最先提出:“更有妇室,月经不通,遂成血积”的见解[2]。为崩漏的辨证论治另辟蹊径。1 总体病机历代医家把“虚、热、瘀”作为崩漏辨证的基本特征,而瘀血的存在乃是本病的共性。1.1 离经之血。唐容川《血证论.癖血》言“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3]。秦天一指出:“原其致病之由,……又有瘀血内阻,新血不归经而下者”。唐容川《血证论》言“离经之…  相似文献   

17.
黄芪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瑞英  梁强 《青岛医药卫生》2005,37(4):277-277,274
黄芪,原为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藏家圣药,五也。”黄芪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名药之一,在临床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 溃疡,证名见《外科理例》、《外科发挥》, “溃疡,谓疮疡已出脓者”。一切疮疡自溃或切 开后,尤其是久溃不敛者,均称为溃疡。溃疡 经久不敛,用补法尽人皆知。而在临床中,有 些溃疡日久,阴血亏耗,虚火上浮,淤热之毒 衰而未尽。毒热虽微,耗阴仍甚,津亏血少,阴 火愈焚,虚焰上燎,毒热难去,致使病情缠绵 难愈,此乃虚中之实证。蒲辅周前辈,曾用猪 板油外用拔火毒,治疗“火眼”,产妇乳头皮肤 破裂,阴唇溃疡,小儿火丹等病的启发下,用 猪板油外敷治疗外伤溃疡经久不敛者,获效 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益母草性微寒,能行瘀血。生新血。《本草正义》言:“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本草汇言》曰:“产后诸疾,因血滞气脉不和者,用之相宜。”  相似文献   

20.
桃仁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破血药,适用于瘀血诸症,此外亦用于润肠通便;但对桃仁止咳之效每多忽略。历代各家对桃仁的性味、归经及其行瘀破血之机理各抒己见。现将个人肤浅体会试述于后。桃仁的临床应用历代中药著作均记载桃仁为破血药,如《本经》云“桃核仁味苦平,主瘀血血痹,症瘕邪气”。《纲目》云“桃仁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鬼(?)痛疼,产后血病”等,其他如《千金方》《新修本草》《本经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