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96~1997年用阿糖胞苷(Ara-C)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10例,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0例HSK患者中,男6例,女4例,均为单眼;年龄25~53岁,平均39岁;就诊时间:6例首次发病后1周,4例反复多次发病。视力...  相似文献   

2.
一叶萩碱(SCRN)为中草药一叶的主要生物碱。在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证实SCRN具有明显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活性的作用基础上,本文应用0.1%SCRN点眼剂及0.1%无环鸟苷点眼剂治疗临床单疱病毒角膜炎患者58例(67眼),进行疗效对比观察,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泪液中SIgA及锌离子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SCRN点眼剂治疗HSK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在治疗浅层型HSK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更为突出。经过SCRN治疗的患者泪液中SIgA及锌离子水平显著提高,接近正常水平;作者阐明、分析了SCRN治疗HSK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hrIL—2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人重组白细胞介素Ⅱ(hrIL-2)与无环鸟苷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疗效与预防复发。方法应用hrIL-2与0.1%无环鸟苷联合治疗HSK50例,对照组30例单用0.1%无环鸟苷治疗。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a观察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hrIL-2与0.1%无环鸟苷联合治疗HSK疗效明显,复发率低,临床观察眼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CR对HSK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临床诊断活动期HSK88眼匐行性角膜溃疡5眼,原因不明角膜炎5眼进行HSV-1DNA检测。结果 活动期HSK具有上皮病变者30眼中24眼检出HSV-1DNA,5眼匐形性角膜溃疡全部未检出HSV-1DNA;5眼原因不明角膜炎中1眼检出HSV-1DNA。结论 PCR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方法,对胸膜炎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  相似文献   

5.
rhIL—2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远  肖爱云 《眼科研究》1999,17(3):180-182
目的 应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Ⅱ(rhIL-2)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预防复发。方法 给兔接种HSV前10天应用rhIL-2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待形成HSK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设对照组。应用PCR技术检测观察兔感染HSV-1体内动态变化,依据HSK诊断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延长潜伏感染期,发病轻,病程短,恢复快,HSV在三叉神经节潜伏率低,结论 应用rhIL-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20例稳定了4个月至5年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每片病变角膜片的一半行单疱病毒Ⅰ型(HSV-Ⅰ)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一半角膜片经组织活化培养3~4周后再做HSV-Ⅰ抗原检测,18/20(90%)为阳性。20例活化后的角膜片与RK细胞共同培养1周后,有3份RK细胞出现CPE,且HSV-Ⅰ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表明:HSK稳定期的病毒很可能潜伏到角膜组织细胞内,使抗原表达阴性而未被检出。免疫病理学和病毒学观点提示,HSK稳定3个月以上,即可考虑在需要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7.
PCR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临床诊断活动期HSK30眼,匐行性角膜溃疡5眼,原因未明角膜炎3眼进行HSV-1DNA检测,选择HSV的胸苷激酶(TK)基因为目的基因,扩增片段为110bp。PCR法检测同时将上述标本进行组织培养。30眼活动期HSK角膜上皮标本28眼检出HSV-1DNA,组织培养阳性9眼;5眼匐行性角膜溃疡全部未测出HSVIDNA;3眼原因未明角膜炎中1眼检出HSV-1DNA,组织培养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法可用于HSK的病原学诊断,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于临床标本的快速检测,尤其对于临床没有典型病变,角膜炎不能定性者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杨朝忠  耿燕 《眼科研究》1999,17(6):505-506
角膜知觉减退是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的特征之一,准确地测定角膜感觉阈值对于该病的诊断、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利用各种接触性角膜感觉仪,对HSK角膜知觉的减退与恢复过程进行了实验和临床观察[1],但迄今为止,尚无关于角膜知觉的非接触性定量检测的报道。我们于1991年成功地研制了气流式非接触性角膜感觉仪(获中国专利局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91211949.7),并于1993年5月至1998年8月对108例HSK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角膜组织中HSV—1型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VS-Ⅰ)在角膜内的潜伏感染情况。采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定位检测21例角膜标本中的HSV-Ⅰ,其中7例活动期HSK,13例静止期HSK,1例圆锥角膜。结论:在HSK活动期及静止期中,角膜各层细胞内均有HSV-Ⅰ的存在,极可能整合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常见的角膜病,由于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而难以根治,已成为主要致盲病之一。但至今没有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开发研制中药眼药水很有必要。自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中药毒菌净滴眼液,治疗17...  相似文献   

11.
病毒唑联合聚肌胞治疗单疱角膜炎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325000)方爱武,戴旭我科于1992年1月~1994年5月,应用病毒唑结膜下注射联合聚肌胞肌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与单纯用聚肌胞结膜下注射进行比较,结果前者治疗率提高,治愈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散光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产生散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屈光度-1.25D-8.00D的单纯性近视385眼分别行PRK(201眼)及LASIK(184眼)手术,随访1年。结果 PRK与LASIK术后散光度逐渐减小或消失。术后各时期平均散光度PRK组均大于LASIK组,1周,1,3月有显著性差异,6,12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RK术后产生散光主要与角膜的损伤修复反应有关,而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正常和病变角膜上皮等组织中的NSV─1基因DNA,结果表明,8例正常角膜上皮中1例检测到HSV─1DNA,临床诊断为活动期HSK的30例中16例HSV─1DNA阳性,其中树枝状角膜炎71%阳性,3例HSK静止期白斑中2例检测到HSV─1DNA,9例临床诊断非病毒性角膜炎中2例HSV─1阳性,表明PCR是一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对角膜炎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的技术,还提示角膜组织可能是HSV─1另一潜伏部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37例HSK病人40眼及14例非HSK病例14眼角膜上皮细胞涂片进行HSV-1抗原检测,结果敏感性97.5%,特异性100%,作者认为该方法不仅可用于临床HSK病人早期,快速诊断,而且还是监测HSK复发及观察应用抗病毒药物疗效的有实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量皮质类固醇与抗病毒药物合用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方法将160例HSK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5g·L-1可的松、1g·L-1无环鸟苷(ACV)和25g·L-1三氮唑核苷(RBV)3种眼液,对照组用1g·L-1ACV和25g·L-1RBV2种眼液交替滴眼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14~24mo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床上用微量皮质类固醇联合足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上皮型和实质层型HSK都能促进其痊愈过程,并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马群  沈政伟 《眼科研究》1998,16(4):284-28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力变化。方法TomeyTMS2TM角膜地形图检查124只近视眼PRK术前、术后1、6月和1年统计值的变化。结果PRK术后眼绝对等级角膜地形图见梯度明显的蓝色低屈光带。SRI和SAI术后1月时比术前和术后6月、1年时高,IAI术前后无变化。近视眼治疗等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与SRI、SAI和IAI的相关系数为0.766、0.461和-0.105。结论PRK术后角膜屈光力稳定性较好,对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早期有影响,逐渐恢复正常。PRK角膜切削区带越多,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空军长春医院眼科(130021)凡文博,裴颖自1992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病毒唑眼部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简称HSK)4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病例及方法1、一般资料:共40例4O...  相似文献   

18.
LASIK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统计、分析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评价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规则性、准确性、稳定性及角膜形态的变化对视力的影响。方法:LASIK术后地形图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72只眼),分析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地形图变化。结果:要后SRI、SAI较术前增大,术后1周后趋于稳定:Simk的差值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Simk的等效值术后第1天平均发迹-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leusis,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术前屈光度为-1.25~-6.00D的近视569只眼,其中137只眼接受LASIK手术,432只眼接受PRK手术,随访6-16个月(平均8.9±2.6个月)。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结果LASIK组术后屈光状态较PRK稳定,回退幅度较PRK小,术后6个月时,LASIK组和PRK组分别有94%和87%屈光度在±1.00D内(p<0.05),分别有84%和71%屈光度在±0.50D以内(p<0.01)。LASIK组术后视力恢复较PRK快,术后1周的平均裸眼视力超过1.0,术后6个月时,LASIK和PRK组中裸眼视力0.5或以上者分别占100%和94%(p<0.01),裸眼视力1.0以上者分别占86%和72%(p<0.01)。结论LASIK不仅适合治疗高度近视,也适合治疗中、低度近视。对于中、低度近视,LASIK的疗效优于PRK。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稳定期角膜内潜伏病毒活化的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晓光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5):360-362,T05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20例稳定了4个月至5年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每片病变角膜片的一半行单疱病毒I型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一半角膜片经组织活化培养3-4周后再做HSV-I抗原,18/20(90%)阳性。20例活化后的角膜片与RK细胞共同培养1周后,有3份RK细胞出现CPE,且HSV-I抗原检测呈阳性。结果表明:HSK稳定期的病毒很可能潜伏到角膜组织细胞内,使抗原表达阴性而未被检出,免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