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h大鼠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血清脑红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变化及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脑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染色显示神经元损伤、坏死也轻于后者,血清脑红蛋白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脑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大鼠脑内Nogo-A、NgR表达的情况。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及预处理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又分为1、2、7 d 3个亚组,预处理时间为10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ogo-A、Ng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g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在1、2、7 d 3个时间点Nogo-A及NgR表达均增高;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Nogo-A及Ng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的干预可以降低大鼠脑内Nogo-A及NgR的表达而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方法 采用老年雄性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与再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 90min再灌注 1~ 7d脑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及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 ( 2mg·kg-1 ·d-1 ,持续 7d)对VEGF蛋白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结果 实验大鼠再灌注1h ,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及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软脑膜开始表达VEGF ,1d达峰值 (P <0 0 1) ,前者于 1d后快速下降 ,后者维持高水平至 7d。缺血半暗带脑血管内皮细胞在 1~ 7d也有较丰富VEGF表达 (P <0 0 1)。地塞米松处理组缺血区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地塞米松在缺血再灌注 1~ 7d明显减少缺血脑组织含水量 (P <0 0 5)。 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VEGF表达 ,地塞米松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动态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移植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 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最后一次注射后2 h处死。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rdU阳性及凋亡细胞。结果脑梗死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及梗死灶边缘BrdU阳性细胞迅速增多(P<0.05)。移植BMSCs后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增加更趋明显。同时,BMSCs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康复,缺血边缘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伴梗死体积缩小。结论BMSCs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迁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苯扎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观察苯扎贝特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和苯扎贝特干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功能异常,与模型组相比苯扎贝特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HIF-1α、VEGF的表达(P<0.05)。结论苯扎贝特可增加HIF-1α、VEGF的表达,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2、7、14d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vNGF25、50、100U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和vNGF各亚组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各亚组按照规定时间每天经侧脑室埋管给予相应剂量的vNGF或等渗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齿状回微管相关蛋白(DCX)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结果①侧脑室给予vNGF后,在各时间点,vNGF各亚组的神经功能Lon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齿状回DCX阳性细胞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相同vNGF剂量时,7d亚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高于2d和14d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相同时间点的不同vNGF剂量亚组比较中,vNGF50U亚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高于vNGF25U亚组和vNGF100U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各时间点,vNGF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脑室给予vNGF后可以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缺血皮质周围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CX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24只、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24只,MCAO组和LIP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3d、7d、14d、21d组,每组6只。于各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LIP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组减低(P0.05);MCAO组各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LIP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MCAO组(P0.05),且LIP组BrdU的高峰值(14d)较MCAO组(7d)延长(P0.05)。结论反复短暂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可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组60只及预适应组60只,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6、12、24、48和72h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预适应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梗死灶周边皮质区VEGF及存活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VEGF阳性细胞、存活素阳性细胞及皮质区VEGF蛋白和存活素蛋白表达较少。与脑缺血组比较,预适应组2、6、12、24、48和72hVEGF及存活素阳性细胞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诱导VEGF和存活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脑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预适应组(BIP组),后两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及72 h 6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时间点海马CA1区VEGF、存活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VEGF、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量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上调VEGF、存活素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香素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皮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模仿人类脑缺血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给予瑞香素灌胃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2、4、6 w海马和皮层GFAP的表达.结果瑞香素治疗后,海马和皮层GFAP的表达在2 w时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高,然后开始下降,4 w时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但高于假手术组,6 w时已低于假手术组;瑞香素治疗组中,随着时间延长,GFAP的表达进行性下降,差异显著.结论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应用瑞香素治疗对海马和皮层GFAP表达的影响呈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为早期促进表达,后期抑制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与脑缺血性损伤后神经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海马区Survivin的表达规律及艾芬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艾芬地尔干预组,采用线拴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于术后,模型组和艾芬地尔干预组于脑缺血2 h分别再灌注3 h、24 h、72 h及7天后处死取材,免疫荧光法测量不同时相缺血侧海马神经元Survivin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Survivin呈现少基础量表达,模型组和艾芬地尔干预组Survivin表达规律基本一致,即在再灌注3 h时表达即有升高,至72 h达到高峰,7天表达有所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艾芬地尔干预组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对应模型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Survivin的表达升高,72 h达高峰;艾芬地尔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改变以及丁基苯酞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脑缺血组24只、丁基苯酞组72只。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全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丁基苯酞组大鼠按腹腔注射剂量又分为丁基苯酞0.3 mg/kg组24只、丁基苯酞1.0mg/kg组24只、丁基苯酞3.0 mg/kg组24只;检测脑组织依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心脏取血计数循环内皮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VEGF表达、循环内皮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丁基苯酞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EB含量、VEGF表达、循环内皮细胞数明显降低,以丁基苯酞3.0 mg/kg组最明显(P<0.05,P<0.01)。结论丁基苯酞通过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后脑组织VEGF表达、降低循环内皮细胞数,从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星通络汤( DXTLD)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DXTLD预处理小剂量组、DXTLD预处理大剂量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灰度分析等方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海马区NGF的表达. 结果 各治疗组缺血侧海马区的NGF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DXTLD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GF的表达,起到保护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21只)和假手术组(3只),脑缺血组大鼠通过改良的4血管闭塞法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6、12、24 h和3、6、12和2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双标记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VEGF表达及神经发生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大鼠海马区内源性VEGF表达主要集中于海马齿状回和门区,亚颗粒增生带可见丛集VEGF表达阳性细胞;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于缺血后第3天时较假手术组升高,于6天时达到峰值(P<0.01)。缺血后早期海马VEGF表达多见于神经元细胞质,在缺血后期则主要见于胶质细胞质。结论大鼠脑缺血后,来源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VEGF表达可能是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上调的一个重要始动信号,胶质细胞表达的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参与了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后续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a+-K+-ATP酶活性与缺血半暗带(IP)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模型组6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及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5只。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2h再灌注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6、24、48、72h断头取脑,观察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水肿程度及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梗死面积明显升高(P<0.05)。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在48h升至最高,IP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在48h降至最低,脑梗死面积在72h达最大值。结论在IP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a+-K+-ATP酶活性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不同月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脑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阻断血流2h后再灌注4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月龄段大鼠局灶性脑I/R后血浆ADM。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即有ADM表达,假手术后ADM表达略有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大鼠脑I/R后缺血侧及缺血对侧ADM免疫阳性细胞均增多,但以缺血侧区域增多最为明显(P〈0.05)。老龄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青年大鼠(P〈0.05)。结论 脑I/R后ADM表达增强,ADM表达增强与血管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廖常莉  姜鲜  张英  欧册华 《山东医药》2012,52(16):44-46
目的 对大鼠窒息性心跳骤停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进.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Sham)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I/R)组.麻醉后行动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I/R组建立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待平均动脉压≤6 mmHg后4min开始行心肺复苏,Sham组不窒息,不复苏.术后6、12、24、48和72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及神经元密度的改变.结果 I/R组术后24、48和72 h神经行为学评分较Sham组增高(P<0.01);同时相神经元密度较Sham组降低(P<0.01).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行为学评分、组织学分级、神经元密度的改变均提示大鼠神经系统受到明显的损害,此造模方法是成功的,其损伤小,有效地提高了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 d 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最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 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 -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