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基底-被盖部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例一侧脑桥旁正中基底-被盖部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所见以及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14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曾患脑梗死3例.14例均表现病灶对侧偏瘫,对侧中枢性面瘫11例、构音障碍10例、头晕7例(其中3例伴眩晕)、对侧偏身感觉障碍6例、舌瘫4例、好笑2例.14例均无偏盲或视野缺损.CT和(或)MRI显示一侧脑桥旁正中区梗死灶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平均18.9 mm×9.8 mm.出院时,7例临床治愈,5例明显进步,1例无明显好转,1例"闭锁"状态.结论 一侧脑桥旁正中基底一被盖部梗死位于脑桥内侧2/3区域,主要由基底动脉硬化和穿支动脉血栓形成引起,以头晕、构音障碍、梗死灶对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为特征,预后较好.依据临床体征不易与幕上半球性偏瘫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因分型。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0例孤立中脑梗死患者,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供血范围及MRI影像学特点,将中脑梗死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外侧及背侧梗死,分析各型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病因分型等的差异。结果 40例患者中,前内侧区梗死患者23例,前外侧区14例,外侧区1例,混合部位梗死2例。常见体征为构音障碍23例(57.5%),肢体和(或)步态共济失调18例(45.0%),眼球活动障碍和(或)上睑下垂15例(37.5%),肢体运动障碍14例(35.0%)。前内侧区梗死患者与其他部位梗死患者中枢性面(或)舌瘫(3/23比8/17)、眼球活动障碍(15/23比0)及病因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患者中,短期预后良好38例(95.0%),预后不良2例(5.0%)。结论孤立中脑梗死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及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发生于前内侧区梗死。前内侧区梗死常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变,而其他部位梗死病因常为大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腔隙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30%。临床表现为眩晕、记忆力减退、伴轻度的中枢性面瘫、偏侧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等,经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快,但眩晕常持续时间较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及治疗期望,因此在治疗肢体轻瘫或感觉障碍等的同时改善及治疗腔隙梗死后眩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丸治疗腔隙梗死后眩晕,旨在探讨养血清脑丸对于腔隙梗死后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GW  Xiong XL  Lin Y  Li YS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5):393-396
目的 了解后循环梗死常见临床症状、体征及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梗死且资料完整的216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头颅MRI检查,证实在后循环供血区存在责任病灶.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后循环临床表现的特征及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偏侧肢体无力(81.9%)、口齿含糊(46.3%)、头晕(33.8%)、偏侧麻木(31.0%);最常见的体征足偏侧运动障碍(81.9%)、中枢性面舌瘫(61.1%)、构音障碍(46.3%)、偏侧感觉障碍(31.0%)及共济失调(30.1%);交叉性瘫痪发生率低(2.8%),单独的眩晕极少(1.4%);延髓麻痹、意识障碍、视力障碍及记忆障碍等症状有助于定位;经典的脑干综合征具有定位意义.结论 后循环梗夕匕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特征性临床表现和临床综合征有助于后循环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与大脑半球梗死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并分析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 对22例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和42例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结果 22例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干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14例,单纯运动性瘫痪19例,头晕9例,中枢性面舌瘫8例,偏瘫伴感觉减退1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病灶在脑桥20例,中脑1例,延髓1例.42例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中,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20例,单纯运动性瘫痪4例,中枢性面舌瘫35例,偏瘫伴感觉减退38例,头晕3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病灶均位于幕上,其中基底节区29例,大脑皮层(顶叶、额叶)13例.结论 对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起病有头晕、临床表现为单纯运动性瘫痪的患者,要注意病灶可能在脑干,应尽早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 2014年3月通辽市医院神经内科以脑桥旁正中入院患者20例作为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查常规血生化并经头颅影像学确诊,其中肢体无力18例,0-5级不等,存在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12例,言语笨拙4例,头昏患者11例,偏身麻木9例,饮水呛咳6例,构音障碍5例,面部麻木4例,单侧Babinski征阳性13例.治疗后临床治愈11例,明显进步7例,2例无明显好转怀疑与延迟就诊有关.结论: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多位于脑桥内侧区域,主要由基底动脉深穿支动脉病变引起的;在临床中发现一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伴有头晕、构音障碍和饮水呛咳的患者均要考虑到脑桥旁正中梗死的可能,及时做MRI/MRA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晕、构音障碍、四肢瘫痪,2例伴眼球活动障碍,2例出现嗜睡及感觉障碍,1例曾怀疑"脑干脑炎"。MR扩散加权成像示延髓及脑桥层面新发梗死,矢状面T2像示病灶均位于脑桥延髓交界区,血管检查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或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结论双侧脑桥延髓交界区内侧梗死为罕见的卒中类型,其在MRI上有特殊的形态学表现,病情危重,早期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提高脑桥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5例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脑桥梗死主要临床特点为一侧肢体麻木、瘫痪无力;言语不清,中枢性面瘫多见。头颅CT或MRI特点为基底动脉狭窄、穿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硬化性闭塞。结论 脑桥梗死临床常见,但易漏诊,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继发于脑干梗死的不宁腿综合征(RLS)临床特点及病变部位。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急性脑干梗死100例患者中RLS 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采用国际不宁腿严重程度量表(IRLS-RS)分级。结果老年急性脑干梗死患者RLS患病率为11.0%。病变位置:中脑2例(18.2%),脑桥8例(72.7%),延髓1例(9.1%);腹侧10例(90.9%),腹侧加背侧1例(9.1%)。脑桥上部4例,中部2例,下部2例。糖尿病7例(63.6%)。RLS症状主要表现在病灶对侧肢体,以感觉障碍为主。IRLS-RS分级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2例。结论老年脑干梗死后RLS患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合并糖尿病居多。梗死位于中脑和脑桥上部更易出现RLS,临床表现多见有感觉障碍,病灶对侧肢体出现症状较多见。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损伤部位与吞咽困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损伤部位与吞咽困难的关系。方法:入选的267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头颅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以往无脑卒中及吞咽困难史。结果:病变部位为大脑半球的有89例,其中右侧半球39例,左侧半球32例,双侧半球18例,89例患者中70例伴中枢性面瘫和(或)舌瘫。病变部位为大脑半球+内囊的有12例,病变部位为内囊的有48例,其中36例伴有中枢性面瘫和(或)舌瘫。基底神经节的为10例,间脑的为18例。病变部位为脑干的有67例,其中中脑5例,脑桥17例,延髓28例,脑桥+延髓17例。67例患者中51例伴有中枢性或周围性面瘫和(或)舌瘫。病变部位为小脑的有4例,病变部位为小脑+脑干的有19例。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以延髓、额叶、内囊多见,尤为伴有面瘫和(或)舌瘫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We report a case of an isolated facial nerve palsy in a young, otherwise healthy man who was found to have a pontine hemorrhage on computed tomography. Pontine hemorrhage is a rare cause of facial nerve palsy and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s an isolated neurologic finding in only 1 other instance. This case reminds the emergency physician to remain vigilant for alternative causes of facial nerve palsy other than "idiopathic" Bell's palsy.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符合脑梗死诊断的4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经过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结果 胼胝体梗死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1.9%.7例CT扫描未显示胼胝体梗死,经非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另1例经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梗死灶可仅累及胼胝体(膝部、体部或压部),也可合并额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后循环脑梗死的预后,并进一步为预防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11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症状和体征的出现频率,记录病变部位和危险因素,推测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因。结果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年龄3992岁,平均(68.1±11.9)岁,男性患者占66.4%。后循环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为头晕/眩晕(69.1%),肢体无力(47.3%),一般常见的症状为言语不清(29.1%),行走不稳(26.4%)和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4.5%)。最常见的体征为肢体瘫痪(55.5%),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47.3%),共济失调(42.7%),中枢性面瘫(40.0%)和感觉减退(30.0%)。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76.4%),糖尿病(44.5%),吸烟(42.7%),血脂异常(34.5%)和冠心病(26.4%)。病变部位以脑干病变最多(40.9%),其次为后循环供血区多发性脑梗死(31.8%)。大动脉硬化是后循环脑梗死主要的病因,颅内动脉狭窄(33.6%)和颅外动脉狭窄(34.5%)较常见。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头晕/眩晕,肢体瘫痪,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和冠心病,脑干梗死最常见,颅内外大动脉病变是主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4.
脑干梗塞的临床与影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脑干梗塞的早期临床特征,对28例脑干梗塞的影像学改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延髓和中脑梗塞均具备交叉性麻痹。脑桥梗塞则有不同的临床征象,其中交叉性麻痹8例,四肢瘫3例,纯偏身感觉障碍4例,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而无脑神经麻痹3例。脑桥梗塞肢体共济失调可为同侧,亦可表现为对侧。提示MRI是诊断脑干梗塞最有意义的检查,阳性率82.6%,阴性结果与扫描时间过早过晚有关。CT不能确诊脑干梗塞,但有助于排除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发病原因。方法选取头颅MRI提示有明确PCCI病灶的患者356例(PCCI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另选前循环脑梗死(ACCI)患者853例(ACCI组),比较2组病因分型的差异。结果 PCCI患者临床症状中占前3位的分别为言语不清105例(29.5%),头晕/眩晕98例(27.5%)、肢体无力86例(24.2%);远段梗死是PCCI最常见的梗死部位(45.8%),累及部位最常见为丘脑20.2%;PCCI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较ACCI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CI的临床表现复杂,PCCI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为远段,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为PCCI最常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桥脑旁正中梗死与桥脑深部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 51例桥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桥脑旁正中梗死及桥脑深部梗死,对两组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基底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桥脑旁正中梗死为34例,桥脑深部梗死17例。桥脑旁正中梗死中16例有基底动脉狭窄(狭窄率47.05%),桥脑深部梗死中7例有基底动脉狭窄(狭窄率41.17%),两组基底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危险因素比较发现桥脑旁正中梗死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22%vs5.88%,P<0.05)。结论无论是桥脑旁正中梗死还是桥脑深部梗死都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糖尿病可能是桥脑旁正中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AD致桥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BAD致桥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31例桥脑腔隙性梗死者对照.结果BAD组临床特点意识障碍轻,以运动障碍、构音障碍为主,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有差异.同时提示警惕以单纯眩晕表现的BAD致桥脑梗死.BAD组头部MRI(冠状位)特征性表现梗死灶靠中线,从桥脑嘴侧端到桥脑尾侧端,呈长楔状,并不同于对照组桥脑腔隙性梗死灶.结论BAD致桥脑梗死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头部MRI为诊断的特有依据,病因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全(BAH)与脑桥穿支动脉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头颅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8例,根据诊断分为BAH组27例和无BAH组301例。其中急性后循环穿支动脉梗死患者79例,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评估基底动脉直径(BAH定义为直径<2 mm)、椎动脉V4段发育不全(V4AH)及胚胎大脑后动脉(FTP)情况。结果 BAH组后循环梗死、动脉发育不全(单侧V4AH、双侧V4AH、单侧FTP、双侧FTP、双侧V4AH和FTP)比例明显高于无BAH组(P<0.01)。79例急性后循环穿支动脉梗死患者中,BAH 24例(30.4%),其中脑桥穿支动脉梗死15例(62.5%),后循环其他部位穿支动脉梗死9例(37.5%)。在脑桥穿支动脉梗死患者中,合并BAH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BAH的比例(62.5%vs 12.7%,P<0.01)。结论 BAH与脑桥穿支动脉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些患者多合并V4AH和FTP。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