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虽然各种调脂药物都能使患者受益,但对于老年人而言,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事件一级、二级预防中的价值更为显著。 1 他汀类药物与老年人冠心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最早来自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的亚组分析。多个研究一致表明,老年人接受调脂治疗可以显著获益,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降  相似文献   

2.
自高胆固醇血症被证实为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来,作为调脂药的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临床用药。然而,伴随其临床使用的日益广泛,一些除肝毒性、肌毒性以外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发现并引起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2年2月宣布,他汀类药物制造商需在其说明书中增加有关糖尿病风险的说明,同年12月,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提出了类似风险的警示。目前,他汀类药物所致糖尿病风险已成为最受关注的不良反应之一。现就他汀类药物所致糖尿病风险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临床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降低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其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确凿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另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羁绊.此外,为使胆固醇达标,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也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但相关不良事件(特别是肝酶升高、肌病以及对糖代谢的影响)的风险与他汀类药物剂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的重视,而近年来对他汀类药物肾脏损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新发肿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清胆固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同时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接受最佳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仍然存在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血清三酰甘油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相比,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同时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某些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也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忧。现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指南进行复习,着重从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常见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常称为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种类之一。他汀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但一部分患者服用他汀后会发生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的不良后果令人担忧。因此,有必要研究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其作出有效应对,这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增加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重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进展的重要里程碑,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死亡、心肌梗死和血管重建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缺血性脑卒中虽然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且常同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由于曾有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水平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相关,担心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可能增加脑出血危险,可能是认识上的主要误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是脂代谢紊乱和炎症性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和抑制炎症作用。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逆转AS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1逆转斑块的必要性逆转斑块是指通过使AS斑块内脂质逆向转运而减小斑块体积。1.1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脂降低ASCVD发生风险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可明显降低ASCVD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在标准化用药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对照Ⅰ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Ⅱ组仅给予标准化用药.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心血管事件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对照Ⅰ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许多他汀类药物的大型临床试验均证实了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脑血管事件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石。但是,近年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新发糖尿病危险增加相关。由于糖尿病本身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少,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重视。但是目前他汀还存在临床应用、临床安全性等众多问题,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物说明书需修改的告示,因此重新认识他汀的安全性对于贯彻指南、推动临床降脂实践非常必要。本文重点围绕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12.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明显获益。近期临床研究提示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现有临床证据显示,尽管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他汀治疗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新增糖尿病的风险远低于其心血管获益。由于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的风险高于年轻人群,特别是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时,需监测血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他汀相关的新发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Statins)明显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事件.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另外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降低三酰甘油,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益处通常认为是降低LDL-C水平,随着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产生的获益远大于降脂作用本身,并且观察到使用他汀在其降脂作用尚未显现时即可产生获益,提示他汀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病人的调脂治疗.各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都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许多指南也把他汀类药物推荐为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降胆固醇治疗对心血管事件预防的有效性和用药的安全性在大量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充分证实,但国内在他汀治疗方面的误区始终未得到充分澄清。医生和患者对降胆固醇治疗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安全性方面的顾虑,仍然是中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未达标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再谈降胆固醇治疗的安全性,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治疗理念,让更多的患者真正受益于积极的降胆固醇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吸烟均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本文就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远期生存率及安全性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老年人应用他汀类降脂治疗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和痴呆预防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和痴呆预防作用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出现使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防治取得重要进展.他汀类药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近来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并非单纯针对卒中的预防,而是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这包括心脏、卒中事件以及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事件的全面减少[1].  相似文献   

18.
《肝脏》2017,(12)
正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具有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目前已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常规用药。近年来,实验性和观察性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血脂外还有其他作用,其中包括阻止肝病进展和延缓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从作用机制的角度来看,辛伐他汀通过增强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酶的表达和活性,进而提高肝硬化时血液循环中NO的利用度,因此可以降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二级预防中起关键性作用,但部分患者正规治疗后仍存在心血管残余风险。新近研究显示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TG水平,成为防治ASCVD的重要一环。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一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降低TG水平并通过减少炎症介质、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形成胆固醇晶体和稳定斑块等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则是高纯度(EPA≥96%)EPA单分子处方药,目前已通过REDUCE-IT试验、JELIS试验、EVAPORATE试验等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对EPA在ASCVD中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秦文卓 《内科》2008,3(5):759-760
他汀类药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调脂类药物,在心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已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中他汀类药物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高质量证据、可能机制、安全性以及现状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