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CD44v6与E-钙黏蛋白(E-cad)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A组)、23例糜烂性食管炎(B组)和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C组)CD44v6和E-cad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B、C组,而E-cad表达明显低于B、C组(P<0.05).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80,P<0.05).结论 联合检测病变组织中CD44v6与E-cad的表达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筛查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邵建富  王敬瑄  郑宝军  冯俊伟 《河北医药》2012,34(22):3370-3372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CD44v6和ICAM-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联合检测CD44v6和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CD44v6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ICAM-1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上述两指标,能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准确的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舌鳞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的表达差异,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舌鳞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的表达,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CD44v6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转移呈正相关,E-cad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转移呈负相关。CD44v6与E-cad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D44v6与E-cad在舌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在舌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整合素α2、白细胞介素-8(IL-8)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组织芯片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2、IL-8和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2和IL-8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织(P<0.05),CX43的表达则相反(P<0.01)。且整合素α2和IL-8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整合素α2、IL-8和CX43与早期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和抑制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其受体CD7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86例宫颈癌组织(63例无淋巴结转移,23例淋巴结转移)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F、CD74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结果 MIF、CD74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P<0.01),且在有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的宫颈癌组织(P<0.01)。MIF及CD7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P<0.01),且在宫颈癌转移组中的表达更高(P<0.01)。结论 MIF、CD74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在促进宫颈癌转移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D44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4 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检测 3 0名正常人胃组织 ,6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及其 4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组织均显示清楚的细胞膜染色。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6.5 % (3 9/ 69)和 66.7% (2 8/ 42 )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均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CD44 v6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无关 (P>0 .0 5 ) ,但和 P- 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检测 CD44 v6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判定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预测胃癌的转移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4v6、整合素β1(Integrinβ1 INT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CD44v6、Integrinβ1及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所有资料应用SPSS软件10.0版分析处理,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结果CD44v6、Integrinβ1及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Ⅱ-Ⅲ)和宫颈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Integrinβ1及MMP-9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ntegrinβ1及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D44v6、Integrinβ1及MMP-9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D44v6、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VEGF、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乳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VEGF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45)和90.2% (83/92),且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3/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 (4/45)和85.9%( 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 (2/45)、87.0%%(80/92),而且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 52/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与CD44v6、MMP-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VEGF、CD44v6、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它们可能在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昕升  宋爱华  张健 《河北医药》2012,34(7):970-97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44v6、hTERT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hTERT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44v6、hTERT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郭亮  张敏  高洁凡 《河北医药》2009,31(8):911-913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与宫颈癌的早期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CD44v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及正常宫颈组的表达依次增高(P〈0.05)。nm23-H1在宫颈癌组与CIN组的表达接近(P〉0.05),但高于正常组(P〈0.05)。CD44v6在CINⅡ、Ⅲ级表达接近(P〉0.05),但高于CINI级(P〈0.01)。nm23-HI在CIN各级表达接近(P〉0.05)。CD44v6随宫颈癌期别表迭增高(P〈0.01),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CD44v6表达高于无转移者(P〈0.01)。nm23-H1表达与CD44v6结果相反。结论CD44v6、nm23-HI与宫颈癌的早期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VEGF-C、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VEGF-C、CD44V6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原位癌、54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宫颈上皮→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癌,MMP-2、VEGF-C、CD44V6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宫颈癌MMP-2、VEGF-C、CD44V6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MMP-2、VEGF-C、CD44V6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恶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CD44v6、MMP一2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峰 《河北医药》2012,34(6):808-8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D44v6、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VEGF、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乳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45)和90.2%(83/92),且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3/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45)、87.0%%(80/92),而且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2/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与CD44v6、MMP-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VEGF、CD44v6、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它们可能在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仲宁  郑世营  陈锁成 《江苏医药》2005,31(3):164-166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SCC)组织替拿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癌组织替拿素的表达情况,并检测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PI)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替拿素从NCE、CIN到宫颈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33%和52.94%,替拿素阳性率有显著升高趋势(P〈0.01)。替拿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浸润无关(P〉0.05)。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替拿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0.05)。替拿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与MVD正相关(P〈0.05),而与PI无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组织替拿素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与阴性表达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替拿素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Musashi2(MSI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临 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和126例宫颈鳞状 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预后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宫颈 鳞状细胞癌和30例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 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正常宫颈组织(7.5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28.33%)和宫颈鳞 状细胞癌组织(61.90%)中MSI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FIGO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HPV16感染及Ki67 高表达者MSI2阳性率更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 旁正常宫颈组织(0.80±0.09 vs. 0.24±0.06,P<0.05)。生存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 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Log-rank χ2=6.413,P<0.05),FIGO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时间较长(均P<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FIGO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 MSI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进展转移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MMP9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细胞黏附因子CD44v6在食管癌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食管癌组织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MMP9和CD44v6与食管癌的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浸润癌组织MMP9表达高于原位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原位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高于浸润癌组织,而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MMP9和CD44v6的表达均与食管癌浸润转移有关,但两者的作用机制和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转移相关因子CD44v6、MMP9、VEGF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与转移相关因子:细胞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v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Elivision法)检测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CD44v6、MMP9和VEGF表达情况,探讨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病理标本81例(92%)CD44v6阳性,76例(86.4%)MMP9阳性,71例(80.7%)VEGF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D44v6、MMP9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检测CD44v6、MMP9、VEGF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 EGFR 在宫颈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及淋巴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8例宫颈浸润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例正常宫颈组织及 14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 EG FR 。 CIN ,20结果 正常宫颈鳞状上皮 EGFR 阳性率为 15%,CIN Ⅰ、CIN Ⅱ和 CIN Ⅲ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55.6%、50.0%和 73.3%,鳞癌为 42.6%,腺癌为 20%。其中宫颈鳞癌及 CIN 各级较正常宫颈 EGFR 阳性率显著增高(P <0.05)鳞癌较腺癌显著升高 ,(P <0.05) ;鳞癌与 CIN 各级间 EGFR 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宫颈鳞癌 EGFR 表达与癌组织分级有关,其高分化( ) GI 、中分化( Ⅱ)和低分化( Ⅲ)宫颈癌 EGFR 阳性率分别为 64.3%、59.1%和 18.8%,其中 GI和 G Ⅱ较 G Ⅲ有显著 G G差异性(P <0.05) 。有淋巴转移宫颈癌原发灶中 EGFR 的阳性率为 71.4%,较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灶的 35.2%有显著差异性 (P <0.05),比较同一病例原发灶及转移灶间 EGFR 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等级相关检验显示两者EGFR 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 EGFR 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有关,尤其在癌变前期和癌变初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