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肝功能损害者凝血功能改变.方法:肝功能检测的项目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S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凝检测的项目为血浆凝血酶(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TBIL、DBIL、TBA、ALT、AST、升高.PT、TT、APTT、延长而FIB下降.结论:肝功能损害与其凝血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变化。方法:将40例肝硬化患者(硬化患者为观察组)与100例健康者(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将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功能七项检查中TBIL DBIL TBA ALT AS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TP ALB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凝血四项中PT APTT TT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肝功能损害与凝血功能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瑜  李波  夏先明 《四川医学》2010,31(2):175-176
目的探讨肝癌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6例肝癌患者和58例健康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30例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肝癌导致凝血机制的变化随着肝功能分级降低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患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癌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氨(NH3)、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凝血功能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变化的价值。方法:测定4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LT、AST、GGT、NH3、TBiL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与治疗后测定值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肝硬化患者ALT、AST、GGT、NH3、TBiL血清含量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后ALT、AST、GGT、NH3、TBiL、PTA值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及预后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组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对照组经体检后身体各项指标正常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肝硬化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测定比较,胛、APTT、TT值均明显延长,FIB值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组间,PT、APTT、TT测定时间逐渐延长,FIB值则逐渐降低,A、B、C级间PT、APTT、TIB测定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APTT、TT时间延长和n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故测定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法国进口STAGO全自动凝血功能分析仪检测11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酶时间、APTT、PT、TT、DD及FIB的变化情况。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PTT、PT、TT显著延长,DD值显著升高,FIB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从A→B→C级,PT、TT、APTT及DD明显延长或升高,FIB逐渐下降(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2天、7天采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患者术后ALT、AST水平无显著变化,TBiL、DBi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对患者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对术前肝功能异常者进行必要的护肝治疗,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对预防患者瓣膜置换术发生肝功能损害、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MPS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诊治的ACLF患者102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MPSS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PM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194,P=0.04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和TBIL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均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FIB、TSH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AST、ALT和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AP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FIB、T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MAS联合MPSS治疗ACLF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30-131+135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水平在妊娠合并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此种变化对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65例妊娠合并肝病诊疗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肝炎组(21例)和慢性肝炎组(34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妊娠的正常孕妇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孕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较急性肝炎组PT、APTT、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TT和FIB则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较健康对照组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凝血功能则无明显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LT、AST水平与TT、PT和APTT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FBI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妊娠伴慢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检测凝血功能对妊娠合并肝病患者可进行初步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屈玲  府伟灵 《重庆医学》2004,33(11):1717-17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充性激素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凝血功能、肝脏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9月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10 mg/d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子宫内膜,并适时给予黄体酮治疗后撤退性出血,每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治疗9个月,3个周期。对治疗后患者的肝脏、凝血功能及血脂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各个治疗周期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LL)、直接胆红素(D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九个月内持续10 mg/d戊酸雌二醇治疗并不会对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探讨其指导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意义。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试验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65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于肝素钠抗凝管中,分离血清以后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项目的检测,比较分析2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TBiL、DBiL、GGT、ALT、AST、ALP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肝功能指标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可以用于指导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凝血四项及肝功能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台前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84例HBV感染患者,其中48例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组),42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38例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34例肝炎后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组),22例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组)。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HBV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结果各组APTT、PT、TT、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PTT、PT、TT延长,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T、TBIL、TBA、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加重,ALT、TBIL、TBA升高,AL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情程度HBV感染患者凝血四项水平不同,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肝功能受损及凝血功能障碍程度加重,对疾病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预后判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预后判断的相关实验项目变化。方法126例不同Child—pus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r-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水平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同时检测以上八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A、TC、FIB含量明显下降,PT、APTT、TT时间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hildA、B、C三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GGT、TBA、TC、PT、APTT、TT、FIB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分级,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在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同时比较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7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而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GGT、CHE、TBA、PT、APTT、FIB、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异,故联合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四项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变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浓度高于乙肝组(P〈0.01),其PT、APTT和TT均较乙肝组延长(P〈0.01),而FIB较乙肝组降低(P〈0.01)。乙肝组CRP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的PT、APTT、TT和FIB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清CRP浓度可反映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31I 治疗 Graves 病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5年6月采用131I治疗 Graves 病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76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76例患者中65例(占85.53%)甲状腺激素完全恢复正常,甲亢症状消失;7例(占9.21%)TSH 值轻度升高,TT3、TT4值正常,患者无甲状腺功能减退体症和症状;2例(占2.63%)TSH 值升高,TT3、TT4值降低,患者出现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2例(占2.63%)TSH值仍偏低,TT4值略高于正常值,患者仍感心慌,怕热,但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好转。76例患者经131I 治疗后肝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转氨酶和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131I 治疗Graves 病伴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建议此类患者将131I 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肝损伤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 值(APRI)评分、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受试者的肝功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计 算APRI 评分,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CV 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APRI 评分、总胆红 素(TBIL)、γ- 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 时间(TT)及D 二聚体(D-D)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有差异(P <0.05)。患者TBIL、γ-GT、APTT、 PT 及TT 与APRI 评分呈正相关(P <0.05),FIB 与APRI 评分呈负相关(P <0.05)。结论 慢性HCV 患者 肝功能、凝血功能与APRI 评分相关,对评估慢性HCV 患者肝损伤趋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临产孕妇PT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50名对照组的凝血指标比较。结果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血浆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浆PLT数量和FIB均显著降低,PT、TT、APTT延长,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死亡组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T、TT、APTT、FIB无明显变化。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低凝,术后PLT降低,PT、TT、APTT延长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