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n=12);术后分别采用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Ⅰ组);芬太尼静脉镇痛(Ⅱ组);罗哌卡因混合曲马多硬膜外镇痛(Ⅲ组);曲马多静脉镇痛(Ⅳ组)。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关腹时开始病人自控镇痛(PCA),均以LCP模式给药: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lml/h+PCA剂量1ml,锁定时间10min。检测麻醉前、术后2、24、48和72h时患者血清IL-6、IL-10和HSP70水平。结果四组术后VAS评分均在4分以下,术后患者血清IL-6、IL-10和HSP70水平均升高。术后24h,Ⅰ、Ⅲ组血清IL-6和HSP70水平低于Ⅱ、Ⅳ组(P〈0,01);术后2、24h,Ⅳ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其它各组,且Ⅳ组IL-6/IL-10小于Ⅱ组(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更能有效地降低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血清IL-6和HSP70水平升高程度。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更适合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镇静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以咪唑安定镇静作为对照,研究丙泊酚镇静对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对照组,术中未给予任何镇静药物;咪唑安定组,切皮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继之以微泵输注,输注速度为0.1mg·kg-1·h-1;丙泊酚组,切皮前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继之以微泵输注,输注速度为3.0mg·kg-1·h-1。分别调节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的输注速度和输注量,使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约为3分。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术前和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血浆中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血浆TNF-α、IL-6、IL-8浓度升高的幅度,丙泊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浓度升高的幅度,丙泊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咪唑安定组(P<0.05),咪唑安定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丙泊酚镇静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而有效缓解手术创伤和麻醉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罗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血浆泌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注射 0 2 %罗比卡因对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6 0例健康足月产妇 ,择期在联合椎管内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 :镇痛组行硬膜外镇痛 ,注入 0 2 %罗比卡因 (5ml/h)持续 4 8h镇痛 ;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泌乳素 (PRL) ,视觉模拟评分 (VAS)估计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术后PR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 ,镇痛组PRL高于对照组 ,2 4h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 8h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镇痛组初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 (P<0 0 5 ) ,婴儿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P <0 0 5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无恶心呕吐、头痛、肢体麻木发生。结论 剖宫产术后罗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能促进PRL分泌 ,初乳时间提早 ,增加婴儿体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0.1%罗比卡因与0.1%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高龄病人前列腺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Ⅱ~Ⅲ级,年龄80~91岁,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摘除(TURP)的病人,随机均分为0.1%罗比卡因组(A组)和0.1%布比卡因组(B组)。于手术结束前经硬膜外导管2ml/h分别持续注入0.1%罗比卡因和0.1%布比卡因,同时辅助2μg/ml芬太尼,测定术后4、8、12、24hVAS,镇静评分,记录BP、HR、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相当,BP、HR、SpO2等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均无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结论0.1%罗比卡因与0.1%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高龄病人TURP术后镇痛效果相似,对呼吸循环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5.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在剖宫产病人中已广泛应用 ,但关于PCEA对子宫收缩是否有影响始终存在疑议和争议。本文在观察PCEA临床效果的基础上 ,以阴道出血量和宫底高度变化为判断指标 ,对比研究了PCEA与常规术后镇痛两组方法对子宫收缩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年龄 2 0~ 35岁 ,ASAⅠ~Ⅱ级 ,术前无凝血机制障碍的剖宫产手术10 0例 ,均采用联合麻醉 ,随机分为两组 :Ⅰ :对照组 (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病房常规以哌替啶止痛 ) ,Ⅱ :PCEA组 (使用BAXTERAP Ⅱ电子泵及该公司的PCA一次性套材 )。术后由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观察低浓度罗比卡因与芬太尼复合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低浓度布比卡因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妇科手术后多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本研究通过比较子宫切除术病人不同的硬膜外穿刺间隙、不同的镇痛泵输注速率对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程度、舒适度、运动神经阻滞、镇痛平面、血压及心率的影响,以寻求合适的穿刺方式和输注速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罗比卡因伍用吗啡术后PCEA对病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比卡因(Rop)伍用吗啡(Mor)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病人随机分成R1、R2和R0组(n=15),镇痛药分别为0.1%Rop、0.2%Rop和0.9%氯化钠配伍0.01%Mor,行术后PCEA。双盲观察比较各组通气功能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与术前相比,三组病人通气功能均有所下降,表现为VT降低,RR加快。其程度R0组≥R1组>R2组,而MV则无明显变化。PCEA期间R2组通气功能稳定。PCA泵启动后与启动前相比,R0组、R1组能气功能仍有明显下降,R0组变化更为明显。各组PETCO2、SpO2、F1-EO2等指标数值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R2组镇痛效果优于R1组R0组。三组病人VT、RR与VAS分值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0(P<0.05)。结论 0.2%Rop伍用低浓度Mor行PCEA镇痛效果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能气功能。  相似文献   

9.
子宫切除术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PCIA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的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经常使用阿片类药物,术后用之镇痛确切有效,但其副作用和所用量呈正相关,手术期间使用艾司洛尔在减少术中阿片类、吸入麻醉药用量的同时,并不减轻麻醉深度,且能减少术后静脉吗啡镇痛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术期间使用艾司洛尔对麻醉及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丁丙诺啡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154例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B组,n=77)和吗啡组(M组.n=77),接受PCA治疗。B组使用丁丙诺啡(0.03mg/次,总量1.2 mg/24 h),M组使用吗啡(1mg/次,总量40mg/24h)。结果 丁丙诺啡组与吗啡组24h总的疼痛缓解程度(TOTPAR)分别为20.0(10.4)和19.0(10.0)(P>0.05),两组病人24h总的疼痛差值(SPID)分别为41.0(29.2)和42.3(18.7)(P>0.05)。B组恶心(41%和28%,P<0.05)及呕吐(29%和17%,P<0.05)的发生率均高于M组。结论 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应与吗啡相同,但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吗啡。  相似文献   

12.
Indomethacin as an analgesic after hysterectom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influence of indomethacin on the need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cs was investigated in a double-blind study of 41 patients scheduled for abdominal hysterectomy. 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evalua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with either indomethacin, 0.8 mg/kg i.v. preoperatively, followed by 100 mg rectally 8-hourly for 3 days (Group I), or placebo (Group P), in both cases supplemented with nicomorphine as needed. Thiopentone was used for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followed by nitrous oxide, enflurane, suxamethonium, and pancuronium. The average nicomorphine requirement during the study was 14.0 mg/24 h lower in Group I than in Group P. The pain score values were slightly lower in Group I when resting, but similar on movemen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found in Group I. Beginning the indomethacin treatment with a preoperative i.v. bolus seems to offer few advantages compared to a purely postoperative regime and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输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小剂量瑞芬太尼组(S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组(L组)。麻醉诱导后S组、L组分别以0.1、0.3μg·kg~(-1)·min~(-1)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异丙酚。2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均静脉注射吗啡0.15 mg/kg。术后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2h后送回病房。如果VAS评分大于3分,静脉注射吗啡2 mg。当VAS评分≤3分后,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病人VAS评分大于3分时间(从麻醉停药至术后第1次VAS评分超过3分的时间)、第1次大于3分的VAS评分、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3分时间、PACU中静脉吗啡用量、术后2 h内吗啡总用量。术后24 h内每隔4小时记录一次吗啡用量和VAS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L组术中异丙酚用量较少,VAS评分大于3分时间、术后第1次大于3分的VAS评分、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在3分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3分时间延长,静脉吗啡用量和术后2 h内吗啡总用量增加。术后16~24 h PCIA吗啡用量较高(P<0.05)。结论术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使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吗啡来缓解疼痛,静脉注射吗啡后疼痛缓解所需的时间更长,并且术后16~24 h PCIA吗啡用量更大,这可能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及延迟的痛觉过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44例腹式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22):对照组应用0.75%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应用0.2%盐酸罗哌卡因作PCEA;试验组应用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应用0.237%甲磺酸罗哌卡因作PCE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人静卧时与咳嗽时的疼痛程度,以修正的Bromage评分法评价病人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镇痛质量、PCEA 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镇痛质量、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除PCEA开始-4 h外,试验组病人其余时间段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0.237%甲磺酸罗哌卡因可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PCEA,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与0.2%盐酸罗哌卡因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血浆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IL-2的影响,评价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促炎和抗炎效应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30例选择性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15例,两组均以安氟醚和硬膜外阻滞联合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术中未给予任何镇静药物;曲马多组在切皮前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继以微泵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输注速度为0·5mg·kg-1·h-1。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浆中IL-6和IL-10的浓度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曲马多组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则在术后2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患者血浆中IL-2的浓度在术后6h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并在术后6h和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IL-2的浓度在术后保持低水平,至24h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输注曲马多对全子宫切除手术后IL-6/IL-10的细胞因子反应具有显著影响,并可引起IL-2生成增加,因此曲马多可有效减轻全子宫切除手术引起的免疫应答失调和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子宫切除术后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靶控镇痛(PCA-T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经腹子宫切除术病人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20-59岁,体重45-75 kg术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随机分为3组(n=20),I组VAS评分=0时进行PCA-TCI,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08 μg/L;Ⅱ组VAS评分≥2分时进行PCA-TCI,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08μg/L;Ⅲ组VAS评分≥2分时进行PCA-TCI,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1 μg/L;PCA锁定时间为6 min.于PCA-TCI启动前即刻(T0)和启动后1 h(T1)、2 h(T2)、4 h(T3)、8 h(T4)、16 h(T5)和24 h(T6)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VAS评分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于T1~6时记录总按压次数(D1)和有效按压次数(D2).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各时点HR、MAP、RR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BIS均大于85,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I组T1~6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T1~6时VAS评分降低(P<0.05).与l组比较,Ⅱ组T0~2时和Ⅲ组T0.1时VAS评分升高,Ⅱ组术后0~2 h时和Ⅲ组术后0~1 h时D1和D2升高,Ⅱ组和Ⅲ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升高(P<0.05).各组病人术后均未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镇静过度等的发生.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舒芬太尼PCA-TCI是安全、有效的,在术后疼痛尚未出现时进行PCA-TCI,且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08μg/L的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妇科腔镜术后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酮咯酸镇痛组(K组)、氟比洛芬酯镇痛组(F组)、氯诺昔康镇痛组(L组)和对照组(C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给予酮咯酸30 mg、氟比洛芬酯50 mg、氯诺昔康16 mg.评估术后4、8、12、24 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舒适度(BCS评级),于术前、术毕、术后12、24 h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术后8、12-h F、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K、C组(P<0.05),BCS明显高于K、C组(P<0.05).术毕、术后12 h F、L组IL-6明显低于K、C组(P<0.05);术后12 h F、L组IL-10明显高于K、C组(P<0.05).结论 三种NSAIDs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氯诺昔康组在镇痛效果、平衡细胞因子方面的个体差异最小,有利于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注射曲马多和康尼克通合剂用于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硬膜外注射曲马多和康尼克通合剂用于术后镇痛。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曲马多组、康尼克通组和曲马多与康尼克通合用组。采用双盲法观察镇痛时间、疼痛缓解率及有关并发症。结果表明,曲马多和康尼克通联合应用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表现为镇痛时间明显延长,疼痛缓解率显著提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下降明显。证明曲马多和康尼克通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4例,其中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1~6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顶端脱垂、膀胱及直肠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小,结合阴道操作或者采取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