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囊泡损伤肾组织,引起肾功能改变,最终导致肾衰竭。除透析和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衰竭,尚无有效疗法延缓多囊肾病程进展。抑制囊泡液体分泌,抗囊泡上皮细胞生长和减轻继发病变是治疗该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公认尿毒症患者的最佳替代治疗是肾移植,在器官来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方法.我院自开展肾移植以来收治1例亲属肾移植术中移植肾再灌注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我国ESRD患者数量较大,总数约为22余万。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透析是以纠正患者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接受透析的ESRD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预后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300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有关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讨论诊断与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的血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rage kidney disease,ERSD)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一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1年~2005年,进入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的病人数逐年递增,在澳大利亚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中,42%合并有糖尿病;而在新西兰,这个数字更是高达46%.在中国,糖尿病肾病所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比例也是逐年上升.在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中指出,在血透、腹透的病人中糖尿病肾病的比例分别是13.5%及12%,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第2位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前公认尿毒症患者的最佳替代治疗是肾移植,在器官来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方法。我院自开展肾移植以来收治1例亲属肾移植术中移植肾再灌注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目前,尿毒症患者对供肾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但供肾严重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增加供肾来源。迫于这种形势,很多肾移植中心开始尝试小儿供肾移植。婴幼儿供肾移植的特殊性要求在围手术期对受者血压的控制和免疫药物的应用更加严格,现通过1例婴幼儿供肾移植案例的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其药物治疗中的作用。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7.
吴恋 《江西医药》2008,43(7):752-754
肾移植是当前终末期肾病最佳的肾替代疗法,进行肾移植前详细评估病人的身体营养状况非常重要。由于病人等待肾移植之前都要进行维持性透析,因此肾科医护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护理人员应该在临床工作中积极鼓励和帮助病人在肾移植前达到良好的身体状态。当前国内肾移植临床护理中很少深入涉及营养护理.本文就肾移植病人的护理实践指导的进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为解决肾源短缺,我院于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成功完成了9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雷帕霉素及其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逐年增加,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CsA广泛使用以来,肾移植患者1年人、肾存活率均有很大的提高,分别达到90%以上。但是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远期人肾存活率并未象近期效果那样显著,研究显示CsA具有抑制免疫的效果的同时,可以产生肾脏毒性作用,同时由于CsA可以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等均可引起慢性移植肾肾病,导致移植肾慢性失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肾移植的特点,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肾脏移植,术后严格监测血糖、血肌酐水平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和免疫抑制剂用量,结合随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6.8%,感染发生率48.2%,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4.9%;1年、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2.2%/89%和85%/81%。结论:肾移植是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和感染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两种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川鄂  何小华 《中国药师》2011,14(12):1791-1792
目的:观察两种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按透析方法分为血液透析治疗组和腹膜透析治疗组,每组各30例,用肾病透析患者生命质量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认知能力工作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交质量、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血液透析多于腹膜透析(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受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障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种异体肾移植肾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的有效手段,但肾移植受者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治疗的顺应性[1].我们对郑州市某医院自1987年至2006年收治的823例肾移植受者进行了心理状态分析,并针对性地并提出心理障碍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肾脏移植已经成为挽救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供肾来源极度短缺严重影响了肾移植的大规模临床应用。采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可扩大供肾来源,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减少等待肾脏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现对我中心作为DCD试点以来,DCD器官切取及肾移植的于术护理配合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PD)作为一种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大量证据表明腹透应作为终末期肾病的首选透析方式.本文对我科PD档案管理中的53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个体化透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终末期肾病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实行个体化透析方案,有效地清除了体内毒素,钙磷代谢紊乱、心力衰竭、贫血等尿毒症相关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多,危险性大,应做好转为与腹膜透析并存等情况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透析中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及加强患者的安抚教育,加强饮食指导和管理,是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和延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终末期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来替代失去功能的原位肾。而与透析相比,肾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但感染、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排斥反应、肿瘤等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其中,感染是肾移植术后主要死亡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1]):肾移植术后1年内细菌感染的发病率超过80%,尤其是肾移植围术期的细菌感染是影响移植肾功能和危及受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我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的病原菌分布和感染发生的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高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为解决肾源短缺,我院于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成功完成了9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指由糖尿病特发性全身微血管病变引起的以肾小球硬化为特征的一种肾脏疾病,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占透析的肾移植病人的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复习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寻找针对性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且并发脑出血症状的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常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接受透析之前,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血压和血肌酐等指标水平都大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在透析时间、透析质量方面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因此需要提升透析质量、积极控制血压来防止脑出血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医护人员主要采用血液净化和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病,其中腹膜透析则被广泛应用。腹膜透析是将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进行透析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但是,腹膜透析会引发患者消化道功能异常,50%以上的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胃排空延缓的问题。同时消化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食欲和情绪,致使患者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2])。耳穴贴压护理无痛苦、无创口、手段简单、无不良反应,但是耳穴贴压调节腹膜透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尚未有明晰结果,所以本研究探讨耳穴贴压对腹膜透析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以便更好地对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