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13个头颈肿瘤病人在颈部手术前,行PET/CT和增强CT检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PET/CT与增强CT的发现以左、右颈侧为记录单位进行比较。结果:在21个颈侧清扫(8个双侧,5个单侧)中,共清扫出440个淋巴结,其中的45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分布在14个颈侧。PET/CT检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100%和90%,增强CT分别为79%、86%和81%,PET/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增强CT(P<0.05)。结论:PET/CT在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优于增强CT。本文结果为PET/CT在临床和放射影像诊断为颈部淋巴结阴性病人中发现转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孔令言 《癌症》1994,13(1):84-84
颈淋巴结恶性肿瘤221例分析孔令言韶关粤北人民医院肿瘤科(512026)本文报告颈淋巴结的恶性肿瘤221例,对其病理分类,发生部位和原发瘤诊断作了分析提示了广东北部地区颈淋巴结恶性肿瘤多为鼻咽转移癌,占57.5%;其次是恶性淋巴瘤,占16.7%。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行功能性颈清扫PTC的术前CT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绝大多数淋巴结转移灶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6.8%),并且小的转移淋巴结CT不能发现而出现5例假阴性。47例患者CT检查灵敏度为86.5%(32/37),特异度90.0%(9/10)。[结论]对PTC初次手术应包括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初治时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阴性(cN0),但术前CT提示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支持行颈侧区淋巴结的选择性清扫。  相似文献   

4.
头颈肿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及临床根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GH  Chen FJ  Zheng ZY  Li H  Song M  Wei MW  Xue GP  Guo ZM  Zhang Q  Yang AK  Cheng WK 《癌症》2002,21(6):654-657
背景与目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自1967年Bocca提出后,在头颈外科临床中已被推广应用,但对其临床应用适应证及其临床根治效果,国内外头颈外科专家特有不同观点,本研究旨在探索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适应证和临床根治效果。方法:对152例次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例,利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及随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52例次功能性颈清扫术,舌鳞癌20例次,喉鳞癌23例次,甲状腺乳头状癌96例次,滤泡状腺癌9例次,髓样癌4例次,舌,喉鳞癌N0,N1,N2病例术后5年复发率分别为12.5%,14.3%,40.0%和20%,16.7%,50.0%,甲状腺乳头状腺癌N1a,N1b病例术后5年复发率分别为:6.5%,7.1%。结论: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较早期及低度恶性的头颈肿瘤手术治疗,且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头颈恶性肿瘤病人的颈淋巴结分期,仍然是所有头颈外科医生主要关心的问题,已报道的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在0%~77%(平均20%~40%)。本研究对临床触诊颈淋巴结阴性并行颈淋巴结清除术的病人,术前进行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以评价该技术在发现颈淋巴结隐性转移中的效用。对107例未经治疗的触诊颈淋巴结阴性的头颈鳞癌行超声检查,该107例病人共接受132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联系病理学变化,分析乳腺癌的CT表现和特征,评价CT扫描在乳癌及内乳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CT检查36例乳癌病人,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5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髓样癌5例,单纯癌8例,硬癌2例,腺癌4例,Paget氏病1例。结果 (1)乳腺癌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肿块,成簇排列细小钙化点,边缘毛刺,皮肤增厚和周围脂肪间隙变形等。(2)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检出直径<1cm的癌灶。(3)大多数乳癌血供丰富,增强扫描癌灶 有显著强化,增强前后CT值之差(△CT)>50HU。(4)CT增强后肿瘤供血血管的显示(占38.9%)对乳癌诊断有帮助价值。(5)CT有助于乳腺癌内乳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论 CT扫描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定性诊断以及评价内乳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都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 :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 4 9例 ,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 3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10例 ,腺癌 4例 ,未分化癌 16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3例 ) ;误诊为淋巴结核 13例 (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 3例 ,腺癌 2例 ,未分化癌 7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误诊为霍奇金病 3例 ,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 2例 ,类型未定转移癌 1例 )。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 ,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体征与鼻咽、颅底CT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1993年12月至199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鼻咽癌之临床表现及鼻咽、颅底CT扫描。结果: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率为87.3%(96/110),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7.3%。原发灶位于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52.9%(18/34),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35.4%(12/34);原发灶位于顶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8.4%(17/35),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0.0%(14/35)。鼻咽癌除了直接向各壁和周围邻近组织发展蔓延外,咽旁间隙受侵和颈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与颈淋巴结转移亦有关。本组资料还说明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的侧别对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和前后组颅神经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Liu B  Guan C  Ji WY  Pan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71-875
目的探讨喉癌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穿透包膜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对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4例喉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行经典或改良经典颈廓清术,对颈廓清标本采用透明淋巴结摘出连续切片法,摘出淋巴结,并进行病理检查。采用Kaplan-eier方法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84例喉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80例,其中穿透包膜26例,穿透包膜率为32.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癌是否穿透包膜与病理N分期和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有关。淋巴结转移癌穿透包膜者同侧颈部复发转移率(34.6%)、对侧颈部转移率(46.2%)均高于未穿透包膜者。淋巴结转移癌穿透包膜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9%和23.1%,其生存率低于未穿透包膜患者。结论淋巴结转移癌是否穿透包膜与病理N分期和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有关。淋巴结转移癌穿透包膜患者的对侧转移率高,应行双颈廓清术。淋巴结转移癌穿透包膜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理科应当检查转移淋巴结被膜是否穿破,并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0.
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无鼻咽癌状的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误诊原因。方法: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纤维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结果: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49例,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3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6例,类型未定转移癌3例);误诊为淋巴结核13例(细胞学诊断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7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误诊为霍奇金病3例,细胞学诊断未分化癌2例,类型未定转移癌1例)。纤维鼻咽阄活检病理均为鼻咽癌。结论:无鼻咽部症状的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2月~1999年2月收治的42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0/42),45.2%(19/42),33.3%(14/42.)。随诊中有14.3%(6/42.)的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发现了原发灶。结论影响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学类型,N分期,转移癌的部位,原发灶是否找到。对颈部转移性低分化癌、未分化癌或鳞癌应采用放射治疗,位于中上颈者应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转移性腺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颈转移癌应采用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锁骨上区转移癌应以化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咽镜和MRJ检查诊断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18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31例出现颈部肿块,占70.81%。颈部肿块位于单侧102例,占55.13%,双侧20例,占15.68%,电子鼻咽镜及MRI检查鼻咽灶分布和咽旁间隙受累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双侧咽旁间隙受累比单侧咽旁间隙受累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5。以颈部淋巴结的影像学分区为标准:Ⅰ-Ⅵ区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2.4%、95.42%、51.15%、11.45%、19.84%、0%和75.57%。结论鼻咽癌患者大多数会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灶分布与颈淋巴结转移率、大小及在颈部分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鼻咽镜检查及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在胃癌孤立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孤立淋巴结转移患者75例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中,68例淋巴结转移位于胃周(N1)。另有7例患者淋巴结跳跃转移至N2~N3站,CT对孤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T分期、N分期及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3-3%、78.7%和90%。[结论]并非每个前哨淋巴结都位于胃周原发病灶附近。CT在孤立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TNM分期上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咽癌腔外侵犯的情况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总结38例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平扫11例,平扫加增强27例,横断加冠状位扫描4例。层厚、层距各5mm。(结果)38例均有鼻咽腔变形、局部隆起、粘膜下增厚肿块、咽隐窝挤压、消失等变化。参照黎福祥的咽旁间隙划区方法,94.7%有不同程度咽旁间隙侵犯。咽旁间隙后区受侵者,颈淋巴结转移63.3%(19/30)。口咽受侵者,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00%(10/10)。受侵部位大于3个者,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6.6%(13/15)。(结论)CT扫描对鼻咽癌诊断及明确侵及部位具有重要价值。合理扫描可增加肿瘤侵及范围的检出率。咽旁后间隙受侵、口咽受侵及部位多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这对放疗设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头颈癌患者颈淋巴的评估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颈癌患者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正确评估和处理转移淋巴结,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重要环节。本文概述了头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比较了CT,MRI、超声及超声导引针吸活检与常规触诊检查的临床价值,就预防性和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以及放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很高,是影响临床分期、放射治疗设计及预后的重要因素。CT由于其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已成为诊断鼻咽癌、确定鼻咽癌T分期的主要手段。但目前颈淋巴结转移分期,仍沿用一贯制的触诊法,存在较明显的不足之处。临床常因N分期的偏差致颈淋巴结复发和远处转移,最终导致治疗失败。CT全颈扫描能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对318例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患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共清除淋巴结1534组,其中转移淋巴结290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为58.5%(186/318),其中N1转移率为27.0%(86/318),N2转移率为31.4%(100/318)。距肺根部最近的11、10、7、4区淋巴结转移频度最高。发生跳跃式N2转移46例,占14.5%,其中上叶肺癌仅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术前胸部CT扫描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术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48.2%;CT扫描淋巴结阴性者中,术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22.1%。结论上叶肺癌应常规清扫肺门、隆凸下及上纵隔淋巴结,如果无隆凸下淋巴结转移可不清扫8、9区;下叶及右中叶肺癌,无论有无肺门或隆凸下淋巴结转移,均应广泛清扫上、下纵隔淋巴结。术前胸部CT的结果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鼻咽癌原发灶部位,体征与鼻咽、颅底CT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1993年12月1995年10月院收的110例例鼻咽癌之临床表现及鼻咽,颅底CT扫描。结果:茎突内侧软组织受侵率为87.3%,颈淋巴转移率为77.3%。原发灶位于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变为52.9%,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35.4%;原发灶位于顶侧壁单侧颈淋巴结转移为48.4%,双侧颈淋  相似文献   

19.
颈部恶性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面罩适形技术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侵及颈动脉的晚期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挽救手术;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头颈部及食管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放射性粒子^125Ⅰ立体种植治疗头颈部转移瘤(附3例);原发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癌42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0.
300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针吸细胞学诊断水平,本文对300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细胞学诊断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吸细胞学一次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268例(89.33%),疑癌20例(6.66%),与病理符合率二者综合为95.99%,假阴性12例,无假阳性。作者认为对颈部肿块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对鼻咽癌,尤其是原发灶隐匿的鼻咽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本文还对如何提高诊断准确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