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MHVR的老年患者210例进行前瞻性随访.调查时间为患者出院后6个月后,采用面对面问卷填写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华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抗凝认知、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生出血50例(27.78%),栓塞6例(3.34%),抗凝认知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是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抗凝知识的指导,同时强调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降低华法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关系。方法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323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使用华法令抗凝,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记录年龄、性别、华法令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患者术后抗凝达到稳定状态后,总体INR值为1.5~2.5,术后413例无不良事件的发生,10例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3例,抗凝有关出血7例。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根据INR给予个体化剂量华法令,控制INR值在1.5~2.5可以达到相对安全的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4.
165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凝血酶原时间(PT)维持在正常值的1~1.5倍,并定期复查PT.结果术后4个月~9年8个月内死亡6例(3例颅内出血,2例心脏骤停,1例肺癌),出现月经增多、经期延长20例,牙龈出血11例,皮下出血点6例,皮下淤斑4例,咳血1例,其余均正常.提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定期检测PT指导华法林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正>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关键的后续治疗,口服香豆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凝方法,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的"金标准",其主要代表药物是华法林。然而口服华法林抗凝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标准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资料完整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153例,年龄60~73(64.3±5.1)岁。根据其手术方式分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10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组164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组91例。再根据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一步分为低水平组(INR1.6)19例、目标组(1.6≤INR≤2.5)299例、高水平组(INR2.5)38例。连续随访,记录其INR、血栓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血栓5例(1.4%),出血49例(13.8%),目标INR 1.6~2.5。AVR组、MVR组和DVR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水平组、目标组和高水平组患者术后出血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1.6~2.5,抗凝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家庭护理干预达到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按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单号和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干预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规律服药、定期复查、自护技巧、预防并发症以及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生存质量等方面明显提高和改善(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对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并发症,促进康复,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脏瓣膜置换机械瓣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目前常用方法是口服华法林,所需华法林剂量个体差异较大,术后早期剂量较难掌握,为寻找口服华法林抗凝的剂量规律,分析103例患抗凝表及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访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顺利出院病人190例,60%以上抗凝不足,出现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对症者15例(8.06%),死亡6例(3.23%)。对出现严重抗凝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首次接受MHVR的老年患者128例,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死亡4例,牙龈出血9例,鼻出血5例,皮下淤斑4例,月经过多4例,咯血1例,血栓栓塞4例。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15/108),术后3、6个月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9/108)、5.56%(6/108)。术后1月、3月、6个月再次入院率为8.3%(10/108)、4.6%(5/108)、2.8%(3/108)。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控制在1.52.0对老年MHVR患者安全、有效。针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抗凝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次入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程管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208例为观察组,在抗凝治疗中采用多学科协作"一站式"抗凝门诊联合信息化随访平台的"全程管理模式",进行覆盖"门诊+社区"的抗凝管理.另选择同期在普通门诊进行随访的20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随访期间采用修订后...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2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216例风湿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BVR)58例,三尖瓣成形术71例,左心耳结扎术24例,左房折叠术10例,左房血栓清除术25例。结果209例(96.8%)恢复出院,早期死亡7例(3.2%),死囚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左室后壁及主动脉后壁破裂出血各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脑栓塞1例。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心肌保护、提高和改进手术技术、术后有效的监护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方法及效果,我们对1997年5月至2004年6月定期入院复诊的153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2232例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组(166例,时间延长定义为ICU时间≥3d)和ICU时间未延长组(2066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患者55项因素的结果显示,其中23项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史,血培养阳性,术前左房直径≥5.0cm、左室舒张末内径≥7.0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最后一次血肌酐≥135μmol/L,二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h,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h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Wald=4.63~133.86,P<0.05或<0.01].结论: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缩短ICU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其治疗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以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患者心功能[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抗凝药物剂量不足有导致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抗凝药物过量有导致出血的危险[3]。如何在抗凝预防血栓的治疗中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6.
机械瓣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的给药方法、影响因素和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方法从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对113例因瓣膜疾病行人工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术后按计划采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出院后复查随访由专人负责按照设计时间做INR值的测定。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瓣膜相关病态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手术后住院期间无死亡,出院死亡4例,占3.54%,脑出血1例,占0.09%,泌尿系出血1例,占0.09%。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病态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关,与患者当时的肝功能有关系。手术后前4天给等剂量华法林,大多患者INR呈持续上升,应根据病情及国人的生理特点给个体化药量。我们推荐INR值在1.8~2.6之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华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标准。方法:以瓣膜术后的总体抗凝标准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单瓣置换的抗凝标准为研究对象,检索相关文献,对入选文献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将总体抗凝标准分为A、B两组:A组的平均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B组平均目标INR2.0。结果:2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包括5609例患者。A组血栓栓塞率较B组高(RR=4.3,P0.01),但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1,P0.01;RR=0.67,P0.01)。在抗凝目标INR≤2.0的亚组分析中,主动脉瓣置换组经抗凝治疗后血栓栓塞率较二尖瓣置换组更低(RR=0.40,P0.01),而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1.08,P0.05;RR=0.86,P0.05)。结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华人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以达到INR≤2.0较为有利,建议将抗凝标准控制在INR1.5~2.0。主动脉瓣单瓣置换术后理想的INR范围在1.5~1.8,二尖瓣单瓣置换术后INR在1.8~2.0为宜。  相似文献   

18.
黄芪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试验组在转机前于预充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20 ml.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多时点采血检测心肌酶CK-MB、cTnI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术后各时点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的用量及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观察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心肌电生理指标;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开放后6 h、12 h血清心肌酶CK-MB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91.6±20.4)U/L和(52.7±17.3)U/L,(148.7±24.2)U/L和(94.3±16.3)U/L;开放后6 h、12 h血清cTnI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4.973±1.431)ng/ml和(2.622±1.024)ng/ml,(5.054±1.419)ng/ml和(1.908±0.984)ng/ml,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或P<0.01).试验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黄芪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标准并分别确定主动脉瓣置换(AVR)、二尖瓣置换(MVR)、双瓣置换(DVR)的抗凝强度标准。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658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随访,分析随访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INR)与口服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总结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抗凝强度范围,即最佳抗凝强度标准。结果 完成随访1508例,随访率91.0%,随访(0.08~5.08)年,平均随访(3.8±1.3)年,随访总人年数为5731.9。随访INR 2.13±0.56,口服华法林剂量(3.09±0.85)mg,发生血栓栓塞66例(1.17%人年),抗凝有关的出血115例(2.02%人年),总事件发生率为3.24%人年,其中INR于1.3-2.3(AVR:1.3~1.8;MVR及DVR:1.8~2.3)范围内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最低(P<0.001)。结论 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的抗凝强度控制在INR1.3~2.3范围(AVR:1.3~1.8;MVR、DVR:1.8~2.3),可以减少口服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各种类型的人造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也是其严重的并发症,故需长期抗凝。该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发展及现状,以及抗凝相关问题的处理。对于心脏机械瓣膜术后患者的抗凝强度以及方法,国内外也仍有争议,今后机械瓣膜抗凝强度的研究仍将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