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线粒体DNA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方法,设计4对引物,扩增出含11778、14484、3460三个已知原发突变位点和3394、4136、4160、4216、11696、14459、14482、14498八个已知继发突变位点的4对mtDNA片段,对3个LHON家系30位母系成员的血样进行检测。32份无视力障碍的正常人血样作对照。参照mtDNA序列为剑桥标准mtDNA序列。结果:30位母系成员均含11778位点突变,其中1人合许4164位点突变(A→G)与剑桥标准mtDNA序列对比,30位LHON母系成员和32位正常对照均含有11719位点突变。结论:11778是LHON患者常见的突变位点,4164位点突变可能是新的继发突变或正常人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11719位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人存在的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 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个家系31例样本中全部存在mtDNA 11778位G→A突变,说明LHON患者均存在mtDNA 11778位点突变。平均外显率48.4%,男性外显率(11/15)高于女性(4/16)。男性外显率有逐代降低,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增加呈现遗传早发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TyrA5834G突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相关性。方法:对2个携带tRNATyrA5834G突变的LHON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对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相关检查、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种系发生学分析及单体型分析。结果:先证者的临床症状及眼科相关检查均符合典型LHON表现,家系其他成员无异常。2个家系均未携带ND1 G3460A和ND4 G11778A及ND6 T14484C这3个原发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异位点均属于东亚单体型M7b。2个先证者均携带具有高度保守性的A5834G和T12811C突变位点,其中A5834G在17个物种中的保守系数为87.5%。结论:线粒体tRNATyrA5834G突变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同时低外显率提示其他因素,如核修饰基因、环境等可能影响这2个家系的表型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个5代遗传的具有独特表型的Leh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方法对LHON的常见致病突变位点(3460、11778、14484、14459等)、线粒体遗传病Leigh病常见突变位点8893和线粒体脑肌病伴Leigh病表型的常见突变位点1351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分析。结果SSCP和测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家系是新的LHON突变亚型。为明确该家系的诊断,需要进行线粒体DNA的全长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个携带m.3571C>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3个LHON家系中66名成员和116例正常对照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相关区域进行PCR扩增突变、纯化及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线粒体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家系所有受试者和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m.3460G>A、m.11778G>A和m.14484T>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而3个先证者及其母系成员均携带m.3497C>T和m.3571C >T突变位点,非母系成员和116例正常对照均不携带m.3497C>T和m.3571C>T突变位点.m.3497C>T是已知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结论 m.3497C>T和m.3571C>T突变可能协同增加LHON的发生,考虑为LHON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6.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早发现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遗传早发现象及其与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调查5个LHON家系,采用DNA测序方法对其中3个家系的31位母系成员和40例健康人的原发突变位点11778和继发突变位点13730、13708、15257进行检测.结果:5个被调查的家系中4个存在遗传早发现象,31位母系成员均存在11778位点,无继发位点突变;40例正常人4个位点均无突变.所有受试者中新发现11719和15326位点的突变.结论:LHON存在遗传早发现象,但与各突变位点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4484位点突变的频谱及其遗传特征。方法:针对57例疑似LHON 14484位点突变的患者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并联合DNA测序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选取20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57例LHON疑似14484位点突变者中,确诊9例为14484位点突变,占15.8%。其中2例单纯性14484位点突变,占22.2%;3例14484位点联合14502位点突变,占33.3%;3例14484位点联合14470位点突变,占33.3%;1例14484位点联合14569位点突变,占11.1%。对照组正常健康成人测序结果均为正常序列。结论:中国人线粒体LHON14484原发性位点突变中,存在与其他继发性位点联合致病的倾向,其中以14484+14502和14484+14470这两个突变位点为主。  相似文献   

8.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 thy,LHON)1858年由VonGraefe等首先报告,Leber于1871年确定该病的遗传性。1988年,Wallace等首次发现LHON存在线粒体DNA(mitochon drialDNA,mtDNA)的病理性突变,他们发现在许多LHON家族成员均有mtDNA11778位点的点突变[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方法:采集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酶切和直接测序反应寻找碱基改变位点。结果:患者mtDNA序列存在G11778A突变,发现4个多态性位点,其中G14476A为未报道的多态位点,该位点未引起编码蛋白质的改变,属无义突变。该多态位点在100例正常人中所占比例为3%。结论:该家系以G11778A为致病突变,G14476A为新的线粒体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1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相关的3种原发性线粒体突变11778G>A、14484T>C和3460G>A的无创检测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3例(WZ1481、WZ1478、WZ1435)基因检测确定为m.11778G>A、m.14484T>C和m.3460G>A突变的LHON患者。采集3例LHON患者和2例野生型健康对照的静脉血样及口腔黏膜细胞样本,然后分别用手工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全基因组DNA,分析比较2种样本、2种方法提取的DNA的纯度及浓度有无差别。最后以携带m.11778G>A、m.14484T>C和m.3460G>A突变的LHON患者和野生型的口腔黏膜细胞和外周血提取的全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分别包含以上3种突变的DNA片段,然后进行焦磷酸测序、斑点杂交和Southern blot分析PCR产物。结果:口腔黏膜细胞和血液提取的DNA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提取的口腔黏膜细胞DNA纯度低于试剂盒法提取的口腔黏膜细胞和血液DNA的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细胞提取的DNA产量与血液相似。DNA测序结果显示血液样本和口腔黏膜细胞样本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照组均检测不到突变,而突变组可以检测到相应的突变。斑点杂交和Southern blot的结果也一致,对照组均为阳性而突变组均为阴性。结论:口腔黏膜细胞DNA可用于筛查和鉴定LHON的3个主要线粒体突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方便、无创的方法来检测LHON相关的m.11778G>A、m.14484T>C和m.3460G>A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Phe593T>C对 MT ND614484T>C相关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收集的742例汉族LHON患者和376例对照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 中4个LHON家系进行临床、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评估。结果:4个LHON家系(WZ133、WZ1224、WZ1225和 WZ1260)的外显率分别为42.9%、12.5%、12.5%和5.6%,发病年龄9~2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6岁。线粒体 全基因组分析显示WZ133携带m.14484T>C和m.593T>C突变,而其他3个家系仅携带m.593T>C突变。线粒 体t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m.593T>C突变的tRNAPhe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且自由能增加,使得tRNAPhe结构 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结论:tRNAPhe593T>C可能对m.14484T>C相关LHOH的表型表 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分析线粒体DNA突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Lewis肺癌等肿瘤细胞株mtDNA的D-loop,ND3 and tRNAMet Glu Ile基因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mtDNA编码区的tRNAMet glu Ile及ND1基因核酸片段经HaeⅢ等16种内切酶消化后,这些肿瘤细胞株表现出完全相同的酶切图谱.而D-loop片段,小鼠肿瘤Hca-F出现了与对照小鼠不同的酶切方式;用PCR-SSCP分析方法对这些肿瘤细胞株mtDNA的D-loop的5'及3'端作进一步分析,在研究的6个肿瘤中,有4个在mtDNA非编码区上存在着突变.结论mtDNA突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的关系,并且建立相应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调查并收集2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6个散发病例及25例正常个体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tDNA目的片段,分别用BsmAⅠ、ApaⅠ及XbaⅠ限制性内切酶检测1555^G、3243^G、7445^G和del961Cn点突变,对相关的扩增片段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酶切检测,两家系中全部12例的耳聋患者均为1555^G点突变阳性。家系中的其他成员、6例散发病例及25例正常人均为阴性,调查的所有个体(包括患者)3243^G、7445^G和del961Cn点突变均为阴性。mtDNA测序:酶切显示,1555G突变阳性病例均发现(nt)1555A→G转换,3243^G、7445^G及del961Cn点突变阴性。结论:1555^G点突变呈母系遗传;1555^G点突变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在散发型病例中发生率较低:提示1555^G点突变是该类耳聋分子诊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线粒体DNA(mtDNA)7445、5178位点突变与河南汉族精神分裂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5例正常人进行mtDNA 7445和5178位点突变检测。结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发现mtDNA 5178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查线粒体基因(mtDNA)COI 7445点突变在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人群中的发病率,以探讨该突变在SNH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DNA测序等技术,对150例5~19岁单纯性SNHL患者进行mtDNA 的COI基因7445位点突变的检测。结果:150份样品均为7445G点突变阴性,但在1例无家族史、而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接触史的语前聋标本7444A位点发生突变。结论:mtDNA 7445G点突变在中国散发的耳聋人群中很少发生;7444A点突变也许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又一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仅有女性发病的11个携带m.11778G>A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家系中患者的表型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1 362例汉族LHON患者的MT-ND4基因进行了系统的筛查,再对携带MT-ND4 11778G>A突变的11个家系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线粒体单体型分析。结果:筛查发现11个携带m.11778G>A突变的LHON家系仅累及女性母系成员。此11个家系中患者LHON外显率较低,分别为16.7%、18.8%、15.0%、6.7%、6.7%、33.3%、20.0%、16.7%、7.7%、8.3%、25.0%,平均每个家系外显率为15.90%±0.08%。LHON患者的视力损伤程度由轻度到重度不等,发病年龄7~25(12.4±4.8)岁,属于LHON的高发年龄阶段。11位先证者的线粒体单体型分别为B5a、Z、N9、B4c1b、G2h、B5a、M7b、N9a10、C7b、M7b1、M10。结论:本研究中11个携带相同m.11778G>A突变的不同家系之间,及在相同线粒体遗传背景下的同一家系中不同母系成员间LHON外显率和发病年龄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m.11778G>A突变是LHON发病的分子基础,但突变本身并不足以造成LHON的表型表达,提示其他修饰因子(线粒体单体型、核修饰基因及环境因素)在LHO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及ND1基因3316、3394位点突变对精神分裂症(SZ)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检测、DNA测序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50例患者(SZ组)和292例对照组的外周血mtDNA进行3243、3316和3394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在SZ组中发现8例3316G/A突变,对照组中3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在SZ组中发现15例3394T/C突变,对照组中有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3243A/G突变。结论 mtDNA3394T/C突变可能与SZ发生有一定关系,mtDNA 3243A/G、3316G/A突变可能与SZ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者中T3394C突变者共 8例 (2 37%) ,正常对照组中只有 1例 (0 38%,P <0 0 1)。糖尿病突变患者中 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 ,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 /或出现并发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 ,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HED)家系ED1基因的突变检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引起先天缺牙的ED1基因突变。方法:对3个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核心家系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利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进行突变检测,进一步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突变。结果:3个家系中的每位患者均存在ED1基因外显子不同位点的单碱基错义突变,分别为C412G、A1201G和C1375T,其中前两个突变位点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的。结论:ED1基因的单碱基突变是引起此3个核心家系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全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群体中mtDNA 12SrRNA A1555G突变,以探讨该群体与线粒体突变的关系。方法:对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102名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提取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tDNA目的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该校102名学生中,全部为感音性耳聋,其中54例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7例(6.9%)存在线粒体基因A1555G位点突变。结论:该群体线粒体A1555G位点的突变率高于以往的报道,携带有该突变的个体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高度易感性,该基因突变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