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仝春冉 《工企医刊》2010,23(1):17-19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方法,减少慢性咳嗽的误诊误治。方法: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部X线、支气管激发试验、胃镜等检查,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关于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明确病因、并对病因分类、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6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57例诊断明确,诊断率87.7%,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27例,占41.5%;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19例,占29.2%;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9例,占13.9%;胃-食管返流性咳嗽(GERC)8例,占12.3%;不明病因8例,占12.3%。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返流性咳嗽(GERC)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87.7%),指南推荐程序有助于慢性咳嗽的诊断,其中询问病史及试验性治疗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我国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须加强对慢性咳嗽的关注,进行规范化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为提高小儿慢性咳嗽诊断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慢性咳嗽为主诉的9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前三位依次为上呼吸道炎症占22.9%,咳嗽变异性哮喘占17.7%,支原体感染占15.6%。结论小儿慢性咳嗽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其临床症状明显,以上呼吸道炎症、变异性哮喘等为主要病因,仔细询问病史和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45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5例小儿咳嗽的原因有呼吸道感染后咳嗽(26.67%),支气管异物(20.83%),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5.00%),咳嗽变异性哮喘(12.92%)。小于1岁婴儿慢性咳嗽以呼吸道炎症后咳嗽和误吸母乳为主(62.71%),1~3岁小儿以气管、支气管异物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为主(占70.09%),大于3岁儿童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为主(68.92%)。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根据年龄段不同而异,主要病因有呼吸道炎症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异物等,其病因较复杂,须根据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来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4.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慢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 参加AB Chang推荐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流程,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 61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占54.1%(33/61),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占24.6%(15/61),支原体感染,占8.2%(5/61),双病因,占8.2%(5/61),病因未明,占4.9%(3/61),经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有91.6%(15/61)的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支原体感染,针对病因治疗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儿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及诱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相关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12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跟踪,对其病因、症状进行相关分类,并进行对因治疗。结果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三大类,分别占30.8%、29.2%、20.8%,占总数的80.8%;其他病因占19.2%,分别为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先天性呼吸道疾病、气道异物、心因性咳嗽、胃食管反流等。结论对慢性咳嗽患儿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6.
蔡保联 《现代保健》2010,(35):76-77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患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了解并详细地分析病史、结合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后的反馈诊断等,对患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探讨。结果分析探讨找到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93例患儿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相关的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支原性感染等,找出并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月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264例,按年龄分成学龄前组(≤7岁)162例和学龄组(〉7岁)102例,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诱导痰、肺通气功能+气道高反应性、胸部X线片、鼻窦CT、24h食管pH值监测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慢性咳嗽病因依次为学龄前组:咳嗽变异型哮喘(CVA)78例次(48.1%),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41例次(25.3%),鼻炎/鼻窦炎(R/S)31例次(19.1%),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2例次(7.4%),不明原因12例(7.4%);确诊者150例(92.6%)中,单一病因138例(92.0%),二重病因12例(8.0%)。学龄组:CVA47例次(46.1%),R/S40例次(39.2%),EB29例次(28.4%),GERC12例次(11.8%),不明原因4例。确诊者98例(96.1%)中,单一病因76例(77.6%),二重病因14例(14.3%),三重病因8例(8.2%)。结论CVA、R/S、EB、GERC是浙江省绍兴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最主要的病因,与成年人慢性咳嗽病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诊断和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我国于2005年制定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146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结果14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31例,确诊率89.7%。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35例(24.0%),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7例(18.5%),咳嗽变异型哮喘21例(14.4%),变应性咳嗽13例(8.9%),感染后咳嗽11例(7.5%),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9例(6.2%),慢性支气管炎10例(6.8%),肺结核3例(2.1%),肺癌2例(1.4%),病因未明15例(10.2%)。131例确诊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120例(91.6%)咳嗽得到临床控制,11例(8.4%)咳嗽部分缓解。病因未明15例经对症治疗,咳嗽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流程适合老年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变应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慢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参考ABChang推荐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流程,并辅以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用此方法对门诊61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分析,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占54.1%(33/61),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占24.6%(15/61),支原体感染占8.2%(5/61),双病因8.2%(5/61),病因未明4.9%(3/61),经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有91.6%(56/61)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支原体感染,针对病因治疗是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提供的原则和思路,对15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特点。结果 15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2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0例,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PIC)29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3例,气道异物或畸形2例,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1例,CVA+UACS 11例,PIC+UACS 2例。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较为复杂,珠海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前3位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不同年龄组患儿病因有所不同;结合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卢玉容  蔡强  蔡苗  陈华刚 《现代保健》2014,(23):119-120
目的:了解引起宜宾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分析病因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设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调查表,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共166例慢性咳嗽儿童进行诊治,并完成3个月随访,进而统计病因构成比。结果:病因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76例(45.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CVA40例(24.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23例(13.9%),UACS 19例(11.4%),心因性咳嗽3例(1.8%),原因不明者5例(3.0%),不同病因在不同年龄间的分布是有显著差异的(P〈0.05)。结论:引起宜宾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前4位病因依次为CVA、CVA+UACS、PIC、UACS,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82例病例深入分析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其中32例上呼吸道反复感染与50例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共32例,分析病因,其中3例胃食管反流所致(9.37%)、9例慢性鼻窦炎所致(28.13%)、9例慢性扁桃体炎所致(28.13%)、1 1例病因不明(34.37%).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共50例,病因:1例胃食管反流(2.00%)、3例哮喘(6.00%)、4例支气管及肺先天异常(8.00%)、4例肺炎感染(8.00%)、7例纤毛不动综合征(14.00%)、9例气管异物(18.00%)、18例免疫缺陷病(36.00%)、4例病因不明(8.00%).结论 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免疫缺陷病是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其次为气管异物、纤毛不动综合征,临床应强化上述疾病防治工作,避免呼吸道反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绵阳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 8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将其分为3组,婴幼儿组(n=998,3个月-3岁),学龄前期组(n=416,3-6岁),学龄期及以后组(n=428,6-14岁).3组患儿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绵阳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均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再根据病史及查体的结果决定下一步辅助检查.首次检查得出初步诊断后,给予相关治疗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结果 1 842例患儿中,1 806例(98.05%)咳嗽具有明确的病因,3组患儿的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咳嗽病因以感染后咳嗽居首位(38.28%,382/998),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6.97%,369/998).而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及以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分别为62.26%(259/416),50.93%(218/428)],学龄前组感染后咳嗽居第2位(15.87%,66/416),学龄期及以后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居第2位(25.47%,109/428).结论 绵阳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可能是单一因素或多重因素引起.不同年龄段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就诊的223例患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在资料中,明确病因者207例,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67例(30.0%、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漏综合征59例(26.5%),嗜酸性支气管炎28例(12.6%,胃食管返流25例(11.2%)、慢性支气管炎9例(4.0%),变应性咳嗽6例(2.7%,感冒后咳嗽5例(2.2%,其他病因8例(3.6%)。结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性支气管炎、胃食管返流,大部分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痛病因。方法:应用小儿电子胃镜对110例慢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110例患儿中浅表性胃窦炎78例(70.9%),结节状胃炎11例(1%),十二指肠球炎75例(68.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9%),幽门管对吻溃疡1例(0.9%),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92例(83.6%),7~14岁儿童占77.3%。结论:浅表性胃窦炎、结节状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因,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7~14岁儿童所占比重较大,小儿电子胃镜是明确病因不可替代的手段,应提倡分餐制或实行共用餐勺取菜,搞好饮食卫生,杜绝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6~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9年郑州市某医院全年收治的6~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和健康儿童(对照组)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对2组儿童的体质指数(BMI)、家族哮喘史、饲养宠物、家中使用地毯、家人吸烟、室内居住环境、个人食物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史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观察组)176例、健康儿童473人进行调查。观察组男、女童分别占54.55%、45.45%,对照组分别占59.41%、40.59%,2组儿童年龄、性别构成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3.537,2.956)、家族哮喘史(OR=4.536)、家人吸烟(OR=3.764)、室内居住环境有霉斑(OR=3.679)、个人食物过敏史(OR=4.403)、上呼吸道感染史(OR=7.043)的6~14岁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风险更高。结论 家族哮喘史、肥胖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密切相关,个人食物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史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高危因素,家人吸烟、居住环境有霉斑等均与此年龄段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相关,因此家庭及社会应加强危险因素的防控,远离哮喘过敏源与诱因,预防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致病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治疗方案。方法 110例慢性咳嗽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因分类,并据此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27.2%)、上气道咳嗽综合症(25.5%)、咳嗽变异性哮喘(23.6%)为小儿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先天性呼吸道疾病、气道异物、心因性咳嗽及胃食管反流等病变比例相对较少。结论对小儿慢性咳嗽应明确病因,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能取得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志华 《现代保健》2013,(23):147-148
目的:分析和探究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原学及过敏原检测等),患儿出院后对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气管哮喘的发作情况进行随访、诊断,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程度。结果: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出院后5年内,有32例发生了支气管哮喘。发病(支气管哮喘)组与非发病组进行多因素比较,患儿的哮喘家族史,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患毛细支气管炎时患儿的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而患儿的性别、居住环境等因素均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患者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程度严重、伴有哮喘家族史、患有湿疹和其他的下呼吸道感染等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URI)的长期咳嗽惠儿肺功能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4例继发于URI的长期咳嗽患儿作为观察组.用视觉模拟法对其咳嗽程度进行评分。并测定其肺功能,检测外周血及诱导痰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另收集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①咳嗽症状评分:长期咳嗽组患儿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肺功能:长期咳嗽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及1秒率均低于对照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显示两组FEV,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3);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FEV,增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h内最高呼气流量波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EOS检测:观察组外周血及痰液EOS计数及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长期咳嗽患儿气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与肺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农村地区家庭室内生物燃料使用对居民下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州增城市某农村地区抽取6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室内生物燃料使用和居民下呼吸道症状的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呼吸道症状与生物燃料使用的关系,分析中控制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室内通风情况和厨房使用通风设备情况等因素。结果共调查了266户家庭,645名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其中478人(74.1%)做饭使用生物燃料,167人(25.9%)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生物燃料组过去半年下呼吸道症状(含干咳、咳痰、气喘、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之一)发生率为51.5%(246/478),清洁能源组发生率为41.3%(69/167)。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生物燃料组发生过咳痰(OR=1.90,95%CI:1.23~2.93)、气喘(OR=6.71,95% CI:1.74~25.85)、胸闷(OR=2.41,95%CI:1.02—5.72)和呼吸困难(OR=5.99,95%CI:1.23~29.28)的风险高于清洁能源组。下呼吸道症状发生风险与生物燃料使用的频率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每天都使用生物燃料组相比清洁能源组,出现过和经常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的风险分别是OR=1.72(95%CI:1.14~2.59)和OR=4.10(95%CI:1.40-12.04)。结论广州市农村地区室内生物燃料的使用可能影响居民呼吸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