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存在着一系列的分子变化,如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凋亡、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分解及血管新生等。这一系列分子变化涉及到多个基因的转录及多个生长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AP-2)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通过信号传导关闭、开启、增强或减弱等控制靶基因表达,参与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细胞凋亡调节,病理状态下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AP-2作为一种特殊序列的DNA结合蛋白,越来越多的基因的转录受AP-2的调控。在体部肿瘤的研究中发现,AP-2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不同的肿瘤AP-2表达水平不一,即AP-2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双向”作用。这一“双向”作用视肿瘤的原发组织不同而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对AP-2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AP-1(activator protein-1)是一类重要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正常情况下活性很低或无活性,可被各种刺激如应激、辐射或感染等生理或病理信号激活,激活的AP-1与DNA序列结合,启动多种与细胞分裂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转录,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AP-1活性失调与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直接相关.AP-1作为一种多效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抑制其活性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是疾病干预治疗较为理想的靶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取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p1mRNA表达情况。按ΔΔCT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相对定量。比较Sp1mRNA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资料、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p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Sp1mRNA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p1在大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提示Sp1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核转录因子Nrf2属于CNC亮氨酸拉链转录激活因子家族,与抗氧化反应、抗炎反应及细胞保护作用等有关。目的:总结核转录因子Nrf2的功能,与肿瘤的转归和抗肿瘤药物性,以及与全身各个系统其他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7PubMed数据库,检索词为"Nrf2,Keap1"。选择核转录因子Nrf2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排除陈旧及重复试验文章,最终纳入5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Nrf2不仅与抗氧化应激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抗肿瘤药物性相关,同时发现除与氧化应激性疾病有关,还与全身各个系统其他疾病的发生及中毒有关。Nrf2诱导物有可能成为有潜力的基因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目前研究证实这种表型的转化与转录因子密不可分。与其他转录因子相比,转录因子SNAIL、TWIST、ZEB为促进EMT过程的主要转录因子,本文总结国内外与EMT相关研究并对转录因子及其在EMT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中转录因子E2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转当因子E2F与膀胱癌发病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E2F和PCNA的表达;应用原位凋亡TUNEL方法测定膀胱癌中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膀胱癌中E2F阳性率为42.3%,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2.2%(P<0.05)。膀胱癌中E2F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PCNA指数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和细胞凋亡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E2F异常参与膀胱癌的发病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支气管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经手术切除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且病理确诊肺癌6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TF-1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并检测癌旁组织24例和肺继发性腺癌25例TTF-1的表达。结果TTF-1在肿瘤细胞胞核呈棕黄色或褐色颗粒阳性表达。TTF-1在肺鳞癌和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在肺小细胞癌阳性率为64.71%,稍低于原发性肺腺癌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癌旁组织及肺继发性腺癌中TTF-1完全不表达,与原发性肺腺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TF-1在肺腺癌中表达良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肺腺癌的一个比较敏感和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TTF-1在转移性肺腺癌中不表达,对原发性支气管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腺癌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与转录因子cJun、cFos、AP-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Jun、cFos、AP-1作为转录因子,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密切相关。在肿瘤的促癌和演进过程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深入研究AP-1、cJun、cFos在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探索肺癌的诊断和防治都有极大的进步,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进一步探索肺癌的发病机理,为肺癌的防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 (TFAP-2α)和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β (TFAP-2β)表达与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47例行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AP-2α和TFAP-2β表达。根据患者术后3年的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癌组织与切缘正常组织、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TFAP-2α和TFAP-2β的表达,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切缘正常组织相比,TFAP-2α和TFAP-2β阳性表达率较低(P <0.05)。随访期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3.13%。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相比,癌组织TFAP-2α和TFAP-2β阳性表达率较低,以及病理分期T3至T4期、N1至N2期和血管侵犯占比较高(P <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T3至T4期、N1至N2期、血管侵犯占比较高,以及癌组织TFAP-2α、TFAP-2β阳性表达率降低,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TF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贲门腺癌中Musashi-1、细胞转录因子4(Tcf4)、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贲门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贲门组织中Musashi-1、Tcf4、Cdx2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贲门腺癌及癌旁组织中Musashi-1、Tcf4、Cdx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贲门上皮、癌旁组织、贲门腺癌中,Musash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5.0%、79.3%(P<0.05),Tcf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0.0%、75.9%(P<0.05),Cdx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0.0%、60.0%、37.9%(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usashi-1、Tcf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dx2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组织;Musashi-1与Tcf4在贲门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r=0.662,P<0.05),Tcf4与Cdx2在癌旁组织中呈弱相关(r=0.375,P<0.05),Musashi-1与Cdx2在癌组织中无明显相关(P>0.05);Musahi-1、Tcf4、Cdx2的表达主要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Musahi-1、Tcf4、Cdx2的表达与吸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结论 Musashi-1、Tcf4、Cdx2可能与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三者在贲门腺癌中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远离危险因素可能会减少贲门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VEGF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的结合活性;采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分析转录因子Sp1对VEGF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应用VEGF全长启动子及5端缺失突变体报告基因分析发现VEGF启动子上88~-61区域是VEGF转录的最主要的调控区域;用点突变体报告基因技术发现此区域上的转录因子Sp1结合位点突变后VEGF表达明显下调;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实Sp1可特异性结合于VEGF启动子上;Sp1特异性siRNA下调转录因子Sp1表达后发现VEGF的表达也随之明显下调。结论: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特异性结合是VEGF转录调控最重要的机制,并进一步调控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深入分析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的表达将有利于探讨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机理。  相似文献   

15.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对称性肌无力及皮肤改变,如日 光性皮疹、Gott-ron丘疹、面部、颈部、前胸、背部和大关节处的红斑性皮疹,实验室检查患者血清肌酶显著升高[1].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概率是15%~30%,是普通人群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甲状腺转录因子 (thyroidtranscriptionfactor,TTF)有两个亚型 (TTF 1和TTF 2 )。TTF 1是一种分子量为 32kD的蛋白 ,是NKX2转录基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 ,主要分布于甲状腺、间脑和呼吸道上皮 ,在胎盘形成过程中起提高转录活性的作用〔1〕。它由两个具有转录活性的区域C区和N区构成 ,在亲水环境中 ,N区是具有转录活性的区域 ,而在疏水环境下 ,可以诱导α螺旋形成。研究还发现单纯性疱疹病毒的酸性区可以和TTF 1的N端相结合 ,形成含有VP16和TTF 1的嵌合蛋白 ,和野生型的TTF 1一样起…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特别是对IL-2 mRNA及转录因子NF-κB出和AP-1的影响,探讨B7介导的IL-2调节的分子机制,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1、抗B7-2单克隆抗体和CTLA-4 Ig以阻断B7/CD28信号传导,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2和IL-4 mRNA的影响,并初步测定IFN-γ mRNA的改变,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1或B7-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1和tDR7/B7-2刺激CD28+T细胞,通过DNA-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2转录因子NF-出和AP-1的影响.结果表明:抗B7-2单抗和CTLA-4 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2和IL-4 mRNA合成,而抗B7-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2种或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6小时,单独tDR7即可诱导NF-κB的表达,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1的表达,联合转染B7分子在2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1的上调作用,B7-1与B7-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B7通过减少IL-2 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2分泌,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在转录水平B7-1与B7-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提示两者的功能差异可能与细胞表达和时间动力学不同有关.详细了解B7介导的T细胞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有助于设计更好的临床方案预防移植排斥和GVH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对肝癌细胞中转录因子Sp1(specificity protein 1)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干扰素α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Sp1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干扰素α对Sp1活性的影响。结果:干扰素α可显著下调Sp1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以对磷酸化水平的下调更为明显;干扰素α可显著抑制Sp1的活性。结论:Sp1可能作为干扰素α抗肝癌的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E2F1对KIR3DL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明确其调控KIR3DL1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K562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突变型KIR3DL1基因启动子序列,将产物连接到pGL3-Basic荧光素酶载体,构建报告重组子;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 检测E2F1与KIR3DL1启动子在细胞内的结合;采用阳离子脂质体SuperFect包裹突变型和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然后转染K562细胞,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 检测E2F1与重组子在细胞内的结合,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将E2F1真核表达载体与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共转染K562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突变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测序证实,在K562细胞KIR3DL1启动子区1个潜在的转录因子E2F1结合位点有1个自然发生的点突变(TTTGGCGC→TTCGGCGC);E2F1完全不能与K562细胞中突变型KIR3DL1启动子结合,但能与NK-92MI细胞中没有突变的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结合;突变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保留了部分与E2F1的结合能力,但其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野生型降低了50%;共转染E2F1真核表达载体使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 转录因子E2F1参与调控KIR3DL1基因转录激活,E2F1结合位点上CpG二核苷酸的数量和甲基化模式可能影响转录因子E2F1与靶序列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