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并分析景德镇市职业性尘肺病。方法 分析景德镇市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上报的582例尘肺病患者资料。结果 年龄50岁及以下占比58.93%,肺功能较差占比53.95%,接触粉尘工龄35年以下占比99.31%,平均每日接触粉尘10 h以上者占比53.44%,工作姿势采取工作不良体位者占比67.18%,不经常环境通风者占比65.29%,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超标占比68.21%,对从事工作危害了解情况危害占比61.17%,个人没有防护落实占比66.67%。接触粉尘工龄、平均每日接触粉尘时间、工作姿势、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个人防护落实是尘肺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接触粉尘工龄、平均每日接触粉尘时间以及工作姿势等重要危害因素,应加强前期预防、提高劳动者防护意识,加大企业防尘理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某煤矿1958—2010年煤工尘肺发病情况及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为防治尘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煤矿1958—2010年期间所定诊的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煤工尘肺病人的发病工龄、工种、初次诊断期别、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等,探讨煤工尘肺的防控措施。结果某煤矿1958—2010年记录完整煤工尘肺病例8386例。平均发病工龄为(21.08±6.56)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7.03±6.98)岁。纯掘进工的发病工龄最短,为(19.21±6.13)年。煤工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随着年代的延伸,有从高到低的趋势。煤工尘肺检出率从80年代至今呈下降趋势。结论某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是发病的根本因素,掘进工是煤工尘肺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测在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 040例接触噪声作业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报告,均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心电图检查,对工人心电图检出异常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调取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同期接受心电图检查的非接触噪声工人体检报告作为对照,比较其检测差异,并对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检测结果与性别、工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对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和非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的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见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的心电图检出异常率(23.94%)显著高于非接触噪声作业工人(12.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职工和女性职工心电图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3.90%、24.02%,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年的工人心电图检出异常率(29.61%)显著高于工龄在5~10年之间的工人(22.74%),高于工龄5年的工人(14.94%),随着工龄的延长,其心电图检测异常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的长期影响会导致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发生心电图异常表现,提高对噪声危害的认识程度,加强相关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并大力推进技术革新,对于保障职工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从1997年开诊以来,我们每年收治很多煤工尘肺患者,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病患者45人。发病期间如不采取及时有力的治疗措施,后果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死亡。病情好转后要采取良好的预防及康复措施,不然发病次数增加,愈后差。几年来我们对煤工尘肺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摸索性治疗,现将治疗及预防过程作些临床评价及分析。1临床资料1.1对象本文45例病人均为收治的住院病人,年龄56~71岁,平均63岁,工龄15~25年,平均22年,全部为男性,工种均为井下粉尘作业混合工种(接触煤与岩)。其中Ⅰ期煤工尘肺者16人,Ⅱ期2…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高分辨CT(HRCT)评估粉尘作业工人肺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对48例有职业接触史且胸片分期为可疑P0/1、P1/0或S0/1期的工人进行50次胸部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男性46例,女性2例,接触粉尘平均工龄14年。其中接触水泥尘5人,铸工尘15人,接触矽尘10人,焊尘10人,煤尘4人,石墨1人,接触焊尘、铸工尘、矽尘等混合粉尘3人。结果 13例出现粟粒样结节,其中焊工7例,铸工3例,接触矽尘有1例,接触混合性粉尘的工人中有2例出现结节.38例出现小叶间隔增厚,21例出现小叶内间隔增厚,20例出现局灶性胸膜增厚。8例出现肺透亮度减低或磨玻璃影;8例出现肺气肿或肺大泡。4例HRCT未见明显异常,HRCT总阳性率达91.7%。结论 HRCT可显示尘肺早期肺部的异常改变,HRCT对于研究尘肺的早期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各期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中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其在尘肺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尘肺全肺灌洗患者6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全肺灌洗液的OPN水平,另外20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确诊尘肺患者列为对照.结果 尘肺Ⅰ、Ⅱ、Ⅲ期组的肺泡灌洗液OP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Ⅰ、Ⅱ期组OPN水平低于Ⅲ期组(P<0.01);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PN参与尘肺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其水平可能与尘肺严重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病的风险因素。方法对642例尘肺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尘肺期别、合并症、体质量、肺功能状态及年龄对肺灌洗术中气道峰压、肺内残余量、术中并发症、肺功能恢复时间、肺灌洗方式的影响。结果①尘肺期别及有无合并症间比较,有合并症者术中并发症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无合并症患者Ⅰ、Ⅱ、Ⅲ期肥胖者较正常体质量者术中气道峰压高、残余量大、术中并发症高、双肺通气时间延长、双肺同期灌洗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肺功能中度损伤者术中气道峰压、残余量、术中并发症、双肺通气时间均较肺功能正常及轻度损伤者高,双肺同期灌洗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着年龄增长,术中不良反应及单肺灌洗率增高。结论尘肺期别、肺功能损伤、合并症增多、肥胖、高龄是影响大容量肺灌洗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榆林市2011~2013年尘肺病新发病情况,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榆林市尘肺病新发患者资料,分析病种、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接尘工龄、发病年龄等特点。结果 2011~2013年榆林市共计尘肺病新发患者354例,其中尘肺Ⅰ期310例,尘肺Ⅱ期38例,尘肺Ⅲ期6例;尘肺病类型以煤工尘肺为主,仅有1例为矽肺;新发患者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占98.87%;地区分布主要在神木县、榆阳区和府谷县,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94.07%;新发患者的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10~20年、20~30年和30年以上3个接尘工龄群体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40~50岁和50岁以上等3个年龄段。结论榆林市2011~2013年尘肺病患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煤工尘肺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地区分布以煤炭资源丰富的神木县、榆阳区和府谷县为主,且发病老龄化。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在加强防护举措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做好职业病筛查工作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研究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灌洗治疗情况及疗效。方法对照组为2013年3月至7月住院的叁期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8例,观察组为2014年3月至7月住院的叁期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例,做为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吸氧、抗炎、解痉、止咳、祛痰等综合治疗5~7 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接触粉尘时间及术前肺功能指标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均未给予任何干预性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肺灌洗术中的呼吸力学参数的改变、术中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术毕肺内残留液体量、肺灌洗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气道压力、呼吸肌做功减小,肺灌洗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并发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拔管后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顺应性及术中心电图出现S-T、T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灌洗治疗叁期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症状,术前给予相应的吸氧、抗炎、解痉、止咳、祛痰等治疗,可以减小肺灌洗手术的风险,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铅作业工人的尿铅情况.方法 使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造船厂船舱内铆焊工和大型化工厂铅作业工人尿铅含量,运用SAS统计软件相关模块分析作业工龄与尿铅含量的关系.结果 两厂作业场所铅浓度监测结果表明均未超过国家作业场所允许浓度;尿铅含量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船厂作业人员尿铅含量显著高于化工厂(t=2.716,P<0.01);作业工龄与尿铅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174,P<0.05).结论 相关部门需加大铅作业工人的职业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发生心、肺、肾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情况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 535例老年AMI住院患者按年龄、住院期间预后分别分组,回顾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与60~79岁组(老年组)AMI患者相比,≥80岁组(高龄组)住院病死率显著升高(22.75%(326/422)比12.26%(1 854/2 113),X2=42.15,P<0.01].②老年死亡组(259例)并发心源性休克(44.0%)、心功能Killp Ⅱ~Ⅲ级(28.2%)、呼吸衰竭(14.3%)、脑卒中(11.2%)、肾衰竭(11.2%)、心律失常(49.8%)、贫血(14.7%)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1 854例,分别为27.1%、17.4%、7.5%、4.5%、4.5%、40.3%、9.1%,均P<0.01);两组间消化道出血(5.8%比3.9%)和肺感染(24.7%比20.2%)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死亡组(9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28.1%)、心功能KillpⅡ~Ⅲ级(32.3%)、呼吸衰竭(17.7%)、肾衰竭(16.7%)、消化道出血(10.4%)、心律失常(49.O%)、贫血(21.9%)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326例,分别为12.9%、21.2%、9.2%、5.2%、2.1%、35.OH、10.1%,P<0.05或P<0.01);两组间脑卒中(11.4%比5.8%)和肺感染(32.3%比23.3%)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老年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种类前4位均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KillpⅡ~Ⅲ级、肺感染;而高龄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种类前4位依次为心律失常、肺感染、心功能KillpⅡ~Ⅲ级、心源性休克.高龄死亡组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老年死亡组(28.1%比44.0%,P<0.01),但猝死率显著高于老年死亡组(22.92%比7.34%,P<0.01).结论 高龄AMI患者住院病死率升高,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增多;其中心律失常是老年和高龄AMI患者首要的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应高度重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和救治,而对于高龄AMI患者,更需警惕和预防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比35例健康女性的外周血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意义。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为(6.13±1.55)μg/mL,健康组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为(8.72±1.8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乳腺癌组和健康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绝经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Ⅱ期和Ⅲ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乳腺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且不受患者是否绝经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脂和血清CA125水平对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131例肺癌(Ⅰ~Ⅳ期)、53例肺结核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和血清CA125水平,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31例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肺癌Ⅰ~Ⅳ期TC水平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01),HDL-C水平与肺结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131例肺癌Ⅰ~Ⅲ期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肺癌Ⅳ期稍增高(P0.05);131例肺癌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水平随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与53例肺结核Ⅰ~Ⅳ期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ApoB/ApoA1比值Ⅰ~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0.01、0.01)。131例肺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随肺癌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与53例肺结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TC、HDL-C、TG、ApoB/ApoA1、CA125可能是肺癌与肺结核病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SAS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2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并制订相应的处理对策,实验组给予特殊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合并症、负性心理均是导致呼SAS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后,对照组SA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高于实验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S患者围术期存在诸多危险因素,通过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改善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69例肺癌患者纳入肺癌组,5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纳入肺良性疾病组。所有患者行肺泡灌洗术(BA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BALF中CEA、CYFR21-1、NSE水平,比较2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疗效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BALF中CEA、CYFR21-1、NSE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肺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疗效的下降,CEA、CYFR21-1、NSE水平逐渐升高(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3%、82.0%,明显高于CEA、CYFR21-1、NSE任一单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BALF中CEA、CYFR21-1、NSE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肺癌检出率及指导临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和C-erbB-2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因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良性卵巢瘤各20例,上皮性卵巢癌40例,Ⅰ期13例,Ⅱ期14例,Ⅲ~Ⅳ期13例。另选取30例志愿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卵巢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EGF、C-erbB-2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的C-erbB-2表达。结果 HB-EGF和C-erbB-2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正常子宫内膜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含量比正常子宫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不同,C-erbB-2表达也不同,Ⅰ、Ⅱ期明显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蛋白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C-erbB-2有助于临床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重症监护室VAP肺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和非VAP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贫血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发生率、管道污染发生率上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达15分以上、机械通气时间达7d以上、管道污染、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APACHEII评分超过15分、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管道污染和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工作当中应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变化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痛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2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 a、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并与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hs-CRP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01).老年缓解期组Gp 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5)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1),老年健康对照组Gp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与hs-CRP呈正相关(r=0.59,P<0.01)、CD62p与hs-CRP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hs-CR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h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h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在城乡COPD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处于缓解期肺功能Ⅱ~Ⅳ级COPD患者108例,按照患者来源(农村或城市)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进行6min步行试验,记录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结果 6min步行距离,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高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农村组和城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的气短指数评分,Ⅱ、Ⅲ级COPD患者农村组低于城市组(P<0.05);Ⅳ级COPD患者城市组与农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Ⅱ~Ⅲ级城乡COPD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时6min步行距离和气短指数存在差异,提示COPD患者长期坚持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