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高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原因。方法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出现CK-MB活性高于总活性的20例患者血清、20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对这三组标本同时用免疫抑制法测CK-MB、酶法测总CK;用电泳法分离各个组分,由扫描仪对各条酶谱进行扫描。结果CK-MB活性高于总活性的患者血清中在CK-MM、CK-MB中间多出一条区带,为巨CK;或在CK-MM后面靠阴极端出现一条CK-MT区带。结论对于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的患者血清,建议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查,避免假阳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高于肌酸激酶(CK)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结果高于CK活性的病例,并比较心内科与脑外科心肌酶谱检测结果CK-MB/CK比值。结果结果4例病例中3例为颅脑损伤,1例为结肠癌术后,4例病例均无心肌损伤;脑外科CK-MB/CK比值明显高于心内科(P<0.05)。结论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假性高于CK活性,或CK-MB/CK比值上高有重要的脑损伤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高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原因。方法使用VITROS350干式化学仪器及其配套试剂,回顾性分析9例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高于CK活性的患者,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心电图及脑部CT检查结果。结果由于免疫抑制法的方法学原因导致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9例患者中6例为脑梗死,3例为恶性肿瘤。当总CK活性200U/L,CK-MB/CK25%,表明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或巨型肌酸激酶存在,与6例脑梗死患者病情相符。恶性肿瘤患者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时,需做测定空白,以扣除血清中残留的腺苷酸激酶活力的影响。结论当CK-MB活性高于总CK活性时,要针对疾病的不同情况,及时与临床联系,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CK-MB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CK-MBCK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CK-MB、CK项目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血清CK采用速率法。结果CK-MBCK组血清CK-MB、C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K-MBCK组,在统计的7种疾病中,CK-MB超出参考范围至少是5倍以上,CK结果在参考范围上限或轻度升高。其中小儿肺炎和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例最高,其次是急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结论血清CK-MB活性大于CK在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小儿肺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带状疱疹、有机磷中毒等疾病中存在。  相似文献   

5.
影响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检测结果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酶活力单位时,引起临床假阳性的因素,以科学合理地解释每一检测结果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125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标本中CK、CK—MB酶活力单位,分析可能引起检测值CK—MB酶活力单位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成人非心肌梗死患者中,总CK活力相对较低,癌症患者、脑梗死患者、变态反应疾病患者CK—MB假阳性比例较大,其中CK—MB占CK总活力大于5%有59例,其中53例在6%~21%,6例大于38%;38例新生儿中CK活性范围为145~1974U/L,其中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CKMB占CK总活力达90%;另1例溶血标本也引起假阳性。结论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检测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酶活力单位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可能是血清中存在巨CK、CK—BB、AK等,影响试剂单克隆抗体与肌酸激酶中的M亚基结合,存在未被抑制的CK—M、M亚基同时与B亚基参加酶促反应,而且因计算时结果乘以2,更加扩大误差,是该方法学缺点造成的错误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活性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临床已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26例,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26例患者中脑损伤21例(包括急性颅脑损伤、自发性脑出血及头晕待查的患者),肿瘤患者3例,其他不明原因者2例.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是建立在忽略CK-BB基础上的,易受到巨CK或CK-BB异常增高的干扰,这种方法学上的缺陷是造成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琼脂糖电泳法,最终确定有无CK-BB或巨CK的干扰,也可用此法直接测定CK-M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K和巨CK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医生对CK的认识。 方法: 对1例巨CK引起CK-MB大于总CK活性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对CK-MB活性大于总CK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出现CK-BB或巨CK的干扰时,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总活性假性升高。巨CK1不具有病理意义,而巨CK2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结论:CK-MB超过总CK活性浓度的30%以上,一定要警惕有无巨CK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活性大于总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的患者生物学特征及其原因。方法 选取2017~2018年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部29 993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血清CK活性和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活性,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K-MB>CK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及产生的原因。结果 在29 993例患者中血清CK-MB>CK占0.81%(242/29 993)。总体上在各年龄段中血清CK-MB>CK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26,P=0.000),而且在各年龄段之间血清CK-MB>CK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787,46.206,均P=0.000);<15岁患者中血清CK-MB>MB人数最多。血清CK-MB>CK男性患者人数少于女性患者人数(45.87% vs 5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9,P=0.022),其中15~30岁组男性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P=0.008),其他年龄段男女患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9~3.931,均P>0.05)。血清CK-MB>CK患者所患疾病中,感染性疾病占44.2%(107/242),恶性肿瘤占20.7%(50/242),其他疾病共占35.1%(85/242)。结论 明确血清CK-MB>CK患者生物学特征及与所患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血清CK-MB活性假性升高原因。方法:用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儿童血清CK、CK-MB活性,对其中CK活性正常,而CK-MB/CK〉30%的66例标本,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质量。结果:66例CK活性正常,CK-MB/CK〉30%的标本,其CK-MB质量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应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儿童患者CK-MB活性存在假性升高,可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任婧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844-2844
目的 用免疫抑制法和酶联免疫荧光法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免造成临床的误诊误治.方法 挑选最近一段时间用RocheP800检测的CK-MB偏高的标本127例,其中CK-MB的值大于肌酸激酶(CK)的标本为9例.然后用梅里埃VIDS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进行复检,最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CK-MB结果偏高但没超过CK的118例中有7饲的检测结果正常,在CK-MB结果大于CK的9例中,有7例的结果正常.结论 免疫抑制法不仅能检测出CK- MB,同时检测出CK-BB或CK-Mt(线粒体CK又称巨CK2)或巨CK1(CK-BB与免疫球蛋白的复合体),所以在CK-MB>CK或者是CK-MB的结果与临床诊断产生冲突时,应该用酶联免疫荧光法进行复检,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血清CK-MB活力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某些非心源性疾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升高的原因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CK及CK-MB,检出CK-MB异常升高者,且CK-MB/CK超过30%者,进一步用CK同工酶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结合病情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中(包括3例溶血标本),总CK活力相对较低,癌症患者CK-MB假阳性比例较大,其中CK-MB占CK总活力在30%-49%有24例,大于50%的有18例。42例经CK同工酶电泳证实,CK-MB活性实际为正常,但出现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或异常CK同工酶带。结论 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时,如果CK-MB超过CK30%以上,可能是血清中CK-BB、巨CK、腺苷酸激酶的存在,影响CK-MB的假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方法在罗氏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上,分别用免疫抑制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CK-MB和CK,计算CK-MB/CK比值;对CK-MB/CK比值大于30%的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CK-MB/CK比值大于30%的114例患者血清中,恶性肿瘤患者51例,占44.7%;心脑血管疾病26例,占22.8%;2型糖尿病13例,占11.4%;类风湿性疾病4例,小儿支气管炎3例,其余17例。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存在假性升高,当CK-MB/CK比值大于30%,应警惕CK-BB或巨肌酸激酶(巨CK)的存在,结合临床症状可排除心肌梗死,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血清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的现象进行原因初探及处理.方法 在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样本CK和CK-MB活性,依据CK-MB活性测定值分为恶性肿瘤患者组、心肌梗死组和正常组.同时利用热失活(将血清置于45℃水浴20 min后)再次测定其CK和CK-MB活性: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仪上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CK-MB质量.结果 2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CK,热失活处理后CK-MB常规方法测定活性保存率在43.4%~78.1%,均数为59.2%;而心肌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活性保存率均<1%.结论 恶性肿瘤中的异常CK同工酶被认为是造成CK-MB假性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热失活方法可以有效鉴别.CK-MB质量测定法因其方法学特性,可以排除上述干扰,是鉴别CK-MB假性增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高于总肌酸激酶(CK)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已经确诊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68例,肿瘤内科恶性肿瘤病人32名,其中肝癌8例、肺癌6例、胃癌6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乳腺癌4例、卵巢癌3例以及来源于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16例。另选取门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罗氏 MODUAL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 CK-MB,酶偶联速率法测定总CK活性。结果在68例心肌梗死病人血清中CK-MB单项升高21例,总 CK单项升高39例,二项指标同时升高30例;在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CK-MB单项升高11例,总活性升高3例,二项同时升高3例;16例肝硬化患者2例 CK-MB单项升高。结论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指标存在一定缺陷,且CK-MB结果升高与某些重度炎症、恶性肿瘤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患者血清CK总活性正常而CK-MB活性增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血清CK活性正常而CK-MB活性增高婴幼儿患者同时测定其血清游离Hb、CK-MB质量(CK-MB-mass)、cTnT及CK同工酶水平。结果46例血清CK-MB活性增高而CK总活性正常的患儿中有3例CK-MB-mass和6例cTnT水平超过参考范围上限,但电泳未发现有明显的CK-MB、CK-BB区带且cTnT水平无一例达到心肌损伤诊断标准(>0.1 ng/ml),血清游离Hb浓度明显高于CK、CK-MB、CK-MB/CK均正常的婴幼儿。结论血清CK-MB活性增高而CK总活性正常的3岁以下患儿血清CK-MB活性的增高可能系生理、标本和试剂等因素所致,不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相关性及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歌乐山院区收治的心肌损伤患者血清标本327例,采用胶体金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同一血清标本CK-MB浓度及活性,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出的CK-MB活性范围为30~110U/L的标本数量与胶体金法测定CK-MB显示"+"(浓度范围5.0~20.0ng/mL)的标本数量符合率为95.9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出的CK-MB活性范围为110~450U/L的标本数量与胶体金法测定CK-MB显示"++"(浓度范围20.0~100.0ng/mL)的标本数量符合率为95.4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出的CK-MB活性范围大于450U/L的标本数量与胶体金法测定的CK-MB显示"+++"(浓度范围大于100ng/mL)的标本数量符合率为94.68%。结论胶体金法测定的CK-MB的显色强度提示的浓度范围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清CK-MB活性范围呈一定比例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在临床上是心肌受损的常用酶学指标[1],CK-MB是CK的亚型之一,因此从理论上来说CK-MB的活性肯定是小于CK的。在实验室经常会遇到CK与CK-MB结果不相符合的情况,CK结果在正常范围,而CK-MB的检测结果却明显偏高。这是由于CM-MB方法学局限所导致的[2,3],但CK-MB远大于CK的情况较少[4],笔者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6年12月18日将送检的生化样本3500r/min离心10min,然后立即上机检测。CK-MB项目在贝克曼库尔特AU680生化分析仪使用广州科方免疫抑制法试剂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执行,采用因子校正,使用朗道质控品,当日质控在控,血清标本状态正常,无脂浊、无溶血,可忽略溶血对结果的影响[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验结果不相符的原因。方法选择抑制动力法检测CK和CK-MB活性。结果CK-MB检测结果与CK结果不相符,CK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而CK-MB结果却明显偏高,甚至出现CK-MB结果高于CK。结论不相符原因可能与试剂、仪器以及检测标本或方法有关,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使用美国Beckm an Cou lter公司生产的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时,发现1例CK高值标本结果数值很低。为此进行了多次相关实验分析,得出导致结果很低的原因。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与试剂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CK酶法原装试剂(批号:200507)由美国Beckm an Cou lter公司生产。2.病例某男性患者,71岁。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二、结果1.患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为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42 U/L,CK 1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 244 U/L,乳酸脱氢酶(LDH)912 U/L。该患者CK测定结果与本人的临…  相似文献   

20.
肌酸激酶同工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两种方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分别以免疫抑制法(简称抑制法)和单克隆抗体金标法(简称金标法)进行CK-MB测定。结果抑制法阳性率为38%,金标法阳性率为20%。结论当两种方法对CK-MB的测定结果不一致时,应以金标法结果结合CK-MB/CK比值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