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胸部放线菌病五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8年3月确诊的5例胸部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个案报道16例。结果胸部放线菌病患者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11-59岁,病程4天-2年,咳嗽18例,咯血14例,胸痛6例,伴发热7例。胸部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组织学或微生物学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确诊5例,纤支镜下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肺放线菌病2例,手术切除肺组织确诊9例,1例合并颈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确诊,仅1例3次痰涂片发现大量放线菌菌丝而且培养阳性,1例在痰中找到硫磺颗粒,2例胸水里发现放线菌菌落确诊。结论胸都放线菌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造成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应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误诊原因,为临床医师进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确诊的18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8例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和胸腔积液。此外,5例患者出现腹痛,3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1例患者出现头痛,18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15例患者并殖吸虫IgG抗体呈阳性;17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16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其中左侧胸腔积液4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双侧胸腔积液7例,胸水均为渗出液;胸部CT见10例患者表现为索条、实变及磨玻璃密度灶,6例出现肺部多发结节,3例出现胸膜肥厚。18例患者使用吡喹酮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本文通过系统总结18例误诊为肺结核的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金烨  戴莉莉  陈晓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33-1334,1339
目的总结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收治诊断的2例被误诊的CSS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结果 2例患者中1例被误诊为难治性哮喘,1例被误诊肺结核,提示CSS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可能与相关疾病很多相似之处,容易漏诊、误诊而延误诊治。结论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程度,熟悉其病理生理,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肿瘤样脱髓鞘病误诊原因,探讨其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脱髓鞘假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影像学考虑为肿瘤,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肿瘤样脱髓鞘病。结论脱髓鞘假瘤极易误诊为胶质瘤,提高对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误诊的关键,对难以分辨者,可给予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至2008年诊断的23例ABPA的临床资料,总结ABPA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结果 本组23例中22例48次被误诊.主要被误诊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嗜酸细胞性肺炎、肺癌等,误诊时程在30个(14,114)月.结论 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尽早行过敏原筛查,熟悉其影像学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肺炎型肺癌的认识,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通过报导1例典型的肺炎型肺癌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和讨论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肺炎型肺癌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渗出性病变,但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结论肺炎型肺癌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影像学表现酷似肺炎或肺结核,极易被误诊误治,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述韦格纳肉芽肿(WG)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WG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WG患者曾被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脓肿、多形性红斑,提示WG和肺癌、结核、肺脓肿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可合并严重皮肤损害,容易误诊。结论 WG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对WG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脱髓鞘假瘤误诊原因,探讨其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脱髓鞘假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考虑为肿瘤,手术后病理示脱髓鞘假瘤;1例临床诊断是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考虑为肿瘤,在外院手术冰冻及常规切片诊断为胶质瘤,后经重切病理蜡块,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脱髓鞘假瘤.结论 脱髓鞘假瘤极易误诊为胶质瘤,提高对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误诊的关键,对难以分辨者,可给予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征,分析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临床确诊14例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系列片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吸虫病误诊肺结核的原因。结果 14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12例;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8例;发热、盗汗4例;气促5例;皮疹2例;皮下游走性包块3例。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高10例。影像学表现:支气管周围炎4例;肺浸润性改变9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条片状影,边界模糊;典型"隧道征"6例;囊状影2例。胸腔积液11例。病灶呈游走性4例。14例患者行血清肺吸虫抗体检查(ELISA法),均呈阳性反应。经吡喹酮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胸部CT在肺吸虫病及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放射科医师应正确判读肺吸虫病的CT影像学改变,还应重视肺吸虫病各期胸部CT及系列片影像学特点与肺结核的差异。可疑影像学改变应主动询问患者病史、挖掘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最终结合实验室检查,尽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病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L  Liu ZY  Wang AX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5):389-391
目的探讨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06年6月确诊的9例放线菌病病例。结果(1)9例患者中7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30~50岁;病程2~36个月;(2)9例患者中面颈部病变3例,妇科病变2例,肺部及胸腔病变2例,乳腺、肠道病变各1例。其中3例患者有累及多器官的播散性病变;(3)9例中6例通过手术获得病理诊断,2例依靠痰涂片或硫磺颗粒诊断,1例由临床及理化诊断;(4)9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8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放线菌病临床少见,多表现为慢性脓肿,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娅  李佺  陆兰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72-1273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及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方法分析9例误诊为肺结核的ABPA的临床表现、发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9例病例均有慢性咳嗽、咳痰,5例有胸闷、喘息,所有病例长时间的误诊。胸部CT显示:单侧和(或)两侧片状浸润影,呈游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高,烟曲菌抗原皮内试验呈速发反应阳性。9例患者用激素及伊曲康唑治疗后症状改善,X线影像学明显吸收。结论 ABPA与肺结核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影像学表现,临床医生应提高对ABPA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误诊的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本组被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5例、脑血管病1例、纵膈肿瘤1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囊炎1例、肾结石1例、急性胸膜炎1例。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对AD认识不足,体格检查不全面,未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结肠脂肪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调阅病历、结肠镜、腹部CT、结肠钡剂造影图像、结肠镜活检病理切片、手术切除标本病例切片等资料.对我院1995-2010年病理确诊的6例结肠脂肪瘤病例的临床、内镜下、影像学表现、病理图片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行结肠钡剂造影,见结肠充盈缺损,诊断结肠癌;1例行腹部CT检查,诊断结肠息肉;6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均发现结肠黏膜下肿块;诊断结肠癌3例、结肠息肉2例、结肠脂肪瘤1例.6例患者中,仅1例术前获确诊.误诊率83.3%(5/6).误诊原因主要有:该病发病少,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瘤体表面因炎症、糜烂等,失去内镜下典型表现而酷似结肠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结论:内镜检查时结肠脂肪瘤瘤体同一部位多次深挖活检应可做出正确诊断.治疗可根据情况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或行手术作肠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误诊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80例并殖吸虫病的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方法及误诊情况。结果:临床分型依次为胸肺型55例(68.8%);皮肤型18例(22.5%);腹型4例(5%);其他3例(3.7%)。临床误诊49例,占61.3%,多被误诊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其次为肺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核性心包炎及颅脑肿瘤等。所有患者肺吸虫抗体检测均为阳性,90%患者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数为(10.91±4.99)×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1.65±2.07)×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39.40±19.17)%,经吡喹酮驱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至(9.20±10.17)%,且全部患者治愈。结论: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误诊率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散发性克雅病临床诊断水平,降低其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克雅病患者临床表现及早期误诊情况。结果 11例克雅病患者早期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4例,病毒性脑炎3例,脑梗死2例,路易体痴呆2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6例。结论克雅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极不典型,较易误诊;多次复查脑电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脊液14-3-3蛋白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背景正常人群颅内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3%~7%),而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极易误导临床诊治。目的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误诊情况,以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效率。方法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2018年共收治诊断明确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138例,选取其中首诊误诊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5例误诊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情况、首诊误诊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颅内动脉瘤特点、诊断策略及治疗策略。结果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6.5±7.2)岁;门诊入院3例,急诊入院15例,院外转入10例(3例先转入门诊)。1例首诊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并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恢复良好。3例首诊误诊为颅脑创伤,行颅脑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并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术后恢复良好。4例首诊误诊为颅内肿瘤,其中1例术中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大出血,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及轻偏瘫;1例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2例术前发现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恢复良好。17例首诊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除1例因动脉瘤再次破裂、病情迅速加重而放弃手术外,其余16例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2例因并发症而死亡,其余14例患者中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5分者2例、4分者3例、3分者3例、2分者6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发生率较高,且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极易导致漏诊、误诊(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脑创伤、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出血等),临床医师及影像学医师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提高诊断效率,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主动脉壁内血肿(AIH)误诊的现状,提高对AIH的诊断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以来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住院患者资料,对被误诊的15例AIH患者的误诊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AIH患者临床症状多样,疼痛症状发生率最高(87%),以胸背痛居首,腹痛为其次.误诊疾病达8种,前4种疾病依次为冠心病、急腹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尿路结石.结论 AIH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具备特异性.AIH的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对胸痛、周围动脉阻塞征象、伴或不伴高血压的患者,应提防AIH的可能.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8例药疹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一2009年8月收治的误诊为发疹性传染病的38例药疹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疹误诊为麻疹最为多见。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是抗生素;其次是解热镇痛药、中药。误诊原因除因这二类疾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外,还与医生询问病史不详尽、查体不仔细有关。结论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疹的认识很有必要,接诊患者时应询问其流行病学史、过敏史及服药史,详细询问发病时发热与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注意皮疹发展特点,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共收治各类肺结核患者22047例,最初误诊为肺结核而后证实为其他病变者203例,其中42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对42例误诊为肺结核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咯痰(31例)、气短(23例)为主,其次为胸闷、胸痛(12例)、咯血或痰中带血(8例);影像学可分为3类,其中33例为孤立结节型,4例为肺炎型,5例为弥漫结节型;42例患者确诊细支气管肺泡癌前均误诊为肺结核,其中误诊为浸润性肺结核23例,肺结核瘤11例,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5例,肺结核合并浆膜腔积液3例;抗结核治疗症状反复或影像学无明显变化,最终通过手术或肺穿刺证实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其中Ⅰ期患者20例。42例患者除2例随访未达到1年而失访外,其余均随访满1年或随访至患者死亡。全组随访1年中1例患者死亡,全组随访1年生存率为97.50%(39/40)。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极易误诊为肺结核;应综合分析,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