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基因(SLC2A9)rs938557 C/T多态性的差异及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汉族、维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尿酸正常者共3 6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 278例,维族2 366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 MLDR)检测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UA、TC、HLD-C和LDL-C均高于维族(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TG均低于维族(P均0.05)。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60.8%、CT=34.5%、TT=4.7%,汉族分别为CC=45.7%、CT=41.9%、TT=12.4%,维、汉族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7,P=0.000);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8%和22%,汉族分别为66.6%和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6,P=0.000)。汉族人群TT基因型频率(12.4%)及T等位基因频率(33.4%)均高于维族(4.7%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分组,各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基因与BMI、性别、血压的交互作用后,未发现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但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排螺旋CT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2个民族冠心病发病可能原因。方法:同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维族患者152例及汉族患者304例,分析其斑块成分、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梗阻性斑块(狭窄≥50%的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的分支数,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维族冠心病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斑块发生在回旋支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汉族(P<0.05),梗阻性斑块累及多支比例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斑块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病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差异,维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病变程度较汉族重,可能与维族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血脂水平,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某院腰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患者40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因下肢外伤行手术治疗患者400例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TC和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血清TG和HDL-C水平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均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风险(OR=2.917,95%CI:1.508~5.644,P=0.001;OR=2.839,95%CI:1.825~4.418,P=0.000;OR=3.246,95%CI:1.657~6.361,P=0.000)。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血脂异常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患者重度腰椎间盘突出(Ⅳ和Ⅴ级)患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腰椎间盘突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血脂可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风险,其中血清TC和LDL-C水平有望成为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维族与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性指标间的差异性。方法对49例维族和87例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外周血炎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显示维族和汉族AS患者性别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x2=8.36,P=0.0038),维族患者男性比率(93.88%)明显高于汉族(73.56%),而不同年龄段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x2维族=0.65,P=0.7214;x2汉族=3.38,P=0.1836);维族与汉族儿童青少年(20.41%,10.34%)和青壮年(67.35%,80.46%)患者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x2=2.64,P=0.1041;x2=2.93,P=0.0868);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RP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hsCRP=2.36,P=0.0193;tCRP=4.08,P=0.0001),均表现为维族患者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汉族,ASO检测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表现出维族患者高于汉族(t=8.13,P=0.0000)。白细胞计数(WBC)在正常值范围内民族间无差异(t=0.97,P=0.3323),而单核细胞水平(#MONO)维族患者明显高于汉族(t=2.23,P=0.0255),且其单核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族居民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调查于2004-08/09完成,随机抽取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汉族和朝鲜族居民455名,均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混血民族。①按统一的调查表(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心脑血管疾病的既往史及家族史等)进行家访询问调查。②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指标,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③分析血脂异常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完整者455人。①两民族血脂异常率比较:朝鲜族男女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汉族眼84.1%,88.8%;30.7%,42.1%(χ2=48.9,53.4,P<0.01)演,而且其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单纯高收缩压、单纯高舒张压、高血糖等患病率也均高于汉族(P<0.05~0.01),朝鲜族女性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女性(P<0.01)。②血脂异常者不同血脂类型构成:延边农村地区的血脂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类型。③血脂异常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最终进入方程的因素分别为:民族、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及腰围(OR=0.108,95%CI押0.061~0.190鸦OR=1.539,95%CI押0.970~2.441鸦OR=1.670,95%CI押1.020~2.757鸦OR=2.565,95%CI押1.270~5.183鸦OR=1.890,95%CI押1.196~3.008)。结论: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差异,该地区的血脂异常与居民的民族、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及腰围有关,并且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排螺旋CT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2个民族冠心病发病可能原因.方法:同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痛的维族患者152例及汉族患者304例,分析其斑块成分、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梗阻性斑块(狭窄≥50%的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的分支数,并采集患者性剐、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痛史、吸烟吏、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维族冠,心痛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斑块发生在回旋支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汉族(P<0.05),梗阻性斑块累及多支比例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宽块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痛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高血压、糖尿痛、吸烟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差异,维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病变程度较汉族重,可能与维族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尿酸(SUA)和血脂水平情况,为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空腹血糖(FBG)为6.1~7.0mmol/L,即血糖值介于糖尿病判断中介值的95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不同组别和糖尿病不同病程在血糖、SUA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冠心病、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血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在S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FBG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心病、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1.58%、14.74%、33.68%,对照组相对应分别为3.16%、5.26%、9.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逐渐升高,SUA、TG、TC、LDL-C、HDL-C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诱发冠心病、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血症,定期检测血糖、SUA和血脂水平,有助于掌握糖尿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青海省藏、汉族成年居民血脂水平及其异常检出率的差异,为该地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海省藏(3 343例)、汉族(3 842例)体检者共7 185例为调查对象,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4项指标,分析藏、汉族血脂异常的特点,并比较两民族血脂异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血脂异常总的患病率为49.1%,高于国内平原地区,藏族低于汉族(45.3%vs52.3%);两组人群中,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55岁以前男性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藏族TC、LDL-C水平高于汉族(P0.05),而TG和HDL-C水平低于汉族(P0.05);藏族以高TC血症为主,汉族以高TG血症为主,两组中低HDL-C血症的发生率均为最低。结论青海省藏、汉族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藏族呈"高TC、高LDL-C"、汉族呈"高TG"血脂分布特点,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在年龄、性别、民族间存在差异,应重视高原人群的血脂筛查及干预工作,降低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血脂异常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对某院就诊的306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结果 :本研究中不同性别的患者体力活动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8.50%,其中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为5.56%,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为20.5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发生率为35.29%;男性血脂异常发生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与患者的性别(P=0.041)、年龄(P=0.008)、治疗前病毒载量(P=0.004)以及体力活动分数(P=0.019)均相关;高甘油三酯血症仅与体质指数(BMI)(P=0.002)和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48)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与BMI(P=0.010)、体力活动分数(P=0.046)及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43)相关;血脂异常与BMI(P=0.002)相关。结论 :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血脂水平与年龄、BMI、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体力活动水平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指导和血脂监测,改善患者活动习惯,从而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徽省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水平,为制定血脂异常防治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成年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安徽省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面对面询问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使用事后分层权重调整和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7120人,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9.56%,其中男性为34.91%,女性为24.26%,男性血脂异常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2=13.907,P=0.000),女性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73.366,P=0.000)。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分别为4.53、1.43、2.73和1.39 mmol/L,男性血清TG和HDL-C水平与文化程度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t=5.938,P=0.000;t=-12.641,P=0.000),女性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t=10.060,P=0.000;t=12.531,P=0.000;t=8.058,P=0.000),不同职业间4种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5.14%、12.36%、5.18%和16.94%,高TC、高LDL-C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13.631,P=0.000;2=14.684,P=0.000;2=8.893,P=0.003),男性高TG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2=40.386,P=0.000;2=70.480,P=0.000),不同职业间的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783,P=0.000;2=14.687,P=0.040)。结论 血脂异常是安徽省成年人居民中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应根据血脂异常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差异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广东壮族瑶族和汉族人群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咏梅  张琴 《新医学》2003,34(3):144-145
目的:了解广东壮族、瑶族和汉族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方法:先进行G6PD定性筛查,再取阳性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查。结果:(1)3524人受检者中,G6PD缺乏症362例(缺乏率10.3%),其中壮族295例,瑶族42例,汉族25例;(2)3个民族人群均具有G6PD基因突奕型G1388A(C2)、G1376T(C1)、A95G(C6)、C1024T(C5)及C592T(C7),瑶族的G1376T发生率高于G1388A,而壮族中G1388A发生率高于G1376T;(3)基因cSNPs C1311T壮族6.6%、瑶族7.9%,与汉族(1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东壮族、瑶族人群中具有共同的G6PD基因突变型。壮族、瑶族中的C1311T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两种民族的cSNPs C1311T均不符合其它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的应届护理大专/本科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生共21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正性问题定向条目汉族护生得分为(9.4±3.2)分,回族护生为(9.6±0.7)分,均高于维吾尔族护生的(8.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10,P=0.019)。理性问题解决条目维吾尔族护生得分为(21.5±5.6)分,高于回族护生的(19.0±4.1)分和汉族护生的(20.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4, P=0.003)。冲动/疏忽风格条目汉族护生得分(13.1±3.2)分,回族护生得分为(13.4±4.1)分,均高于维吾尔族护生的(1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91,P=0.004)。回避风格条目维吾尔族护生得分为(11.2±2.8)分,回族护生得分为(10.0±4.0)分,汉族护生为(10.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765,P=0.001)。影响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护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有学历、喜欢本专业程度、有无评判性思维培训经历、有无自主学习培训经历及对临床带教方式的满意度。结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结合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实习护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实习护生的爱岗培训,提高实习护生的专业满意度,同时增加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来提高实习护生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兰  梁秀云  曾江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0):2644-2645,2647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7bw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广西地区100例壮族和100例瑶族健康个体进行HPA 1~17bw系统基因分型,比较壮族和瑶族的HPA基因频率。结果等位基因a是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健康个体主要的HPA1~17bw基因型别。在H-W平衡检验中,瑶族健康人群HPA1~17bw基因多态性中除HPA1、2、6外,其他均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壮族健康个体中,所有HPA各系统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瑶族和壮族HPA系统抗原不配合率分析中,HPA3和HPA15不配合率最高,皆超过30%。比较两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发现瑶族的HPA-3和HPA-15的基因多态性明显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χ2=6.209,P=0.045)。结论广西地区壮族和瑶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特别是HPA-3和HPA-15系统杂合度最高,抗原分布不配合比例相对高,在临床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中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攀枝花市彝族和汉族海洛因依赖者的流行病学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进入攀枝花市某戒毒所和本院自愿戒毒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共258例,其中彝族128例,汉族130例,进行访谈,记录访谈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彝族和汉族吸毒者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人多人滥用尤其是夫妻双方吸毒、滥用药物、滥用药物的资费来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彝族和汉族海洛因依赖者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禁毒重在预防,应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并比较藏族和汉族健康人群血浆miRNA表达谱。方法分别采集246例藏族健康人和128例汉族健康人血浆样本,用Taq Man低密度芯片技术对50例藏族和50例汉族组成的2组人混合血浆中的754种miRNA进行检测,随机选取存在miR-130a-3p和miR-629-5p表达差异的样本,用qRT-PCR法进行验证。结果低密度芯片结果显示,藏族和汉族健康人群血浆中miRNA表达谱的相关系数(r)为0.592。与汉族组相比,藏族组血浆中139种miRNA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其中62种miRNA表达上调,77种miRNA表达下调。qRT-PCR进一步证实miR-130a-3p和miR-629-5p在藏族组血浆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汉族组[(467±27.30)×10-5vs(236±9.69)×10-5和(14.67±0.94)×10-5vs(7.58±0.52)×10-5,P均0.01]。结论藏族人群血浆miRNA的表达谱与汉族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临床检测miRNA时应考虑民族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广东汉族和西藏藏族Rh表型分布特征。方法:用微柱凝胶法检测200例汉族和50例藏族样本Rh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汉族共检出DCCee(55.00%)、DCcEe(29.00%)、DCcee(7.00%)、DccEE(5.50%)、DccEe(3.00%)、dccee(0.50%)6种表型,藏族共检出DCCee(28.00%)、DCcEe(54.00%)、DCcee(2.00%)、DccEE(8.00%)、DccEe(8.00%)5种表型。汉族和藏族在DCCee和DCcEe这2种表型分布中均存在差异(P<0.01),汉族以RhCC(55.00%)和Rhee(62.5%)纯合子多见,而藏族以RhCc(56.00%)和RhEe(62.00%)杂合子多见(P<0.01))。结论:西藏藏族与南方汉族人群的Rh表型分布差异较大,藏族Rh表型有自己的地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育龄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问卷调查新疆部分地区2 867名育龄妇女,对检出的217例(汉族126例、维族9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同期166名正常妇女(对照组)比较其临床特征及激素水平.结果:(1)多囊卵巢综合征总体以及维族、汉族发生率分别为7.569%,8.675%,6.931%,以≤35岁育龄妇女多见.(2)与对照组相比多囊卵巢综合征组肥胖、多毛、痤疮及黑棘皮症的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腰臀比高于对照组(P<0.05).(3)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维族高雄激素表现较汉族多见(P<0.05),尤其是多毛评分.(4)多囊卵巢综合征组肥胖患者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睾酮、游离雄激素指数较非肥胖者高(P<0.05),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低密度脂蛋白低于非肥胖患者(P<0.05).结论:≤35岁育龄妇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群体;且维族在高雄激素、多毛方面表现较汉族突出,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患者存在糖代谢和脂肪代谢方面的改变,应重视其胰岛素抵抗及肥胖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族精神分裂症患者间甲状腺素T3、T4及TSH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汉族88例,维族53例);192例在同一医院住院的非精神分裂症和非内分泌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汉族96例,维族96例)。对2组患者均进行血清T3、T4及TSH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中维族与汉族患者T3、T4及TSH水平测定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T3及T4均低于本民族的对照组(均P〈0.05),TS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汉族、维族患者间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素有明显改变,可能由于神经递质遗传代谢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两所中学蒙汉两族12岁年龄组人群恒牙龋病情况,为本市口腔卫生保健提供相关信息。【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蒙古族中学12岁年龄组1243人,进行口腔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蒙族12岁年龄组人群恒牙患龋率37.69%显著低于汉族54.81%(P〈0.05),蒙族恒牙龋均0.88显著低于汉族1.32(P〈0.05);不同性别蒙汉两族12岁年龄组患龋率存在差异(P〈0.05),女生龋均显著高于男生(P〈0.05);当地12岁年龄组患龋率、龋均高于全国水平。【结论】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增强口腔健康知识,饮食习惯对口腔龋齿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7年住院的516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资料,探讨维、汉两民族PTE患者危险因素构成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10年7年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①共纳入资料完整的PTE患者516例,其平均年龄57.5±14.8岁。其中汉族360例(69.8%),平均年龄63.5±15.5岁;维吾尔族156例(30.2%),平均年龄52.8±14.3岁。汉族PTE患者高峰年龄在70岁以上,维吾尔族PTE患者高峰年龄为60~69岁。②维、汉两民族PTE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维、汉两民族PTE患者较常见的基础病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87.0%),其次为肥胖(70.5%)、既往栓塞史(60.9%,包括DVT、PTE、脑梗塞、心肌梗死)及高脂血症(38.0%)。维吾尔族PTE人群的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中肥胖多见(79.5%),而汉族人群是吸烟(37.8%)。结论年龄≥40岁、肥胖、既往栓塞史及高脂血症可能是PTE患者较常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维吾尔族PTE人群肥胖较多见。本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