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X^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1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X^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l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χ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l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χ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损害与HBV-DNA水平影响,及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110例合并乙肝的肺结核患者,依据血清HBV-DNA水平分为高水平组64例、低水平组46例,68例HBeAg阳性组与42例HBeAg阴性组,均给予抗结核治疗,比较患者肝损害发生率、损害程度,分析肝损害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相关性。结果高水平组肝损害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肝损害发生率与HBV-DNA水平有关;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水平与ALT、AST、TBI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水平组肝功能损伤时间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肝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应用保肝药物,HBV-DNA阳性者需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壮族人群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壮族人群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县(区)作为项目点,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项目点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治疗的壮族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408例进行随访观察6~8个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壮族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2%.各种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9,P=0.000),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肾损害.24.3%的不良反应患者同时合并两类或三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抗结核治疗的第21.5天,其中胃肠道反应出现最早(第6天);治疗强化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继续期(x2=30.252,P=0.000).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止和治疗中断的比例分别为11.5%和9.2%.神经系统损害和肝损害是导致壮族人群抗结核治疗中止和中断的主要不良反应.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60岁及以上高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度是14~34岁低年龄组的3.3倍(OR=3.275,P=0.006),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结论 壮族人群中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强化期是预防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时期,应针对高发人群、高发时间和严重不良反应类型,加强监测和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病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病且无高血压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发生抗结核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肝肾害的占比最大,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第八对颅神经损害、周围血细胞减少、药物热、皮疹、关节肿、末梢神经炎。结论老年肺结核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较复杂,临床上应谨慎选择治疗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71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358例)和对照组(358例)。2组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强化期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d,静滴连用2个月。观察2组患者强化期的肝损害情况及强化期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结果治疗2个月肝损害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0.06%,对照组为20.11%,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期结束时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1.76%,对照组91.7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降低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同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三清  魏魏  王健 《临床肺科杂志》2014,(11):2024-2026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住院肺结核患者179例,根据HBsAg检测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58.24%高于对照组17.05%,且两组在轻、中、重度肝损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112.8±84.3IU/L和ALT153.4±87.5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70.5IU/L和103.3±71.3IU/L(P0.05)。观察组肝损害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较阴性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应当选用肝损害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运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肺结核患者80例,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40例,对照组为单纯肺结核患者共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胰岛素注射、降糖药物治疗。治疗3、5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和病灶缩小率。结果治疗3、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痰菌转移率分别为60%、75%,对照组分别为80%、9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病灶缩小率分别为40%、85%,观察组分别为20%、62.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影响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时,将血糖水平维持于正常水平后,再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并适当增加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处理。方法将823例结核病患者分为不伴HBV感染(A组)、HBsAg阳性/HBV DNA阴性(B组)、HBsAg阳性/HBV DNA阳性(C组和D组)。A、B、C三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D组在抗结核治疗前1周即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析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特点。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8.1%、32.1%、65.4%和29.2%,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16.97,P0.001);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半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22.2%、70.6%和14.3%,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67.66,P0.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合并HBV DNA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肝损害程度重。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西利宾胺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利宾胺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24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加用西利宾胺,对照组加肝泰乐。结果 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6.6%;中断抗结核化疗为41%;调整化疗方案为16%;与对照组的19.2%、14.2%、9.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79例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根据HBV DNA大于或小于1×10^5 copies/ml分为A、B组,与23例HBV M阴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和B组肝功能异常出现和复常时间,及肝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HBV M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早而复常时间较长,且肝损害程度明显重于阴性组(P〈0.05);A组和B组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于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期间一定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病毒载量指标不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最直接原因,而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抗结核药物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分为介入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介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治疗.对比两组的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IL-6明显降低,干扰素-γ(IFN-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6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MV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抗结核药物能显著减轻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soniazid (INH), rifampicin (RMP), pyrazinamide (PZA), and ethambutol (EMB) usually expose patients to the risk of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FHF). This report presents a case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antituberculosis drugs-induced FHF and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 39-year-old woman with pelvic and salpinx tuberculosis experienced complex pelvic exenter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she was administrated INH, RMP, PZA, and EMB to prevent tuberculosis. Two months later, examination revealed severe FHF and the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regimen was changed to ciprofloxacin and streptomycin. Subsequently, urgen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Posttransplantation, her serum transaminases improved gradually, but her total bilirubin level and direct bilirubin level continued to worsen, which may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rejection. However, irreversible damage from antituberulosis drugs was note excluded. Two liver biopsies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One year after transplantation, she died as a consequence of ischemic cholangitis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ed 9 other published case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associated FHF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This report suggests that, in most case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induced FHF, discontinuation of toxic drugs and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always sufficien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初治涂阳肺结核伴有乙肝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按肺结核病确诊时间顺序先后依次分组,观察组采用2DTLFXE/4DT方案治疗50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50例,两组观察项目和所使用护肝药物完全相同。结果观察组治疗至2月末其痰菌阴转率为92%、,肝损害发生率为16%,停药率为4%。而对照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为82%,肝损害发生率52%,停药率为32%。两组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2DTLFXE/4DT治疗方案具有肝损害发生率低、停药率低、疗效确切而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82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近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及左氧氟沙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老年肺结核患者按4:3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6个月的临床观察(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治疗组选用可乐必妥,按2HLEV/4HLE方案给药;对照组用吡嗪酰胺,按2HLEZ/4HLE给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2.7%和63.3%(P>0.05),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8.6%和83.3%(P>0.05),胸部X线病灶吸收分别为86.4%和86.7%(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0.0%和24.1%(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5%和51.4%(P<0.05)。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治愈率较低,药物副反应发生率高,左氧氟沙星对老年人肺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护肝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肺结核病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HBsAg阳性的初治肺结核化疗病人采用护肝与不护肝处理,了解护肝药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初治浸润型肺结核经化疗病人HBsAg(-)200例、HBsAg( )180例分组采用护肝与不护肝治疗,对比分析肝功能的损害及副作用。结果HBsAg( )肺结核病人不用护肝治疗肝功能损害及并发症严重,HBsAg(-)患者及护肝HBsAg( )病人肝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均较轻微”结论及时规范护肝治疗对HBsAg( )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结核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具有明显中毒症状的4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组和对照组,观察痰热清的疗效。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缓解结核中毒症状,发热周期缩短,咳嗽次数及咳痰量均明显减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町应用于毒性症状明显的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