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方法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亚甲蓝/光化学法可有效地灭活血浆中的病毒。为进一步观察该法对灭活血浆中诸成分的免疫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用灭活病毒的条件处理单采血浆。将合有1μmol/L亚甲蓝的血浆置于照度为40000lux的可见光下,在室温条件下处理1小时。结果表明,除凝血因子调,PT和APTT有一定程度降低外,其它血浆蛋白活性未见明显变化,血浆中的白蛋白、葡萄搪、多种无机盐含量及血浆pH值未受影响。处理后的血浆经不同电泳及免疫化学技术分析,未见新的抗原产生,电泳迁移率与未处理组相同。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对大多数血浆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初乳对不同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TT法就人初乳对不同个体外周轿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人初乳对培养细胞有明显的保增殖作用,且有浓度的依赖性。不同个体的细胞对人初乳反应结果相差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患者反应略差。 相似文献
3.
<正>输血技术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的血液检测由于受检测技术、检测项目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阻断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血浆病毒灭活技术能有效地阻断经输血传播病毒的传播。本中心自2009年7月开始全面推广应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成分,在这期间对血浆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来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是否会对免疫细胞产生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培养人CIK细胞,观察2组培养体系中CIK细胞的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IK细胞CD3+CD56+表达;检测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μmol/L诱导48 h后的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含量变化;以及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CIK细胞杀伤SGC-7901细胞活性。结果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比较培养5、10、15 d CIK细胞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7.62±1.88、26.31±1.95、46.05±2.86与18.10±1.73、25.97±1.55、45.82±1.15,CD3+CD56+的表达分别为(12.37±1.38)%、(17.39±2.81)%、(24.3±1.72)%与(11.46±1.35)%、(18.36±1.96)%、(24.08±2.21)%,在促进CIK细胞的增殖以及CD3+CD56+的表达上,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μmol/L诱导培养48 h后,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培养的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杀伤活性分别为(37.17±1.95)%、(38.79±1.91)%、(46.05±2.86)%和(32.04±1.92)%、(33.50±1.17)%、(45.82±1.15)%,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的增殖、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含量变化以及体外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是保障安全输血的措施之一,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人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但其对血浆成分影响的报道很少。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质量留样,然后与亚甲蓝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亚甲蓝的终浓度在0.9~1.3μmol/L。将加入亚甲蓝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min,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亚甲蓝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亚甲蓝浓度、FⅧ∶C、FⅤ∶C、VWF、Fib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VWF、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6.39±1.73)%、(82.55±9.25)%、(81.03±15.27)%、(93.25±6.17)%、(81.61±14.25)%。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中大多数成分的影响不明显,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62例RA患者(其中3例同时合并干燥综合征)和138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HHV6DNA表达现状。同期运用美国德灵公司血浆特定蛋白分析仪定量检测RA患者血浆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结果RA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HHV6DN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7992);RA患者PBMC中HHV6DNA阳性率与其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RA患者组RF阳性(浓度≥20IU/ml)率与PBMC中HHV6DNA阳性率之间无明显一致性(P=0.7502)。RF浓度≥50IU/ml的RA患者组PBMCs中HHV6DNA阳性率明显高于RF浓度<50IU/ml的RA患者组(P=0.0295);部分RA患者血浆中可检出HHV6DNA,而对照组血浆中HHV6DNA阴性。结论HHV6DNA在RA患者PBMCs中有较高检出率,部分RA患者血浆中存在HHV6DNA,提示该组患者中可能存在HHV6活动性感染;HHV6感染可能与RA患者血浆中RF滴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亚甲蓝光敏法对人血浆的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甲蓝(Methyleneblue,下简称MB)是一种吩噻嗪类染料,化学名称为氯化3,7-双(二甲氨基)吩噻嗪-5-三水合物,结构式为C16H18ClN3S·3H2O。在可见光照射下,该化合物可被激发,并在661±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1〕。早... 相似文献
10.
11.
A potentially improved approach to methylene blue virus inactivation of plasma: the Maco Pharma Maco-Tronic system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ornsey VS Drummond O Young D Docherty A Prowse CV 《Transfusion medicine (Oxford, England)》2001,11(1):31-36
Plasma was subjected to methylene blue (MB) photochemical virus inactivation using the Maco Pharma Maco-Tronic system which allows three units to be illuminated together, thus reducing processing time. The plasma bag system used incorporates an integral membrane plasma filter and a dry MB pill which dissolves in the plasma to give a 1-microM concentration. There is computer-controlled processing and datalogging. In an assessment of 10 pools of Group A plasma, the losse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following MB/light treatment, were 23% fibrinogen, 10% FV, 26% FVIII, 11% FIX and 13% FXI. Group O, Group B and Group AB plasmas were not tested.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multimers showed no substantial change when treated with MB, and no losses were seen for antithrombin III (ATIII), protein C and vWf:Ag. Measurements of C3a, C5a, prothrombin fragment 1+2 and FXIIa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activation as a result of filtration. 相似文献
12.
亚甲兰光化学法红细胞病毒灭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择定条件下亚甲兰光化学方法对红细胞悬液的病毒灭活效果及其对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 方法 在国产 PVC储血袋内的 GMA红细胞悬液中预置 VSV和 Sindbis病毒 ,加入终浓度为 5μmol/L的亚甲兰后用380 0 0 lx荧光照射 60分钟 ,测定处理后红细胞悬液及其匀浆中的病毒滴度及保存 2 1天内各时间段的红细胞 ATP、2 ,3-DPG、上清 K+ 和游离血红蛋白等质量指标。 结果 经上述方法处理后 ,红细胞悬液上清和红细胞匀浆中的 VSV病毒滴度分别降低 8.87± 0 .4 2 lg TCID50 和 7.79± 0 .90 lg TCID50 ;Sindbis病毒滴度则分别降低 6.5 8± 1 .67lg TCID50 和 5 .0 8±1 .4 2 lg TCID50 :处理后保存 2 1天内的各时间段红细胞主要质量指标未发生明显不良变化。 结论 亚甲兰光化学方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悬液及红细胞匀浆中与细胞相关的脂质包膜模型病毒 ,对红细胞体外质量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结果统计分析不同规格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结果有差异。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中IgG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甲蓝 /光化学法对血浆中IgG的影响 ,评价含SARS抗体的病毒灭活血浆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亚甲蓝分别加入人血浆中 ,经JY I型血浆病毒灭活仪处理后 ,用Native PAGE和SDS PAGE测定IgG含量、亚基数目和分子量 ,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性。 结果 经亚甲蓝 /光化学法处理后血浆的IgG含量、亚基数目、分子量和抗原性均未见变化。 结论 亚甲蓝 /光化学法对血浆中IgG的影响较小 ,含SARS抗体的病毒灭活血浆应用于临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新鲜冰冻血浆(FFP)中Fg、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为制定病毒灭活血浆标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8份FFP分成灭活组(n=40)及过滤组(n=48),分别对2组样本处理前后的FⅡ∶C、FⅤ∶C、FⅧ∶C、FⅩ∶C、FⅫ∶C、Fg及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灭活组FⅤ∶C、FⅧ∶C处理后含量显著低于灭活前(分别为t=3.40,P<0.01;t=2.57,P<0.01),但Fg、FⅡ∶C、FⅩ∶C、FⅫ∶C及总蛋白灭活前后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过滤组处理前后FⅤ∶C、FⅧ∶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B-P对FFP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FⅤ∶C和FⅧ∶C含量有明显影响,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其他凝血因子及总蛋白的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制备冻干血浆的新工艺,研制适合在艰苦环境下储运和方便使用的新型冻干血浆。方法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技术对新鲜冰冻血浆(FFP)做病毒灭活处理,再将FFP直接冻干于血袋中,观察不同条件下的保存效果。结果亚甲蓝光化学技术(终浓度为1μmol/L)能有效灭活血浆中的Sindbis病毒、PRV和VSV等指示病毒,处理30min后灭活效果>4.75LgTCID50,经细胞3代盲传证明灭活病毒效果可靠。新型冻干血浆外观成淡黄色疏松体,残水量为2.2%—2.5%,室温下<2min完全溶解;储存稳定性试验表明,新型冻干血浆中的FⅡ、FⅤ、FⅧ、FⅨ和FⅪ在25℃和4℃比较稳定,高温(40℃)保存对其活性有一定影响。结论采用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技术和袋装血浆冻干技术制备新型冻干血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物模型评估亚甲蓝光化学法红细胞病毒灭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亚甲蓝光化学法 (MB P) (亚甲蓝浓度 5 μmol/L ,光照时间 1h ,光照强度 380 0 0lux)红细胞病毒灭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①建立Beagle犬急性失血性贫血模型 ,观察经MB P处理的Beagle犬自体纠正贫血的效果、体内溶血情况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②将含不同基因组拷贝数的鸭乙肝病毒 (DHBV)的人红细胞经静脉感染 1日龄雏鸭。采用同位素核酸杂交法检测鸭血清中DHBVDNA ,计算病毒灭活前后人红细胞中DHBV的半数致死量 (ID50 ) )。结果 ①经MB P处理的犬自体红细胞输入Beagle犬体内未发生溶血 ,输血前后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尿素、肌酐等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②经MB P灭活处理后 ,含DHBV红细胞的ID50 由 1 0 3 .3 5变为 1 0 8.3 5拷贝。结论 红细胞MB P病毒灭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滤除白细胞和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主要成分的生物活性变化。方法应用去白细胞四联血袋采集全血分离制备成滤除白细胞的新鲜血浆10袋(100 ml/袋),加入1μmol/L亚甲蓝并放置2~6℃,光照度为30 000 Lux的可见光下左右摆动照射30 min。留取白细胞滤过前和亚甲蓝光照处理后新鲜血浆各5 ml,分别计数白细胞并检测血浆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血浆蛋白含量和补体水平变化。结果 2种方法处理后的新鲜血浆白细胞滤除率>99.91%,APTT,FⅧ∶C、FⅨ∶C水平与处理前比较t值分别为3.041、8.039、3.617,P<0.05。FⅧ∶C,FⅨ∶C回收率均>81%。PT,FⅡ∶C Fib较处理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C4水平较处理前变化不大。结论联合应用滤除白细胞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法对新鲜血浆处理前后的主要成分和生化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一、二类猝灭剂对病毒灭活和红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羟自由基 (一类机制 )、单线态氧 (二类机制 )在DMMB与M0 0 7光化学灭活病毒和对红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光化学反应体系中加入羟自由基猝灭剂甘露醇、甘油 ,单线态氧猝灭剂色氨酸和叠氮钠 ,试验它们对灭活Phi6噬菌体的抑制能力以及对红细胞溶血、钾泄漏的防护作用。结果 单线态氧猝灭剂可以明显抑制DMMB和M0 0 7光化学灭活Phi6噬菌体的能力 ,羟自由基猝灭剂对灭活Phi6噬菌体影响很小 ,而两类猝灭剂都对红细胞溶血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结论 DMMB、M0 0 7主要通过二类机制来灭活病毒 ,一、二类机制都参与了对红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