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肺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12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双盲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放疗开始前3天及放疗中前7天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治疗。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及程度。患者在放疗开始前,放疗后第8、24周时行肺功能评估。结果放疗后实验组患者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及程度以及FEV1,DLCO和FVC等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第8周时实验组FV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24周时FEV1,DLCO和FVC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并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放疗前一周及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内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放疗后1月,在基础肺功能正常组,FVC,FEV,值明显高于放疗前,而DLCO值有下降趋势(P〉0.05);在基础肺功能异常组,FVC,FEV1,DLCO值均有下降趋势(P〉0.05)。放疗后3个月时,在基础肺功能正常组,FVC,FEV1值较放疗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而DLCO下降明显。在基础肺功能异常组,FVC,FEV1,DLCO均较放疗前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放疗能导致肺功能损伤,基础肺功能异常的患者做放疗计划时可能需要适当地减少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3.
周莉华  吴瑾  蒋晓东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35-1636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同步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7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和多谣他赛同步放疗组(放化组)各35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2.0Gy/次,1次/天,5次/周,总量DT60-70Gy。放化组放疗同时予多西他赛40mg每周化疗一次,共5-6次。结果单放组和放化组有效率分别为54.3%和80%(P〈0.05)。急性毒副反应主要是I-Ⅱ级放射性食管炎、I-Ⅱ级放射性肺炎和I级骨髓抑制,放化组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同步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应用自制中药平肺饮的减毒效果.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原则,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方剂平肺饮,将78例接受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仅观察组放疗过程中加服平肺饮.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放疗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CLCO).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后骨髓抑制,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放射后FVC、FEV1、CLCO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肺饮可明显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戴春华  张开军  游涛 《山东医药》2009,49(44):51-53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方法86例Ⅲ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放疗,研究组行3DCRT。结果近期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9),且研究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老年局部晚期NSCLC行3DCRT近期疗效较好,急性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RILT)风险的预测。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NSCLC患者59例为对象。根据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分为放射性肺损伤21例、无放射性肺损伤3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因素。 结果59例NSCLC患者经调强放疗结束后3个月,发生放射性肺损伤21例(35.59%),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38例(64.41%);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吸烟史、伴有COPD、双肺V20≥15%、双肺V30≥15%、MLD≥10Gy高于无放射性肺损伤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吸烟史、合并COPD、双肺V20≥25%、双肺V30≥15%、MLD≥10Gy为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吸烟史、合并COPD、双肺V20、双肺V30、MLD为NSCLC调强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新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转移率。方法对48~80岁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外照射加同步适形放疗,每周1、3、5适形放疗,每次5Gy,共6次,DT:30Gy。每周2、4普通外照射,每日1次,每次2Gy,普放、适形同步结束后,继续普放至DT:40Gy/20次结束。放疗中剂量达到20Gy,适形结束和普放结束分别进行CT或X线片检查,了解病灶缩小的时间和程度。采用同期普放的5例和后程适形1例共6例非小细胞肺癌作初步对照,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1)同步组放疗病人均可耐受,治疗期间无特殊反应。(2)同步组并未增加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3)同步组较普放组在肿瘤缩小的时间上提前1~2周,程度上也明显好于普放组。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采用普放加适形放疗同步进行,未增加放射反应,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优势。方法32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cT模拟机定位,输入TPS(Pinnacle37.4/7.6),勾画GTV1,先行三维适形放疗36Gy/18F~40Gy/20F,第2次CT定位,勾画GTV2,继续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至66Gy/33F~70Gy/35F。全程均按CTVl设置靶区,为Plan1,为初始计划,为虚拟计划;而前半程按CTV1,后半程按CTV2制定治疗计划为Plan3,为实际执行计划。结果NSCLC放射治疗中肿瘤退缩比例为12.3%~57.8%,平均比例37.1%,大于40%的有13例(40.6%),t=2.96,P〈0.05。CR6例(18.8%),PR23例(71.9%),NC3例(9.4%)。1年生存率84.4%(27/32),死亡5例(15.6%)。远处转移9例(28.1%)。早期放射性肺损伤1级19例(59.4%),2级9例(28.1%),3级3例(9.4%)。放射性食管炎:1级22例(68.8%),2级10例(31.2%)。后期放射肺纤维化:0级3例(9.4%),1级24例(75%),2级5例(15.6%)。结论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NSCLC过程中,GTV存在明显退缩,再次重新勾画GTV并加量,但对PVV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根据退缩后肿瘤重新勾画靶区使心脏接受剂量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肺V20和MLD剂量降低接近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冠脉综合征患者1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5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46例(AMI组),另选同期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SAP组)和门诊体检健康人50例(健康对照组),UAP患者又按Braunwald分为Ⅰ级36例,Ⅱ级41例,Ⅲ级患者58例,观察4组研究对象hs—CRP水平度UAPⅠ、Ⅱ、Ⅲ级患者的hs—CRP水平。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UAP组Ⅰ、Ⅱ、Ⅲ级患者hs—CR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水平可作为ACS危险分层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设高血压病组68人,对照组46人,高血压病组根据WHO/ISH分类分为3组,其中1级22人,2级28人,3级18人。检测检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最大通气昔(MVV)、呼出25%啼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25)、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苗(FEF75)等肺功能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肺功能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病组患者VC、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EV1、DLCO、DLCO/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3级患者VC、FEV1/FVC、MVV、FEFn、FEF50、FEF75低于1级,高血压病2级患者FEF25,低于1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FEV1、DLCO、DLCO/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以通气功能为主的肺功能损伤,且通气功能的损伤稃度与高血压的进展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自适应放疗中肿瘤和肺体积变化对肺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2016年1月到12月实施调强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处方剂量66Gy/33f。参照ICRU63标准设计计划Plan0(66Gy/33f),记录肿瘤体积、肺体积以及相关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如肺受照剂量MLD、V20、V5等相关指标。实际执行计划40Gy/20f,记为plan1,再次进行CT模拟定位设计放疗计划Plan2(26Gy/13f)。将实际执行计划plan1和plan2融合叠加成plan1+2,比较plan0和plan1+2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随着肿瘤退缩,肿瘤和肺组织体积比值发生变化,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自适应放疗,相比全程靶区和治疗计划无更改,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变化不明显,肺组织受量有显著差异,能够有效降低肺平均受照剂量(MLD)、接受20Gy剂量的肺体积(V20)等指标。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到三分之二疗程进行自适应放疗,对于降低肺组织的受量,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肺癌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数据来自于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因肺癌放疗,发生放射性肺炎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116例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相关因素对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入组的116例患者中,男性89(76.7%)人,女性27(23.3%)人;平均年龄62.73±9.99岁(范围:39~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9)、吸烟指数(P<0.001)和有无饮酒史(P=0.003)与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后,显示仅有吸烟指数与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吸烟指数≥400的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时,严重程度分级越高,吸烟指数可以作为放射性肺炎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和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疗效。方法选择154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组(Ⅰ组,n=51)、胺碘酮组(Ⅱ组,n=52)、胺碘酮+氯沙坦组(Ⅲ组,n=51)。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Hoher证实的持续30秒以上的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Ⅰ、Ⅱ、Ⅲ组分别有11例(21.6%)、24例(46.2%)、12例(23.5%)到达了一级终点(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Ⅰ组和Ⅲ组对窦律维持率均高于Ⅱ组(P=0.009和0.018,log—rank检验);Ⅰ组和Ⅲ组对窦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4)。同Ⅱ组相比,Ⅲ组降低了54%的房颤复发风险(RR=0.46,95%可信区间0.225~0.953,P:0.036),Ⅰ组降低了59%的房颤复发风险(RR=0.41,95%可信区间0.200~0.848,P:0.016)。三组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9%、9.6%和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和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窦律的维持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疗和放化疗序贯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紫杉醇脂质体、顺铂化疗+序贯放疗,对照组仅用单纯放疗(放疗方法同治疗组),化疗2个周期或放疗结束4周后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74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5%和45.9%(P〈0.05),治疗组: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11.8%,部分缓解(PR)〉占70.6%,无变化和进展(NC+PD)占17.6%,有效率(CR+PR)为82.4%。对照组: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6%,部分缓解(PR)占59%,稳定和进展(sD+PD)占35%,有效率(CR+PR)为65%。治疗组与对照患者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2—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2~3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8.8%(10/17)和40%(8/20),23.5%(4/17)和15%(3/20),41.2%(7/17)和10%(2/20)中位随访期为24个月(5~31个月)。结论提示紫杉醇脂质体、顺铂化疗+序贯放疗治疗晚期NSCLC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毒性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浆中CRP的变化,探讨CRP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66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采用Elekta-precise计划系统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70 Gy,并采集相关物理学数据,通过三维适形计划中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来获得肺的V 5、V 10、V 20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等数据。根据胸部CT、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来对肺损伤状况进行评价。据RTOG定义的Lent-Soma量表来对肺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放疗前、放疗中(40 Gy)、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结束后3个月时血浆中CRP水平。统计学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t检验。结果66例患者中31.82%(21/66)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其中1级24.24%(16/66),≥2级7.58%(5/66)。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患者血浆中CRP水平在放疗中及放疗后较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升高(P<0.05)。对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提示:放射剂量≥60 Gy、紫杉类药物应用者更易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结论在严格限制肺受照剂量和药物应用的情况下,CRP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地塞米松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7例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单纯放疗(单放组)及放疗+地塞米松治疗(激素组)。发现激素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总发生率13.79%,单放组为35.71%;激素组血清TGF-β1低于单放组(P〈0.05);激素组KPS评分优于单放组(P〈0.05)。认为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严重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冯艳  薛良军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08-1909
目的对氨溴索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时减少急、慢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方法 8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常规放疗,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RT)40例和放疗加氨溴索组(RT+A)40例。氨溴索用法:从放疗首日开始,氨溴索90 mg ivdbid,直至放疗结束。结果 80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放射性肺炎≥2级者RT组占10/38(26.32%),RT+A组为3/39(7.69%),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6个月和12个月时,肺纤维化的发生率RT组分别为8/38(21.05%)、11/38(28.95%),RT+A组分别为3/39(7.69%)、4/39(10.26%),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时能够降低急、慢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长春瑞宾/顺铂(NP方案)联合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ⅢA或ⅢB期NSCLC患者接受NP+同步放化疗(同步组)或MVP/VP方案+序贯放疗(序贯组)。放疗剂量范围在40~66Gy。结果 序贯组有效率为33%,明显低于同步组的63%;两组中位生存期相似。同步组4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食管炎症状,明显高于序贯组的13%;Ⅲ/Ⅳ食管炎在同步组为20%。结论 低剂量NP方案化疗联合同步胸部放射一线治疗局部晚期NSCLC有效,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廖辰  杨玖  朱诺  刘志远  洪梅 《临床肺科杂志》2016,(12):2252-2254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汉防己甲素组(Tet组)放疗期间同步口服汉防己甲素(60mg,一日三次),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Tet组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16.2%vs36.8%,P=0.043;放射性肺纤维化13.5%vs 34.2%,P=0.036)。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有效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TMZ)联合适形放疗对恶性脑胶质瘤(BMG)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48例经CT或MR 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适形放疗)和治疗组(TMZ+适形放疗),观察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2.5%)高于对照组(33.3%)(P〈0.05)。治疗组1a生存率为82.5%,对照组为57.0%(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Ⅱ~Ⅲ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7.5%(P〈0.05),其余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Z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比单纯适形放疗能更好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患者1 a生存率和更明显地缩小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