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70例ALL患儿分型治疗的长期疗效和远期不良反应,以寻求提高患儿长期高质量无病生存的方法。方法随访并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断并坚持治疗的70例ALL患儿情况。临床分型:标危型、中危型、高危型和ALL-L3型患儿分别为42、12、7例和9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长期生存情况分析。结果 5 a无事件生存率在标危组、中危组和ALL-L3组分别为(93.87±4.22)%、(85.33±6.45)%和(88.89±7.48)%。高危型患儿目前无病存活率为42.86%(3/7例)。复发6例(8.57%),其中死亡4例,另有5例无复发死亡,总病死率12.86%。长期不良反应观察未发现二次肿瘤及蒽环类心肌病发生,4例(5.71%)患儿生长受限,1例患儿发生单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分型治疗可提高ALL患儿长期生存率,改善ALL患儿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1 例ALL 患儿分为治疗组(47 例)和对照组(44 例),治疗组在诱导缓解化疗的同时给予加用黄芪注射液0.5 mL /kg·d,共35 d,治疗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比较两组诱导缓解化疗结束后患儿感染的发生率、感染持续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感染部位及分泌物病原菌培养阳性率等。结果 治疗组47 例患儿中有4 例出现过敏反应后退出实验,研究显示诱导缓解化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患儿中治疗组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减轻了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也可能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水平,从而使ALL 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发生时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单独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一氧化碳(CO)动态变化。方法应用Chalmers血红蛋白结合法及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检测了24例正常儿童,22例ALL患儿在化疗前、化疗中、缓解后以及长期缓解期血浆一氧化碳水平。结果ALL患儿化疗前血浆一氧化碳浓度为(1.98±0.26)mg/L,较正常儿童的(1.09±0.15)mg/L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中一氧化碳浓度(2.01±0.18)mg/L,缓解后(1.96±0.22)mg/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长期缓解患儿血浆一氧化碳浓度为(1.10±0.16)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化疗可使体内产生过量的一氧化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9碳糖神经氨酸衍生物的总称,它位于糖蛋白,糖脂结构的未端,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表面的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表明,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改与肿瘤的侵入和破坏行为有关。唾液酸对于维护细胞表面的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多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清唾液酸的变化,本文做了如下一组报告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初诊且伴染色体异常ALL患儿共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 65例异常核型中单纯数目异常者21例(32%),单纯结构异常者14例(22%),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者30例(46%);(2)染色体结构异常者中,t(12;21)2例,t(9;22)6例,t(1;19)3例,t(4;11)2例。染色体数量异常者中,超二倍体核型最多,有29例(57%);(3)至随访截止时间,本组病例中生存49例,死亡11例,失访5例,复发9例。超二倍体和t(12;21)预后好,亚二倍体、t(1;19)和t(4;11)预后差;(4)本组患儿融合基因阳性22例,包括BCR/ABL6例,MLL2例,TEL/AML1 8例,E2A/PBX1 6例。与染色体结果比对,8例TEL/AML1仅测得2例t(12;21),6例E2A/PBX1中测得2例t(1;19),另外一例t(1;19)对应的融合基因阴性。结论 (1)本组ALL患儿染色体改变以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为主,数目异常中以超二倍体核型最为常见。(2)染色体核型与ALL预后有密切联系。(3)t(12;21)及t(1;19)染色体检测阳性率低于融合基因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对40例ALL患儿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0例ALL患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70%(28/40),其中数目异常50%,结构异常35.7%,数目合并结构异常14.3%,核型正常组及超二倍体组患儿缓解率高于亚二倍体组及假二倍体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亚二倍体及t(9;22)核型为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染色体分析对儿童ALL预后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特征,为ALL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15例次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且行肺部CT的ALL患儿(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肺部螺旋CT结果,探究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与肺部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儿童ALL化疗后的肺部感染77.4%发生于诱导缓解阶段,多发生于化疗后的31~60?d,以粒缺患儿所占比例(67.0%)最高。病原学拟诊或确诊的41例肺部感染患儿以细菌感染(36%)与真菌感染(41%)的发生率较高。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肺部病变CT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在化疗诱导缓解阶段,尤其是粒细胞缺乏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细菌和/或真菌是主要病原体,难以根据肺部影像学改变明确肺部感染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起病时的临床特点及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儿童5 8例ALL起病时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 8例经骨髓细胞学确诊的儿童ALL ,可发生于儿童时期每个年龄阶段,起病症状各不相同,白细胞计数最高达2 0 0×l09/L ,其中T -ALL 8例( 1 3 .8%) ,双表型4例( 6.9%) ,染色体异常1 9例。结论 儿童ALL起病时临床症状可以极不典型,其中B -ALL预后优于T -ALL ,而双表型则不易缓解,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白血病与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院10年来26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了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其中96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36.1%,例次感染率46.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提出小儿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高低与小儿性别、白血病类型无关,与小儿年龄、住院天数有关;骨髓增生程度和粒细胞减少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为多。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应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防治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一部分。诊断时高白细胞计数、T细胞型及分子遗传学为t(4;11)和Ph 是CNS复发的危险因素,脑脊液不同检查结果的预后价值有待明确。头颅放疗已不用于标危ALL患儿,头颅放疗的预防剂量已减为12Gy,鞘内及全身化疗对CNSL的治疗有重要作用。部分小儿CNS复发经挽救治疗可以长期存活,早期CNS复发的患儿应在第2次CR期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ALL并以CCLG-ALL 2008方案化疗后并发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545例诊断ALL并以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患儿中112例(145例次)化疗后并发脓毒症,发生率为20.55%。标危和中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诱导缓解治疗阶段,高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巩固治疗阶段。最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居多。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高。高危型、中心静脉置管、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者脓毒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01)。112例患儿治疗有效率95.17%,脓毒症相关病死率1.28%。结论脓毒症是ALL患儿化疗后的重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为诱导缓解期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初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对诱导缓解期的感染情况、致病菌菌株及耐药菌谱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感染和/或微生物感染发生率为76.2%,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46.2%)。严重感染占52.3%,包括60例肺部感染和/或21例败血症。130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50株,其中细菌29株、真菌21株,28.5%的患儿至少有1种微生物感染。细菌29株中G-菌19株(65.5%)、G+菌10株(34.5%)。最常见的G-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最常见的G+菌为绿色链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真菌占16.2%,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与非严重感染患儿相比,严重感染患儿粒细胞缺乏出现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发热事件的比例和CRP更高,住院天数也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期常见的感染;G-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并适时联合万古霉素或抗真菌药能有效控制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ALL-BFM 95 方案在治疗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高危患儿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年7 月至2013 年8 月按ALL-BFM 95 方案进行化疗的47 例初治ALL 高危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化疗患儿27 例,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20 例,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7 例患儿中,复发后死亡12 例(26%),治疗相关死亡5 例(11%),5 年预计无事件生存率(pEFS)为62%。单纯化疗患儿5 年pEFS 为52%,化疗联合HSCT 患儿5 年pEFS 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单纯强的松反应差的高危ALL 患儿5 年pEFS(80%)显著高于化疗后第15 天(60%)及第33 天(0)骨髓M3 状态的高危ALL 患儿(P<0.05)。结论 ALL-BFM 95 方案在治疗高危儿童ALL 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复发仍是ALL 高危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化疗联合HSCT 对高危ALL 患儿的疗效优于行单纯化疗;化疗后第15 天及第33 天骨髓M3 状态的高危ALL 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预后明显差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进一步了解其临床特征,探讨影响缓解(CR)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我院1990年4月~2000年12月84例初治ANLL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疗效情况,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0年住院治疗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BFM2002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运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患儿的5年OS和EFS.结果 80例患儿,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4岁3个月,标危33例(41.2%),中危37例(46.3%),高危10例(12.5%),白细胞(WBC≥20×109/L)22例(27.5%),BCR/ABL阳性3例(3.8%);MLL基因重排1例(1.3%);TEL/AML阳性17例(21.3%).完全缓解79例(98.8%),5年OS和EFS分别为(85.9±4.0)%和(79.2±4.7)%,其中标危组5年EFS(86.6±6.4)%,中危组5年EFS (81.1±6.4)%,高危组5年EFS(48.0±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P<0.05).复发12例(15.o%),中位时间23.5个月.死亡11例(13.8%),中位时间13个月.结论 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好,标准的分型诊断及危险度分层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外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进展较快,缓解率(CR)已达95%以上,5年以上无事故生存率(EFS)达70%~80%。我国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于1998年在山东荣城召开的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期间,制定了一套符合国情的小儿血液病诊疗方案。我院按此方案治疗53例小儿ALL.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单独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院 1 997年 6月至 1 999年 4月住院患儿 1 8例 ,其中男 1 0例 ,女 8例 ,年龄 1~ 8岁 ,均采用ALL -XH - 97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6岁 ,均为该院骨科选择性手术病例。ALL患儿在化疗前、化疗中、缓解后以及长期缓解期等不同时间段 ,在常规进行鞘内注射时取脑脊液 1 .5ml作一氧化氮 (NO)浓度测定。对照组于选择性手术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时抽取 2ml脑脊液检测NO。结果 ALL化疗前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NO浓度比较 :ALL患儿脑脊液中NO浓度 1 3.87± 3.2 6mol/L较对照组 6 .79± 1 .4 6mol/L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LL患儿化疗不同阶段脑脊液中NO浓度比较 :与化疗前相比 ,化疗中为 1 4 .0 8± 7.78mol/L ,缓解后为 1 2 .6 4± 5 .5 8mol/L ,NO浓度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长期缓解患者NO浓度 7.84± 3.2 1mol/L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由于白血病及其治疗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过量的NO ,从而引起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 ,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 ,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8.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费用及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的成本及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降低成本的方法,对34例急淋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的两种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用成本效果分析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化疗方案的成本费用、费用构成比、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住院总费用相关最密切的前三位费用为药费、输血费、检查费,VDLP1持续完全缓解率为66.67%,VDLP2持续完全缓解率为81.25%,VDLP2成本低但效果好。因此,药物经济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优选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顾龙君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0):628-631
ALL BFM为德国柏林 法兰克福 蒙斯特 (Berlin Frankfurt M櫣nster,BFM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研究协作组的简称。这一协作组在过去的2 0~ 30年间对儿童ALL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 ,提出了早期治疗反应的预后意义 ,对儿童ALL的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ALL BFM对儿童ALL治疗的研究进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 0世纪 70年代的早期试验性研究、ALL BFM 81方案、ALL BFM 83方案、ALL BFM 86方案、ALL BF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