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量化针刺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等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通过顶层设计和管理,整理规范了52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这些诊疗技术大多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如电、磁等,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促进了传统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为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的促进作用,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医诊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在继承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丰富中医药理论体系,是现阶段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然而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还存在中医传统辨治模式与现代疾病临床诊疗难以有机融合、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不能精准对接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据此提出“两个重构”(即重构现代中医诊疗体系与重构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理论框架并对其内涵、目的、方法及意义进行系统阐释。认为通过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继承传统中医审病思维,对现代疾病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进而可实现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同时通过吸纳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融汇中药传统功效认识,构建方药量效理论框架推动现代中医本草体系的重构。“两个重构”的实现可在继承并发扬中医调态优势的前提下,突破传统辨证论治局限性,提高中医对现代疾病临床诊疗的精准性,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在妇科肿瘤的现代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将从中医药治疗妇科肿瘤的优势、传统疗法和现代发展如药理研究和中药归经理论、改善生存质量及中成药的使用等方面重点阐述中医药治疗妇科肿瘤的现代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传统理论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为人类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护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药制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的制剂。目前,常见肿瘤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逐年上升,中医用药治疗肿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现阶段,部分中药制剂有脱离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的趋势。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药传统理论如何在现代中药制剂中发挥指导作用,是一个值商讨的问题。该文以肿瘤治疗为例介绍了在现代纳米技术的影响下中药纳米制剂的发展现状,并从中医药整体观、传统治则、引经理论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现代中药纳米制剂发展的现有研究,讨论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纳米制剂整体治疗、药对搭配、载体选择以及靶向物质选择方面的应用前景。为中药纳米制剂的传统化和现代化进一步结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述代谢组学技术的优势,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体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与代谢组学及其研究优势,论述代谢组学在中医体质学研究中的应用方向及代谢组学方法应用进展。结果:拓展中医体质研究思路和方法,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原理与中医体质理论和诊疗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整体观及动态变化状态上具有相似性,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体质可分、体病相关等中医体质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为探索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方剂学的学科内涵主要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是从中医基础跨向临床的桥梁,其研究核心--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西医之间的不断融合,方剂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扩展。方剂学从最初的理论、临床逐渐分化为理论、实验、临床、应用4个方面。传统的方剂学学科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从理论、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方剂学的学科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将促进方剂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和发展,该文从"理论"、"制剂"和"临床"3个方面揭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内涵,指出中药注射剂是中药传统剂型的创新与突破,是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具有中医药特性的现代剂型,符合去杂存精的中药制剂要求,满足中医药速效救急的临床需要,并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同时,该文还对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代临床应用、特殊的给药途径、成分与组分的多样性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相似文献   

9.
周浩  黄祖波  王罡  张达  唐源  曾月  王超 《四川中医》2023,(3):220-223
人脸识别是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高度识别率和准确性。本文详细阐述该技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在中医药疾病诊疗中的研究方向和设想,从联合红外热像的人脸识别辅助诊断研究、基于骨性标志定位的人脸特征构建研究、基于腧穴特性的中医人脸远程诊疗研究三个方面探讨未来中医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医药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从中医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医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临床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医重大理论和药理机制的研究阐发与认识积累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述评,以承前启后,促进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研究认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阶  郭丽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02-3405
由于中医药在理论基础、应用方式和疗效评价标准上与现代医药学的差异,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质疑,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作者针对近年中药新药研究中常见的适应证定位不明确、工艺选择不合理、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结果对拟定适应症的有效性支持力度不足、临床疗效中医特色和优势不突出等问题,结合防治冠心病中药新药研发体会,指出现代病证结合理论渗透在中药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全方位指导。从现代病证结合理论促进防治冠心病中药新药适应症精确定位,为制剂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目标导向,赋予临床前药效评价中医药特色,通过多目标优化提高临床疗效等几个方面阐释现代病证结合理论在研发现代中药新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相关学科的发展对今后中药新药研发方向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建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通过前期的理论思考与初步实践,目前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发展方向明确,具有自身管理机制、工作规范及工作内容。该平台主要致力于挖掘保护地区名老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特色及经验、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与验方、传统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平台建设工作中,评价过程中的评判标准、验证过程中的临床验证项目管理、推广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运用基因组、蛋白组等组学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疾病个性化、精准化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医药精准医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精准医学技术和方法,结合患者四诊信息,实现精准的病证分类、诊断以及治疗。中医药精准医疗注重于个体化、系统化、全过程、全要素以及全局性的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本文提出了中医药精准医疗的概念,简要论述了中医药的精准预防、精准预测、精确诊断以及精准治疗的研究思路和实例,展望了中医药大数据获取及分析挖掘技术和方法研究、平台的构建和共享以及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的前景,以期为中医药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鲜药的研究与应用》一书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郝近大研究员牵头,组织全国一批热衷于鲜药研究的中医药研究工作者编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首部大型鲜药研究与应用的专著。内容涉及中医应用鲜药的历史、传统中医药理论对鲜药的认识、传统中药的保鲜技术、现代鲜药保鲜技术的发展、现代鲜药化学研究、现代鲜药药理研究、现代鲜药制剂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鲜药的临床应用、鲜药的民间应用和鲜药食疗应用,以及国外鲜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科学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理论与临床实践两方面概述了中医药科学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理念先进;中医药在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在病症的专科建设中,中医药能带动开展相关的延伸服务,为医院带来很好的效益;在防治重大疾病、健康观念和临床医疗模式方面,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中医药科学的应用可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诊疗手段日益充实,是世界医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麻黄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药和民族药中均有广泛应用.从麻黄的药性理论、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麻黄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并列举麻黄的一些现代用法,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麻黄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无论是医药知识产权,还是中医药自身的疗效,或是中医药在国际草药市场的竞争发展趋势,中医药都拥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然而随着21世纪现代化的飞跃,科学的不断发展完善,传统中医药理论反差逐渐突显,中医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机会与挑战,文章旨在从以下4个部分探讨如何在发扬传统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提高中医药研究质量的现代方法:做好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工作,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构建中医药自身领域统一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提高中医药的现代科技诊疗技术,提高临床疗效;合理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结合。  相似文献   

18.
如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符合中医诊疗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热点问题。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内涵和过程,探讨了数据挖掘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中医药在慢性病诊疗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传统的中医四诊模式、依靠医生主观经验、只能采集静态数据等束缚了中医长足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中医药产业势必要寻求新科技相结合发展。随着微纳技术、柔性电子、电子皮肤、可植入芯片、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可穿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实现了远程医疗。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诊断、疗效评价、养生、经络诊疗、治未病等方面均表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医生和工程师通力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必将推动中医药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可穿戴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中医药已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国粹,现代中医药必须进行信息化改革和创新。2012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为中医药工作者和相关机构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应注重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交叉,通过中医诊疗客观化、中医教育信息化以及数字出版等方式在具体应用方面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