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脉四逆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回阳救逆之名方,是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的通里散寒、回阳救逆之方剂。其为四逆汤基础上倍干姜并重用生附子而成,意在通寒凝之经脉,挽逆在外、在上欲绝之微阳。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虽方小而药简,但力专而效著,堪称奇制之大剂。救逆之祖方…。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只有深人把握通脉四逆汤的病机,理清各药的剂量配伍.才能准确、灵活应用四逆汤,在疑难病、危重症的治疗中起到迎刃而解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历代医家多取其回阳救逆的功效来应用于太阳病误汗亡阳和少阴病。笔者在临证工作中,发现四逆汤对慢性胃炎辨证属脾(胃)肾虚寒型者效果良好,兹举几则验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四逆汤中甘草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晖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3):271-272
四逆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回阳救逆的代表方,本方药仅3味(生附子1枚,炙甘草2两,干姜1两半),以际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为君;干姜温中散寒,且附子回阳为臣;甘草和中益气,既缓附、姜之燥烈,又助附,姜回阳救逆为佐,君臣佐使,配伍精奥、国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四逆汤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基础方,本文从四逆汤原方、组方中药、附子-甘草、附子-干姜药对等不同层次,综述了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四逆汤及相关组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逆汤新制剂——滴丸和栓剂与药典四逆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附片,甘草和干姜组成的四逆汤,具温中逐寒,回阳救逆之功。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用于挽救亡阳厥逆的重危症,还用于慢性虚弱和虚寒性疾病。国内从七十年  相似文献   

6.
四逆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干姜三味药组成,主要活性成分为附子中的生物碱、干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本次将四逆汤的药效、药代动力学及在休克、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医圣仲景《伤寒论》载四逆汤一方,自古到今,众医家皆将四逆汤归入少阴救逆方,其功效皆与“回阳救逆,温阳固脱”有种种联系,皆属中规中矩之说法。余从事脾胃病的中医临床多年,对近年来兴起之火神派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如卢崇汉、刘力红、吴佩衡、傅文录、张存悌、李可等医师,其治疗多种病症大多从四逆汤化裁,亦大剂量应用附子,其所治之病如乙肝、不孕症、复发性口疮,胃痛、巨幼细胞贫血症、带下症等,皆达到立竿见影之效,可知仅将四逆汤列入温阳救逆之方,何其谬也!对于四逆汤,笔者认为其真正的立足点在中焦脾胃,并非在肾阴肾阳,故将近年来对四逆汤的研究并结合火神派对四逆汤的认识,从四逆汤的组成、格局进行剖析,愿为四逆汤正名。  相似文献   

8.
<正> 四逆汤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创制,有回阳救逆之功,治伤寒少阴病的亡阳厥逆证,是《内经》“寒者热之”、“治寒以热”的具体运用,历来公认是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深受医林重视。  相似文献   

9.
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 ,复方中的有效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 ,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 ,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 ,优化制剂工艺 ,制定质控标准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四逆汤是东汉张仲景所创名方 ,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 ,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 ,临床常用于阳虚欲脱、脉微欲绝等证。四逆汤主要含乌头类生物碱 ,包括乌头碱 (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 (H ypaconitine)及其水解产物 ,对其进行研究对于阐明四逆汤回阳救逆的物…  相似文献   

10.
四逆汤新用法河北省鹿泉市康达药房(050200)梁丽君关键词四逆汤,穴位导入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干姜、生附子组成,功能回阳救逆,主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症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或头出冷汗,或呕吐、腹痛,脉沉或微细欲绝者。传统采用文火久煎(...  相似文献   

11.
四逆汤有回阳救逆之功,是治疗少阴病四肢厥逆的重要方剂.《伤寒论》论及本方证有10余次之多,足见其重视程度.本方由附子、干姜、甘草3味药组成,但柯韵伯提出本方方中还应有人参,因为"仲景凡治虚证,以补中为主.  相似文献   

12.
四逆汤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承祖  王宁 《陕西中医》1990,11(12):558-559
<正> 四逆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的重要方剂,由甘草、干姜、附子组成,具有回阳救逆之效。主要用于少阴病亡阳厥逆证。其药简力专而效宏,堪称奇制之大剂,救逆之祖方。1.临床应用1.1 原著主治病证:细察《伤寒》、《金匮》两书,共14条原文论述该方的适应范围,归纳起来主要用于以下4种病证:1.1.1 少阳病、阳虚寒盛证:证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舌质淡、脉沉细。1.1.2 汗下误治,亡阳虚脱证:恶寒、四肢厥冷,拘急、心烦、汗出淋漓、脉沉细欲绝。  相似文献   

13.
四逆汤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方出《伤寒论》,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近年来,四逆汤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验证了复方配伍的特色和优势,但复方配伍不是简单的药物加合,中药复方是一个高效而复杂的系统,充分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4.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少阴病主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组成药对贯穿于少阴病始终,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伤寒论》原文: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微者.  相似文献   

15.
<正> 伤寒论中,四逆汤化裁方剂共有八个,即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其方剂组成皆有干姜、生附子;其功用皆有不同程度的回阳救逆之功。其证候特点皆有四肢厥逆或手足厥泠,脉沉微或微或无脉等休克状态。临床实践证明,这些方对汗、吐、下等所致之虚脱或休克确有良效。兹略作分析如下,以供参考。一、四逆汤:主治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痛、畏寒、汗出等症,脉沉微而细或沉迟(参阅《伤寒论讲义》29、93、94、277、323、324、352、353、371、376、387、388条)。四逆汤证主因是阳虚阴盛。阳衰不能温运,所以四肢厥冷;阴寒内盛,不能腐化水谷,所以下利清谷;阴寒上逆,所以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故法应回阳救逆。观方组  相似文献   

16.
四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治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功在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症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四逆汤乃临床用于急救,回阳救逆的首选方剂。笔者认为,在临床使用时常规剂量太轻,因而丧失了该方应有的临床疗效,可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加大剂量,方能体现原方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曹志红  方路 《中成药》2004,26(12):1060-1061
四逆汤由附子(制)、干姜、甘草(蜜炙)3种中药制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的治疗,是中医急症的常用方剂之一.为了给生产、储存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稳定,作者采用经典恒温法,以总乌头碱为指标,离子对萃取-分光光度法定量,对四逆汤合剂的稳定性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45例四逆汤病案药物剂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素珍  曹毅 《河南中医》1997,17(4):245-246
45例四逆汤病案药物剂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丁素珍曹毅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473060)主题词四逆汤/分析医案/分析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寒化证的主要方剂。一般认为四逆汤具有温阳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临床见厥利、汗出、...  相似文献   

19.
刘晓晖 《光明中医》2012,27(11):2178-2179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四逆汤有祛寒救逆、助阳通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痰饮性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四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崇健 《河北中医》2010,32(3):371-371,375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该方大辛大热,回阳救逆,力专用宏,屡起沉疴,实乃治疗沉寒痼冷之痛证,亡阳欲厥之险证良方。笔者将该方加味后广泛应用于临床,收效颇丰,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